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线索,是记叙性文章中贯穿全文的、起着穿结全部材料即文章全部内容作用的那么一种事物或因素。它是维系文章各个部分的一条纽带,起着重要的“组织”作用或结构作用,它把文章中表现中心思想的全部材料或内容,连成一气,使文章成为一个内部有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一般记叙文都有一条或明显或隐蔽,或实或虚的线索,有的文章还可能有两条或多条。
线索有多种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以时间推移为线索。即整篇文章以时间的进程为序,紧紧扣住时间的变化展开对事物的描述。
(2)以空间转换为线索,即整篇文章以空间、地点的变化为序,紧紧围绕空间或地点的变换展开对事物的描述。
(3)以时空同步变化为线索。整篇文章既以时间的推移,又以空间的转换为序安排材料,组织记叙。一般“移步换形”式的参观、游览、写景的文章常用这种线索。
(4)以中心事件为线索。文章中有一个居干核心地位的事件,全文围绕它展开叙述,这一事件就是全文线索。这类文章的层次,大多可以以这一事件为中心,围绕它作出概括。如《草地晚餐》即以“晚餐”为线索,全文层次可概括为“提议晚餐”、“准备晚餐”、“共进晚餐”等。
(5)以某一人物为线索。即文中有一个起穿针引线作用的人物,全文的情节以记叙这一人物的见闻、活动、经历的方式展开。这个人物可介入故事情节,亦可若即若离,亦可全不介入。称线索人物。如《夜走灵官峡》、《孔乙己》、《我的叔叔于勒》中的“我”,这些文章就以这些“我”为线索,
(6)以某一物件为线索。文中有一个贯穿全篇的物件,整个故事的发生、发展都围绕它展开。如《同志的信任》中的信件,《七个铜板》中的铜板。
(7)以事物的某种性状或特征为线索。全文紧紧围绕事物的某种性状或特征展开描述,而这种性状或特征往往以一两个字显示,古人称为“一字立骨”或“一字经纬”。如朱自清的《绿》即以“绿”为线索;柳宗元有篇《愚溪诗序》即以“愚”字为线索;苏轼有篇《超然台记》即以“超然”一词为线索。它们又往往是文题或题眼,
(8)以人物行踪为线索。即以人物行动路线或旅游踪迹为序展开描述。旅行记、探险记等常用这种线索。
(9)以人物间的交往或关系为线索。全文围绕作者和有关人物的交往或关系展开描述。某些回忆、记念文字常用这种线索。
(10)以人物心理活动为线索。即把不同时间、空间的材料,利用人物的内心活动穿结成一个整体,以刻划人物,表现主题。一些意识流作品,常用这种线索。
(11)以某种思想认识的发展变化为线索,某些记叙个人思想成长、认识发展的传记式文章常以此为线索。如鲁迅的《<呐喊自序》即记叙了作者思想认识的发展史,其线索是明显的。
(12)以文题或题眼为线索。题眼是题目上的关键性字眼,它有揭示文章中心思想、基本内容等重要作用。许多文章都以题目或题眼做线索展示记叙。如《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装在套子里”,《雨中登泰山》的“雨中”等。
(13)以文眼为线索。文眼即文中起揭示文章中心或表现意图,对全文起统摄带动作用的那样一两句话。全文往往围绕它,故亦可做线索。如《鞠躬尽瘁》中的“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石钟山记》中“事不耳闻目见,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等。
(14)以文章中心思想为线索。一般文章全部内容都是紧紧围绕中心思想组织安排的,若无其他明显线索,那么,中心思想即可做线索。
有的文章可能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线索,还有明线、暗线之分。一篇文一章从不同角度看,又可能是不同的线索。我们初学作文,最好只用一条线索贯穿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