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在美国上映的《欲盖弥彰》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主要讲述了一位刚毕业的大学生斯蒂芬 格拉斯因为制造假新闻而导致自己最后身败名裂,美好的职业生涯都化为泡影的故事。
斯蒂芬 格拉斯一毕业就顺利加入了美国颇具影响力的杂志《新共和》,凭借着圆滑的处事风格,甜言蜜语等收获了一批好人缘,又因为努力工作,积极上进而获得了上级的肯定,他陆续在《新共和》杂志以及其他一些刊物上面发表了一些具有价值的且有一定影响力的报道,然而他另辟蹊径,在他的报道里不全是严肃的刊登政治和社会评论,而是带有自己的小幽默,为了迎合社会大众,他也是费尽了苦心。
可是《黑客天堂》的出现,让一直隐藏极深的这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暴露了……这是编造的假新闻!他描写的场景很真实,情节很真实,人物也很真实,可是为什么每次都是留言通话而不是直接打电话?为什么里面的人物费了那么大力气都找不到?为什么一个公司只有单条电话线……终于,在经过大家不懈的努力之后确定了斯蒂芬 格拉斯的《黑客天堂》以及之前发表过的很多文章虽然很吸引人眼球,但是是假的,一切都是编造的。
说实话,看完这个电影之后心中怒气难平,作为一名专业的新闻工作者,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诚实,善于用自己的笔杆子去报道记录真实的社会,伪造身份,伪造新闻是对自己本身职业的不负责,也是对社会,对大众的不负责,是一种极其卑鄙的行为。其次就是一定要清楚的了解你的报道可能不会只经过一人之手就发表,而是说报道写完之后一开始会交到一个资深编辑手里审核,然后会到达第二位编辑手里,经过几个回合之后这篇报道才会回到印刷厂,自始至终都有一大堆的律师在检查有无未证实东西,所以还是要认真记录自己亲眼看到的,认真查验自己的报道比较有保障。最后就是要讲究自己的说话场合,不能口无遮拦,想说啥就是傻,要搞清楚自己所处的环境与状态,注意自己的说话技巧。
这个新闻就是告诉我们未来的新闻工作者:
一定要遵循新闻的真实性,要坚信用事实说话,用事实来解决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做有损于这个职业形象的事情,牢记自己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作为一个人民的传声筒的职责与使命。
一定要以大局为出发点,以大家的根本利益为目标,而不是为一己之私而干出有辱于自己人格尊严的事情,那么就不会产生一个双赢的局面,而是会造成两败俱伤。
一定要有对正误的明确区分,而不是人云亦云,要通过自己独立的判断来决定对错与否。
谜底总会被猜出来,希望我们都不会是那个出谜的人!
春秋时、鲁昭公三十一年的冬天,邾国〔邾zhū〕的大夫黑肱〔gōng〕,背离邾国而投靠鲁国,他的封地滥(在今山东滕县东南)随之而并入鲁国的版图。(鲁国在今山东南部,曲阜就是它当时的首都;邾国是与鲁国接壤的一个小国,故城在今山东邹县东南。)
孔子编修的《春秋》,在《昭公三十一年》中,记下了这段历史,它写道:“冬,黑肱以滥来奔。”
《春秋》的文笔,过去一般文人都认为它是最简练的,叙亊和评论、贬责和褒扬,措词用句,都是很严谨而恰合分寸的。就以上面这段只有几个字的记载为例,据说其中也大有道理。《左传》阐述《春秋》的这段记载时说:黑肱并不是什么高贵的人物,按《春秋》的编写原则,本可不必记载他,更不必写出他的名字。但是因为国土有变动,那就是重大事件,不能不记上一笔了。(“贱而书名,重地故也。”)《左传》的作者接着还发表议论道:“这样看来,一个以封地叛国的人,即使他不是大人物,也会因此而出名,而且会因此而使他的叛国罪名永远无法掩盖,‘是故君子动则礼,行则思义,不为利回,不为义疚,或求名而不得,或欲盖而名彰,惩不义也’。”
“或求名而不得,或欲盖而名彰。”——有的人要想得个美名而无法得到,有的人得了恶名要想掩盖也掩盖不了。
清代学者顾炎武对于上述《左传》的议论,加以补充道:“或欲盖而名彰,如赵盾伪出奔,崔抒杀太史,将以益弑君之恶,而其恶益著焉。”(崔抒,齐国大夫,他谋杀了齐庄公,却叫负责记载历史的“太史”,把齐庄公之死写成是病死的。“太史”不同意因此被崔杼处死了。但是继任的史官仍然只记“崔抒弑君”的事实。崔杼一连杀了三个史官,他的弑君之罪不但隐瞒不了,反而事情愈闹愈大,罪行也愈加显著了。)顾炎武举了赵盾和崔抒这两个杀害了国君而不承认有罪的人为例子,说他们要想“盖弑君之恶,而其恶益著。”这和上述的“欲盖而名彰”的意思是一样的。
《申鉴•时事》也有与此类似的一句话,说:“或欲显而不得,或欲隐而名彰。”
这句话,后来一般都说作“欲盖弥彰”。弥〔mí〕,更加的意思。彰,显著的意思。企图掩盖事实真相,结果反而更加暴露得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