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果真如此。
列位肯定对曾子杀猪的故事非常了解吧!曾子的妻子上集市买菜,去前对孩子说:“回来杀猪给你吃。”于是,小孩子很乖地待在家里,不哭不闹。等到曾子的妻子回来时,看见曾子正准备杀猪,连忙上前阻拦道:“我只是开个玩笑,并不是真的想杀猪啊!”曾子就对她说:“这可不能开玩笑呀!今天你欺骗了咱们的孩子,不就等于在教他以后欺骗别人吗?”接着,就把猪给杀了。
有人会说,曾子虽然守住了信用,但行为却过于冲动,二话不说就把猪给杀了,可惜,可惜!非也,«论语» 提及:“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人如果连守信都不知道,什么事还能干好呢?
说到这里,我想起一个守信的明君——重耳的故事。
早年,重耳流浪于各个国家,认识了待人和善的楚王,他感动楚王对他热情的款待,遂立下承诺:“若我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如有一天晋国与楚国产生战争,我军必退避三舍。”楚王以为重耳这话是说着玩的,便笑着招呼重耳喝酒,没有在意,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当上了晋文公。有一天,晋国与楚国大战,在双方士气高涨之时,重耳竟下令三军后退三舍,回报当年楚王对他的恩情。这令楚军首战大捷,晋军惨败。
此大信也,着实令人敬佩!
话说回来,何为大信?为信赴死,为大信;为守信有巨大损失者,大信也。反知,小信者,守信而无失。
那么,如果无信,会怎样?世人常将王朗、华歆作比较,原因是这样的:王朗、华歆同乘一条船避难,忽然有个人想搭船,华歆很为难,而王朗却欣然同意。后来,作乱的人追上来了,王朗便想丢弃那个人,一走了之。华歆说:“当初我不愿接受他,就是因为这个。现在我们已经接受他了,怎有随意抛弃他的道理?”
这篇故事里的主人公一个守信,一个无信。守信者,赢得世人的称赞。无信者,遭到世人唾弃。
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都知道,故事的主人公王朗最后下场是被诸葛亮气死。甚至在电视剧里被骂成“厚颜无耻之人”。被后人评论“品德低下”。
总而言之,不论何时,秉持“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品格,不会有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