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屋檐下避雨的人一味地只是想依赖禅师的伞“度”他一程,而不是想办法自“度”。虽说佛普度众生,但如此懒惰之人,真是不可度也。这次给他撑伞,下次他也必定等待着别人来撑伞。“你要被度,不必找我,请自找伞”这句话也暗含着生活的智慧:我们要学会“自度”,靠自己解决问题,不能总是依赖别人。
清朝著名书画家郑板桥,晚年得子,不胜欣喜。但他对儿子从不溺爱,他在弥留之际,叫儿子亲手做几个馒头给他吃。当儿子做好馒头端到他床前,他已经烟气了,儿子悲痛欲绝,突然发现茶几上有一张父亲的字条,上面写道:留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是好汉。这是郑板桥给儿子上的最后一课。
小仲马写作之初,寄出的稿件连连石沉大海,父亲大仲马对他说:“你寄稿时给编辑先生附上一封信,说我是大仲马的儿子,也许情况就好多了。”可小仲马不但坚决拒绝以父亲的盛名作为自己事业的敲门砖,而且暗地给自己取了十几个笔名,以免编辑把他和父亲联系起来,经过坚忍不拔的努力,长篇小说《茶花女》一炮打响,成为传世之作。若当年小仲马依靠父亲的名气,断然不会创出如此不朽之作。自“度”是一种勇气和骨气,总是靠他人帮助只会失去了奋斗的价值,在自“度”中,我们才能激发潜能,实现成功。
人们常说“求人不如求己”,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遇到困难,大多数人都喜欢寄希望于他人,等待他人的帮助。有一些人不把心思放在解决之道上,而是挖空心思摧眉折腰事权贵,讨好别人,有时还要烧一烧香,拜一拜佛。
适当地求助他人无可厚非,但不可过度。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常常过了这个度呢?究其原因,一方面,惰性是人的本性,可谓本性难移。特别是生活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社会竞争又如此激烈,自己解决苦难自然费心费力,而依赖别人,坐享其成的快感让人醉心,也让人逐渐迷失了自我。另一方面,父母和朋友对我们的帮助也让我们形成了一种求他人“度”的惯性,这种依赖就像牢笼紧紧束缚了我们的能力。
进一步想,国家的发展又何尝不是如此,中国若是一味地依赖于国外的先进技术,而不依靠自身的科技和人才实力,不断创新研发,怎能实现从“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呢?
佛曰:“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你今天获得的成绩,是昨天努力的成果,你想要的未来,靠的是今天的努力进取。我们生来平凡,没有显赫的家世,没有聪颖的天资,没有雄厚的资本,我们都是没有伞的孩子,遇上雨天,就必须努力奔跑,因为只有努力奔跑,才有可能遇见人生的彩虹。
奔跑吧,现在就努力奔跑起来,不犹豫,不退缩,勇往直前,未来定会无限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