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的眼珠,形状很像珍珠,因此,以假充真、以贱充贵或以劣充优,就叫“鱼目混珠”。
《韩诗外传》说:“白骨类象,鱼目混珠”。(“白骨类象”,是说枯骨从表面看类似象牙,意思和“鱼目混珠”相同。)
《参同契》说:鱼目岂为珠,蓬蒿不成槚〔jiǎ〕”(“槚,茶树的古称。蓬蒿是野草,不能冒充茶树,意思也和“鱼目混珠”一样。)
“鱼目混珠”,也说作“鱼目混珍”。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蝘蜓〔yǎn-tíng〕嘲虎,鱼目混珍。”( 蝘蜓,俗名壁虎。)
《玉清经》还有一则有关“鱼目混珠”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人,名叫满愿,他购得一颗大珍珠,直径约有一寸,非常喜爱,收藏得很严密,从来不肯给人看一看。他的邻居,有个名叫寿量的人,得了一颗鱼眼珠,也不小,自以为也是珍珠,同样严密地收藏,不肯给人看一看,并且表示:“满愿的珍珠,有什么稀罕,我也有!”后来,有一次,两人忽然同时得了病,医生诊视之后,说他俩得的是同样的病,都需要用珍珠的粉末合药。两人于是各把收藏的珍珠取了出来。这时才发现:一颗,果真是珍珠,而另一颗,却是“鱼目混珠”。
现代作家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十八章,“这些卖国的老爷们不是也在鱼目混珠,也在自称为爱国忧民的志士吗? ”
【成语】
鱼目混珠
【拼音】
yú mù hùn zhū
【释义】
混:搀杂,冒充。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
【出处】
汉·魏伯阳《参同契》卷上:“以类辅自然,物成易陶冶。鱼目岂为珠,蓬蒿不成椟。类同者相从,事乖不成宝。是以燕雀不生凤,狐兔不乳马。水流不润上,火动不炎下。”
解释:以它本来的变化物再还它的本来面目。就象用铁矿炼铁。在沙子里面去淘金。不同的东西是不行的,鱼的眼睛不能成为珍珠。燕子麻雀不能生出凤凰,狐狸和兔子不能生出马。要顺其自然属性。就象水往低处流,火往上边升的道理一样不能乱来。
【近义词】
滥竽充数 碌碌无为 狗尾续貂 鱼目混珍
【反义词】
黑白分明 泾渭分明 是非分明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成语故事】
古时候,有一个名叫满意的人。有一次,他到一个很远的地方办事,那地方在未经开发的荒蛮的南方。在一家绝不起眼的铺子里,他用身上所有的钱和带着的所有值钱的物品,买到一颗径长一寸的闻所未闻的大珍珠。回到家,满意用最好的材料做了一个盒子,上面镶嵌了金银和其它宝物,然后把那大珍珠放在里面,严密地收藏着。只在大的年节,他才拿出来给二三知己看。
满意有个邻居名叫寿量,也听到满意获得一颗大珍珠的事。看到别人谈论时脸上那种企慕之色,有好几次他都想把家里密藏的祖传大珍珠,拿出来同满意比一比。只是碍于祖宗“不可轻易示人”的遗训,这才作罢。
事有凑巧,不久两人都得了一种奇怪的病,卧床不起。四处问卜求医,古怪稀奇的东西吃了若干,只是病不见有任何起色。两家人家上上下下的人都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但还是一筹莫展。
一日街上走来一个游方郎中,说能医治各种疑难杂症。也是病急乱投医,请到家里,郎中看了看病人,说这种病需要珍珠粉来合药。才能药到病除,匆勿写了一个方子,就走了出去。可是满意说什么也不肯残损那颗稀世之珍,所以就只吃了方子上的药;寿星则忍痛吃了用家传珍珠粉合的药。几天以后,游方郎中来到满意家问病况如何,满意如实以告,郎中说,“我能否看看你的珍宝?”满意打开盒子。“果然是不世之珍!”郎中道:“你为什么不拿着它到外面更大的世界去展示她的风采呢?”
寿量告诉郎中,吃了药却没什么作用。“那么你把所用的珍珠给我看。”郎中说。不得已,寿量挣扎着拿了出来。郎中一看,大笑着 说:”这哪是什么珍珠。这是海洋中一种大鱼的眼睛。真是鱼目混珠。哪能治好你的病啊!”
【造句举例】
不法商贩,常常干出鱼目混珠、以次充好的事情,坑骗消费者,所以,诚信经营非常重要。
在门口检查时,我们要睁大双眼,仔细甄别,避免那些鱼目混珠的人混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