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咏老赠梦得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1-05 13:09:39
  • 《《咏老赠梦得》白居易原文和翻译》
  • 咏老赠梦得

    【唐】白居易

    与君俱老也,自问老何如。

    眼涩夜先卧,头慵朝未梳。

    有时扶杖出,尽日闭门居。

    懒照新磨镜,休看小字书。

    情于故人重,迹共少年疏。

    唯是闲谈兴,相逢尚有余。

    注释

    君:指刘禹锡。

    眼涩:眼睛干涩。

    夜先卧:夜晚先睡觉。

    慵:懒散;疲倦。

    朝未梳:早晨还没梳头。

    扶杖出:扶着拐杖出门。

    译文

    我和你都一同变老了,就不要问老成什么样子了。

    眼睛干涩早早睡去,早上起来头发都懒得梳了。

    只是偶尔拄着拐杖出门,大多数时候都在家中。

    已经懒得照那新磨的镜子了,也不看小字的书。

    对于故人情感深厚,与年少时的交情慢慢疏远。

    只有和好友闲谈时才有兴致,但是这样的相逢时光也已不多了。

    赏析

    这首诗可以与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赠诗对比赏析:

    从白老的“咏老”诗中,看到作者的性格和行为。他们两人同在一年出生,也同享古稀高龄;而在遭际上,则大不相同,刘禹锡比白居易坎坷很多。早期,二人初入仕途,都有匡国救民之宏志。但遇到挫折后,白则本着传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之旨而明哲保身。但刘则屡经坎坷而不屈不挠,直至老而不休。所以在思想上两人是同而又有别的。他们万劫余生,都享古稀高寿,晚年同在洛阳,亦官亦隐,日夕唱酬。上述两诗就是当时之作也,道出了他们各自肺腑之言。

    在两首诗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两人对老的态度。白居易的诗生动地揭述老人之处境和心态;而刘禹锡诗除了写老态入木三分之外,更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之概,“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难怪结语两句能脍炙人口,历千年而不衰了。这并不是说刘写诗技巧比白高明,而是由于诗是言志,两人对人生看法有所不同。人生观的差异,反映在文字上也就各异其趣。结果就表现为消极和积极的分歧。刘禹锡诗之前六句是对白诗的回答和补充,后六句则是对“老”的颂赞,使人读后会觉得“老”并不可怕,而更充满希望。这是诗的可贵之处,自然百读不厌了。

    创作背景

    刘禹锡和白居易晚年都患眼疾、足疾,看书、行动多有不便,从这点上说,他们是同病相怜了,面对这样的晚景,白居易产生了一种消极、悲观的情绪,并且写了这首《咏老赠梦得》一首给刘禹锡(字梦得)。刘禹锡读了白居易的诗,写了《酬乐天咏老见示》回赠。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与咏老赠梦得有关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