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风排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一支辑歌悠扬烧转,时光清浅缄默,往昔历历在目。今朝别离在即,师恩常在……
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半尺讲台,自成天地。
我爱这样评价您,踏着铃声进入教室,几步跨上讲台,随手掐根粉笔,在黑板上书写我们的蓝图。“艺术应源于生活。”您总是这样说。每每至此,您都会沉漫在自己的世界里,文字的密度,语言的厚度,文学之本,您勾勒的是语文最本真的美,细细咀嚼方醒悟本应如此,至简至真是上品。在文学天地窥见小小一隅,品咂却觉受益匪浅。于是,我不再一味椎砌华丽词藻,而是去探询朴实与深度的贯彻。
明白晓畅显通达。您带给我的是文学无价的秘诀,我始终铭记的是您无限的期冀。
一支红笔,几点勾抹,数处评语,尽数严谨。
我记忆中批改的您。手中握着昨夜“呕血”而成的作文,找您批阅。但见您手执红笔,在文章中勾勾画画,心也随着波浪抑或圆圈上下起伏。您摇头频频,或叹“文思尚浅”“深度不足”,或叹“俗常可散”“立意不明”,我不禁头岑岑,咬咬嘴唇,惊叹于您话语高深,却也不得不沉心苦思。您在右上角大大的写道:“学以致用!”,蓦然惊觉,那摸不着的思绪,原在灯火处。于是,我不再信手拈来平淡文章,而是去追求知识与思想的融合。
“学以致用”文贯通。您给予我的是人生无言的启迪,我心灵镌下的是您无尽的教诲。
品读《爱莲说》,您最喜清姿素态之美,钦其“克已白律”之修为;观瞻马未都先生之作,您赞华夏文化的保存传承,颂“水浮万物,玉石留止”的深刻参悟;研习综合实践,您道“实践即识见”,形式主其外,思想见其内;探讨写作之道,您言“优秀文章,若不以情动人,则以理服人。”归根结底,“思想”二字。
渐渐的,我们方彻悟,您为生命中谱写的这一载,不仅是语重心长的教诲,更是为人,为学的深刻影响,而我们收获的是一种“大象无形”的人生态度。
回首处,千般往事;指顾间,万里青云。叹年华一瞬,梦沉书迹吗,人今千里。再响起那一支骊歌,“韶光逝,留无……又忆起那悠悠师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