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满分作文赏析得民心者得天下
得民心者得天下
悠悠中华五千载,我们的祖先在中华大地上生息、繁衍,创造出一段又一段的辉煌,为后人所赞颂。分析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每一段辉煌之中,都毫无例外地闪现着一个盛世明君的身影,像汉高祖刘邦、唐太宗李世民、康熙帝玄烨他们为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繁荣稳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统治着不同的时代,可他们却印证了同一个道理:得民心者得天下。
刘邦、项羽都是名载史册的英雄,可前者成就了千古霸业,后者却无奈乌江自刎,这难道真如项羽所言此乃天意吗?不是,刘邦项羽二人相比,项羽比刘邦更有才能,但项羽他恃才傲物,很少与属下谈心沟通,一意孤行,又兼匹夫之勇,妇人之仁,最终走向了灭亡。相反,刘邦没有突出的个人才能,但他善于听取各方良言,身边谋士极多,常常与他们交心倾谈,上下沟通,月下千里追韩信就是明证。因此,他可以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最终成为楚汉之争的胜者。
时间又过了几千年,中华大地上又出现了一位历史伟人--康熙皇帝,他有着比刘邦更为出众的才华,有着比项羽更为强健的.体魄,有着比铁木真更为勇猛的军队,照说他可以安安稳稳的坐上龙椅。但是,他却遭遇了关内百姓的强烈的反抗,只因为他是满人,而他治下的却大多是汉人。在汉人的眼中,他永远是夷人,是外来者,因此,各地的反清斗争不绝,这也成了康熙的一块心病。但是,他从未想过使用武力让汉臣服。一次,他去长城察看城墙的毁坏情况,面对早已破落的长城,有的大臣认为要加固,以防来袭,但康熙却坚定地说:我要修的是百姓心中的长城,这比真正的长城坚固好几倍!是啊,这是明君的抉择,他明白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后来,他多次微服私访,体察民情,用自己的真诚打动了无数百姓,终于使百姓臣服,成为一代明君。
以史为镜,可以知古今。纵古观今,我们不难看出:成就大业,一统天下,与老百姓的沟通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得民心者得天下。
【点评】这是一篇史论性文章,文章论证的中心论点是得民心者得天下,所选汉高祖和康熙帝的史料与主题十分贴切,紧紧围绕沟通这一主题,足以令人信服。再者,本文语句流畅,思路敏捷,历史材料可谓信手拈来。考生以时间为序,空间跨度极大,从西汉写到了满清,一气贯通,自然天成。
【中考作文满分作文赏析得民心者得天下】
纵观悠悠华夏五千载,每一个盛世背后的明君,都心存同一个信念;得民心者,方可得天下。
世人皆谓;成功易,守功难。历史上雄才伟略的英雄不胜枚举,且各个智勇双全,德才兼备,但能名垂青史的却寥寥无几,只有那些懂得体察百姓,得到民心的人,才守得住他的来之不易的功业。
秦末,二世残暴专横,百姓苦不堪言,终于农民起义,火烧阿旁宫,一举灭秦,这正是帝王的不正之举使自己丧失了民心,最终失了天下。而后雄起的是刘邦项羽,他们二人,都是名载史册的英雄人物。然而前者成就千古霸业,后者却无奈乌江自刎。二人是何等相似但得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实在是让人意想不到却又是在意料之中。为什么这样说呢?项羽此人,可谓是当时的皇室贵族了,他是楚国名将项燕的后人,而刘邦在当时不过小混混一个,论出身背景,兵力人脉,项羽可谓是上上风,虽然在他父亲时期家道中落,但此时公然造反,民心是唾手可得。然而,项羽此人本身刚愎自用,孤傲自负。他没有听取范增的建议,在鸿门宴上让刘邦钻了空子,而后又甚听信谗言,离间贤臣,一意孤行,终于兵败垓下。而刘邦截然相反,他知人善任,张良、韩信、萧何得到他的重用,正是这样一位知人善任的豪杰,终于坐拥天下。这些归根结底,也是民心所向的结果。
“圣人有作垂无极”的唐太宗李世民,在平隋叛乱时就已吸取了隋朝灭亡的教训,懂得了民心的重要性。他称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他不歧视少数民族,除对突厥的侵扰用兵外,主要是采用怀柔的政治手段处理民族问题,方法妥当,政策开明,以致大获民心,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守攻自当仁政为先,得以民心,江山自然,屹立万古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