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安国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21 20:34:47
  • 《包含安国的成语,带有安国的成语》
  • 成语大全频道精心搜集了13个关于包含安国的成语,带有安国的成语及解释。同时列出分开包含“安”字和“国”字的成语。

    [安国宁家] 指治理国家。
    [安国富民] 使国家安定,使人民富裕。
    [民安国泰] 泰:平安,安定。国家太平,人民安乐。

    【以下成语分开包含“安”字和“国”字】
    [安邦治国] 使国家安定太平。
    [安邦定国] 邦:泛指国家。使国家安定巩固。

    【以下成语分开包含“国”字和“安”字】
    [治国安民] 治:治理;安:安定。治理国家,安定人民。
    [治国安邦] 治理国家,使之太平、安定。
    [立国安邦] 建立国家,安定天下。亦作“立业安邦”。
    [富国安民] 使国家富强,人民安居乐业。
    [定国安邦] 邦:国家。治理和保卫国家,使国家安定稳固。
    [保国安民] 保卫国家,使人民安居乐业。
    [国泰民安] 泰:平安,安定。国家太平,人民安乐。
    [国富民安] 国家富强,人民安定。

  • 《《减字木兰花·春情》王安国原文和翻译》
  • 减字木兰花·春情

    【宋】王安国

    画桥流水,雨湿落红飞不起。

    月破黄昏,帘里馀香马上闻。

    徘徊不语,今夜梦魂何处去。

    不似垂杨,犹解飞花入洞房。

    注 释

    画桥:饰有花纹、图案的小桥。

    落红:落花。

    月破黄昏:谓月光穿透黄昏时的雾霭。

    余香:指女子使用的脂粉香味,这里代指人。

    徘徊:来回走动。

    犹解:还能懂得。解,能够,会。

    洞房:幽深的居室。

    译 文

    美丽的小桥下,流水潺潺,花瓣被雨淋湿,沾在地上。黄昏过去,月亮升起来了,在马上还闻到帘里的余香。

    独个儿默默地徘徊在堂前院里,今夜我的梦魂将追到什么地方?他呵,怎够不上垂杨那样多情?垂杨还懂得让花絮飞入我洞房。

    赏 析

    上阕集中描绘雨后黄昏,落红片片的暮春之景。首句点女子居处建筑的精致华美、环境的清静幽雅。起句的画桥,通常是指朱桥或赤阑桥,唐宋词中往往被写得很美,并同爱情搭上关系。如温庭筠《菩萨蛮》:“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韦庄《菩萨蛮》云:“骑马过斜桥,满楼红袖招。”晏几道《木兰花》云:“紫骝认得旧游踪,嘶过画桥东畔路。”现在词中的主人公也骑着马儿,到了这么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所在:马蹄得得,流水淙淙,他在桥上按辔徐行,心中该多么自在。从下面“雨湿”一句看,此时正当雨后。一场风雨才过,纤尘不起,落红如糁,连空气也变得清新宜人了。词人在《清平乐·春晚》词中也写过:“满地残红官锦污,昨夜南园风雨。”情景似之,然此词却化悲凉为闲雅,具有不同的情趣。

    开篇是一幅清丽旖旎的风光画卷,虹桥细水,雨湿落红,交代了时节,也点明了地点。如画之境,如诗之景,为后面思情的刻画作了良好的铺垫。“落红”、“流水”、“飞花”等,历来就是人们在诗词中表现相思之情的特定意象,它包含了对美好事物转瞬即逝的惋惜之情。这里,画桥、流水、雨湿、落红几个意象的出现,虽未直接透露作意,但已成功地烘托出清幽淡雅的气氛。其中,“飞不起”三字暗写雨势的猛恶,展现残红“零落成泥碾作尘”的凄凉景象,暗喻主人公的心境也如落红沾雨般沉重暗淡。这种心境源于伊人倩影的悄然杳去。这时,月华透过黄昏的雾霭,给这如诗的画境披上一层柔柔的轻纱,清幽淡雅中又添了一份朦胧静谧之感。“余香”二字饶有韵味,既含蓄地画出伊人“芳窬散麝、色茂开莲”的风致容颜,又绰约地显露池中明镜悬倩影、屋里衣香胜如花的境界。“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就在这画桥流水的小路上,落英缤纷的暮春季节,月白风清的黄昏,帘里的她与马上的主人公邂逅相遇了,但这相遇是那样短暂,使主人公只能透过帘幕中飘溢出的几丝余香中遐想她那绰约的芳姿,娇美的容貌。

    另外,词中人物在这优美的环境中信马闲行,不知不觉天色已晚。“月破黄昏”,写时间变化极有层次:先是黄昏,而后月出东山,渐渐冲破了黄昏的气氛。宋人词中善用“破”字,如李师中《菩萨蛮》:“子规啼破城楼月。”谢逸《玉楼春》:“杜鹃飞破草间烟。”都赋予破字以特殊的美学意蕴。此处着一“破”字,也烘托了行人对于时间迁移的直感,饶有诗意。这个人物正在行进中间,突然从路边绣帘中间飘来一阵香气,原来绣阁中女子在晚妆了。此句极为重要。古人写诗讲究诗眼,写词讲究词眼。刘熙载《艺概·词曲概》去:“词眼二字,见陆辅之《词旨》。其实辅之所谓眼者,仍不过某字工,某句警耳。余谓眼乃神光所聚,故有通体之眼,有数句之眼,前前后后,无不待眼光照映。”此句乃为通体之眼,它映照前后,通体生辉,一方面使前已铺叙好的羁旅行役的格局变为爱情之憧憬,一方面又使下片的抒情与上片的写景自然过渡,浑然一体。

    下阕描述思念之情。“何处去”不是无处可去,恰恰是去向杳若黄鹤的伊人处。采用反面运笔的方法,用得好时,能深化作品的层次。这里的反面运笔,很成功地突出了主人公魂牵梦绕的焦点。此情待与何人说,此梦今夜何处去,主人公惟有怅然不知所往而徘徊,恍然无可告语而不语,想人去车走,余香犹在,流水无情、落花有意,今宵梦,谁与共,自是“人生长恨承长东”。这时.一片飞花突然引起了主人公的注意,杨花犹能穿帘户,追随她共度良宵。而主人公却连梦魂都无所依,两相对照,令人心伤。这末句既是写景,又是抒情,通过杨花飞舞的景象委婉曲折地传达了主人公的一往情深的相思,完成下阕对思情难遣、梦魂不安的主人公形象的刻画。

    全词情景交融,浑然天成。作者将几个典型意象有机组合,在移步换形中,营造出氛围,以精练的笔墨、含蓄蕴藉地表达了相思之情,在宋初词作中是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创作背景

    此词为作者羁旅在外,思念家乡及亲人而作。

    作者简介

    王安国(1028年-1074年)字平甫,王安石大弟。熙宁进士。北宋临川(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人。北宋著名诗人。世称王安礼、王安国、王雱为“临川三王”。王安国器识磊落,文思敏捷,曾巩谓其“于书无所不通,其明于是非得失之理为尤详,其文闳富典重,其诗博而深。

  • 《死灰复燃的故事和寓意》
  • 死灰复燃的故事和寓意

    韩安国,字长孺,汉时睢阳[睢suī](在今河南商丘县附近)人。曾在“梁孝王”刘武(汉景帝刘启之弟)那里当过“中大夫”。后来因事被捕,关在蒙地(今山东蒙阴县西南)的监狱里。据《史记•韩安国传》载:韩安国在狱中,曾受到狱吏田甲的侮辱,他十分气愤,说道:“死灰独不复燃耶(熄了火的灰烬,难道一定不能再燃烧起来吗?)”

    韩安国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你以为我再也不会有重新出头的日子了吗!”据说,田甲当时回答韩安国说:“如果死灰复燃,我就撒一泡尿浇灭它。”不料过了一个时期,韩安国果然出狱,而且又当了不小的官。田甲得了这个消息,吓得偸偷逃走了。韩安国郑重地表示,田甲如不主动回来,他的全家性命都将不保。田甲无奈,只得硬着头皮,去向韩安国请罪。出乎意料,韩安国并没惩罚田甲,反而待他很好,只不过笑着对他说了这么一句:“现在你撤尿吧!”就这样,算是已经报复了。

    “死灰复燃”这句成语,由此而来。不过,在《史记》以前,《列子•黄帝》已有这样一段话:有神巫自齐来,知人死生存亡。见壶子(列子的老师)而谓列子曰:“嘻,子之先生死矣,弗活矣,我见湿灰焉。(你的先生要死了,活不了啦,我看他像死灰一样了。)”明日又与见之,曰:“幸矣,灰燃有生矣!(好了,死灰复燃了!)看来这句成语还是从这里脱胎出来的。

    三国时,刘廙〔yì〕感谢曹操不杀之恩,写了一封谢恩信,说:“……扬汤止沸,使不焦烂,起烟于寒灰之上,生花于已枯之木。……”所谓“起烟于寒灰之上”,也就是“死灰复燃”的意思。

    死而再生、败而再兴,或失势者重新得势,后人就常用“死灰复燃”这句成语来作比喻。不过,现在一般多用来指已消失的坏人坏事和坏思想又重新抬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