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我看来,体育不应该纳入高考。一个人是很难在兼顾学习的同时还能有时间进行大量的体育锻炼以提高自己的体育成绩。
“专一,乃成事之本也。”纳入高考,就意味着体育也是与课堂学习有着同等地位的一门“学科”了。为了高考能够高人一等,那就必须花费时间去练习。但体育也不是什么轻松的事,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练出成效的。为了能做到高人一等的地步,就只能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在操场上挥洒汗水。但人的时间是有限的,把时间给了体育,那哪还有时间给学习?在高度紧张的备考阶段,连休息的时间都屈指可数,所有人都在争分夺秒地学习,哪会有时间与操场为伴?
有人认为,体育纳入高考能增强学生体质,建设健康中国。我不否认体育为学生带来身体上的健康,但当体育作为一个任务时,那些热爱体育的人当然不以为然,但那些不擅长的人可能就会适得其反。过量的运动对他们来说甚至是魔鬼,学习苦些累些,咬咬牙,他们能做到。可大量的运动就如同登天!
高考一直打着人生最公平的转折点的旗号,可有些人生来就不能完成高强度的体育训练,有些人身来就是一个好体质,这些东西都是后天无论经过多少努力都无法改变的事实。那这不就与高考的初衷背离了吗?在高考的战场上,每一分都至关重要。若是因为体质上的不足而痛失进入理想大学的机会,那这个孩子能去怨谁呢?怨自己不够努力?还是怨自己没有一个好体质?这显然是一个不公平的较量。
体育想纳入高考的目的是什么?究其原因,是为了选拔出德智体美劳的全面性人才。此初衷固然没错,但“人无完人”,就像花丛中的花一样,花丛很美,但你选不出最美的那一枝,因为每一枝都有其自身的闪光点,每一枝也都有其自身的缺陷。所以国家才会设立艺术学院和体育学院,将这些“特长生”筛选出来,剩下的学生则从另一方面去培养。人才并不是要面面俱全,而是各有所长,这才能构成一个社会,每个人都该有自己的位置与价值。你不能要求一个运动员去医院做一台手术,同样的,你也不能要求一个主刀医生去赛场上取得很好的成绩。各有所长,专其所长,才能成为更好的“人才”,构建更好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