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多世纪以前,在仁寿小县城一个叫石家坝的小村庄,有个不到十岁的小儿郎正挑着水踉踉跄跄地往家赶。那时候的仁寿缺水,全村只有一口井,村民们靠天吃饭,如果久不下雨,田里的庄稼就只能旱着,人们的心也只能悬着。
这个挑水的小儿郎就是我的外公。日升月落,在无数趟来来回回的挑水路上,他的肩膀逐渐变得宽厚,双腿越来越有力量,稚气褪去,年轻的脸上透出几分英气。
一个初夏,传来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县里准备修建黑龙滩水库,从都江堰引水灌溉仁寿的万顷良田!这个消息像烟花一样在村里绽放,受够了缺水之难的外公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连夜走遍了整个村子,家家户户动员,凑够了一支将近百人的队伍,准备参与支援水库修建。
外公领着村里的队伍赶到施工现场,立即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地吸引住了:一个一个的抬工方队,喊着高亢的号子,迈着整齐的步伐将打着牢固绳结的大石块抬走。抬工都是精壮的小伙子,脸上洋溢着自豪的欢悦。
经过两年的修建,黑龙滩水库在美丽的春三月首次开闸放水了!从此以后,仁寿人有了自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水缸子”。人们欢呼雀跃,其中最自豪的莫过于和外公一样参与修建的抬工们。
虽然水库已经修建完毕,但外公并没有解散他的抬工小方队,村里不管是这家挖鱼塘还是那家盖新房,都找外公的抬工队帮忙。正是在这一次次的抬动中、一阵阵的号声中,我们家里的茅草屋换成了红砖瓦,屋前的泥巴地铺上了水泥路。我们成了村里第一批脱贫致富的人家。
时代慢慢向前迈进,拖拉机、小四轮进入千家万户,抬工队的作用越来越小,外公无事在家的时间越来越多,但他并没有就此作罢,脑子里不断盘算着出路:仅剩八个人的抬工队摇身一变,成了一支抬丧队!生老病死,人生大事,抬丧在当时不仅是一件大事情也是一件难事,有诸多礼数和讲究。外公凭借多年抬工积攒下来的声誉和周到的服务赢得雇主的信任,站稳了脚跟,续上了家里的经济来源。在时代的浪潮中,外公就是一个弄潮好手,我们都为他感到骄傲!
后来火化政策出台,外公再度失业。这时的他两鬓白发零星,膝下儿孙满堂。一个圆月当空的中秋夜,外公对家人们郑重宣布自己退休了。是的,这一辈子,他把抬工当成自己的事业,从中获得报酬、自豪和尊严。他用肩膀抬起的是家族的重量也是时代的荣耀!
夜色中弥漫着桂花的香味,那天边的圆月,亦如外公这圆满而生辉的一生……
(指导教师:四川省仁寿实验中学邓湘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