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使君宏放,谈笑洗尽古今愁。
2、一片闲愁,想丹青难貌。
3、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4、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5、谁怜散髻吹笙,天涯芳草关情。
6、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7、想你,想让你变成印章,沾上三分朱红、七分情意,盖在我的手心里。
8、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9、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
10、 旧游人不见,惆怅洛城东。
11、萧娘脸薄难胜泪,柳叶眉长易觉愁。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12、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
13、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4、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15、雪纷纷,掩重门,不由人不断魂,瘦损江梅韵。
16、回眸望,你的容颜,只一眼,万水千山,只一眼,碧落黄泉,只一眼,便此生不换。
17、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18、看那天地日月,恒静无言;青山长河,世代绵延;就像在我心中,你从未离去。
19、今年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20、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21、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22、我说不出来为什么爱你,但我知道,你就是我不爱别人的理由。
23、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24、丹砂成黄金,骑龙飞上太清家,云愁海思令人嗟。
25、如果你爱我,我愿意常伴你身边;如果你不爱我,我只愿光亮永远陪着你。
26、 坐看落花空叹息,罗袂湿斑红泪滴。
27、白茶清欢无别事,我在等风也等你。清酒独酌了无趣,我在梦花也梦你。
28、 人生岂得轻离别,天意何曾忌嶮巇。
29、永远的相思,永远的相忆,短暂的相思却也无止境。
30、 不见眼中人,天长音信断。
31、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32、木落山空天远大,送飞鸿、北去伤怀久。
33、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知。
34、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35、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
36、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37、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38、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
39、乍咽凉柯,还移暗叶,重把离愁深诉。
40、牛星织女年年别,分明不及人间物。
41、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
42、草草兴亡休问,功名泪、欲盈掬。
43、一字无题处,落叶都愁。
44、好梦欲成还又觉,绿窗但觉莺啼晓。
45、归去来兮,吾归何处?
46、但使情亲千里近,须信。无情对面是山河。
47、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48、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49、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
50、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
51、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52、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53、不如饮待奴先醉,图得不知郎去时。
54、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55、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56、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送梓州李使君
【唐】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注释
梓州:《唐诗正音》作“东川”。梓州是隋唐州名,治所在今四川三台。李使君:李叔明,先任东川节度使、遂州刺史,后移镇梓州。
壑(hè):山谷。
杜鹃:鸟名,一名杜宇,又名子规。
一夜雨:一作“一半雨”。
树杪(miǎo):树梢。
汉女:汉水的妇女。橦(tóng)布:橦木花织成的布,为梓州特产。
巴:古国名,故都在今四川重庆。
芋田:蜀中产芋,当时为主粮之一。这句指巴人常为农田事发生讼案。
文翁:汉景时为郡太守,政尚宽宏,见蜀地僻陋,乃建造学宫,诱育人才,使巴蜀日渐开化。
翻:翻然改变,通“反”。
先贤:已经去世的有才德的人。这里指汉景帝时蜀郡守。
译文
千山万壑之中,到处都是参天大树,到处都是杜鹃的啼鸣声。
山中一夜春雨过后,只见山间飞泉百道,远远望去,好似悬挂在树梢一般。
汉水的妇女辛劳织布纳税,巴人地少常常诉讼争田。
望你发扬文翁政绩,奋发有为不负先贤。
赏析
赠别之作,多从眼前景物写起,即景生情,抒发惜别之意。王维此诗,立意则不在惜别,而在劝勉,因而一上来就从悬想着笔,遥写李使君赴任之地梓州的自然风光,形象逼真,气韵生动,令人神往。片
开头两句互文见义,起得极有气势:万壑千山,到处是参天的大树,到处是杜鹃的啼声。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感受,读来使人恍如置身其间,大有耳目应接不暇之感。这两句气象阔大,神韵俊迈,被后世诗评家引为律诗工于发端的范例。“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以如椽大笔,淋漓泼墨,勾勒出巴蜀层峦叠嶂的群山、无数险峻深邃的岩壑、高耸云天的林木,同时还有一片杜鹃热闹如沸的啼鸣,使万壑千岩为之振响。如同展开一卷气势磅礴的山水画,令人为之一振。紧接着的“山中一半雨,树杪百重泉”,更扣紧蜀地山高林密、雨水充沛的特点,先描绘深山冥晦,千岩万壑中晴雨参半的奇景,再绘出雨中山间道道飞泉,悬空而下。诗人远远望去,泉瀑就如同从树梢上倾泻下来似的。这里生动地表现出远处景物互相重叠的错觉。诗人以画家的眼睛观察景物,运用绘法入诗,将三维空间的景物叠合于平面画幅的二维空间,若将最远处、高处的泉瀑画在稍近、稍低的树梢上。
由此,就表现出山中景物的层次、纵深、高远,使画面富于立体感,把人带入一个雄奇、壮阔而又幽深、秀丽的境界。这一联的“山中”承首联的“山”,“树杪”承应首联的“树”,连接紧凑,天然工巧。无怪乎清代诗人王士禛击节称赞这四句诗,“兴来神来,天然入妙,不可凑泊”(《带经堂诗话》卷十八)。
作者以欣羡的笔调描绘蜀地山水景物之后,诗的后半首转写蜀中民情和使君政事。梓州是少数民族聚居之地,那里的妇女,按时向官府交纳用橦木花织成的布匹;蜀地产芋,那里的人们又常常会为芋田发生诉讼。“汉女”“巴人”“橦布”“芋田”,处处紧扣蜀地特点,而征收赋税,处理讼案,又都是李使君就任梓州刺史以后所掌管的职事,写在诗里,非常贴切。最后两句,运用有关治蜀的典故。“文翁”是汉景帝时的蜀郡太守,他曾兴办学校,教育人才,使蜀郡“由是大化”(《汉书·循吏传》。王维以此勉励李使君,希望他效法文翁,翻新教化,而不要倚仗文翁等先贤原有的政绩,泰然无为。联系上文来看,既然蜀地环境如此之美,民情风土又如此之淳,到那里去当刺史,自然更应当克尽职事,有所作为。寓劝勉于用典之中,寄厚望于送别之时,委婉而得体。
《送梓州李使君》作为一首送别诗来看,它的艺术构思新颖奇特。诗中没有一句涉及送别之时、之地、之情、之事,全篇都是描绘巴蜀的山水、风情和民事。然而读后深思,就会发觉此诗紧紧围绕李氏即将赴任的梓州步步展开,层层深入,全诗融注着诗人对李氏欣羡、期望、劝勉的一腔真情,前后融会贯通,结构谨严缜密。前两联描绘巴蜀雄秀山川风光,景因情生,流露出诗人对梓州风光的热烈向往,对李氏即将前往赴任的无限欣羡。第三联有极强的概括力,既表现了蜀地的物产、民风,也说明蜀地僻远经济落后,人民穷困而且缺乏教化,这就含蓄地提醒李使君,治蜀并非易事,而是任重道远。这一联还为尾联埋下伏笔,使诗人劝勉李使君的话更显得切实而不空洞。尾联则顺势而下,勉励李使君以汉代蜀郡太守文翁为榜样,在梓州重施教化,翻新吏治,大展宏图。诗人以文翁来比李使君,用典贴切,切人,切事,切地,又能借以传达出自己真诚、殷切的期望之意,可谓用典妙笔。
诗写送别,不写离愁别恨,不作浮泛客套之语,却有对于国家大事、民生疾苦、友人前途的深切关心。格调高远,爽利明快,在唐人送别诗中,堪称是一首构思别开生面、思想境界高远、读后令人振奋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送别之作。具体创作时间不详,李使君当是初往梓州(治今四川三台)赴任,王维写此诗相赠。
作者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