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武成》记载着周武王讨伐商纣〔Zhòu〕王的一段历史。在这段历史记载中,说到双方战争非常激烈,尤其是在殷商的都城朝歌以南约三十里的牧野地方展开的一场恶 战,直杀得天昏地暗,“血流漂杵〔chǔ〕”。
杵,是古时作捣衣、舂米等用的木捧。战场上的血,把木杵都漂浮起来了,试想这是多大的伤亡呀!可是孟子却不信这段记载,他说,“血流漂杵”的描写是夸张过度,不符事实的。他认为,伐纣的武王军队,是仁义之师,当时殷人都痛恨纣王,拥护武王,武王怎会滥杀人民呢?而且纣王的 军队,当时纷纷起义,武王很快就进入了朝歌,又怎会展开那样激烈的战斗呢?所以《孟子•尽心》记着孟子的这么一段话,说: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 何其血之流杵也?
孟子说的是:完全相信《尚书》,倒不如没有《尚书》。我对于《武成》这一篇,所取的不过两三节罢了。仁人在天下是没有敌手的,凭周武王的“至仁”(最仁道)去讨伐商纣王的“至不仁”(最不仁遒),哪会流那么多血甚至把木杵都漂了起来呢?
可见孟子是并不一味迷信古书的。但是,“血流漂杵”这句话,后来仍然保留了下来,人们用它来形容战争中杀人 之多,同“血流成河”、“血流成渠”等意思相仿。
“血流成河”见《旧唐书•李密传》隋末祖君彦为李密讨隋炀帝檄〔Xī〕,有“尸骸遍野,血流成河,积怨满于山川,号哭动于天地”等语。形容被杀的人很多。明施耐庵《水浒传》笫一百九回有,“须臾血流成河,顷刻尸积如山。”清陈忱《水浒后传》也有:“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渠。”
前面孟子所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后来也成为一句成语,叫人不要迷信一切书籍,对于某些书是需要批判地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