夏天来了,炎热的太阳像一个大火球一样炙烤着大地。我在竹林里铺上了凉席,美美的睡觉。
不远处开着一大片火红火红的石榴花,太阳那耀眼的光芒照耀在石榴花的花瓣上,阳光射在了竹子做的门帘上,屋子里一道亮光。当我睡醒时,正好是中午,因为大树在太阳的下面,所以满地的树影当地是必不可少的啦!
我忽然听到了知了的歌声,真好听啊!我似乎又听到了那么多鸟清脆的歌声了,叽叽,喳喳。它们是不是也在商量吃什么口味的冰激凌呢?
啊!夏天真是个美好的季节,有花、有树、有知了、有鸟,我喜欢夏天。
当夕阳的光透过树叶,冬日里也添上了一层夏意。
闲来没事就去寻一方清净处,寺庙是个好地方,有潺潺流水,有风吹过竹叶的轻纱,有祈福的人喃喃低语。
站在观音像前,她眼眸微垂,嘴角含笑,如慈母般温柔的俯瞰这芸芸众生。又有千眼,看这世间痛苦与众生所需,于是用以千手帮助众生,指引着他们走向解脱之道。
阳光穿过大门洒在佛像的身上,温暖着祈福祛晦的“孩子”,那是佛祖的怀抱也是苦难的过渡。
清凉的风在寺庙的每一个角落游荡着,每一个焦躁不安的灵魂都随着清风,飞散在了阳光下。
有人说,佛教什么的都是封建迷信。可我不觉得,受够了学业的压力,父母浓烈希望的寄托,我只想一个人寻一方清净,如隐居般,听水声潺潺,鸟啼虫鸣,当内心的焦躁有了一个去处,能够心静而悦,谁还在乎那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呢?
我享受于那小猫在塘边捉鱼般的松惬,沉浸在香火带来的安全感中,我不用去在意考了多少分,上不上得了普高,也不用听到别人的责怪,嘲笑,那它的存在就有了意义。
夕阳剥开静雾,内心的阴霾早已被扫去,转身又面对那“大山”,不知何时才得“轻舟已过万重山”。
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释】
别院:正院旁侧的小院。
夏簟(diàn):夏天的竹席。清:清凉。
透帘:穿透帘子。
觉(jué):睡醒。
【译文】
幽深的小院中我躺在竹席上,浑身清凉;穿透帘子看见那石榴花开得正艳。
中午时分浓密的树阴隔断了暑气,午睡醒来,耳边传来一阵阵黄莺的啼叫声。
【赏析】
苏舜钦这首《夏意》诗,能于盛夏炎热之时写出一种清幽之境,悠旷之情。
“别院深深夏席清”:“夏”字点明节令,而“别院”、“深深”、“清”三词却层层深入,一开始即构成清幽的气氛。别院即正院旁侧的小院。深深,言此小院在宅庭幽深处,小院深深,曲径通幽,在这极清极静的环境中有小轩一座,竹席一领。韩愈《郑群赠簟》诗曾以“卷送八尺含风漪”、“肃肃疑有清飚吹”形容竹席。“夏席清”,正同此意,谓虽当盛夏,而小院深处,竹席清凉。深深是叠词,深深与清,韵母又相近,音质均清亮平远。这样不仅从文字形象上,更从音乐形象上给人以凉爽幽深之感。
“石榴开遍透帘明”:“帘”字点明夏席铺展在轩屋之中。诗人欹卧于席上,闲望户外,只见榴花盛开,透过帘栊,展现着明艳的风姿。韩愈曾有句云“五月榴花照眼明”(《榴花》),第二句化用其意,却又加上了一重帷帘。隔帘而望榴花,虽花红如火,却无刺目之感。
在这清幽的环境中诗人又在干什么呢?“梦觉流莺时一声”,原来他已为小院清景所抚慰,虽然烈日当午,却已酣然入睡,待到“梦觉”,只听得园林深处不时传来一两声流莺鸣啼的清韵。写莺声而不写黄莺本身,既见得树荫之茂密深邃,又以阒静之中时歇时现的呖呖之声,反衬出这小院的幽深宁谧。南朝王籍诗云:“鸟鸣山更幽”(《入若耶溪》),王维《辛夷坞》:“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末句意境正与二诗相类。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庆历四年或之后。诗人被革职削籍为民后,于苏州修建沧浪亭,隐居不仕。《夏意》作于苏州隐居之时。
作者简介
苏舜钦(1008—1048)北宋诗人,字子美,开封(今属河南)人,曾祖父由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迁至开封(今属河南)。曾任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革新,为守旧派所恨,御史中丞王拱辰让其属官劾奏苏舜钦,劾其在进奏院祭神时,用卖废纸之钱宴请宾客。罢职闲居苏州。后来复起为湖州长史,但不久就病故了。他与梅尧臣齐名,人称“梅苏”。有《苏学士文集》诗文集有《苏舜钦集》16卷,《四部丛刊》影清康熙刊本。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苏舜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