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布打狗
【先秦】列子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返。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注释】
杨朱:先秦哲学家,战国时期魏国人,字子居。
曰:名叫。
衣:穿。
素:白色的。
雨:下雨。
衣:上衣,这里指衣服。
缁(zī):黑色。
反:同"返"返回,回家。
知:了解,知道。
而:连词,表示顺承。
吠:(狗)大叫。
怒:生气,愤怒。
将:打算。
扑:打、敲。
子无扑之,子 :你
犹是:像这样。
向者:刚才。向,从前,往昔。
使:假使,假若。
岂:怎么。
无:同“毋”,不,不要。
怪:对……感到奇怪。
衣素衣:穿着白衣服。
【译文】
杨朱的弟弟叫杨布,他穿着件白色的衣服出门去了。天下起了雨,杨布便脱下白衣,穿着黑色的衣服回家。他家的狗没认出来是杨布,就迎上前冲他叫。杨布十分生气,准备打狗。这时杨朱说:“你不要打狗,如果换做是你,你也会是像它这样做的。假如刚才你的狗离开前是白色的而回来变成了黑色的,你怎么能不感到奇怪呢?”
【赏析】
杨布出去时穿的是白色的衣服,下雨了,环境条件变化了,他换了黑色的衣服,杨布依旧是杨布。但是他家的狗却无视这些变化,冲着换了装的杨布狂吠。原来狗只忠实于那个穿白衣服的杨布,却不理穿黑衣服的杨布!杨布的狗只看衣服不看人,结果咬错了人。狗犯这样的错误并不可笑,人看问题,如果只注意表面现象,不抓住本质特征,同样会犯类似的低级错误。现实生活中,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不变是相对的,变化是绝对的,不能用旧的眼光看待变化了的事物,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中心:当别人因为表面现象误解自己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清醒,说明真相,消除误解。而不能像杨布那样发火解气,那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弄不好会激化矛盾。
【创作背景】
杨布打狗为《列子》里的一篇寓言,这则寓言说明,一旦遇到事情,要先看看自己有没有错误,不要马上怪罪于人。否则便要像杨布那样,自己衣服换了而怪狗来咬他,那就太不客观了。
作者简介
列子(大约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即战国年间,享年75岁),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名寇,又名御寇(“列子”是后人对他的尊称),华夏族,周朝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古帝王列山氏之后。先秦天下十豪之一,著名的道学者、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对后世哲学、美学、文学、科技、养生、乐曲、宗教影响非常深远。著有《列子》,其学说本于黄帝老子,归同于老、庄。创立了先秦哲学学派贵虚学派(列子学)。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传承人物。
“SARS过后,也就意味着人们吃野生动物有了更安全的保障和更充分的理由。”
这句话从何说起呢?
还是先来看看我们的身边吧。记得一次我和母亲乘电梯,正值途中,电梯停了下来,一衣着时尚的年轻女子牵着条半人高的牧羊犬进了电梯,母亲吓坏了,忍不住“呀”了一声。只见那年轻女子一下变了脸色,“没见过呀你,叫什么叫。”母亲听后问了句,“你这狗咬不咬人呀?”也怪,狗听了这话后,立刻吠了几嗓门,声音还不小,“儿子,快打,这狗多吓人呀,坏狗快走开!”年轻女子更不愿意了,“说什么呀你,你打呀,打呀,你敢吗?打伤了我今儿个和你没完!我家欢欢才不会咬人,少胡说八道!”正在两个女人间的战争快要爆发时,电梯到了,走时母亲回了句,“不咬人?那狗给你讲了?那你是个什么东西呀。”顿时,年轻女子没了神,两眼怒气愤恨地看着,母亲拉着找快步远去。
这是什么?大概是人与人和人与狗的“战争”吧。在我们的生活中,我相信许多人都和我有共同的想法,“狗是人类忠诚的朋友。”既然是朋友,又怎么会闹出如此之多的矛盾呢?
狗会咬人,这是众所周知的。被咬伤者往往心有余悸可能会得上“狂犬病”,可怕性不言自明,患者症状多为高烧不退,呕吐,恶心,与感冒十分相像,关健是,有一定几率致死!这让许多人不寒而栗。于是,人们想到了最土,最老,但似乎也极有效的办法来解决问题,那便是:打狗。生产建设,以军为先。于是映入人们眼帘的便是:政府大力出人,纳物,组织“打狗队”。大街小巷,随时可能变为血腥战场。狗的哀鸣,人的叫嚣,鲜明的对比,在“严打”时期尤为明显,经常是那些打电话举报有野狗的群众,自个儿都看不下去,上前制止。
“开发野生动物资源,是人类进步的标志。一人大代表在某次会议上如是说到。毫无疑问,这种说法是以人为中心提出的。充分体现了一些人眼光的狭窄,看问题的片面,甚至是人性的自私。对于周围问题,只是用暴力为之,或总想获取经济利益,往往达不到目的。正是所谓的“开发”造成了每日百种生物的灭绝,正是所谓“进步”才让人类一次又一次陷人瘟疫的漩涡,前不久的“SARS"病,多么生动的例子呀。
据我所知,养狗的好处不只是跳狗玩耍这般单一养狗对人的心理健康也是大有益处的。养狗,不但能让人磨炼性情,得与自然的沟通,最重要的是,能让一个人有颗善良的心。至少,那些坚持打狗,鼓吹“狠打,猛打”的人,是不大可能有健康的心态的。“一个国家的国民对待动物的态度如何,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这个社会的文明程度。甘地的话,值得人们深思。而更加值得找们思考的,是在一次又一次“严打”过程中,政府暴露出相关部门的智慧危机。
一些地方,由于执法不严,平时不懂管理,干脆一打了之。更有甚者“二天一小打,五天一大打”。棍棒过后,尸横遍地。执法部门笃信“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错误原则,对当地猫狗等无家可归的动物实施“严刑重典”。育目迷信老办法的“有效性”,忽视了城市农村建设过程中“人性先行”的原则。对于小猫小狗的赶杀态度,也不由让人联想到,在面对人民群众时,这执法者态度会怎样。
在打狗还是养狗的阵阵呼声中,但愿人们别忘记问题的实质:和谐。
从前,在一个不太出名的小山村,住着一户姓杨的人家,靠在村旁种一片山地过日子。这户人家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杨朱,小儿子叫杨布,两兄弟一边在家帮父母耕地、担水,一边勤读诗书。这兄弟两人都写得一手好字,交了一批诗文朋友。
有一天,弟弟杨布穿着一身白色干净的衣服兴致勃勃地出门访友。在快到朋友家的路上,不料天空突然下起雨来了,雨越下越大,杨布正走在前不着村、后不落店的山间小道上,只好硬着头皮顶着大雨,被淋得落汤鸡似地跑到了朋友家。他们是经常在一起讨论诗词、评议字画的好朋友,杨布在朋友家脱掉了被雨水淋湿了的白色外衣,穿上了朋友的一身黑色外套。朋友家里招待杨布吃过饭,两人又谈论了一会儿诗词,评议了一会儿前人的字画。他们越谈越投机,越玩越开心,不觉天快黑下来了,杨布就把自已被雨水淋湿了的白色外衣晾在朋友家里,而自己就穿着朋友的一身黑色衣服告辞朋友回家。
雨后的山间小道虽然是湿的,但由于路面上小石子铺得多,没有淤积的烂泥。天色渐渐地暗下来了,弯弯曲曲的山路还是明晰可辨。晚风轻轻吹着,从山间送来一阵阵新枝嫩叶的清香。要不是天愈来愈黑下来了,杨布还真有点儿雨后漫游山岗的雅兴哩!他走着、走着,走到自家门口了,还沉浸在白天与朋友畅谈的兴致里。这时,杨布家的狗却不知道是自家主人回来了,从黑地里猛冲出来对他汪汪直叫。须臾,那狗又突然后腿站起、前腿向上,似乎要朝杨布扑过来。杨布被自家的狗这突如其来的狂吠声和它快要扑过来的动作吓了一跳,十分恼火,他马上停住脚向旁边闪了一下,愤怒地向狗大声吼道:“瞎了眼,连我都不认识了!”于是顺手在门边抄起一根本棒要打那条狗。这时,哥哥杨朱听到了声音,立即从屋里出来,一边阻止杨布用木棒打狗,一边唤住了正在狂叫的狗,并且说:“你不要打它啊!应该想想看,你白天穿着一身白色衣服出去,这么晚了,又换了一身黑色衣服回家,假若是你自己,一下子能辨得清吗?这能怪狗吗?”
杨布不说什么了,冷静地思考了一会儿,觉得哥哥杨朱讲的也是有道理的。狗也不汪汪地叫了,一家人重新又恢复了原先的快乐。
这篇寓言故事说明:若自己变了,就不能怪别人对自己另眼相看。别人另眼看自己,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然的话就像杨布那样:一身衣服变了,反而怪狗不认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