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期期艾艾
【拼音】
qī qī ài ài
【释义】
形容口吃的人吐辞重复,说话不流利。
【出处】
《史记·张丞相列传》:“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上欣然而笑。既罢,吕后侧耳于东厢听,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
解释:“我的嘴不太会说.但我期……期……知道这样做是不行的。陛下虽然想废掉太子,(但)我期……期……不接受您的诏令。”高祖高兴地笑了。事过之后,吕后(因为曾)在东厢侧耳听到(上述对话),见到周昌时,为(此)跪下感谢(周昌)说:“若不是您(据理力争的话),太子几乎就被废掉了。”
【近义词】
支支吾吾
【反义词】
油嘴滑舌
【成语故事】
“期期艾艾”这一成语说的是两位将军的故事。“期期”与汉朝将军周昌有关, “艾艾”则与三国时期魏国将军邓艾有关。
汉朝初年, 有位叫周昌的将军。周昌是沛县人。秦朝时担任泗水卒史。等到汉高祖在沛县起兵的时候,打败了泗水郡的那守、郡监。从此周昌以卒史的资历追随沛公,沛公命周昌担任职志。(周昌)跟从沛公入关,推翻了秦。沛公被封为汉王,任命周昌为中尉。曾经跟随(沛公)打败项籍,在(高祖)六年中,封周昌为汾阴侯。
周昌为人刚强,敢于直言。周昌曾经(在高祖)休息时进宫奏事,高祖正拥抱成姬,周昌(见此情景)回头便跑。高帝追赶上(他).骑在周昌的脖子上,问道:“我是什么样的皇帝?”周昌昂起头说:“陛下就是夏桀、商纣(那样)的皇帝。”在这种情况下高祖大笑,但是(从此却)特别敬畏周昌。等到高祖想废掉太子,立戚姬的儿子如意为太子时,大臣们坚决反对这样做,(但)都没能成功。
周昌在朝廷上极力争辩,高祖问他的理由.周昌本来有口吃的毛病,又非常气愤。(也就口吃得更加厉害了,他)说:“我的嘴不太会说.但我期……期……知道这样做是不行的。陛下虽然想废掉太子,(但)我期……期……不接受您的诏令。”高祖高兴地笑了。事过之后,吕后(因为曾)在东厢侧耳听到(上述对话),见到周昌时,为(此)跪下感谢(周昌)说:“若不是您(据理力争的话),太子几乎就被废掉了。”
周昌因其口吃,因而把本不需重叠的“期”字 说成了“期期”。这就是“期期”典故的 由来。
三国时期,魏国大将邓艾也是有些口吃。邓艾,义阳郡棘阳(今河南新野)人。公元263年,他与钟会分别率军攻打蜀汉,邓艾率先率军偷渡阴平进入成都,使得蜀汉灭亡。后来邓艾遭到政敌钟会陷害,因此招司马昭的疑忌而被杀。
不过,在此前,他与司马昭的关系还是不错的。《世说新语·言语篇》中记载:邓艾有口吃的毛病,说话时称自己是“艾……艾……”。有一次他在洛阳参加司马昭的聚会,交谈时,他又开始“艾……艾……”。司马昭就跟他开玩笑:“你老说艾艾,到底是几个艾?”邓艾也不示弱,说:“凤兮凤兮,难道不是一个凤?”邓艾的回答, 不仅为自己解除了尴尬,还一语双关地抬 高了自己。这就是“艾艾”典故的由来。
后来,人们把两个故事联系起来,用 “期期艾艾”这一成语来形容口吃的人说 话不流利。
【造句举例】
当老师责问他为何犯错时,他只是涨红了脸,期期艾艾地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
刚刚在台下,他还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怎么一上台,就期期艾艾,一个字也说不出来了呢?
【成语】
期期艾艾
【拼音】
qī qī ài ài
【释义】
形容口吃的人吐辞重复,说话不流利。
【出处】
《史记·张丞相列传》:“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上欣然而笑。既罢,吕后侧耳于东厢听,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
解释:“我的嘴不太会说.但我期……期……知道这样做是不行的。陛下虽然想废掉太子,(但)我期……期……不接受您的诏令。”高祖高兴地笑了。事过之后,吕后(因为曾)在东厢侧耳听到(上述对话),见到周昌时,为(此)跪下感谢(周昌)说:“若不是您(据理力争的话),太子几乎就被废掉了。”
【近义词】
支支吾吾
【反义词】
油嘴滑舌
【用法】
谓语
【成语故事】
汉朝初年, 有位叫周昌的将军。周昌是沛县人。秦朝时担任泗水卒史。等到汉高祖在沛县起兵的时候,打败了泗水郡的那守、郡监。从此周昌以卒史的资历追随沛公,沛公命周昌担任职志。(周昌)跟从沛公入关,推翻了秦。沛公被封为汉王,任命周昌为中尉。曾经跟随(沛公)打败项籍,在(高祖)六年中,封周昌为汾阴侯。
周昌为人刚强,敢于直言。周昌曾经(在高祖)休息时进宫奏事,高祖正拥抱成姬,周昌(见此情景)回头便跑。高帝追赶上(他).骑在周昌的脖子上,问道:“我是什么样的皇帝?”周昌昂起头说:“陛下就是夏桀、商纣(那样)的皇帝。”在这种情况下高祖大笑,但是(从此却)特别敬畏周昌。等到高祖想废掉太子,立戚姬的儿子如意为太子时,大臣们坚决反对这样做,(但)都没能成功。
周昌在朝廷上极力争辩,高祖问他的理由.周昌本来有口吃的毛病,又非常气愤。(也就口吃得更加厉害了,他)说:“我的嘴不太会说.但我期……期……知道这样做是不行的。陛下虽然想废掉太子,(但)我期……期……不接受您的诏令。”高祖高兴地笑了。事过之后,吕后(因为曾)在东厢侧耳听到(上述对话),见到周昌时,为(此)跪下感谢(周昌)说:“若不是您(据理力争的话),太子几乎就被废掉了。”
周昌因其口吃,因而把本不需重叠的“期”字 说成了“期期”。这就是“期期”典故的 由来。
三国时期,魏国大将邓艾也是有些口吃。邓艾,义阳郡棘阳(今河南新野)人。公元263年,他与钟会分别率军攻打蜀汉,邓艾率先率军偷渡阴平进入成都,使得蜀汉灭亡。后来邓艾遭到政敌钟会陷害,因此招司马昭的疑忌而被杀。
不过,在此前,他与司马昭的关系还是不错的。《世说新语·言语篇》中记载:邓艾有口吃的毛病,说话时称自己是“艾……艾……”。有一次他在洛阳参加司马昭的聚会,交谈时,他又开始“艾……艾……”。司马昭就跟他开玩笑:“你老说艾艾,到底是几个艾?”邓艾也不示弱,说:“凤兮凤兮,难道不是一个凤?”邓艾的回答, 不仅为自己解除了尴尬,还一语双关地抬 高了自己。这就是“艾艾”典故的由来。
后来,人们把两个故事联系起来,用 “期期艾艾”这一成语来形容口吃的人说 话不流利。
【造句举例】
当老师责问他为何犯错时,他只是涨红了脸,期期艾艾地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
刚刚在台下,他还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怎么一上台,就期期艾艾,一个字也说不出来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