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言:“知所从来,方明所去”毛主席曾写道:“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私以为“从头越”应是觅得一处起点,于此重新出发。我辈有为青年身处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重温这波澜壮阔的共产党奋斗史诗,便是手握明烛守本心,眼观四海看风云,延续先辈步伐,奔涌青春后浪。读党史,携长征精神遨游,创未来,抱中国梦而长终。
弘扬长征精神,当以“知”先行。毛润之曾题下“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国红军工农长征总程65000里,总历时两年零十二天;李志民写道“长征万里路迢迢,风萧萧,雨飘飘。浩气比天,千军势如潮”出发时8。6万余人,结束仅剩3万余人。这些数字刻骨铭心,红军的五次反围剿,三十余次会议,十四座雪山,四渡赤水,强渡金沙江,历时两余载,铸就了今天的长征精神。弘扬长征精神,走好我辈的长征路,宣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秉承“永远的红船”精神,让长征精神永流传。
弘扬长征精神,后以“行”相随。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1921年,在岁月深处激荡,从精神之源出发,一艘小小红船成长为引领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红船精神激励着每一个华夏儿女,我们曾历经无数考验,面临种种灾难,但从来没有在艰难困苦面前退缩过、屈服过、沉沦过,总是百折不挠、知难而进,铸就了我们今天的长征精神。“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红军战士用他们不屈的精神、坚定的信念,谱写了一段壮丽的长征史诗,使我们党和国家革命事业转危为安,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如今,正值“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经开启,作为当代青年,我们要传承弘扬长征精神,践行我们的使命与担当,让长征精神永流传,铭刻在华夏儿女心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弘扬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发扬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相信我们的人民,因为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疫情期间,一封封请战书上鲜红的指印,是他们“论功还欲请长缨”的殷殷之情;红军走过两万五千里长征路,是他们对未来的信念,《长津湖》中有一句台词让无数人泪目:“这一仗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后代要打!”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携长征精神遨游,凝聚价值追求,当代有为青年当自立自强,走好我辈的长征路。
弘扬长征精神,奋力开启新征程。站在历史的时间轴上回望,有哪个民族像我们一样一步一步艰难地从泥沼里爬起来?中国,仅此一个,再看我泱泱华夏民族,它拥有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等等,这足以我们在世界民族之林站稳脚跟,“来者落地生根,去者落叶归根。”对一个人而言,根是对生命的依恋和敬畏;对一个民族而言,更是对文化力量的借喻和对文化品格的自我认同,我辈有为青年,当挑起时代的重任,庚续中华文化血脉,奋力开启新征程。
携长征精神遨游,抱中国梦而长终。冯道在《天道》中写到:“你翻开历史的每一页看看,你在哪一行哪一列能找到救世主的记录?从来没有救世主,只有靠自己。”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国家安康,人民幸福,这是先辈的梦想,也是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的梦想。《人民日报》中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才是真正的英雄,只有创造过辉煌的民族,才懂得复兴的意义;只有历经过苦难的民族才对复兴有如此深切的渴望,中国梦反映了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近代以来,先驱们舍身忘死,为我们杀出了一条血路,他们也许描绘过未来的盛景,也许幻想过高楼林立,也许梦见未曾见过的浩瀚星空,而今天的中国做到了。我们完成了全面奔小康,向着“十四五”规划进军。当代青年,应尽己所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携长征精神遨游,抱中国梦而长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