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古典老师的书后,关注了新精英的职业生涯网站,并在网站上做了一些测试。其中一个测试非常有趣叫发现你的人生终极关键词,自由,智慧,爱,哪个是人生的关键词,当然我的测试结果是会游吟的魔术诗人,自由至上。何谓自由呢?一直以来我眼中的自由,是一种享受时光、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上学的时候,我认为自己整天都是时间都是学校的,完全无法由自己支配,失去了想要的“自由”。于是幻想着假期的到来后,我将开始一段自由自在的生活。但其实我错得离谱了。
假期来了,我“自由”了。假期的每一天,我赖床睡到中午,然后洗脸刷牙吃午饭,一会刷刷手机,一会躺在沙发上换着电视频道,几乎是浑浑噩噩过完一天。过了这样子的几天后,终于家人看不下去了。我开始反思,假期一来,完全无拘无束,这种消极的生活状态,真的是我所想要的自由了吗?自由真的是不需要界限,不需要约束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这种所谓的自由一定不是我想要追求的自由。我想要的自由状态,是能掌控自己的生活节奏,我想要的自由生活,是一种积极朝阳的生活状态。而得到这种自由的一切前提,就是需要自律精神。
没有自律,谈何自由?每天坚持早起,坚持阅读写作,坚持健康的饮食作息习惯,坚持运动等等,严格要求自己,一切遵守与自己的约定,正因为在这种高效自律的情况下,个人的自由才有可能得以实现。正因为在自律精神的沃土上,个人成长才得以良好健康地发展,真正的个人自由才得以衍生。
有不屈的生命意志在,人生没有失败。
看到同学写自己的“失败”大学生活,说自己考研差6分,社团职位进展不理想,恋爱纠结,因此他总结说自己当时是一个“失败者”。而我以为,只要在不屈奋斗,斗志昂扬,不为困难所阻挡,不为挫折所黯然,这样的生活,便谈不上“失败”二字。所谓的“失败者”的定义,是由社会特定的价值导向所建构的,而要命的是,这样的价值观,是混合了功利、拜金主义的不纯粹考量。是否为“失败者”,在于心气是否被消磨殆尽。
叔本华说,生命如同钟摆,在无聊和意志中游荡。
当你陷入了“无聊”,方为“失败”,当然,这种“失败”,是暂时的,是不彻底的,是可逆的,是无可厚非的,这是自然规律,是生命的节律。
逃离这种“失败”的诅咒,倒是有一种方法,那就是不断给自己设立新的目标、注入新的动力、进行更加艰苦卓绝的奋斗。唯有如此,以意志主义,对抗生命的“荒诞”,才不至于陷入生命自身的限制。
不经历挫折的磨砺,何来最后的欢颜。无论是电灯的发明,两弹一星的冲天,还是最平常地完成一份论文,需要的都是如是的不畏艰险,勇于上路的精神。上路了,就开始成熟了。
康德说过,所谓启蒙,就是“敢于运用自己的理性,脱离自己加诸自身的不成熟状态。”
理性与意志双管齐下,乃是赋予生命新的意义的不二法门。
相比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学习态度。学习态度,来自于求知欲是否旺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是师生共同的目标,自我激励产生的动力,远胜于外界的任何奖励。身后功名,若无十年板凳冷,何来文章不写半句空。
人生赢家,或许并不赢在财富、地位,甚至不在于才学是否高人一筹,而更是赢在一种面对困境的不屈与毅然。面对每一次的困境,都能触底反弹,这样的人生,才是有韧劲的。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天地精神,相续相贯。
呐喊一声,戮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