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中青年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18 23:26:41
  • 《提供园地,扶植新秀》
  •     《小溪流》编辑部也很重视中青年作家,也希望他们拿出精品。1982年,编辑从大量来稿中,发现青海省西宁市中年作家郭玉道的儿童小说《嘎朵的皮靴}),人物写得有个性,环境写得有地方特色,在当年   《小溪流》上发表了。但是,过了两年,这位作家没有音讯,他们主动写信去询问,原来郭已死于肝癌。他们感到惋惜和痛心,就请他爱人翻出两篇遗作,一篇推荐给《春风》杂志刊用了,一篇儿童小说《鸟国王子》在1980年第4期《小溪流》上发表时,还加编者按语,表达悼念之情。这件事,不仅死者的亲属、朋友很感动,而且在湖南文艺界传为佳话。

        为了提高质量,他们利用刊物盈利,已在南岳衡山举办了8届儿童文学笔会。参加笔会的有老、中、宵作家,共计300人次。他们特别注意培养提高青年作者的创作水平;尤其对新冒出来的文学新人,爱护备至。

        1988年初,他们从来稿中发现农村女青年庞敏的儿童小说《淡淡的白梅》描写一个女孩子对去世母亲深情的怀念。作品生活气息浓厚。据了解,她母亲23岁时去世了,她和9个月的弟弟跟奶奶生活。但不久,‘奶奶也谢世。她父亲是个商人,长年在外做生意,她像母亲一样,把弟弟拉扯大。这篇小说中的“我”、“父亲”、“阿姨”三个人物。基本上写她自己童年的亲身经历,写得情真意切,十分动人,三个人物心态,栩栩如生。编辑赞叹不已。这篇作品在当年《小溪流》第五期上发表了。后来,又收到她的散文《忆母亲系也在《小溪流》1989年第3期上发表了。以上两篇作品均被《儿童文学选刊》选载。《忆母亲》构思独特。文章写怀念母亲,全文没有一个字写“母亲”;但读完全文,却又使人感到这篇散文,没有一处不是在“忆母亲”。这种正题反写的手法,出自创作只有一年“工龄”的新人之手,令人欣喜。于是,编辑部特邀请她参加1989年夏天在南岳举行的第八届儿童文学笔会,帮助她扩大视野,有机会与老作家交谈。进一步提高文学修养。在笔会期间,她又创作了散文《野孩子的歌》、《老人魂》等作品,表达作者对“父爱”、“母爱”的迫求。会上,编辑部的同志研究了她的作品,感到她的生活面较窄,没有超越自我,调子似乎低沉了些,应该进一步到生活的海洋里去,多写鼓舞人心的作品。为了帮助这位青年文学新人,《小溪流》第12期上。开辟了庞敏作品小辑,除刊登的新作外,以较大的篇幅刊登了著名儿童文学家洪汛涛、周晓和青年编辑李萍的评介文章,评论了庞敏创作的成就与不足之处。

        办好刊物,确实不易。从1981年以来。他们把《小溪流》与作文教学挂上了钩,开辟了《小小溪流》、《作文指导》、《少年文学信箱》等栏目。这一改革措施,使刊物信誉倍增,每年收到上万件自由来稿来信,这样,工作量之大,可以想见一斑了。但主编金振林有办法,就是依靠社会力量,聘请业余编辑,帮助初选稿件。他自己每年复信2000封,阅稿1500篇,从中发现文学新苗,重点予以培养、提高。记者听到许多感人事例。

        福建省漳州市一中学生胡晓梦,由于家庭的熏陶,她从小爱好文学,14岁时,将自己的习作《吵架》寄给《小溪流》。金振林看后,觉得文章生活气息浓厚,以孩子的眼光来看成人的世界,有独特感受,决定采用,并立即复信,鼓励她不断进步。从此,她先后在《小溪流》上发表了8篇作品。编者还配发了两篇“作文指导”,重点剖析了她的《吵架S《客人)),希望她再接再厉。以后,她又得到峻青、陈模等作家的热情鼓励和帮助,不断有新的作品问世,并连获8次全国青年、少年作文比赛的奖励。她从《小溪流》起步,到1986年,已在儿童文学刊物上发表了20多篇作品。当四川少儿出版社准备将她的这些作品结集为《这儿阳光灿烂》作为“小作家”丛书之一出版时,她给编辑部写来了感谢信。金振林很热情地请著名作家峻青作序,他自己也热情地写了《给胡晓梦—写在<这儿阳光灿烂出版之后》的公开信,连同作者写的   《后记》、同发表在1987年第9期《小溪流》上,一方面祝贺她取得的成绩,另方面又提醒她“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努力学习”。一片真诚,跃然纸上。

        像这样得到编辑部精心培养的小作者有数十名。原长沙市一中学生龙大海,在小学读书时,金振林是他的辅导老师,多次在《小溪流》上发表作品,现在已在中山大学学习了。湖南省隆回县二中初三13岁的学生龙学敏于1986年寄来了习作《打电话》,记述她童年用竹筒打电话的趣事,有次真的打电话,把舅舅吓回了家。在稿末作者附了信。这位小作者担心编辑叔叔、阿姨工作忙。不会复信。她在信中恳切地说:“我殷切地请求您。您能给我回信吗?我恳求您!多么渴望您写信指出缺点、鼓励我。叔叔,答应吧!”金振林看了习作后,认为文章充满童稚,使人忍俊不禁,为她那纯真、幼稚、娇憨、淘气而发出会心的微笑。他决定采用这篇习作,并写了一篇《童稚可嘉》的“作文指导”,连同小作者的作品一同发表在当年第5期上。他说:“不是小作者喊叔叔喊得响,而是习作本身有一股天真烂漫的孩子气,童稚可嘉!’以后,这位小作者又在《小溪流》上发表好几篇习作,去年她已高中毕业,现在已在一所艺术学校学习了。

        采访归来,记者心情激动,为《小溪流》繁荣儿童文学创作、培养新人所取得的成绩而高兴,他们以办刊育人为已任,追求不倦,默默奉献;这种“为他人作嫁衣”的精神正是人们所赞颂的。可以预言,再过10年,在《小溪流》的园地里,又有一批新苗在茁壮成长

  •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     1989年8月,临邑一中青年教师李兆顺送走他的第三届高中毕业班,又要从头接高一的消息不径而走,老校长已接到一百多封要求分到他所担任班级的信,可真让这位老领导为了难。

        今年28岁的李兆顺,用火红的青春在教坛上划出一道闪光的足迹,他送走的班级,年年是先进的。86届高考中,45名考中,打破了学校的纪录;89届高考中榜54人,在全地区获得了“四个第一”。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谁不想让孩子投奔个好教师呢?

        10年前,20岁刚冒头的他师专毕业回到了离别两年的母校任物理教师,昔日的教师成了同事,“毛脚先生”班门弄斧,不免有些诚惶诚恐。已有30载教龄的班主任把他拉到跟前:“兆顺,教师之乐,就是自己的学生超过自己,这个班你唱主角,我打下手,培养一流人才的希望就看你的了。”

        “老师的夙愿,也是我的志愿户他用心来作答。从此,高中班多了一个“学生头”,主题班会上,他与学生一起谈理想,讲人生,他把过去毕业的老校友请回来教学生学做人、学读书、学办事,学健身。他一改班级的管理办法,实行班干部轮换制,民主管理班级,人人学管理,人人学遵纪,一个基础差、底子薄的班级一跃成为学校的尖子班,7项综合测评名列20个班级之首,人们开始对他刮目相看。学生们说:“和李老师在一起,我们愿食掏出心里的话。”

        1985年,一个屡次违犯纪律、成绩最差的学生小朱来到他的班,几次谈心,小朱仍“滴水不进”。他不灰心,发现小朱热爱文体,就和小朱一块打球,唱歌,寻求师生之间的共同点、连接点。他对小朱家访40多次;与其谈心上百次。一次小朱摔伤了腿,他请医生、寻偏方为小朱治疗,还天天给他补课。有一天晚上下大雨,爱人劝他别去了,他说不行,路上碰上两次恶狗追,李兆顺摔了三个跟头,当他浑身湿透来到小朱面前时,小朱“哇”一声哭倒在地。“滴水穿石”,小朱终于变了,他开始热爱集体了,并努力学习,关心同学,后来还当上了班委干部。毕业时,小朱说,我要选择教师这个职业,像李老师这样对待学生,最终,他以优异成绩被山东师范大学录取。10年来,像小朱这样的学生,有16名是在李兆顺的帮助下成了优等生,他家访过的学生就有600人次。

        李兆顺家在农村,事有年迈的父母,下有弟妹妻儿,他离家只有三、四里路,却经常几个月顾不上回家看一眼。一次他为一名学生看病,而家中突然犯病的老人却是由邻居用小车送到医院的。1989年,他担任的班面临毕业,麦收时节连遇阴雨天,他没有耽误学生一节课,家中的小麦却霉了三四百斤。为了学生他多次掏钱为家庭困难的学生交书费,为失去双亲的孩子买新衣,并常以家长的身份陪学生考试。学生刘怀君12岁失去双亲,在李兆顺的帮助下读完高中,后考入化工学院,他给学校的信中写到:“我的父爱母爱都是从老师那儿得到的!”

        工贵其久,业贵其专。李兆顺在物理教学中,总是专心勤奋地探索着教学新规律。他为提高教学质量,钻研了大量中外教育家的教学理论,作了45万字的笔记,还听了本校老师的400多节课;为上好一节课,他的教案要修改几次。在实践中,他终于独创了“六步十二字教学法”在物理学术会上进行交流,受到了专家的重视。他还开辟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组织课外活动小组,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学生李庆忠勤奋好学,思维敏捷,迷上了航天科学技术,李兆顺因势利导他开发智力,在航天部、国家教委组织的航天设计竞赛中,他获得一等奖。

        全区物理竞赛,26名获奖者中李兆顺教过的学生有8名,有两名学生在山东省物理竟赛中获得了第一名和第12名。学生田瑞庆在全国中学生物理奥林匹克选拔赛中获得金奖,还有3名学生被北京大学等国家名牌大学破格免试录取,李兆顺也因此被中国物理学会吸收为最年轻的会员。

        10年匆匆风雨路,辛勤耕耘结硕果。李兆顺以他对事业的赤诚,赢得了学生的信赖,家长的赞誉,同行的敬佩,也赢得了一连串的荣誉。他先后被评为县、地区、省优秀教师;文明青年、模范班主任。今年,又被评为“山东省八十年代优秀大学生”、“山东优秀教育工作者”“富民兴鲁劳动奖章”获得者。1991年5月,他从省里开会回来,把奖状送到党支部,用奖金为学生买了书,为搭挡的老教师买了纪念品,当人们向他祝贺时,他动情的说:“我的进步,是我的老师们培养的结果。”校长李教华深情地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才是人材的大趋势,才是教师的希望和教师的快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