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家里来了客人,婆婆大显身手,做了家乡的一道美食、也是她的拿手好菜——色香味俱全的米饺。
婆婆先炒了饺馅,馅是由竹笋、白萝卜、猪肉和小虾米组成的。因为要照顾我和妹妹的口味,婆婆特意把饺馅分成两份:一份放辣椒,一份不放辣椒。接着,婆婆开始和面了。只见婆婆非常利索地拿来一个大盆,倒入米粉加入开水后,立刻迅速地用筷子搅动起来,就好像是一台小型搅拌机。不一会儿,白白的米粉就被搅成了絮状,婆婆动手揉起来。看着婆婆揉面的动作那么娴熟,我忍不住也抓来一个面团学着婆婆的样子使劲地揉起来,软乎乎的,真有趣!揉好面后,婆婆又揪出一个个鸡蛋大小的小面团捏啊捏。说来也怪,这些小面团非常听话,在婆婆的手中好似变魔术一般,不一会儿就被捏成了一个个圆形的、薄如蝉翼的面饼!再在面饼上放上一勺饺馅,对折合起来,婆婆的巧手又开始变魔术了。只见她在封口处轻轻按几下,奇迹就发生了:一条条美丽的花边就绽放在饺子的边沿上了!我急不可耐地端来蒸锅,小心翼翼地将这些“形如半月色如银”的米饺放入锅内蒸起来。
可能是婆婆做得太好吃了,越嚼越香,Q弹Q弹的,我居然一口气吃掉了五个米饺,肚子都被撑得圆溜溜的啦!婆婆笑着对我说:“你这个小馋猫,***妈的‘粑老爷’的称号要被你抢走啰!”
这么好吃的米饺,你想不想吃啊!
我的家乡安徽东至特产可多了:有久负盛名的葛公豆腐,口味鲜美的麦鱼,营养价值极高的升金湖青虾,芳香提神的东至云尖茶……可我最喜爱的还是东至米饺。
蒸熟的米饺芳香扑鼻,皮薄馅多,吃在嘴里鲜嫩可口、回味悠长。吃早餐时,只要有米饺,我就会胃口大开,连吃好几个。我最喜欢吃刚出锅的米饺,虽然烫得直张嘴,但还是不肯罢口。
米饺的制作方法虽然简单,但是费时间。首先在米粉中加入开水,揉成面团。接着把它搓成一个个乒乓球大小的面团,放在压板里压成薄薄的的圆形。然后小心翼翼地托在手上,加上事先炒好的馅。馅一般是肉丁、豆腐、豆角的,也有萝卜丝和小虾米的。最后对折成半圆形,把口子包好,绞上花边。就这样,洁白如玉、宛如弯月的米饺就做好了。
听妈妈说,以前只有过节才能吃到美味的米饺,如今大大小小的早餐店都能见到它的身影。起初,米饺一般都是豆角馅和萝卜丝馅的,现在,雪菜、韭菜、粉丝等都可以入馅了,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喜好,随意挑选。
家乡米饺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和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有关。相传,当年朱元璋和陈友谅大战鄱阳湖时,屯兵东至。战斗相持日久,将疲兵乏,难分胜负。朱元璋认为战士们长途奔袭作战,经常饿肚子,是久战不胜的主要原因。于是,当地的妇女想到了一个办法,把饭团晒干磨成米粉,吃的时候揉成团包上馅,不仅味道可口,还便于携带。等朱元璋再战陈有谅时,犹如有仙人相助,一举打败了陈有谅。此后,朱元璋把这种食物称为“籼米粑”。
我爱家乡的米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