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宫曲·自乐
曲
【元】孙周卿
(一)
想天公自身有安排,展放愁眉,开着吟怀。
款击红牙,低歌玉树,烂醉金钗。
花谢了逢春又开,燕归时到社重来。
兰芷庭阶,花月楼台。
许大乾坤,由我诙谐。
(二)
草团标正对山凹,山竹炊粳,山水煎茶。
山芋山薯,山葱山韭,山果山花。
山溜响冰敲月牙,扫山云惊散林鸦。
山色元佳,山景堪夸。
山外晴霞,山下人家。
注释
蟾宫曲:蟾宫曲:又名折桂令,此调又名《百字折桂令》、《天香引》、《秋风一枝》。此调为元人小令曲名。
红牙:指调节乐曲板眼的擅板。款:缓,慢。
玉树:指【玉树后庭花】,乐府吴声歌曲。这里泛指歌曲。
社:指社日,古时春秋两次祭祀土神的日子,一般在立春、立秋后第五个戊日。这里是指春社。
草团标:茅草小屋。
山溜:山间泉水。
译文
(一)
想一想,老天爷已经安排好了一切。应该舒展愁眉,开怀吟唱。慢慢地打着红牙拍板,低声唱着《玉树后庭花》,烂醉于美女丛中。花凋谢了,等到明年春天还会绽放。燕子飞走了,等到明年春社日时还会回来。庭院台阶上长满了兰草和白芷,楼台上明月高挂,照着周围盛开的花朵。天地这么宽大,任由我每天开心快乐。
(二)
圆茅屋正对着山坳,我用山中砍来的竹子做饭,用山泉煮茶。我享受着山中采来的芋头、红薯、香葱、韭菜、水果和鲜花。山中溪水的声响好像冰块敲打着月牙。山中乌云扫过,惊散了乌鸦。山色最美,山景真让人赞叹。晴天里山外飘着彩霞,山下住着户人家。
赏析
(一)
这是一首表现元代文人从儒家传统人生价值观下解脱出来、放纵自我、洒脱无羁情怀的曲子。透过文字,好像看到了曲家那凌然飘逸、自乐在其中的形象。
此曲分四层。开篇三句为第一层。起首以“想”字总领,起笔不凡,透漏出洒脱之神。此处的“想”不是唯利是图的狗苟蝇营,不是成日虚幻的瞻前顾后,而是超乎物外的大气的精神自由。不管世间有多少令人不欢、紧锁愁眉的事情,都不要为之戚然,要想到“天公自有安排”,所以尽可“展放愁眉”,尽可“开着吟怀”。吟怀就是作者吟诗作曲的情怀,以诗化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愁眉”,但不是凄凄惨惨戚戚的婉约,而是打开羁绊的放纵。第二层“款击红牙,低唱玉树,烂醉金钗”,写出曲家放歌、醉酒、携妓的无所拘束的放纵情态。缓敲着红牙板子,低声歌唱着玉树后庭花的曲子,纵情豪饮,携歌女而坐。这同“伴的是银筝女银台前理银筝笑倚银屏,伴的是玉天仙携玉手并玉肩同登玉楼”的关汉卿和在“风月营”“列旌旗”“莺花寨”“排剑戟”“翠红乡”“施谋智”的王实甫之类书会才人有精神上的共通点,即潇洒不羁,具有真我性情。第三层“花谢”四句空间由室内移到室外,抒情由直抒胸臆到融情于景。花谢不必忧伤,因为逢春会又开,燕子归去到春社还会回来。幽兰白芷香飘庭阶,明月普照摆满鲜花的楼台。置身此间,怎能不惬意无比!世间哪里还有“愁眉”可言?顺此情感之下,水到渠成,将全曲的境界推至顶点:“许大乾坤,由我诙谐”。如此广大的世界,任由我自如谈笑。这是一个多么逍遥的形象,具有庄子哲学的睿智。世界是博大的,也充满着诸多欲望、诱惑,功名富贵,但这全不在作者的视野之内。作者所追求的是超然物外的旷达潇洒。这是作者的自乐,也是作品给予读者的审美趣味之所在。
在艺术上,这首散曲给人一种与表现的主题一致的飘逸洒脱之气。尽管仅仅是首散曲,但构思精巧,层次井然。看似随意而出,实则非常讲究。开篇以“想”字总领,接着分层抒写,最后上升到顶点。
(二)
这首散曲抒写隐居山林的闲适而又自得其乐之情,勾画出一幅远离红尘烦器的悠闲生活图画,寄托着作者的人生追求。
散曲起首从自己的居所落笔,“草团标正对山凹”,“草团标”,即圆形草屋,它正对着山凹,说明其有一线洞天,作者由此可极目远眺,可见住所环境的惬意。接着,描写饮食,山间的翠竹可以用来煮饭,清冽的山泉可以煎茶,尽管比不上李白笔下的“清酒”“珍馐”,但对作者来说已是自得其乐。不仅有香甜的米饭、清茶,而且有山间众多的山味以饱口福。“山芋山薯,山葱山韭,山果山花”,既是美味佳肴,更是充满山野气息的自然美景,弥漫着一种远离城市喧嚣、红尘俗趣的自然的静谧恬淡之趣。接下来“山溜”两句更是以动衬静,以声显幽,由饮食之乐转人景致之乐。山间倾注而下的细流发出有节奏的声音犹如冰敲月牙一般清脆作响,山间掠过的白云惊动林中的乌鸦振翅四散,这一切都显示出山间空寂无人的宁静。
最后四句,总写山景,收束全篇。作者仰观晴日的彩霞,俯视山下远处的田家,山间景色如此之美,值得夸赞!至此,作者的精神境界与这大自然的景色完全融。
创作背景
此曲创作年代不详,孙周卿的散曲除这两首《蟾宫曲·自乐》之外,现在能够看到的,还有四首《水仙子·山居自乐》。孙周卿经历了宦海波涛,不得不归隐林泉,心头难免还是有点疙瘩,还须要“展放愁眉”,反复咏唱山居的乐趣,也是为了排解胸中郁闷,放宽心怀。
作者简介
孙周卿(约公元一三二〇年前后在世)名不详,古邠(今陕西旬邑县东北)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元仁宗延祐末前后在世。生平不详。孙楷第《元曲家考略》谓“邠”乃“汴”之误,则云其河南开封市人。曾客游湘南、巴丘。有女蕙兰,工诗,嫁诗人傅若金,早卒。
水仙子·舟中
曲
【元】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
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
诗豪与风雪争先。
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
一笑琅然。
注释
鏖战:激战。
缴缠:纠缠。
琅然:指笑声朗朗的样子。
译文
入夜,洞庭湖上昏濛濛一片,客船孤零零地停泊在湖间。只有岸上一盏青灯荧荧作闪,同我乘坐的小船遥遥相伴。舱外一阵阵北风肆逞着淫威,想必在无情地摧残着梅花的花瓣。我禁不住推开船窗观看,这才发现已是大雪漫天。顿时我诗兴大作,迫不及待要同风雪争先。雪片与暴风搅作一团,我的诗句又同飞雪互相纠缠。我朗声大笑,心情无比畅然。
赏析
此曲首两句化用唐张继《枫桥夜泊》整首诗的意境:“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曲中以洞庭湖的灯火来概写江边风景,南方水乡冬夜的幽静美丽因与张继诗的关联而变得清晰明朗。而曲中的“孤”字表达远游无依的寂宽,一如张诗的离愁别绪、悠悠情丝贯穿整曲。“孤舟”“灯火”两句描写出一种旷远幽寂的静态景色,而作者在这种没有人声的冬夜静谧中倾听着自然的声音,并且与自然进行心灵交流,使接下来的字句充满盎然生机。
在夜半的静寂中,“朔风”一词写出了陡然而至的凄厉的呼啸声,而狂风撼动着梅树,发出簌簌的声音,梅花片片吹落。此句写景全着眼于听觉,风吹、撼树、花落,虚实相生,实景不难想象。“老”字以常识推测,同时传达出己身的感慨。
“推开篷雪满天”是对前面听觉猜想真相的揭示。“推开”的动作朴素自然,表明作者听风已久,动作不徐不急。入眼却是雪花漫漫,这是实景的描写,纠正前文作者以听觉所作的推测。原来猜测错误,风吹雪落的声音与风吹落花的声音十分相似。作者的惊喜之状可以想见,特别是以下接连用三个动词“争”“战”“缠”步步递进,把风雪逐渐大作,随着风雪作者诗兴大发的情景描绘得生动形象。作者以拟人的手法赋予风雪人类的动作,既使作者欣喜若狂、对风雪喜爱之至的感情表达得是淋漓尽致,又使人洞悉作者在静夜若有所待的孤寂苦涩情怀。即使结句刻意阐明作者的欢畅心情,但孤舟夜泊、风雪为伴的凄寒冷寂沁骨至深,贯穿全曲。
此曲前半部分语言隽永、耐人寻味,而后半豪气满怀、生趣盎然。在游子羁旅因愁抒怀的作品中很少有如此洒脱、豪放之作,其以想象与事实对比的描写,别出心裁,又与生活中的情理相符。全曲动静相衬,使静态越感幽静,而动态越感生动。
创作背景
此曲具体创作年份未得确证。作者冬夜泊舟洞庭湖边,天降大雪、推开篷窗,只见天地迷茫一片,感情激荡,于是发之为曲。
作者简介
孙周卿(约公元1320年前后在世)名不详,古邠(今陕西旬邑县东北)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元仁宗延祐末前后在世。生平不详。孙楷第《元曲家考略》谓“邠”乃“汴”之误,则云其河南开封市人。曾客游湘南、巴丘。有女蕙兰,工诗,嫁诗人傅若金,早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