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前徒倒戈
【拼音】
qián tú dǎo gē
【释义】
前面的部队投降敌方,反过来打自己人。
【出处】
《尚书·武成》:“会于牧野,罔有敌于我师,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漂杵。”
解释:商纣率领他的军队,来到牧野会战。他的军队对我 军没有抵抗,前面的士卒反戈向后面攻击,因而大败,血流之多简直可以漂 起木杵。
【近义词】
倒戈弃甲 倒持戈矛 弃甲倒戈 倒戈卸甲 偃革倒戈 丢盔弃甲
【反义词】
无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故事】
商朝末期,商纣王残暴无道,在内营建朝歌、加重赋敛、严格周祭制度、改变用人政策、推行严刑峻法,对外屡次发兵攻打东夷诸部落。周武王率兵计伐商纣王,各诸侯国纷纷响应。
诸侯国们组成联军,以周武王为统帅,准备进攻纣王。讨纣大军连克许多商朝城池,在距都城朝歌只有七十里的牧野召开了誓师大会,列举了纣王的种种罪状。
此时,商纣王依旧和妃子饮酒取乐,忽然听到周武王进攻的消息,慌了手脚。朝歌城内没有足够的精兵可以破敌,而且也没有可用的战车,单靠步兵,很难和冲击力强大的战车阵相抗衡,更何况周军士气正锐。纣王惊闻周军来袭,只好仓促武装大批奴隶、战俘,连同守卫国都的军队,开赴牧野迎战。
周武王亲率主力跟进冲杀,将对方的阵形彻底打乱。商军中的奴隶和战俘全无斗志,纷纷倒戈,帝辛既然强迫这些奴隶和战俘上战场,自然会在后方以亲信部队押送,防范他们反叛或逃跑。这些少量忠心的禁卫军,也是帝辛手中最后的底牌。然而前方的徒众在周军的强大冲击下慌不择路地往回跑,遭到了后方精兵的阻拦。
好汉不敌人多,在人潮的冲击下,这些武士也阵脚不稳。奴隶们为了逃命,加上被后面人潮推动,于是倒戈相向,乱打一气,血流成河。再加上身后联军的战车、甲士、步兵一层层的进攻,纣王的最后一道阵线也守不住了,不得不快马加鞭,逃离战场。
纣王逃回朝歌,知道大势已去,末日不远,就点火自焚了。商朝就此灭亡。
【造句举例】
周武王继位之后,在沣河东岸建立了都城镐京,并于公元前11世纪中期发动了牧野之战,殷军“前徒倒戈”,商王兵败自焚,西周王朝建立。
从黄河的百舟迎渡,到牧野的前徒倒戈,再到朝歌的合城相迎,一路行来,感受到百姓如此的盼望结束暴政,迎接太平之世。
【成语】
前徒倒戈
【拼音】
qián tú dǎo gē
【释义】
前面的部队投降敌方,反过来打自己人。
【出处】
《尚书·武成》:“会于牧野,罔有敌于我师,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漂杵。”
解释:商纣率领他的军队,来到牧野会战。他的军队对我 军没有抵抗,前面的士卒反戈向后面攻击,因而大败,血流之多简直可以漂 起木杵。
【近义词】
倒戈弃甲 倒持戈矛 弃甲倒戈 倒戈卸甲 偃革倒戈 丢盔弃甲
【反义词】
无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故事】
商朝末期,商纣王残暴无道,在内营建朝歌、加重赋敛、严格周祭制度、改变用人政策、推行严刑峻法,对外屡次发兵攻打东夷诸部落。周武王率兵计伐商纣王,各诸侯国纷纷响应。
诸侯国们组成联军,以周武王为统帅,准备进攻纣王。讨纣大军连克许多商朝城池,在距都城朝歌只有七十里的牧野召开了誓师大会,列举了纣王的种种罪状。
此时,商纣王依旧和妃子饮酒取乐,忽然听到周武王进攻的消息,慌了手脚。朝歌城内没有足够的精兵可以破敌,而且也没有可用的战车,单靠步兵,很难和冲击力强大的战车阵相抗衡,更何况周军士气正锐。纣王惊闻周军来袭,只好仓促武装大批奴隶、战俘,连同守卫国都的军队,开赴牧野迎战。
周武王亲率主力跟进冲杀,将对方的阵形彻底打乱。商军中的奴隶和战俘全无斗志,纷纷倒戈,帝辛既然强迫这些奴隶和战俘上战场,自然会在后方以亲信部队押送,防范他们反叛或逃跑。这些少量忠心的禁卫军,也是帝辛手中最后的底牌。然而前方的徒众在周军的强大冲击下慌不择路地往回跑,遭到了后方精兵的阻拦。好汉不敌人多,在人潮的冲击下,这些武士也阵脚不稳。奴隶们为了逃命,加上被后面人潮推动,于是倒戈相向,乱打一气,血流成河。再加上身后联军的战车、甲士、步兵一层层的进攻,纣王的最后一道阵线也守不住了,不得不快马加鞭,逃离战场。
纣王逃回朝歌,知道大势已去,末日不远,就点火自焚了。商朝就此灭亡。
【造句举例】
周武王继位之后,在沣河东岸建立了都城镐京,并于公元前11世纪中期发动了牧野之战,殷军“前徒倒戈”,商王兵败自焚,西周王朝建立。
从黄河的百舟迎渡,到牧野的前徒倒戈,再到朝歌的合城相迎,一路行来,感受到百姓如此的盼望结束暴政,迎接太平之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