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古典文学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1-23 09:22:15
  • 《古典文学心得体会》
  • 当我们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好的心得体会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小编带来的古典文学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古典文学心得体会篇1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经典更是灿若星河,这些优秀的文化经典,凝聚了前贤的大智大慧,睿语哲思,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思想精粹,感染熏陶了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可以说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利用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孩子们在读经诵典中养德行,学做人是我们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初衷。活动的实施,如清风涤荡校园,于无形中净化着每一个人的心性。我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研究和实验中,引领学生们走进文化经典的圣殿,汲取精神的营养。半年来,我们欣喜地听着,看着,感受着经典带给孩子们的种种欢娱和教益,并时时为身边的一个个小小镜头感动着,感染着,可以说,是经典诵读让书香满校园,是经典诵读让孩子们从此受益终身。

    在学校,如何让学生被经典所吸引,真正做到“乐读”“美读”呢?我们精心设计了许多活泼有趣的活动形式,引领孩子们在玩中、在乐中诵读经典,如安排好诵读的时间,每天利用活动时间,开始是集体读,读的形式很多,有轻读,朗读,领读,引读,接龙读,师生配读,男女生对读,方法灵活多变。实践证明,“多样诵读”可以大大激发诵读兴趣,学生们在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形态美、意态美、节奏美和韵律美,从而亲近并热爱母语,景仰祖国悠久文化,受到情的感染,美的熏陶。

    后来因为学生记忆的快慢拉开了距离,我们又用奖励的办法,凡是背诵下来一段《弟子规》的内容,我们就奖他一面小红旗,最后看谁的小红旗得到的最多,他就是诵读经典小博士。在这种积极的鼓励之下,学生们的背诵热情一天天增长。在“读经典,学做人”活动蓬勃开展的同时,大家惊喜地看到了孩子们一些崭新的变化——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口中吟诵的这些古老的句子已悄悄地走进了孩子们的生活。有时它在校园,有时它在家庭,有时它在社会生活中。

    以前,班级偶尔发生丢东西的现象,可自从学习了《弟子规》,学生明白了“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既为偷。”的道理以后,班上失窃的行为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了,一种互帮互助的班风也悄然形成了,你忘了带笔,我借给你,你忘了带书,咱俩一起看一本。公共场合,你会发现我们的同学也在随时随地实践着经典的教诲——公共汽车上,有同学在给年老的人让座位,因为他知道“长者先,幼者后。”袁尔迪的家长在“家长来信”中写到:“经典诵读活动举办以后,我的孩子确实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每天回家后,随口诵出来的是一些经典格言,有时让我们作父母的都深感启迪,一个具有优秀品质的人,永远都会是社会的财富,家庭的骄傲。”

    闫鹏的家长在来信中写到:“以前孩子特别好玩,完全是一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状态,现在变化很多,对待长辈表现的非常有礼貌,能够在上学和放学时和家长打招呼,说是“出必告,返必面”;当父母工作一天很累的时候,就会给大人捶背揉肩的,有时还会帮助妈妈洗脚或做饭,懂得孝敬父母了;和邻里的小伙伴也能和睦相处,团结友爱,所有这些都让我们家长看到孩子的健康成长而喜在心里,非常感谢学校和老师为教育孩子而作出的这么多的努力,让学生学习诵读经典美文,实在是一种极佳的教育方式。“正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那些曾经读过的美好纯洁的句子对学生们来说,真正做到了“进我耳,入我心”,时刻指导着他们的言行与思想,它在微笑地告诉孩子们,怎样才可以成为一个真正高尚的人。

    回首和孩子们一同走过的诵读之路,我们感慨;看着学生们在经典中获益,我们欣慰!“读经典,学做人”活动还将继续深入地开展下去,置身于书声琅琅的.校园,我们深深地相信,今天读经诵典的稚子孩童,便是明日德才兼备的国之栋梁。

    古典文学心得体会篇2

    中华民族拥有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国人不断从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食粮,从中感悟到中华民族团结奋进、和谐友善、包容宽厚、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感悟到仁爱小弟、诚信报恩、精忠爱国,勤俭朴实,互助友爱的传统美德。本学期我校深入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一学期来,我校以经典诵读活动为载体,积极构建学习型校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特色。

    一、加强领导,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我们把经典诵读作为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抓手,作为提高学生道德情操、文明习惯的重要工程。学校制定了《诵读经典诗文活动方案》。在方案中,既有学校的总目标,又有各年级的分目标。对于各年级经典诵读的内容,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作了相应的规定。而在经典诵读的实施策略上,我们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作了如下要求:着眼“熏陶”,注重“感悟”即以激发兴趣、内化行为、陶冶情操为目标。虽提倡探究但不求甚解,只求朗朗上口,熟读成诵、耳熟能详。承认个体差异,不求程度整齐划一。教师在操作中只有鼓励,没有责备。引导学生学习要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积少成多。

    二、科学安排,营造氛围。

    突出以“经典诗文诵读”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和布置,突出传统文化气息,注重厚德载物、大气沉静的校园文化建设。

    1、利用橱窗、走廊、墙壁等空间和角落,或用印制的精美诗文图画,或用学生亲笔书画的名言佳句,或用孩子们充满灵性的“诗配画”加以装饰。

    2、在班级黑板报上,都刊出一些经典诗文,并提供历史背景材料和诗词析义,供学生阅读、赏析、评比、积累。

    3、各校的教室环境布置要求体现班级特色,除了诗画、诗文,每个班级都可以开辟诗园,内容或是学生阅读古诗文的活动成果,或是古诗书法展、读后感,或手抄报等。

    三、开展活动,保证实效。

    1、课前一吟,熟读成诵。倡导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充分利用每一节课前五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学而时习之”。

    2、每周一节诵读课,教师认真备课,分门别类精心讲授经典诗文、加大积累容量。

    3、举办诵诗比赛,激发热情。各校利用每周的班会活动时间以个人、小组或班级为单位进行诵诗竞赛,其内容设计丰富,有的是各种角度的归类对诗,有的是诗句接龙,有的是你问我答,有的是对歌竞赛,有的是游戏表演。

    4、组织学生根据经典诗文进行编写手抄报活动。

    四、科学评价,促进提高。

    1、每天利用校园广播系统,早操后进行“清晨经典诵读5分钟”,让学生在倾听中感受经典诗文的魅力;午间“经典诗文欣赏一刻钟”,陶冶学生心智。

    2、早读前5分钟和下午上课前5分钟上,全校师生同诵经典,感受经典诗文的独特神韵。

    3、组织经典诵读比赛,促使学生多读书,多搜集资料,了解的诗文方面的知识、名篇佳句等,学校每周评出优秀班级和个人,并给予表彰奖励。

    总之,通过开展诵读经典活动,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提高了,诵读经典在不知不觉中已成为师生学习生活中的一份乐趣,是学校文化建设和人文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一个亮点。我们将继续努力,把诵读经典诗文活动推向深入。

    古典文学心得体会篇3

    经典诗文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是文学史上最具有生命力的瑰宝。它历经岁月陶洗,千锤百炼,积淀了中华先民几千年来的价值观念,人格精神和审美意识。千百年间,万口传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我们民族约定俗成的教科书。对孩子人格的养成和情操的陶冶,对民族精神的养育,都有其他任何手段所无法代替的作用。

    开展诵读经典诗文活动一个学期下来,学生身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为了能把《弟子规》背下来,并能在背诵比赛中获得好名次,许多同学克服了胆怯心理,可以走上讲台大声地朗读,这给他们学语文的自信心。

    道德修养得到完善。经典诵读是进行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弟子规》经典故事讲述了许多社会伦理、道德规范、人生哲理等在诵读期间,孩子们逐步改变着自己的生活、学习习惯。通过背诵经典,也使学生从小就吸收经典的文化知识,不但能够陶冶情操,培养儿童心地善良,性格温和,举止文雅,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道德修养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培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扩大知识面,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读书学习习惯。

    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了。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后,我欣喜地发现学生的语言表达比以前更流畅、更风趣了。学生对经典一遍遍地诵读,每一遍都是一个感知过程。在反复诵读中,诵读的水平在步步提高,学生的理解、体会也层层加深。同时,多读经典也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诵读该学生更多的时间、机会进行阅读,可以走进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特别是经典诵读涉及到的文学、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艺术等知识。学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不但提高文学修养,而且开阔了视野,知识面不断扩大,语言表达能力也提高了。俗话说的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诵读可以使学生积累大量的妙词佳句,他们的语言“材料库”在诵读中不断地丰富,而且也学习到一些表达方法。

    看着孩子们在经典中获益,我欣慰!“读经典,学做人”置身于书声朗朗的校园,我相信,今天读经诵典的稚子孩童,将是明日德才兼备的国之栋梁。

    古典文学心得体会篇4

    通过诵读经典诗文教学,我走进了一个妙不可言的世界。我知道了什么是儒家风范,什么是道家精髓,什么是千古美文……“经典”虽然看上去年纪一大吧,其实火力旺盛的很。他流传了千百年,从“人之初,性本善”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由“道,可道,非常道”至“天将降大任与斯也”,从《归去来兮辞》到《兰亭集序》都熠熠地展示着它博大精深的魅力。

    其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天天挂在我口中。那就是许多人行走,他们之中必然有我的老师。这句让我收益非浅的诗句,就是出自于儒家的圣贤孔子之口。这句之所以能让我受益非浅,是因为它包含着一个哲理:“能者为师,虚心请教。”你见过高山吧?它是那样雄伟绵延!你见过大海吧?它是那样壮丽无边!山之高,是因为它不排斥每一块小石头;海之阔,是因为它聚集了千万条小溪流。如果你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般渊博的知识,是否就应该善于从生活中寻找良师益友,吸收他人的点滴长处呢?这也是曹操的短歌行中的“山不厌高,水不厌深的哲理”啊!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就拿我们学校来说吧!在这个140多人的集体里,就有我许多的良师益友:他们的才华和智慧都值得我好好学习。这样我不就可以在这万顷绿田中增添自己更多知识的养分吗?这正是《论语》孔子传与我的做人学问的道理呀!

    真的,人的一生犹如一条长路,有许多的岔道,我们有时会走错路,但有人会来提醒你,它就是国学就是经典诗文,因为它聚集了所有成功人的经验,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其价值历久弥新,我们没有理由不继承和发扬这一民族的瑰宝。而且对于少年儿童来说读诵经典,自幼就开始接受五千年文化的熏陶,就定能奠定一生优雅的人格。读诵经典的同时也可以提高我们的古文和白话文水平,有助于我们对其它知识领域的领悟和旁通,更能促进各科学业的进步。

    假如说我们的心田是一块最普通的土地需要阳光、雨露、肥料和辛勤的耕耘,那经典诗文就是那阳光、惠风和细雨。只要你愿意时时刻刻去吮吸去领悟去诵咏,那我们的理想之花一定会开得更艳持得更久。

    那我们就继续诵读吧!好好地拥有它,记住它。让它来净化我们的心灵,让它来耕耘我们心中的土地,提升我们的品位,弘扬中华民族之精髓,更让它引领我们克服重重困难,向成功迈进吧!

    古典文学心得体会篇5

    20__年九月开学,学校要求每位教师要参加国学经典的网络学习。我们有幸聆听许多教授名师的经典言论,真的是受益匪浅。

    身坐于电脑前,面对名师大家的当面讲解,犹如坐在一个古色古香遗韵绵长的建筑中,忽听幽幽仙乐,再闻四溢茗香,聆听老师讲读经典是非常享受的。那情那景,仿佛我们已经穿越了时空的遂道与先哲们进行了心灵的交流。

    记得初学经典时老师教我们的是《弟子规》,学习《弟子规》,首先要从自身做起。我们要时时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包容之心,善待自己也善待他人。与人为善,也与己为善。

    在这些老师的课堂上没有压力、没有烦恼,更没有烦冗的作业。他们的课是生动的,是有色彩的,是情景交融的。当老师教到“勿践阈勿跛倚”时,老师告诉我们因为在古时候人们大多都用木头做成门槛儿,如果我们天天踩,门槛儿过不了多久就会被踩烂了。我深深记住了老师说的话,我以此来教育自己的学生。学生从此不再踩门槛儿,不仅如此,他们看见别的小朋友踩门槛儿时也会劝他们不能踩。这在我记忆中是印象最深的一次。

    在随后的日子里,老师还教了《笠翁对韵》、《论语》、《朱子家训》、《礼运大同篇》、《大学》等经典。通过抑扬顿挫的诵读,我的记忆力、乐感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当听到别人跟我说我记忆力真好,我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很强时,我真高兴,我深知这都是在老师的教导下,学习经典的结果。

    现在我的女儿也越来越懂事,知道孝顺父母,三八妇女节的那天,她放学回来后跟我说:“今天是妈妈的.节日,她每天上班很辛苦,我帮她洗洗脚吧。”我很感动。《弟子规》教我们“见人善即思齐”,想想自己对父母的关心实在是太少了,以后一定要多注意。

    近来,不知该说是我陪女儿学习,还是女儿在陪我学习。“家长来补课,孩子来学习”,这是老师们常说的一句话。现在我深刻的体会了这句话的含意。和孩子一起学习,不仅增强了我和女儿之间的亲子关系,也让我懂得了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

    虽然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一段时间我因工作的原因没坚持带女儿一起学习,落下的功课,自己很懊恼。工作顺利些,我定会带女儿继续把经典学下去。

    “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老师们您辛苦了!在此还要感谢市教委的领导,是他们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读经典环境,让我们能在其中得到圣贤文化的熏陶。

    古典文学心得体会篇6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由历史而积淀下来的这些经典文化,不仅是民族智慧的凝结,更是我们的道德规范、价值取向、行为准则的集中体现。

    延绵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这不仅仅是民族的骄傲,更是要我们将其传承下去发扬光大。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对提高全民文化素养、构建和谐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易经、史、子、集诸类传世典籍为载体,由孔孟、老庄等诸子百家传承下来,这是华夏儿女成长所必须的营养,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根本。我们唯有阅读、传诵经典,才能更好的传承炎黄子孙的血脉,同时也可以让我们在喧嚣与浮躁的现代社会中坚守住自己心灵的家园。

    经典教育无论是对幼儿园的绮梦,还是对小学生以及学生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学生朋友们也会从中得到传统文化的滋养和熏陶。通过诵读领悟经典文化能让我们穿越时空,一自己的独特生活感受与体验与神贤进行心灵交流,并在交流中吸取知识、提高能力、升华精神、形成个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中国人的文化性格和行为方式的形成奠定了深厚的历史基础,而且对人类文明的也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博大精深、底蕴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信仰追求、高尚品质、文明准则、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与血脉,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与家园。作为当代青少年,我们要努力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践行者。

    让我们传播经典,弘扬传统文化精神,促使我们通晓事理、明白处世、修身养性、健全人格,以承担起继往开来、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

  • 《《三国演义》读后感》
  • 这个寒假,我又重温了一遍古典文学巨著——《三国演义》。重读这本书,犹如故地重游,我又一次被深深震撼了,并感慨万分!

    《三国演义》又名《三国志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解以及民间三国故事传说,经过艺术加工,创作而成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被里面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欲罢不能。《三国演义》讲述了刘备、曹操和孙权三个势力之间的斗争,他们都有自己的地盘,为了统一天下而不断发起战争。还通过魏、蜀、吴三国之间的合纵连横,刻画出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书中英雄辈出,诸如刘备之仁德、关羽之忠诚、张飞之豪爽、赵云之英勇,诸葛亮之智谋、曹操之雄略等。这些人物个性鲜明,令人难以忘怀。《三国演义》中还有许多经典的战役,以及很多斗智斗勇的环节,比如赤壁之战、巧借东风、空城计等等,充分体现了古代军事策略的深思熟虑与绝妙,也揭示了战争背后的残酷无情和智者生存之道。

    《三国演义》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故事是“桃园三结义”。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加上连年灾荒,人民生活非常困苦。刘备有意拯救百姓,张飞、关羽又愿与刘备共同干一番事业。三人情投意合,选定张飞庄后一桃园。此时正值桃花盛开,景色美丽,张飞准备了青牛白马,作为祭品,焚香礼拜,宣誓完毕;三个人按年岁认了兄弟。刘备年长做了大哥,关羽第二,张飞最小做了弟弟。读了这个故事,我懂得了团结就是力量,朋友之间要同心同德、相互信任和帮助,这样才能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造福于国家和人民。

    《三国演义》中还有很多经典的计谋,我认为其中当属空城计为最上乘。当时诸葛亮派兵攻打魏军,只留了少数的老弱残兵守城,司马懿带兵杀来,诸葛亮却令城门大开,并派人去城门口打扫道路,自己则端坐在城楼上弹琴。司马懿见此情形,恐怕城中有埋伏,于是退兵而去。“空城计”展示了诸葛亮过人的智慧和胆识,成功地欺骗了敌人,保住了城池,真是令人可敬可叹!

    总而言之,《三国演义》不仅是一部精彩绝伦的历史小说,更是一个蕴含厚重文化内涵和生活哲学的艺术宝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每一次阅读,都能给我带来新的感悟和启迪!

  • 《从古典文学里走出的杨老师》
  • 只见一个身穿中式套裙,鼻梁上架着黑色镜框眼镜,左手拿着《诗经》,右手拿着语文书的人迈着轻快的步子向我们走来——没错,她,就是我们儒雅博学的杨老师。

    从一年级走进校园的那天,我就听说杨老师是学校国学馆的馆长,她还是“小翰林国学社”的社长。开学的第二天,杨老师说:“我是1905的班主任,1905班所有的孩子都是‘小翰林国学社’的一员。”从此,早自习都能听见我们朗朗读书声,从《千字文》的“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到《诗经》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再到《道德经》的“道可道,非常道……”,我们都沉浸在古典文学唯美的诗歌词赋之中。

    上课时,站在讲台上的杨老师总是神采奕奕的,说话抑扬顿挫、眉飞色舞,时而严肃、时而幽默。讲到精彩部分时,她意犹未尽,总能引用一些诗句,这时声音会猛地提高,拖得格外的远,格外的长。记得上《三月桃花水》时,说到春天的桃花,杨老师讲到杜甫的“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讲到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让我们好像看到了春天时桃花随着微风轻轻飘落……学习《白鹭》一课,老师又说到“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我们仿佛看见了白鹭在空旷的天空中自由地翱翔。

    一有时间,杨老师就带着我们去阅览室读书。阅览室里的书分门别类,应有尽有,让我们十分着迷。一进阅览室,她总会拿起一本书,读一个像“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之类的句子给我们听,然后教我们做读书笔记和阅读分享,如何欣赏好词好句,怎样寻找线索,体会人物品格……徜徉在书海里,我们感到心旷神怡。

    当然,作为班主任,批评同学时的杨老师也是与众不同的。每当我们学习不好时,杨老师就会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们,‘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你现在不好好学习,等你老了看你怎么给自己一个交待?‘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白切’。加油吧,我的孩子们!”每当同学之间发生争执,她也会意味深长地说:“各退一步,海阔天空嘛!老子说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你们忘了吗?水都知道‘夫唯不争,则天下莫能与之争’,难道你们不懂得这个道理吗?”寥寥数语,说得同学们心服口服。

    这就是我们温文尔雅、博学多闻的杨老师,她像是从古典文学里走出来的,引领着我们在文学的世界里快乐地翱翔,幸福地成长。

  • 《读《论语》有感》
  •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古典文学是中华民族千年来积累的文化经典,是我国辉煌灿烂的文化典籍中的核心部分,是中华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而书籍是文化的记载,在我看来,《论语》是最具文人气质的君子品德之书。数千年来,儒家学说一直备受诗人推崇,而孔子也被历代帝王尊为衍圣公,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我喜爱《论语》,孔子言简意赅,却蕴含了许多君子品质与精神。

    诚实守信是君子之本。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 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意思是:“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好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它靠什么行走呢?”可以说,信是为人立身处世的基点,我们做人可以不通文字,但决不能欺瞒他人,如果我们社会上人与人之间交流满是谎言,那么生活还有什么意义呢?一个人起初有心与你交友,真心对你,而你却谎言相待,到了最后,那人也会鄙夷于你,不屑于你,这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可若是你待人诚实守信,会有更多人愿交好于你,于人于己皆利。

    谨言慎行是君子之行。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意思是:“要多听,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说,其余有把握的,也要谨慎地说出来,这样就可以少犯错误;要多看,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做,其余有把握的,也要谨慎地去做,就能减少后悔。说话少过失,做事少后悔。”人生在世,若想不留遗憾,当谨言慎行,说有把握的话,做有把握的事,减少失误,减少后悔,这是对个人对社会负责的态度。这同时也是决定人生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谦逊好学是君子之风。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三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个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为人若是能够谦逊好学,那么离成功也就不远了,学习不仅要从善者为师,还要以不善者为师,以人为鉴,我们应当学习自己不足的,改正自己有错,一切都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

    我喜爱《论语》,其中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感慨而发。可以说,《论语》一书便蕴含了古代先贤的思想与精神,博大精深,对后世影响深远。我们做人,当如孔子口中的“君子之本”,“君子之行”,“君子之风”。在成长的路上,我们应该成为更好的自己。

  • 《读《三国演义》有感》
  •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翻开了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画的淋漓尽致,细细品味,让读者仿佛进入了一种境界。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以智和勇来依次展开的,但是我认为智永远是胜过勇的。比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率领的十五万大军。此种例子举不胜数。

    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划谋,勇不当敌,文不拿笔,武不动枪”的。像汉室刘禅,整日饮酒作乐,不理朝政,心甘情愿的把蜀国献出,最后竟然上演了让天下人耻笑的事情,乐不思蜀。谁会想到一个国家的统治者能做出这样的时移俗易的事情来呢?

    有勇无谋,大敌当前,只能拼死征战。吕布,颜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吕布在白门楼听从谋士的计策,何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门上呢?如果颜良把刘备在河北的事情和关羽说清楚,哪儿至于被义气的关羽所砍呢?古人云:大勇无谋,祸福占其,祸居上,福临下,入阵必中计,死无不目。

    再谈谈国家,魏,曾经煊赫一时;蜀,曾经功成不居;吴,曾经名震江东。这么来看,从国家就可以反映出国君的性格。曹操,欺压百姓;刘备,爱民如子;孙权,称霸江东。

    如果说魏国在三国里智谋最强,一点也不为过。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两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过阴险。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必定是伏龙诸葛亮。他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还有像凤雏庞统、姜维、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认为都不如孔明。吴,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国度,能算得上是有谋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兵书,精通布阵。经过一番刻苦的努力,终于当上了水军大都督,总统水兵。不过他太过于嫉妒,死正中年时。从这些人物和国家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关系着成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只要踏踏实实,仔仔细细地走好追求成功过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会不远的。

  • 《青年人从古典文学中学》
  •  最容易影响青年思想的是古典文学中的一些不健康的 情趣。有些青年,常常是因为对现实生活的一些问题不能 正确对待,加以青年人幼稚的心理,他们的理想愿望,一 与现实生活相反,便感到孤独、苦闷从痛苦、感伤,这种 个人主义思想在生活中又很少得到同情,一于是便向古典文学中寻觅知音,以古人之酒杯,浇自己胸中之块垒。

     经过一十年浩劫,一些青年从个人生活遭遇的坎坷不幸中,得出了“什么社会、什么人生、我都看透了”的结论,错误地认为人生不过是虚幻一场,并借用《一红楼‘梦》中 《好了歌》来论证自己的看法,认为一切人事都超不出 “好”“了”这么个循回,使自己落入一种虚无飘渺,万境皆空的迷茫境界之中,儿乎丧失了一个革命青年应有的热情、理想,以及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奋斗的拼搏精神,落入颓唐、沮丧情绪之中,成了“空空道人”“甄士隐”的伙伴,把自己降低到封建地主阶级没落子弟的地位,混淆了封建主义同社会主义的区别。《红楼梦》中(<好了歌》形象概括地勾画出封建社会日渐腐朽,趋向扇溃时期,统治阶级内部尔虞我诈,争权夺利,乱哄哄闹嚷嚷的历史图画一。曹芹当然缺少对社会发展的科学认识,但他看到了封建社会“人命危浅”的浅落景象,充满失望和哀伤,将来如何呢?他茫然迷惘,不知所措,不得不坂依空门,寄托悲哀,我们社会主义的青年,是掌握了人类发展必然趋向的一代,正在努力向现代化奋进的一代新人,怎么能用“好”“了”这样悲哀绝望的眼睛看世界呢。

     世界民族之林,文学奇葩竞相开放,它们各具秀姿异香,而又相互映衬、,_从而把世界文学的大园装点得婉紫嫣红、芬芳绚丽。

     每个民族每个国家,要使文学成为精神文明一的生长素,吮吸本民族优秀文学的乳汁,固然重要,善于从外国文学中汲取营养,同样不可缺少。这一问题,对于处在四化建设新时期的我国人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如何认识外国文学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从外国文学中吸取些什么,一学习外国文学应取何种态度?这就是本文试图探讨的几个问题。

  • 《古典文学》
  •  我国古典文学中所体现的国主义精神,其内容十分广泛。古代作家对祖国锦绣河山,灿烂文化和光荣历史的尽情讴歌,厂自然也是他们表露爱国情嗦的重要侧面。如孟浩然、李白等的作品,都能唤起人们对祖国,对生活的热爱,并将保持永久的魅力和生命力。

     古典文学中的爱国主义精神主要是通过塑造典型来体现和流传的。《杨家将》中关于穆桂英的描写成功地塑造了爱国女英雄穆桂英的形象。她曾一度居家赋闲,一日她的女儿从汁京夺来了帅印,要她挂帅报国,抵御强敌、一她想到杨家父子在故场上的牺牲和统治者待杨家的态度,先责备儿女,不想挂帅。这时一天被府的鼓声轰响,鼓音唤起了她对戎‘马生活的回忆和向往,激发了她潜藏的英雄主义感情,子是她毅然走上了抗敌御辱的第一线。她的果敢行动,生动地再现了古人那种以国家为重的崇高的英雄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和昂扬乐观的斗争意志。这难道不能激起后代中华子孙的民族自心,振奋起斗争精神,为保卫祖国,为改变祖国落后面貌,实现四化而奋斗吗?

     林默涵同志曾指出:“我们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对广大人民、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爱祖国,是每个公民的神圣义务,祖国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一个具体的活生生的实体。爱祖国,就是爱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辽阔国土,爱我们雄伟壮丽的大好河山,爱我们悠久灿烂的文化传统,爱我们勤劳勇敢的亿万人民,在今天,尤其要爱我们长期奋斗,得来不易的社会主义制度。而审美感受和审美教育是帮助我们认识和热爱祖国的一切美好事物,一激发和加深我们的爱国心的重要手段之一。”①毋庸置疑,丛古典文学里极取爱国的精神营养,不仅是“激发和加深我们的爱国心的重要手段”,也是净化我们民族灵魂的必不可少的途径。

     再是,从古典文学中汲取古代劳动人民的优良品德和崇高情操。 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指出:“中华民族不但以刻苦耐劳著称于世,同时又是酷爱自由、富于革命传统的民族。”这种民族品格,必然以这样那样的形式,不同程度地体现在优秀文学遗产中。

  • 《现实与反现实的斗争》
  •     在古典文学研究工作中间,也象在文学理论工作中一样,过去曾经有过一段时间,我们的兴趣特别集中在现实主义传统的探讨上,甚至有的文学史著作把几千年来文学创作中的各种流派的复杂现象,文学思想上的各种形式的斗争,都概括成一个发展规律的公式,即所谓现实主义文学与反现实主义文学的斗争。

        尽管我们有时也给予文学史上的某些积极浪漫主义流派的作家和作品以很高的评价,譬如对于屈原和李白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很少有人怀疑的。但是,在文学史发展的整个创作经验的概括里,现实主义的传统却一直居于所谓“主流”的地位,而浪漫主义传统或者是没有受到强调,或者简直就被消极浪漫主义的坏名声淹没了。

        有的杰出的作品,分明渗透着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具有浪漫主义艺术方法的鲜明特色,却也被看作现实主义传统里应有的理想因素和艺术方法土的所谓高度概括和夸张的特点。我自己在学习和写作中,就存在着类似的偏见,总想替现实主义文学多涂抹上一些理想的光彩。仿佛在我们的文学传统里,只有现实主义文学传统才是值得珍贵的:仿佛在我们充满着夺目光彩的优秀遗产里,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并没有形成过不同风格的流派,以至于相互影响、相互容受、相互推动的发展历史。这种偏见实际上正如周扬同志所指出的:“说到文学艺术传统的时候,不少人往往只强调现实主义,似乎现实主义一切都好,浪漫主义一切都坏,而忘记了在整个文学艺术历史的巨流中,不断积累起来、丰富起来的优良的浪漫主义传统。”

        在“文学史上,有先进的富于理想的现实主义,也有庸俗的鼠目寸光的现实主义,有消极的反动的浪漫主义,也有积极的进步的浪漫主义”。

  • 《古典文学与人格塑造》
  •     这些年我在研究、讲授古典文学的同时,也研究、讲授现代人格,因此就常有读者和学生问我这二 者之间有何联系。泛而论之,我们今天的精神生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中国古典文学的营养与滋润。就说 今年夏天,先是看世界杯足球赛,叹德国人“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然后是赞颂抗洪救灾英雄,高歌“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又比如“爱情婚姻家庭”这一人生必 修课,自始至终都需要用古典文学的话语来描述:初恋时“优哉游哉,辗转反侧”,相思中“溯徊从之, 道阻且长”,离别时“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喳”,终于重逢,则“妻攀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中国古典文学对于当代人的意义,发生在各种层面或领域,比如陶冶性情,丰富业余生活,提高文 学鉴赏和文学写作的能力.了解古代历史,走进古人的精神世界,等等,等等。而我以为,古典文学对于 当代生活的最为根本的意义,在于她能为当代人的人格塑造提供思想资料和精神营养。

        中国古典文学的巨大魅力与价值,既表现于她的美学品质,更表现于支撑这一品质的人格精神。蕴 藉于古典文学文本中的中华民族的人格精神,大体上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英雄主义、忧患意识、叛逆性 格、率真气质和旷达心态。它们从人生理想生命意识、道德准则以及个性、气质、风度等不同层次, 整体性铸成中国古典文学的人格形象。

        古典文学人格精神的每一个方面,都有其自身的流变过程和建构特征。比如“英雄主义”,滥筋于 远古神话传说的荒忽与悲壮,在历经屈子殉道式的高洁和孟子大丈夫式的浩然之后,而被赋予仁者胸襟 、爱国情操、民族尊严和士人气节等人格要义。从曹操的“老骥伏枷”到刘琅的“英雄失路”,从盛唐 诗人豪放浪漫的“仰天大笑”到南宋词人恺郁患恨的“摄英雄泪”,抒情作品中的英雄人格充盈着功业 之志与悲慨之气。而〈赵氏孤儿》、《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等叙事作品,则表现出英 雄主义的不同类型:家族式、庙堂式、民间式和神魔式。又比如“旷达心态”,它将儒学之“恕”、道家 之“静”与佛学之"空”积淀为人格心理的冲淡、达观与幽默。苏东坡一生命运多并,大喜大悲,但他将 人生的荣辱得失看得很淡,再大的风雨,“一蓑”便能遮住,所谓“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愉州”。在这种达观深处,其实也是一种极深刻的生存悲剧感。

        蕴藉于古典文学作品中的人格精神是丰富复杂的。魏晋诗人“越名数而任自然”的狂放任诞之中, 却是对原始儒学的执着;诗圣杜甫那种“穷年优黎元,叹息肠内热”的忧患意识深处,并不乏“葵羞倾太 阳,物性固难移”的臣子之忠;豪放派词人辛弃疾,既有“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英雄主义,亦有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的惆怅与悲切…古典文学毕竟是历史的遗产,当我们在承继这 份宝贵的遗产之时,须对其中的人格精神作一种创造性的转换,使之变为当代人人格塑造的精神资源。

        人格是文化理想的承担者,中国古典文学的人格精神,以诗性方式承担着中国古代的审美文化,并 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当代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之中,而人格重铸则是社会转型的重大课题之 一。如何从中国古典文学的人格精神中吸取思想资料与精神营养,为当今社会的文化转型和人格重铸提 供史鉴,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位热爱古典文学的读者朋友认真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们今天仍然需要古典文 学的最为根本的原因。

  • 《如何学习古典文学》
  •     假如你真有优越条件,什么事情都用不着干,自然可以订出一个十年学习计划,加上老师在前,顾间在后,左图右史,环境清静,那么,按照这一套去办,当然最好不过,可惜并非人人可得。恐怕还是要从实际出发,孰级孰急,着每个人具体情况来定.毛主席说:“马克思讲过,首先研究近代社会,就容易理解古代社会。这是倒行的,却要快些。”(一九五六年八月二十四日《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对古典文学的学习汲取,不妨也采用“倒行”的办法,把学习的先后程序适当加以调整。照我看,诗歌可先从唐诗入手,再进一步是宋词,再进一步是清代几个诗词名家的作品,旁及一定数量的元、明戏剧剧本(以著名的为主),然后上溯先秦、汉魏六朝的诗歌,这次序恐怕还是比较便捷可行的。古文方面,先不去理会先秦那些过分古奥的东西,而径直从《史记》、《汉书》入手,以后可便广泛涉猎六朝以下的名篇(有选择地,不必太多)。有心于小说创作的青年人,为着极取古典小说的营养,也可以先从唐代的小说入手。鲁迅先生的《唐宋传奇集》和汪辟翻辑录的《唐人小说》,选择既精,也不难找到,然后加上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以及鲁迅的《古小说钩沉》,以这几本为主,其余的大致涉猎就够了。

        总之,读书的先后次序不是一成不变的,不象初入学的小孩子,非从人、手、足、刀、尺,开始不可。

        学习古典文学,咱们祖先早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那就是:从背诵入手。“四人”横行的时期,除了他们自己那一小摄,古今中外一律否定、打倒,在学校则以交白卷为荣.于是咱们祖先行之有效的背诵法,也遭到彻底的否定。在学校,听不见读书声,更听不见反复背诵课本的琅琅声。这是学习上的反常现象。尤其是古文和古典诗词,如果一入手只求对学生讲解内容,不求背诵,或仅仅以背诵寥寥几首为满足,而学生则又视背诵为畏途。这样子的学习法,我以为对一个还未入门的青年人来说,好处多少且不论,至少有严重缺点。因为读一篇古文或古典诗词,固然应该弄清楚它说的是什么,思想性和艺术性如何,但是,要掌握它的艺术规律和语言运用要领,却非背诵不可,而且非大量背诵不可。拿古典诗词来说,只背诵三五十首是不行的,因为数量太少,即便这三五十首背得滚瓜烂熟,也还是掌握不住诗或词这种文体的独特的艺术规律。比方词汇的选择,句子的结构,章法的起承转合,等等,古典诗词同古文已有极大差异,同现代白话文更是无法比较。其实便是诗与词之间,彼此的规律也不完全一样,而且其中有些艺术上的微妙之处,不是单凭老师讲解就样,而且其中有些艺术上的微妙之处,不是单凭老师讲解就能领会的。有什么办法呢?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大量背诵。一个有小学毕业文化程度的人,假如他能够把三百首左右的古典诗词琅琅滔滔,背诵如流,那他对于这两种文体的艺术特征和语言运用技巧,就心中有数了。换言之,对于古典诗词的艺术规律,就可以基本上掌握在手。这是一个最便捷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别的方法都无法与之相比。

        有志于学习古典诗词的青年朋友恐怕都听过这句话:“熟读唐诗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它的最早来历我不知道,至少也已流行五六百年了。它是总结了许多人的经!然后得来的,这个“经验之谈”不可等闲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