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应声虫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9-20 05:54:09
  • 《应声虫的成语故事、意思》
  • 应声虫的成语故事、意思

    人们把那些人云亦云、自己毫无主见、只会跟着别人随声附和的人,蔑称为“应声虫”。关于“应声虫”。有这么一个传说:

    宋朝人范正敏的《遁斋闲览•人事》载:有个淮西人,名叫杨勔〔miǎn〕,中年时得了一种怪病。他每说一句话,或者随便发一个音,肚子里就有回声似地跟着说一句同样的话,或者发一个同样的音。声音不大,但是能够清楚地听出来,好像有个顽皮孩子躲在腹腔里轻轻学舌一样。这个病害了好多年,声音越来越响,十分难堪。请过多少医生,服过多少药,都不见效。直到后来遇见了刘伯峙,才医好了这种怪病。

    刘伯峙告诉杨勔:“你的肚子里,有一种虫,叫做‘应声虫’。你只要把《本草》上的全部药名,一个个依次念下去, 你念一个,它必定要应一声,如果你念到一个药名,它不敢应,那么,这个药便是治它的特效药。”

    杨勔就照刘伯峙的办法来念《本草》。念到“雷丸”,肚子里没有应声。他就连服了一些雷丸,病果然痊愈。

    另一宋朝人洪迈的《夷坚志》,也载有这一传说,情节相仿,不过它说的病人是“永州通判厅的一个小吏”,而告诉他念《本草》的办法的是一个道人,他念《本草》时,应声虫不敢应的药名是“蓝”。他把蓝捣汁而饮,吐出了二寸长一个小人似的肉块,病就好了。

    这个传说,尽管有具体的人名、地址,也难于掩盖它的荒诞无稽,谁会相信以上的记述竟然是亊实呢!不过,“应声虫”式的人,今天倒还没有绝迹,这个成语因此不能取消。

    明田艺蘅《留青日札摘抄》卷四:“己无特见,一一随人之声而和之,譬之应声虫也。”

  • 《应声虫的成语典故,应声虫的意思和造句》
  • 【成语】

    应声虫

    【拼音】

    yìng shēng chóng

    【释义】

    比喻自己胸无主张,随声附和他人。

    【出处】

    唐·刘束《隋唐嘉话》:“有患应声病者,问医官苏澄,……过至他药,复应如初。澄因为处方,以此药为主,其病自除。”

    解释:有一个人得了应声的怪病,一说话喉咙中就会出现应声,就去问名医苏澄,苏澄觉得奇怪,日夜思考终于想出一个医治办法。立即取《本草》让他读,他还是不停应声,当看到他害怕的地方就不应了。于是苏澄立即配药医治,果然治好。

    【近义词】

    人云亦云 随声附和 拾人牙慧

    【反义词】

    自成一家 直言不讳

    【成语故事】

    宋朝时期,有一个叫杨勔[miǎn]的人得了一种怪病,在中年的时候,得了一种怪病,就是每当说话时,腹内即有回答的声音,数年之后,回答声音逐渐增大,好似两人对面相谈。杨勔非常害怕,一会以为自己活不久即将死掉,一会又怀疑是不是有鬼怪寄生在自己身上,整天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杨勔虽四处求医,但无法治愈。一天杨勔外出途中遇见一个叫陈罗汉的道士,两人相谈之时,杨勔将自己肚子能够有声音的事情告诉了道士。陈道士说:“你腹内生有应声虫,若长久不治,还要传染给妻子和儿女。最有效的治法是回家后捧读《神农本草经》,读一味药应声虫即回应,继续再读,直读到应声虫不应之药时,即可服此药,连服三日便可痊愈。”

    杨勔回家后立即照办,当读到“雷丸,味寒苦,生川谷。杀三虫,逐毒气,胃中热。利丈夫不利女子,作膏摩小儿百病”时,应声虫顿时失声,杨勔恐怕有误,连读了十多遍,仍不见腹内应声。杨勔大喜,道士说的果然没错,只要读到雷丸,肚子里立刻就没有了回应。如果按照《神农本草经》上面的方子去抓药吃,那肯定会更有效。

    于是,杨勔立刻在药铺按照《神农本草经》的方子买药,买了好几颗雷丸,研为细粉,分成6份,每日2次,用冷水送服。三日后打下几尺长的绦虫3条,蛔虫、钩虫数十条之多。

    自此,杨勔与人谈话,腹内再无应声。原来是杨勔的肚子里有蛔虫和钩虫的缘故。后人于是将这个故事引申出“应声虫”来,指代那些胸无主张,随声附和他人的人。

    【造句举例】

    在黑暗高压的统治之下,老百姓为了自保,只得当应声虫,随声附和,不敢有一点反抗。

    社会必须使自身显然是对所有为自己的国家利益冠军者,投机者和外国列强应声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