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曾几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21 21:44:14
  • 《微笑》
  • 路过教学楼时,看见一个老师用微笑鼓励着一个孩子,曾几何时,那个微笑也一直默默的鼓励着我。

    记得我上二年级时,学校举行朗诵大赛,老师在班上展开主题班会之后,就选上了我,我不禁沮丧得要哭了。回到家后,我把这件“糗”事告诉了妈妈,妈妈笑着说:“傻孩子,老师选中了你,说明你有朗诵的天分,只要勤加练习,相信你能一鸣惊人的。”我犹豫了,万一我没朗诵好,不就成为笑柄了吗!不行,我去找老师退赛,班上同学会看不起我的,我只好每天睡前抽出时间练习。在学校,老师也会改正我读不好的地方。后来,经过老师指导,我的朗诵水平逐步提高,半个月后,我翘首以待的朗诵大赛终于开始了。我怀着激动又害怕的心情进了场,轮到我上场时,老师轻轻推了我一把,

    “深呼吸,不要紧张。”

    我上了台,虽然老师嘱咐了我,但我依然不受控制地哆嗦。因为紧张,我连续读错了好几个字。台下观众说:“就这水平,还上来朗诵,我要是他,以后在学校都不敢见人了。”其他几个哈哈的嘲笑我,这些笑声使我不知所措,一时眼泪控制不住流出来了,顿时愣在了台上。这时看见老师微笑着看着我,那微笑中饱含鼓励。我擦掉眼泪,想想半个月来的坚持和付出,我不能就这样放弃。我再一次深呼一口气,想着老师的微笑,接着朗诵。

    没想到的是,我居然得了第一名,评委说:“虽然我前面读错了几个字,但后面的朗诵深情流露,所以把第一颁给了我。

    可是,让我最忘不了的是那一个微笑,虽然无声,却满含鼓励。以后,每当我茫然、无助时,我就能想起那个微笑。那是一束光,是黑夜里的灯,一直照亮着我前行。

  • 《《苏秀道中》曾几原文和翻译》
  • 苏秀道中

    曾几 〔宋代〕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必考名句】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译文】

    一夜之间,炎炎烈日的晴空,忽然降下了渴望已久的甘霖;我在睡梦中惊醒,只觉得浑身舒适,凉气沁人。

    我不愁屋子会漏雨,淋湿我的床;只是欣喜溪流中涨满了雨水,不用再为干旱担心。

    我想,那千里平野上,喝够了水的稻子一定是葱绿一片;于是觉得,这五更天雨水敲打着梧桐,是那么的动听。

    像我这没有田地的人尚且欢欣鼓舞,更何况田间的农夫,祈望着丰年,该是多么的高兴。

    【注释】

    苏秀:苏,今江苏苏州。

    秀,秀州,今浙江嘉兴。

    苏:指干旱后的稻苗因雨水复苏了。

    骄阳:猛烈的阳光。

    霖:一连数日的大雨。

    梦回:从梦中醒来。

    最佳音:这里指雨打梧桐的声音。

    望岁:盼望丰收年成。

    岁,指一年的农事收成。

    【赏析】

    诗人由苏州去嘉兴途中,自七月二十五日起接连下了三天大雨,水稻复苏,旱情解除。诗人怀着欣喜的心情,写下了这首七律。曾几于高宗绍兴年间曾为浙西提刑,这首诗可能作于浙西任上。这是一首充满轻快旋律和酣畅情致的喜雨诗。这年夏秋间,久晴不雨,秋禾枯焦。至七月二十五日夜间止,大雨三日,庄稼得救。久旱遇雨,欣喜若狂,连衣服、床铺湿了也顾不得,表达了诗人的喜雨之情和对民生的关注。诗人欢欣鼓舞,写了这首七律。

    首联写喜雨,从晚上下雨写起。“一夕骄阳”与“梦回凉冷”是鲜明的对比。诗人在闷热的天气中入睡,一觉醒来,白天烈日的余威已被全部扫除,代之以清凉舒适的夜风,原来天下起了大雨。这两句虽然是实事实写,但由原先对气候的不满忽地改变成很满意,细微地反映了诗人心中的喜悦。

    次联写对雨的感受,用江西诗派诗人的惯技,融化前人诗句为己用。诗虽用前人成句,但贴切眼前景事,与首联一意相贯,在原句基础上加了“不愁”、“且喜”二语,在旧句上翻出了新意,达到了能生能活而自成佳句的要求。诗是写听雨,又形象地道出了盼雨的心情,也隐隐表示自己的喜雨不单单是因为大雨赶走了炎热,带来了凉爽,这就引伏第三联的情感,也为尾联预留地步,所以元方回评说这联写得流动便利。

    第三联仍写喜雨。一句是想象之辞,说明自己喜雨,是因为这场及时雨,使庄稼能喝个饱,秋收有望;一句是以听雨打桐叶,寄托自己欣喜的心情。江西诗派学杜,在炼字上花工夫,尤注重虚字的锤炼。这联中的“应”字、“最”字,都下得很有精神,加深了句意。

    尾联纯抒情,把原来的情感更转高一层,说遇到了这样的好雨,像我这没有田地的人尚且如此高兴,更何况那些盼望丰收、渴求雨水的农夫们呢?诗用“犹”、“何况”数字承先启后,是故意通过自抑而达到高涨。正因为诗人没田,他的欢欣鼓舞才有更深的意义,他与民同乐的心意也完全表达了出来,所以清纪昀评说:“精神饱满,一结尤完足酣畅。”

    这首诗从谋篇到句法,都是典型的江西诗派风格。但诗写得情真意切,所以不觉得峭硬。尤其可贵的是,江西诗派学杜,常常表现在技巧上;这首诗学杜,除技巧外,还学习了杜诗关心民瘼,注意在诗歌中树立自我形象,讲究诗格,所以更为成功。

    【作者】

    曾几(1085--1166)中国南宋诗人。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辑自《永乐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