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杂志社将“互鉴”摆在了极高的位置。而“互鉴”,顾名思义,就是互相借鉴。
正如洋务运动、维新变法给我们的经验一样,一次正确的互鉴,会使一国、一个民族的文化变得丰富多彩。
对于一个个体而言,以他人所长弥补自己的不足似乎是“互鉴”的最有说服力的形式了,当你借鉴人之所长的时候,你的能力也会因此而提升。“互鉴”不是照单全收,它就像买菜一样,需要精心挑选,把最好的并且是你最需要的东西全部拿走。借鉴自然不用付钱,但也需要付出一些代价:自己的优点也会别被人借鉴。
能弥补自己的不足,将自己的弱势弥补,我相信这种微不足道的代价自然可以接受。国家一级演员,文化部“钦点”的中国民歌“状元”龚琳娜老师正是如此。她的空闲时间就是研究自己手写的吴碧霞、殷秀梅等大师的发声技巧,学习她们的发声技巧使自己的唱功更上一层楼,而其他学习民族唱法的学生也会学习龚琳娜老师的发声技巧,这就是“互鉴”。习彼之长,弥己之短,通过不断学习而登峰造极。
施耐庵在写《水浒传》一书中武松打虎片段时,为了力求真实,便在树上呆了三天,只为等待真实的猎户打猎片段。最后他终于亲眼见到了一个猎户和野兽搏斗,学习到了打猎技巧,最终写出了让男女老少都耳熟能详的“武松打虎”。他,一介文人,怎么可能懂得与野兽搏斗的技巧和细节?但他乐意去学习,弥补了自己这方面的欠缺,成就了“武松”这一人物鲜明的特点:勇敢且武艺高强。
借鉴自然不是抄袭,这二者是有本质区别的。最近爆红的电影《少年的你》原著小说就被曝抄袭日本著名作家东野圭吾的《白夜行》、《嫌疑人X的献身》,这就是不理性的“借鉴”,这是让人所不齿的,这种做法绝对不可取。
术业有专攻,每个人都有自己所不精的,人无完人嘛。若一个人在自己所不精的领域“习彼之长,弥己之短”,倘若真能如此,再加上合理的“扬弃”,其必有一番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