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关于改进与提高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的几点建议论文
高分子化学实验是高分子化学专业实验、是高分子化学专业本科生认识和实践高分子化学的基本实验。高分子化学专业实验与普通化学专业实验有所不同,对于高分子化学专业本科生来说,普通化学专业实验教学目的主要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在化学实验方面的基本实验能力、扩大学生化学在实验方面的知识面,高分子化学专业实验除要满足普通化学专业实验教学目的,还要针对工业生产现状、科技发展程度、学生就业状况、以及学生的进一步就学(读研)问题考虑。目前的高分子化学领域的科技发展水平较高、工业化生产程度也较高、我院高分子化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直接就业比例目前下降至三分之一以下、读研比例上升三分之二以上。
以往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主要针对本科毕业生就业的需求为重点、兼顾研究生科研教学需求,沿用的教材内容部分相对陈旧、设备落后,高分子化学专业实验的内容与目前高分子化学领域的科技发展水平以及工业化生产程度偏离较大,己经很难适应当前的各种需求。因此,作者依据教学前辈留下的宝贵教学经验、国内高校同仁提供的宝贵教学经验以及针对作者近些年的教学经验,归纳总结出改进与提高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的几点建议。
第一、改变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针对性。
由于高分子化学专业本科毕业生读研比例上升三分之二以上,所以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的针对性应以多数人的需求为重点兼顾少数人的需求为原则由本科毕业生就业的需求为重点、兼顾研究生科研教学需求的针对性转变为研究生科研教学需求为重点、兼顾本科毕业生就业的需求的针对性。就业的本科毕业生需要的是生产技能,读研的本科毕业生需要的是科研技能,生产技能与科研技能有较大的差异,所以改变我院本科生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的针对性是很有必要的。
第二、调整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内容。
相对工业生产现状、科技发展程度,沿用的教材内容部分相对陈旧,需要对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内容作适当的调整。1.删除那些法律禁止的、已被工业生产淘汰的、产品危害人类生命健康与自然环境平衡的相关实验内容,如:某些产品中含有甲醇、甲苯、二甲苯、苯、丙酮等挥发性溶剂的实验教学内容。如果不删除这些内容,很容易给学生以误导;2.改进某些陈旧的实验教学内容,以适应当代科技发展。用膨胀计测定法研究乳液反应动力学的实验内容,是五六十年代的实验内容,由于该实验内容的结果可以直接测量到,具有极强的可视性,所以一直沿用到现在。
经我们儿年的实验教学发现,乳液聚合反应过程中,乳液体系体积改变的影响因素不单纯是液滴与胶粒间密度差别引起的,可能还涉及液滴或胶粒微观界面效应,纳米微观界面效应是近些年人们热衷研究的课题。如果配合其它的表征手段,用膨胀计测定法研究乳液反应历程中液滴或胶粒的微观界面效应,要比用膨胀计测定法研究引发剂用量对聚合发应速率的`影响更能诱发学生的研究兴趣。3.添加一些近年来科技发展较为成熟的成果、方法、手段。如微乳液制备、无毒粘合剂制备等内容。
第三、将计算机模拟技术引入到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模拟技术己经成为科学研究中所使用的第三种研究手段,与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齐驱并驾,计算机模拟技术既可以验证理论或实验结果的正确性,又可以将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贯穿起来,揭示实验反应历程中奥秘。计算机模拟技术在高分子化学方面广泛应用于缩聚反应、共聚物的组成与序列、自由基聚合反应中的反应动力学及分子量分布、高分子链的降解、高分子互传网络与凝胶的形成、高分子的搏板反应自复制反应、本体聚合反应等。
通常在高分子化学实验中,我们更多的是依据经验进行操作,然后根据实验结果来判断实验的效果,并依据推理来确定反应历程。实验研究方法最大的优点是实验结果真实可靠,缺点是由实验结果确定的反应历程未必真实可靠,原因是反应过程的本身是一个黑匣子,人们很难直接观察到,部分实验借助仪器跟踪监测所确定的反应历程也可能揭示部分现象。尽管计算机模拟的结果并非真实,但计算机模拟的过程是可以直接观察到的,通过统计方法可以归纳总结各种现象的规律,能够全面揭示反应历程、解释实验结果。将计算机模拟技术引入到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中,将有利于全面揭示高分子化学的反应历程与机理,更好地解释实验结果与现象,同时也会让学生直接观察整个实验过程。
第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各行各业都在追求创新,创新是事业发展的动力,创新已成为高校科研主要的目标,创新能力也是衡量人才主要依据,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当务之急。在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值得探讨。
我们认为应将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分成几部分,首先是让学生了解熟悉高分子化学实验课并培养学生的实验基本功,包括仪器设备的安装、料液的加入、温度的控制、产品的评价。这一部分的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应该选定那些成熟、稳定的实验,由教师详细讲解和示范,学生严格按教材规定条件去做;其二是培养学生独立的实验能力,由于在高分子化学实验中,实验的成败写实验操作、原料、温度、搅拌速度等诸多影响因素密切相关,实验的成败更多取决于实验操作的个人经验,培养学生独立的实验能力实际上是让学生积累个人经验。
这一部分的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应该选定那些不稳定的、难点较大的实验,教师对实验的要点、注意事项进行讲解和示范,学生参考教材操作,并由学生总结出各自实验成败的经验,教师加以评价;其三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生独立的实验能力基础上,教师可选定某些己成熟、稳定的科技成果或在研课题中某一问题,由教师给出提示,由学生查阅资料、拟订实验方案并由教师确认后实施。这一部分,主要是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设计和实施实验,了解创新科研的过程,积累创新科研的经验,培养创新科研的勇气,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根据有无创新方法、产品出现作为鉴定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标志。
我们在此提出四点改进与提高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的建议,可能有许多不足之处,希望与会的专家教授们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
【简析关于改进与提高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的几点建议论文】
黄药眠,当代文艺理论家。《关和丑的问题》这篇文艺短评,交替使用了立论与驳论相结合及多面论证兼正反对照的论证方式。文章围绕着美与丑的问题,着力分析了“把丑排斥在文学作品以外”的主张是“左”的谬论,“对于革命和文学的发展都是极其不利的”。
文章起笔,首先直截摆出对美和丑的问题两种“左”的错误倾向。一是以苏联革命初期的“拉普”派为代表的,认为凡是“美”,都是资产阶级的奇谈妄说,一是当前有人以为艺术文学作品只准写美,不能写丑的怪论。前者“左得可爱”,不值一驳,故文章只以两个反间句给以回驳,切中要害。后者“貌似极左”,甚能惑人,所以作者把这个问题列为重点,深入批驳,细致剖析,以达明辨是非、拨乱反正之目的。
在批驳和分析时,文中布设了三个分论点,其一,提出“客观的丑”可以在文学作品中转变为“艺术的美”的观点,又以祟高的悲剧有巨大的教育作用为论据,进而分析了“取消丑在文学中的地位,也势必取消了崇高的悲剧”的严重后果。其二,提出将社会生活中的丑集中起来,予以讽刺,可以产生出色喜剧的观点,再以巴尔扎克笔下的守财奴典型阐明取消丑在文学中的地位,就等于取消了喜剧的严重性。其三,提出在文学作品里描写社会上的丑,可以起到晒笑、嘲弄、鞭挞反动统治的效用的观点。引用了唐·吉诃德和阿Q这两个世界文学中的著名典型,强调了取消了丑在文学中的地位,实质上就取消了在作品中揭露反动的、丑恶的事物的论点。
经过上述兰个方面有理有据的分析,对那种“貌似极左”的错误论调做了鞭辟入里的批驳,在批驳的同时,充分有力地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善恶假丑,是非曲直,昭然若揭。
在生命的长河中,一个人生死敌关时的所思所为,往往是其人品德优劣、情操高下的试金石。作者撷取了典型的题材,抓住了典型的时刻。论及了“生死观”的重大课题。
文章一开始,作者就单刀直入地亮明观点,接着,用正反对比的方式进行分析。类举出生活中的两种人,右生命的“最后一刻”迥然有别的表现:一方面,怀着无限缅怀、无限钦敬的心情,追述了文学巨匠沈雁冰、优秀知识分子架弗和革命家罗舜初,光照日月、催人泪下“闪光的‘最后一刻,”;一方面,以不无嘲讽之笔,陈列了中外吝裔鬼的典型严监生、匹资堡菲尔死前的丑行,以及我们今天的社会里,一些经不住“最后一刻”考验的人的所做所为。对比昭彰、互为衬托。严监生们的死前表演,反衬了沈雁冰等人类精英们高尚的义举,而沈雁冰等人气贯长虹的言行,自私自利的“小丑”们来说,则是无声的批判和强有力的鞭挞。
经过上述对照地、有分析地摆出事实以后,论点已经得到了“胜于雄辩”的证明,但作者并不就此搁笔,又进一步向纵深开拓文意,强调指出了生死观的迥异其实是世界观全然不同的一种反映。道出这个实质性的间题,遂使文章的中合论点阐述得更加透彻、充分。
最后,文章别开生面地用“日夜吐着光辉”的“铀块”设喻,含意深刻,令人深思。号召人们学习“铀块”“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品质,增强了文章的感召力。
这是一篇运用正反结合的对比写法来论证中心的文章。
文章首先引录各迅先生的一段谈话作为开篇,围绕“怎样对待孩子”的论题,借鲁迅的话提出论点:“倘有慈母,或是幸福,然若生而失母,却也并非完全的不幸,他也许倒成为更加勇猛,更无挂碍的男儿的。”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的话充满辩证观点,是值得深思的至理名言。文章起得不凡,扣人心弦。
“确实”一词起了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后面,紧扣着论点,进行正反对比的论证。先谈“古今中外,少失估恃”如著名文学家狄更斯和伟大革命家彭老总,经过艰苦奋斗,而成“大有作为的人”的感人事例,从正面雄辩地说明了论点。然后,笔锋一转,用“当然,这不是说,个个孩子都应该生下来失去父母才好,而是说,做父母的应该正确地对待孩子。”一句话作过渡,自然引出“溺爱孩子”“是没有好处的”分论点,再从反面进行论证。由于篇幅的严限,这一层的分析不能展开详析,对“溺爱孩子”的严重性、危害性和从小教育好孩子的必要性,只做了简略的分析,字数虽不多,却言简意赅,句句在理,进一步论证了论点。
经过这样两相对照的剖析,使正确对待孩子的道理更加突出,更其鲜明,使“溺爱孩子”的错误越显悖谬和荒唐,从而起到了教促一些糊涂家长改弦更张和以做效尤的作用。
最后一段,作者一方面推崇伟大物理学家居里夫人严格教育后代的榜样,一方面批评“有些同志”对子女“爱之反而害之”的表现,再一次运用对比的手法,明确、形象地回答了应当“怎样对待孩子”的命题。收笔生动,耐人寻味。
简析:
本题要求接着记叙文的开头以续成整篇记叙文。记叙文的开头常常是情节的开端,应仔细推敲它所交代的时间、地点、景物、人物和事件的起因,因为它们是情节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情节的发展直接源于事件的起因,但一种起因往往可以派生出若干种发展的思路,其结局也会随之而不同。但不管是哪一种思路与结局,都必须合乎事件起因的导向性,合乎事件发展的合理性,合乎生活的逻辑性。另外,在构思情节发展的过程中,还应考虑到人物的性格特征、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
从材料的最后一句话看,情节似乎是朝着争吵的方向发展,生活中此类冲突确实时有发生。但这样写的话,就很难表达积极的主题。例文采用冷处理的办法(开首两句),将看似剑拔弩张的场面巧妙地转入和解的场面。5组对话,是那样得体;几个动作,又是那样自然,从而表现了积极的主题—讴歌新时代人与人之间相互谅解,多为他人着想、少为自己争短长的新型关系。
例文语言描写很有特色,平实中见真情,既促进了情节的发展,又紧扣主题。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习作者始终投有忘记“刚好路灯灭掉,一切又淹没在黑暗之中”这样一个特定环境,“老头”与“小伙子,的面部表情,都是“感觉”到的。如果忽视了这一细节,会给人以不真实之感,续写文也就会功亏一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