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说理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21 19:51:24
  • 《简明·严密·准确》
  •    这篇读后感,文辞不其华丽,说理也较平直,但却具有立意简明、论述严密、利断准确的优点,体现了论说文的科学性。这往往是初学写论说丈的同学不易做到的。

        先说立意。作者一上来就简捷地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不容易的,但要破坏却是很容易的。”它扣紧了原文中“难”、“易”两个支点,抓住了要害。全文就围绕这个中心展开,在反复时比中,步步深入,从头到尾,不游离,不枝芙。

        由于原文是由几个侧面的意思组成,前提和结论之间有一个思辩和推理的过程,因而增加T理解的困难,造成提炼中心思想的峡岔。不少考生在它面前苦思冥想,排徊扰像,确定不了中心(有一位同学写道:“细读原文,百忍而不得其解。我恨不得变作一条垃虫,钻进这裸里去看一看究竟”)。有的是胶柱鼓瑟,过于拘谨,想使原文的意思处处有着落,因而放不开思路;有的则探幽发隐,寻找原文的微言大义,失之于迁深,也有的穿凿附会,生拉硬拉,把一些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凑在一起。这样就形成了大量的偏题、离题、跑题的现象。而这篇文章却没有这种毛病。

        读懂原文,从中正确地提炼中心忍想,要有一定的分析利断能力。借用古罗马学者贫拉斯的话来说就是:“要写作成功,判断力是开端和源泉。”(《诗艺》)这是写作训练中极重要的一环。

        次说论证。第三、四两段以中国革命和四化建设为论据,论证“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不容易的,但要破坏却是很容易的”中心论。

        “中华民族的解放斗争”和“四化建设事业”都是“大亨情”。这两件事情本身,范围宽广,内容丰富,意义重大,形诸文宇时是并不容易写取的。但作者却用了“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要种‘民族解放’这探大树,而一切敌人,拼命地级树”,和“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全力以赴,为‘四化’这裸大树浇水、施肥、整枝、除虫,而那些仇恨四化建设的故人则拚命地摇撼、拚命地砍伐,妄图把‘四化’这裸大树扳倒”,这样既有高度棍括力,又有比喻的形象性的句子,把意忍准确、洗练地表达了出来,反映了作者忍维的严密。在写到敌人妄图把“大树扳倒”时,有的同学往往就顺势写下去,得出“效树是办不到的”这样一个和题意相什的结论来,但作者行文至此时,意思一转:“当然破坏四化建设的人为数很少,但……危害是很大的。”这个限制和中论就使论证仍然归到了“级树容易”上来。这都见出作者思路的清晰,论证的周延。此外,第二段的承上启下,第六段的照应总结,都表现了这种论证的严密性。

        再说准确。遣词造句的准确是,断严密、忍维正确的体现,是使文风健康朴实的不可缺少的条件。例如作者写“一旦有人破坏,亨情就会变得复杂、棘手,甚至会陷于失败”时,这“复杂”、“棘手”、“失败”三个词,就是一层深入一层地推进,极有分寸感。第五段批判有人经营自己的“安乐窝”时,运用了扣“一部分人”、“过分”、“用尽全力”、“有的甚至”、“威胁着”、“再不……就将……”、“清除”等词语,在范畴、程度、情状、感情色彩等方面,都经过了审读的选择,表现了一种经得起推敲的准确性,这都昨一朝一夕之功。

       当然,这篇文章也有些缺点,主要是内容还不够深刻,文米也显得欠缺一些。

  • 《一事一议谈说理》
  •     所谓“一事一议”,即根据试题所提供的材料—一个现实生活中某人、某事或某种现象,谈一点自己的看法。这种作文形式,能考查学生具体分析间题的能力,已越来越多的被采用。要写好一事一议的文章,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读懂材料,确立论点。这是写好“一事一议”的前提。材料无论是叙事、记人,还是一种社会现象,都先要仔细阅读,看出它所包含的道理和意义。对于较复杂的材料,有的可谈的议论点不只一个,就要确定一个最重要的方面,不能有几个议论点。

        2、先叙后议,论点鲜明。一事一议”一般是先叙事再议论。叙事应在清楚的前提下,尽量简便,不能原“事”照搬。叙事在全文的比例不能超过三分之一。叙事完后应立即引出论点。一般宜写在开头几个句子中,使读者尽快知道“我”要议论的是什么。

        3、重在说理,有条不紊。“一事一议”的重心在“议”,“议”就要以理服人,就要用一定数量的文字讲道理。这就要对所供的“事”,从表到里、由此及彼地进行分析,把想到的一个个理由归纳出几条来,按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使之条理化。

        4、联系实际,简洁结尾。题目所供之“事”,往往有一定的社会现实意义,议论中可联系个人的思想或社会现状来阐述,增强议论的深度和广度。结尾要短而有力,或照应开头,或强调论点,发出号召等等,三言两语即可。

  • 《杂文要通过形象议论说理》
  •     通过形象议论说理的,如鲁迅先生的《二丑艺术》(《准风月谈》)。他用“身分比小丑高,而性格却比小丑坏”的“二丑”来类比国民党帮闲文人,指出:“二丑”们“有点卜等人模样,也懂些琴棋书画,也来得行令猜谜,但倚靠的是权门,凌蔑的是百姓,有谁被压迫了,他就来冷笑几声,畅快一下,有谁被陷害了,他又去吓唬一下,吐喝几声。不过他的态度又并不常常如此的,大抵一面又回过脸来,向台下的看客指出他公子的缺点,摇着头装起鬼脸道:“你看这家伙,这回可要倒媚喱!”鲁迅用“二丑”形象,类比和议论国民党帮闲文人“忽而怨恨春天,忽而颂扬战争……但其间一定有时要慷慨激昂的表示对于国事的不满:这就是用出末一手来了”的“二丑”本质。像这样通过形象来议论说理的方法,与在议论说理中勾勒描绘形象一样,给人的感受和启发是生动真切而具体实在的。夏衍写的杂文《野草》(见《夏衍杂文随笔集》),就其将哲理寓于形象之中,通过形象讲道理来说,也是很有代表性的佳作。通观全篇,冠以篇名的“野草”便是这篇杂文的一个总体形象。由于确定了这一总体形象。以下的文章就好做了。我们看到,作者用绘画手法,先做了一番粗线条勾勒—他讲了一个小故事,说是科学家无法解剖结合坚固的盖骨,后来,把一些植物的种子放置其中,让它发芽,这些种子便以可怕的力量,将一切机械力所不能分开的骨骼分开了。由于这一勾勒,野草的形象就“活”了起来。在这里,作者引述的野草的力量也便在读者的心中打下了烙印。继而,作者又精雕细刻地将“被压在瓦砾和石块下面的一棵小草”的形象做了栩栩如生的描绘;它为着达成生之意志,不管压在它身上的石块如何重,石块的间隙如何狭,总要顽强不屈地透到地面上来,尽管曲曲折折,终归要掀翻阻止它的石块!这是多么顽强的野草,又是多么执拗的野草!看起来纤弱,但由于自强不息,终于显现出了不可抗拒的生命力,成了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胜利者。在这里,“野草”的形象茁壮了、挺拔了、丰满了,它所蕴含的寓意,它所体现的价值,‘它所展示的哲理,也都生动鲜明地显现到了读者面前;加之作者点石成金的议论发挥,全文讴歌“长期抗战”的“力”的主旨便愈益活灵活现了。这都是很好的形象化的议论。可以说,这种形象化的议论说理是杂文写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杂文作者必须牢牢掌握的“常规武器”。

  • 《杂文要形象地说理》
  •     形象地说理,这是杂文议论说理的又一重要特点,也是它区别于一般社会论文的重要标志。前面讲过:没有形象性就没有杂文。这里可以说:不是形象地说理也就不是杂文的说理。杂文形象地说理,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议论说理中要注意形象的勾勒描绘;一是要注意通过形象来议论说理。

        议论说理中注意形象的勾勒描绘的,如鲁迅的《铲共大观》(《三闲集》)。文中讲到:“革命被头挂退的事是很少有的,革命的完结,大概只由于投机者的潜人。也就是内里蛀空。”“倘必须前面贴着‘光明’和‘出路’的包票,这才雄赳赳地去革命,那就不但不是革命者,简直连投机家都不如了。”这里,“革命被头挂退”,“内里蛀空”,贴着“光明”与“出路”的包票,“雄赳赳地去革命”等,都勾勒得活灵活现,它比起干巴巴地讲大道理来,是一定会给人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的。这样边说理,边“画像”,就像连环画加说明词;又像放电影,有声有形,有情有理,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大大加强了其道理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 《杂文的议论说理》
  •     有位杂文习作者来信说,他对于自己不善于议沦说理很是苦恼。其实,这是杂文习作中一个带普遍性的问题,许多同志正是在议沦说理上“搁”了“浅”,以致使一些本来可以写好的题目半途而废了。

        然而,杂文是非在议论说理上下功夫不可的。可以说,会不会议论说理,能不能以形象而透辟的道理,正确而严密的逻辑说服读者,是衡量一篇杂文思想深度和分量的主要尺码。

        要搞好杂文的议论说理,首要和根本的,是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站稳无产阶级立场,自觉运用马列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剖析生活,知人论世。如果离开了这个根据,议论起来,就会力不从心,说不出道理,或者言不及义,甚至出现谬误。

        当然,要搞好杂文的议论说理,还要深人领会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洞悉群众生活的实际情况,从而使自己的议论具有明确的现实针对性。

        1。摆事实,讲道理——杂文要就事论理

        杂文不是空议论。它往往因事而发,将议论的具体事实摆出来,通过对具体事实的深人分析,引出正确的道理。这是杂文说理的基本方法。

        为了摆事实,杂文要注重于选好“由头”。所谓“由头”也就是写这篇杂文的事由,或者叫“从何说起”。“由头”往往是一篇杂文的发端,或者通篇议论的缘起。同时,它也往往是杂文形象的组成部分和杂文立论的出发点。一般来说,一篇杂文的成功,选题之后,选好“由头”是举足轻重的。“由头”选得好,不仅有助于杂文形象,更便于生发议论,使立论自然扎实。举例来说,唐嫂的《小卒过河》,“由头”就选得很好。他抓住了胡适“偶有几茎白发,心情微近中年,做了过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这首述怀诗作“由头”,层层剖析,无情地揭批了胡适死心踏地效忠其反动主子的丑态,预言了他“过”的“河”将是“奈何”,他将和他的主子一起完蛋。秦牧的《鬣狗的风格》选取“鬣狗”为议论的“由头”。那是怎样的一种动物呢?它的样子很狠琐,“远远跟在最凶猛的食肉兽,例如狮子之类后头,猛兽搏击噬食了长颈鹿、斑马、羚羊以后,继续行进,俄狗们一涌上前,嚼食那余下的尸体。它并不需要费什么劲,却同样吃到了肉。岂止吃肉而已呢!连骨头也要细细嚼碎,咽下肚子里去。而在狮豹之类搏击未就的时候,它就远远窥伺着,期待那一只只食草兽能够尽快溅血仆地,以便它也‘能够一膏馋吻’,它的‘土狼算盘’可打得到家啦,真是又省力,又安全,又可以大吃一顿。”以这样狠琐形象的“鬣狗”作由头,鞭挞这一类“四人帮”的帮凶,‘真是神形兼备、恰到好处。它与唐张选用“小卒”为“由头”,有异曲同工之妙。张雨生的(砸碎黄金枷锁》(见《不惑集》)用巴尔扎克的小说《高老头》中的一句话“黄金的枷锁是最重的”作为由头,批评了一切向钱看的思想,也十分得当。李百臻的《“货”的故郭(见《不惑集》)由“货”字的原意以及《辞海》对“货”字的解释:“货”(4)“贿赂”,纵谈古今,针贬了贪污受贿的丑行,于选用“由头”上,亦很见功夫。上述这些“由头”都与全文浑成一体。离开了这些“由头”,也就没有了这些杂文。这都可以看作优秀的范例。

  • 《寓理于物缘物明理》
  •     现在来谈谈以说理为目的的咏物文章。

        自然界、生活中,有很多事物是富有理趣的。它们同社会发展规律、同人生的道理,有许多相通或相似之处。老牛抵犊、乌鸦反哺,使人们想到人间父慈子孝的伦理道德;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使人们想到治学行事中积少成多的道理;鹉蚌相争,告诉人们不要相互争斗,使他人坐收渔利;蝗螂捕蝉,告诉人们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鱿蝉撼树,令人那视其不自量力;精卫填海,令人佩服其顽强意志;“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说明了广收博取的益处;“壁立千初,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指出了人生的原则……

        古往今来,许多缘物明理的作品脍炙人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写出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写出了“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问梁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借“半亩方塘”写出吸收新思想、新知识的必要;“祈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借月中桂影,写出驭除奸怪的必要;“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歌味画眉鸟,厌弃封建樊笼的束缚;“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更护花”,歌味落花,寄托扶掖后人的愿望……缘物明理的文章,一般来说,比借物抒情难度大一些,因为它大都有一个由物及人类比推理的过程,这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思维过程,物与理之间往往有几个相似点。因此,要做到点点相似,处处吻合,不是很容易的事。但是,也不要看得过于神秘,只要懂得规律,多想多练,是能够掌握的。

        仍就上文所举的例子说。苏轼的《题西林壁》明写庐山,暗寓事理。山峦“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不同的立足点看,呈现出不同的状态;事间万事万物都有多侧面,从不同的角度看,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从山中看山,某一个山峦只能取某一个方位,看到某一种状态;在事中看事,往往只看到一个方面,得到这一方面的结论。从山中看山,还可能被林木所蔽;在事中看事,也往往被个人利害、个人偏见档住眼睛,“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要想看到庐山真面目,必须站在山外高处,把庐山全貌尽收眼底;要想对事物作出客观的评价,也必须去私心,弃偏见,站在真理的高度,对事情来个“面面观”。可见,一首小诗,物与理之间至少有4个联系点,这是一个多么精密的思维过程!

        其实,这种思维方法,我们也会,不过也许还不完美,需要多思多练,逐步完善而已。比如让我们写一篇《咏石榴》,你打算借以阐明青少年成长的道理,该怎么考虑呢?那就应该一一观察和归纳石榴的各方面的特征,和自己所要揭示的道理一一类比,舍去不能类比和不必要类比的内容,选取鲜明有力的方面,把忍路理顺,然后落笔成文。以下联系点是可取的:第一,石榴树吸收着大地的养分,沐浴着阳光,叶子青葱草绿,叶子中间缓满了鲜红的花朵,热烈约烂,生气勃勃;青少年身受党的培养,老师的教海,吸收着真理和知识的琼泉,天真热情,富有朝气。第二,石榴花开时,花芋中已经孕育了未来的果实,并不断为它愉入养分;青少年应从小立志,为实现雄心壮志而努力学习知识。第三,石榴生长过程中,要同风雨、干早、虫害等等作斗争;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要克服各种困难.要抵制各种那恶的思想。第四,石榴成熟后,满腹珠现,把甘美奉献给人类;青少年应努力学知识,长才干,以满腹才学建设人类的美好未来。想到这些,物与理不是联系起来了吗?当然,落笔成文,不能像上面这样分条列举,而要有线索,有顺序,讲章法,讲详略。不过,确定了联系点,就等于丈章写好了一半。

        写缘物明理的作品,也有选择角度的问题,要根据事物的特征,根据表达的需要,选取恰当的角度。唐代诗人的三首著名的咏蝉诗可以为例:

        虞世南《蝉》:

        垂缕饮清落,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

        骆宾王《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粪影,来对白头吟。

        霉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李商隐《蝉》: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扰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这三首泳禅诗以抒情为主,但也都有较为浓厚的哲理意味。我们这里仅就“理趣”方面谈谈它们立意的角度。

        蝉因为“居高饮寡”而被古人看作高洁的象征,这三首诗也都从高洁方面立意,但具体角度有所不同。虞世南的作品从居高声远的角度立意,指出声远的原因是居高而不是凭借秋风传送,说明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借助权势地位或达官贵人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骆宾王的作品是在狱中作的,他当时受人陷害而被投入监牢,内心无比愤葱,所以从“寡重”、“风多”立意,极写处境之险恶。“飞难进”是说政治不得意,遭受排挤诬陷,“响易沉”是说言论受到压制,这些都是因为环境险恶。李商隐因“薄宦”(官职低微)而生活清贫,所以从居高“难饱”立意,发了一阵牢骚。同是咏蝉,但因作者地位、道遇不同,所抒发的心志不同,因此选取的角度也不同,却又各自达到了高超的艺术境界,被称为唐代味弹诗的“三绝”。这里讲的是诗歌的例子,写味物散文与此道理是相同的,可以从中学习从特定角度立意的方法。

         最后,提醒一点:“缘物明理”虽说以理明为归宿,但它同议论文不同。议论丈重在说理,有明确的论题,有严密的论证。即使也写了某种“物”,但那是作为比喻论证或类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出现的,是局部而不是主体。而我们所说的缘物明理的文章,是散文的一种,它以记叙、描写为主体,有很强的抒情性,它对事理的议论只是起到“点睛”的作用,不必有严密的论证,有的甚至完全没有议论的文字,其蕴含的道理让读者去领会。

        前面习作中,《眷恋你,家乡的凌霄古粕)一文,既无限眷恋那株攀援着凌霄花藤的古柏树,感激它的荫庇与支撑,又认识到“如果我真像这藤条一样,永远离不开大树的支撑,也就永远不会长得高大挺拔”,寄寓了人生的哲理。《围墙演变史》通过围堵的几度翻新,使人们看到党的富民政策的威力。两篇习作都选取了新鲜的角度,表达了比较深刻的思想,值得一读。

  • 《形象说理法》
  •     说理,不一定非要运用概念、判断和逻辑推理的形式,它和逻辑学毕竟不完全相同。从我国春秋战国时的孟柯、韩非等诸子百家到唐宋时期的韩愈、柳宗元等人的散文,大都将严密的推论与生动形象的说理方法相结合的优点,因此这些文章明白好懂,感染力强。鲁迅的杂文就继承了这种优良传统。

        形象说理法在立论和驳论文中均可运用,其常用的方法有以下五种:

        1.比拟法

       常用的比拟法以比喻法和类比法为多,属间接论证法。它们的优点是能使深奥抽象的事理,形象浅显地表达出来,能改变由于论证方法单调而造成行文呆板、效果欠理想的弊病。

        2.故事法

        运用故事、寓言说明道理的方法就是故事法。柳宗元的《黔之驴》就是运用故事法形象说理的典型。运用此法要注意引用的故事要恰当,并且引用之后还要据此引申,使之与所要说明的道理挂钩推论。同学们在写作时切忌不要为编故事而编故事,编故事的目的在于论证道理。

        3.描写法

        它是通过对事物情景的描写来说明道理的形象说理方法,一般有景、事、物三种描写方法。

        同学们在运用描写说理法时,要注意描写与议论的结合,要在描写之后以画龙点睛之笔道出义理。无论是写景写事还是写物都不能离题,不能随意发挥.而单纯地追求生动活泼和情趣,要字字句句扣紧需要说明之理。

        4.举例法

        这是议论文中一种常用的形象说理的方法,实际上就是所谓的“摆事实”。

        举例法的优点是能形象化和深入浅出地说明事理,符合直观和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原则。

        举例的安排方式,可集中多例,如《崇高的理想》在一个段落中就集中举了16个人例;也可以说一个理,举一个例,如胡绳的《想和做》,为了说明“想和做怎样结合”之理,举了一个人想要学会游泳,除了观察,还必须下水去游的例子。

        所举之例,可古今,可中外,可大小,但是必须妥贴、准确。

        5.夹叙夹议法

        这是一种在记叙的基础上展开议论,或者以议为主、以叙为辅、夹叙夹议地说明事理的方法,有的是先叙后议,由叙引议,有的是先议后叙。

       以上我们简略介绍了立论法、驳论法和形象说理法等三种方法。实际上在写议论文时要根据题目要求,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写立论文时,也可用驳论法,以强化自己的观点;写驳论文时也可以用立论法进行针锋相对的批驳,达到“在破中立”、“在立中破”的效果;形象说理法则更是在使用立论法和驳论法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方法,有了它才能使文章生动形象、增强说服的力量。

        以上所说的是夹叙夹议说理安排的常见形式,但是不管形式如何,同学们写作时一是要注意叙要为议服务,议以叙为基础;二是要注意两者要结合巧妙,切忌“油水分离”。

  • 《怎样把议论文的说理文字写好》
  • 议论文的说理分析是经常运用的一种方法,把问题分析得全面、深刻,就能说清楚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文章中,说理周密往往表现为结构严谨,说理畅达往往表现为文势贯通。如果不善于说理,则使代些本来可以写好的题目半途而废。说理通常容易犯的毛病是事例的堆砌,以此代替说理分析。有个同学论述《“惜时”小议》一文时,编了下面的提纲。
            一、提出论点:时间宝贵,注意科学地利用时间,提高效益。
            二、论证:1.以鲁迅爱惜时间为例。
                     2.以高尔基从早到晚忙于写作,惜时为例。
                     3.以史蒂文森一边做工,一边抓紧时间学习,终于发明了蒸汽机为例。
                     4.以达尔文“我从来不认为半小时是微不足道的一段小时间”为例。
            三、结论:由此可见,惜时是十分重要的。
        看了提纲,别的且不说,就内容来看,这份提纲的大部分笔墨都放在事例上。只见例证不见说理分析,即使写得再好,在说理时必然“搁浅.。因为只有事例的堆砌,没有分析说理,就不能引出正确的道理,就不会给人以启示。
        深刻的道理,可以从不断地发掘中得来。以《说谦虚》为例,我们看看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说理的。课文的第二部分(第四到第六自然段)分三层来论述说理,阐述怎样才能“谦受益”而不“满招损”。第一层:人们对新垂物的认识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这是从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方面来看,第二层:“要认识、掌握建设的规律,是需要一个认识深化的过程的。”这是从社会规律方面来看。第三层。“学术研究工作者也必须抱谦虚、谨慎、严肃、认真的态度。”这是从学术研究方面来看。其中第一层是从认识上论证说理,第二层从实践上论证说理,一步深一步。这两层都是讲实际工作。第三层进而讲学术工作,论证说理又深入一层。这种层层深入的说理方法,好象抽丝剥笋,通过深入的分析,引出正确的道理。
        层层说理,能够把问题分析得深刻。除了这个方法外也可以采用多角度的分析说理。这种方法则容易把问题说得全面。如写《做一个正直的人》,可以从正直的人公私分明、正直的人是非分明、正直的人爱僧分明这三个不同的方面去分析。说理时在实例的基础上,再加以分析议论,就能给人以启示。
        层层深入的分析说理法与多角度的分析说理法,可以单独运用,也可以结合使用。这两种方法结合在一起使用。可以使说理有广度,又有深度。当然,不管使用哪种方法都要提高理论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