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古典小说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22 00:51:50
  • 《三国演义古典小说读后感800字》
  • 三国演义古典小说读后感800字左右7篇

    《三国演义》作品自始至终贯穿着“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体现了人民群众拥护明君、向往和平和憎恶暴君、反对动乱的愿望。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国演义古典小说读后感800字,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三国演义古典小说读后感800字【篇1】

    《三国演义》,相信大家对这本书并不陌生,它是四大名著之一,作者罗贯中。整本书是根据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写的,讲述了魏、蜀、吴三个国家想要统一中国互相征战的故事!

    罗贯中把书中人物描写的淋漓尽致,如刘备、曹操、孙权等众多人物。其中我最喜欢的英雄人物是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在书中叙述了关于他的很多故事,如草船借箭,智取华容道,巧布八阵图等,通过这些故事的描写,充分体现了诸葛亮的才智,不愧为“智圣”的名号。其中草船借箭这个故事描写的最精彩,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章节,下面就让我给大家讲一讲吧!

    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在赤壁共抗曹操军队,曹军在长江北岸,孙刘联军驻扎南岸,以孙权军队为主。周瑜是孙权一方的领军将领,诸葛亮是代表刘备一方的将领,通过接触,周瑜对诸葛亮的才干很是嫉妒,欲设计谋害他的性命。一天周瑜升帐和诸葛亮等将领讨论与曹军作战事宜,周瑜说水上作战,用箭最好,便让诸葛亮造十万只箭并在十天之内造完,而孔明说三天就可以了,讨论过后,孔明向鲁肃借20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士兵,船用青布幔子遮住,还要一千多个草把,扎成人形,排在船的两侧。第三天的四更,孔明邀请鲁肃一起取箭,带船向北岸驶去,到了曹营附近,这时大雾漫天,孔明让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排开,然后让军士打鼓呐喊,惊动了曹军,曹操看不清虚实,让弓箭手射箭,不让敌人靠近,于是船一侧的草把上扎满了箭,孔明又让船只更换方向,这样另一侧的草把也逐渐扎满了箭,这时孔明让士兵齐喊,谢谢曹丞相的箭,很是激怒了曹操,说完让船趁雾驶回南岸。原来诸葛亮早就料到这件事,于是提前推测天气,想好办法。周瑜得知诸葛亮借箭经过,自叹自己不如孔明,也没有找到借口杀了诸葛亮。草船借箭这件事,诸葛亮借助天时地利,充分表现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一举两得:一是惊扰了曹军,智取敌军的物质资助己方;二是巧妙避开了自己的杀身之祸。

    这本书我非常喜欢,作者把这些英雄人物描写的能力突出,性格鲜明,故事生动,引人入胜。希望大家都能看看这本好书!

    三国演义古典小说读后感800字【篇2】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在长江岸边,在神州大地上,在2000年前的中国,这片神圣的土地经历了什么呢?三国时期。虽然民不聊生,却趣事连连;虽然连年战乱,却英雄辈出;虽然战士们的鲜血染红了长江、黄河,可是他们的事迹、这个年代的历史却永远流淌在我们心中,就像血液是热的,更是充满色彩的。

    这本书记载的是东汉末年,由农民起义到群雄割据的一系列故事。这个时期没有谁是王者,没有皇帝,更没有一个统一的国家。个个秣兵厉马,个个雄心勃勃,都想成为最终的霸主。特别是刘备、曹操、孙权这三个人。都有无数的兵马,多才的军师,凶悍的猛将打来打去,一场仗打了八十多年后,终于决出了胜负,胜者不是魏、蜀、吴,而是新的势力晋,这个搞笑的结局为三国画上了“!”,或是个“?”。

    这本三国所有的人物中,我最喜欢的是被称为“卧龙先生”的诸葛亮。他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他神机妙算、足智多谋,《三国演义》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是智慧的化身,也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他治国治军的才能与兼虚谨慎、济汇爱民的品格为后世树立了非常好的榜样。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辅佐,他向刘备提出了“联吴抗曹,据有荆益,三分天下”的隆中对策。

    我要学习他的“忠”字,他是认定了刘备,就再也没有投靠别人,这让我很敬佩,想起当日本人向我们的国家进攻时,我们中国人可是出了不少汉奸,诸葛亮就像是当时跟着共产党的将军,不是小人,不会为了个人的利益而放弃自己的国家,放弃了自己的朋友和战友,在那么险恶的时期里,他能那样的忠义,真是不简单!

    最后,我想说:以史为鉴,以史为例。从《三国演义》这本书中,我体会到了做人的真理,足够享用一生。《三国演义》本身就是真理。读历史,让人明智,读国学,让人明理。从这些经典中,我们就可以与英雄对话,与历史交谈。读三国,让我身处这个充满魔力的三国世界,我还要在这个三国世界中继续去探索。

    三国演义古典小说读后感800字【篇3】

    《三国演义》写了三个国家的兴衰史,从桃园三结义至三国归晋共经历了五大时期,便是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割据(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

    黄巾之乱是从桃园三结义开始,讲了黄巾起义之后,东汉的反击,出现了刘备,曹操等英雄,而东汉政权也快灭亡了董卓之乱是讲董卓入京前后的故事,从何进与十常侍对战到少帝逃出京城,结果被董卓救驾董卓入京后收买了猛将吕布,又废少帝,立献帝,大权独揽,实施暴政,逼得群雄联军伐董卓,虽然后来联军失败了,但是董卓最后也被吕布所杀后三个时期比较熟悉,也就不一一介绍了。

    《三国演义》中刻画了多个人物,印象最深的,文属诸葛亮,武属关羽。

    说起诸葛亮,大家都是比较熟悉的。无论在中国历史上,还是在民间,诸葛亮向来是位大红大紫的风云人物。在诸葛亮身上,除了忠、孝、义集于一身外,最大特点主要表现在一个“谋”字上面。诸葛亮的智谋,超群出众,足智多谋,神机妙算,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而且还精通阴阳之道,能呼风唤雨、感知天地万物,运筹帷幄,用兵入神,百战百胜,决胜于千里之外。观其诸葛亮的一生,为了刘氏父子的江山社稷,可谓呕心沥血,忠贞不二,鞠躬尽粹、死而后以,直到五丈原孤魂归天时,还念念不忘刘家的江山社稷大业。算得上模范军师、模范丞相、优秀相父与师爷!

    至于关羽,则是忠、义、勇的象征。但缺点就是有些自负,此处也就不再一一列举。

    由于《三国演义》是战争小说,描写战争题材,从围绕大小战争故事所形成的特殊情节去观察,也可以理出一个结构脉络。郑铁生《三国演义艺术欣赏》就尝试这样去分析其结构,以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彝陵之战三大战役为主线,中间夹杂一些较次要的辅助性战役,贯串了全书,形成一个战争系统。冒忻和叶胥也有类似的说法,他们以赤壁之战为例:从起因到结束,共计八回,其间包括曹操下书,诸葛亮舌战群儒,蒋干中计,黄盖用苦肉计,孔明借箭,借东风,华容道释曹操等一系列小故事,各小重点组成了大重点,成为组织严谨的结构。

    总而言之,《三国演义》可以说是四大名著中的精品。虽然其中有些思想值得我们去探讨,但是它留给中华民族的意义是深远的。

    三国演义古典小说读后感800字【篇4】

    《三国演义》透过描述了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的争霸之事,体现了天下大势久分必合,合久必分的真理,读完全书,掩卷长思,最吸引我的还是书中的人物。

    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就如《隆中对》中所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孙权具有江东三世,刘备凭何能与他们争强,除了一个大汉皇叔的身份,他也但是是一个小老百姓罢了。凭什么能让百姓归心,凭什么能让卧龙,凤雏尽为他所用,原因只在人心二字。正因他对百姓好,宁天下人负我,我也不负天下人,宁日行十里也不弃百姓于不顾,因此百姓愿意跟着他。正因他待手下好,思贤若渴礼贤下士,三顾茅庐就是最好的证明,因此能让诸葛亮和手下诸位将领为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切皆因他的仁爱。

    刘备是仁的代表。

    相较刘备,我则更偏爱诸葛亮,羽扇纶巾,八尺男儿,仅二十七岁之龄就拥有安邦定国之才,三国中的`孔明实在是一个让人无法不着迷的人物。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博望用兵·舌战群儒·巧借东风·平定荆益·七擒孟获······自他在这本书中出现,所成就的每一件事都可被千古传诵。更难得的是他的忠心,为报刘备知遇之恩,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事事亲力亲为,即使明知后主昏庸无能,他也不取而代之,反而是更尽心竭力的兴复汉室。他出山时曾说待功成之后必当归隐,但最后却在五丈原丢了性命,有一首诗曾叹“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只因先主叮咛后,星落秋风五丈原。”正正因他这些品质,因此我分外敬重他。白居易赞他”托孤既受殷勤礼,报国还倾忠义心“。

    虽然他没有成功扭转三国归晋的结局,但他已成功改变了三国,没有他,就没有这个我心中的三国。

    诸葛亮是智的化身。

    凭心而论,其实我并不欣赏关羽其人,他的傲慢,他的自视清高,都让我无法从心里尊敬这个被万人景仰的关公。但他的义是我所不能否认的。他能够为了兄弟之谊放下高官厚禄,过五关斩六将,只为和兄长并肩作战。他也能为了以前的恩义,冒着砍头的危险,华容道义释曹操。

    关羽是义的诠释。

    三国中的人物各有千秋,正是他们构筑了这段传奇,让无数人沉醉其中。

    三国演义古典小说读后感800字【篇5】

    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使我意味深长。《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这本书刻画了200多个人物形象,把许多人物写得淋漓尽致,比如说:刘备、关羽、曹操、诸葛亮等。这本书主要写魏、蜀、吴三国之间发生的斗争,这本书从东汉末年一向写到晋朝那个时代。书中有几个人物让我对他们产生了很深的感受。

    首先是刘备,从一开始的桃园三结义这个故事就让我对刘备产生了很深的感受,他十分重情义,也很有爱心,也十分的顾全大局,就拿三顾茅庐这个故事来说,刘备为了统一乱世,三次才请到了诸葛亮,他的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让我十分敬佩他。但刘备也有一个缺点,就是受到打击不能控制自己,关羽、张飞被杀害后,他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听诸葛亮的话,必须要攻打吴国,导致失去了一员战将,如果他当时听从诸葛亮的话,就必须能联吴抗曹。

    然后是关羽,他一生获得了许多的战功,比如说: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义释曹操等等,他为了与刘备会合,便不远千里来找刘备,斩颜良,诛文丑,结果鲁莽的张飞以为他背叛了刘备,准备要杀他,然后又看见他跟敌方打仗,这才明白。于是关羽和张飞准备一齐去找刘备,最后最后与刘备会合,想象着那令人激动的场面,真为他们而高兴!在书中描述关羽的一句话是: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手拿青龙偃月刀,还有赤兔马。这样搭配,简直是无人能敌!

    最后是曹操,曹操是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在与刘备煮酒论英雄时说:当这天下,英雄只有你我二人,刘备吓的把筷子掉在了地上,又装作害怕打雷,这才蒙混过关。他在统一魏国时,能够说是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他的策略,无不能够统一天下。但曹操生性多疑,在赤壁大战中,只是正因周瑜的一个小计策,而失去了蔡瑁、张允那么好的将军,也导致了他们没有好的水军将领,也没能识破庞统为他带给的连环计,结果大败而归,全军覆没。

    透过这本书,让我学到了很多:刘备教我们什么事情都要冷静对待;关羽教我们忠诚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曹操教我们做什么事情都不好多疑。我们只要取长补短,就能战胜一切困难。

    三国演义古典小说读后感800字【篇6】

    阅读如同饮食,在这些“食物”中,有着如甜点一样的娱乐书籍,也有回味无穷的古典名著,但这些名著中,对我来说最耐人寻味的就要属《三国演义》了。因为它让我感受到“读书之乐”

    初次“食”这本《三国演义》时,看到刘关张结为异姓兄弟,并且讨伐黄巾军时,那场面,仿佛身临其境,浴血奋杀的情境让我义愤填膺,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这种“读书之乐”这种诱惑让我不得不往下看,看得让我被这些英雄豪气深深渲染,看到赵云救阿斗的时候,那威武雄壮的身姿无可匹敌,一人抵挡千军万马,那舞着枪,挥着剑的形象,深深刻在我的脑海里,直至做梦也能梦见他。

    英雄当然也不只他一个,还有众人皆知的传奇人物——关羽。

    水淹七军,刮骨疗伤等等事迹,都能体现了他的勇猛,斩杀华雄时,曹操本来想给关羽一杯壮胆酒,但关羽说等他回来时再喝,他打开城门,挥舞着青龙偃月刀,不几回合,就将华雄斩杀,等到拿酒时,酒竟然还是温的!看的我又惊讶佩服,又高兴地手舞足蹈,每当别人说起这故事是,我总是自豪的抢着说,好像是自己亲身经历一样。

    说关羽是是说不完的,所以只好放下,说起另一位智者——诸葛亮。

    诸葛亮七擒孟获,这是我最喜欢的一个他的故事,七擒,当我看到了才知道,原来是其次抓住了蛮王孟获,每次看到孟获被捕,我就乐的前仰后合,上气不接下气,这也上我感受到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和宽厚大度,使我更加佩服他。

    至于“奸雄”曹操吗,我并不怎么喜欢他,但他的一件事却让我记得很清楚,就是——割须弃袍。平时高傲的不可一世的曹操,今天怎么割须弃袍了?原来他是为了保命而割须弃袍的。当时曹操自己单枪匹马被马超追杀,马超对士兵们喊:“前面有胡须的是曹操,杀了他,赏金万两!”话音未落,曹操便割了自己心爱的胡须。马超见了,又大喊到:“前面穿黄袍的是曹操,杀了他,赏金万两!”曹操接着又弃了自己心爱的袍子。看这段是看的我“咯咯”直笑。

    读书给了我很多快乐,也增长了我不少知识,我相信,我时刻都会记着,“食”书的感觉是多么美妙!

    三国演义古典小说读后感800字【篇7】

    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刻画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在三国中,我最佩服的人是关羽,他不但武功好,而且人品好。他不仅在古代还是在现代都是“忠”字的真实代表。在跟曹操打仗时,他因带着二嫂,所以才假装投降。其实他还是一心想找到刘备,保护好二嫂的。等到他得到一匹“赤兔马”时,便立即骑着这匹“赤兔马”又去找刘备了。在山下遇见二嫂,他也不忘把二嫂带回去,真是一名当之无愧的性情中人。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记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他不但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在现代,全球所有华人多把关羽当做忠义的守护神。

    性格关系着成功与否。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如果说魏国在三国里智谋最强,一点也不为过。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两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过阴险。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必定是伏龙——诸葛亮。他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还有像凤雏:庞统、姜维、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认为都不如孔明。吴国: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国度,能算得上是有谋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兵书,精通布阵。从这些人物和国家当中,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仅需要忠义,更需要诚实守信!如果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最为宝贵的诚信也丢掉了,那这个人还有什么呢?金钱、地位、官职?这些都是次要的。诚信是一个人的永久身份证。如果没有了诚信,大家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背后指指点点,你不会难过吗?你还有真心的朋友吗?这些又岂是金钱、地位、官职能弥补的?我相信大家不希望自己是这样的人吧!因此,让我们一起打开诚信的大门,用我们永久的身份证去勇敢的面对人生吧!

  • 《我的徒弟不一般作文700字》
  •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为我们讲述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四人历经千辛万苦去西天求取真经的故事。其中孙悟空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等情节令我们印象最深刻。

    在大闹天宫等情节中,孙悟空因毁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宴,偷吃了太上老君的仙丹,被各路神仙刀砍斧剁、火烧雷击,甚至被投到炼丹炉内熔炼了七七四十九天,尽管如此,孙悟空依然毫发无损,还在天宫大打出手,直到玉帝请来如来佛祖,才把他压在了五行山下,从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勇敢无畏、桀骜不驯、拥有反抗精神的孙悟空。

    在三打白骨精的情节中,白骨精分别化身妙龄女子,老婆婆和老公公,骗取了唐僧的信任和怜悯,但拥有一双火眼金睛的孙悟空一眼就识破了白骨精的真身,不顾师父阻拦三打白骨精,唐僧见他不知悔改,泯灭人性,一气之下将他逐出师门。幸好后来误会化解,冰释前嫌,悟空又重新回归取经队伍,其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疾恶如仇、心胸宽广的孙悟空。

    最后四人取得真经,被封为佛,唐僧本是如来二徒弟,金蝉子,只因不听说法,不尊从教导,现在真心昄依、遵守戒律,封为旃檀功德佛。孙悟空因大闹天宫被压在五行山下,这次一路上降妖除魔,封为斗战胜佛,猪八戒本是天河水神天蓬元帅只因在蟠桃会上酗酒,调戏嫦娥,被贬下投胎,后因挑担有功,故封为净坛使者,沙僧本是卷帘大将,因为蟠桃会上打了琉璃盏被贬下界,幸皈依我教,保护唐僧登山牵马有功,封沙僧为金身罗汉。

    毫不夸张地说,《西游记》是一部人人都爱的经典魔幻小说,每一个阅读《西游记》的人都能够从中受到不同的启发,获得不同的感受。有人喜爱书中鲜活的人物形象,有人喜欢书中诙谐的语言,有人钦佩作者天马行空的想象……让我们跟随孙悟空的脚步,一起去探险吧!

  • 《读《西游记》有感》
  • 《西游记》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古典小说之一,也是我最喜爱的作品。儿时每次阅读《西游记》文中精彩离奇的故事,总会让人亢奋与激动。如今再次拿起《西游记》,才真正领略到小说的魅力所在。

    《西游记》以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为线索,叙述了师徒四人一路上斩妖除魔,和险恶的环境作斗争,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的动人故事。小说体现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人生哲理。不仅如此,小说最令我着迷的是刻画了四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其中最让我佩服是那个天不怕地不怕、拥有火眼金睛的孙猴子------孙悟空。

    孙悟空机智勇敢,有勇有谋,懂得感恩。他虽然只是一只从石头里蹦出来的猴子,却能够俯无愧于天,仰无憾于地。为求长生之术,他走名山,访大川,拜师学艺,最终在菩提老祖处习得七十二变化和长生不老术,最后只因贪图炫耀自己的本领,被师傅逐出师门,临走时磕三个头,以报师恩。出师门后历经磨难,但谨尊师命。后来大闹天宫,只为报复天庭羞辱之仇。被佛祖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得道唐三藏的救助,为报救命之恩,他决心护送唐三藏去西天取经,一路上斩妖降魔,从不让师傅受一点伤害。其心可彰日月,其情可动天地,师徒之间虽有隔阂,不管收到多大的委屈,但他却始终对师傅不离不弃。

    读完这本小说,孙悟空的感恩之情触动我的情愫,让我深思。仔细回想,我们最该感恩的不应该是日夜陪伴我们的父母吗?不应该是给我们传道受业解惑的老师吗?一只石猴固然能如此,我们身为父母子女,为人学生,难道连一只石猴都不如吗?曾几何时,我总感觉父母对我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他们对我有抚养的义务;老师对我的教育是职责所在,因为传道授业解惑是他们的工作。孙悟空的报恩之举,让我羞愧,让我回想起父母为我所做的点点滴滴,回想起老师的谆谆教导。在父母的庇护下,在老师的教育下,成就了如今的我,作为一名学生,我只能用行动,用成绩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育之情。除了父母、老师,在生活上我们还得到很多人士帮助,我们一样要用一颗感恩的心去感谢他们。

    《西游节》除了让我学会了感恩,也让我学会了坚持。

    唐僧师徒四人在取经路上,遇到一道道难关,尽管如此,他们还是战胜了困难,坚持了下来,最终取回经书,弘扬了我国的佛教文化。“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是他们师徒四人的真实写照。这些难关犹如我们的成长路上遇到的荆棘。我们只有战胜困难,才会获得成功。我认为如果在成长路上一帆风顺怎么会尝到成功的喜悦呢?又怎么会好好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呢?

    由此,我想到了我自己,曾经的我一次挫折、一句嘲笑、一条难题......而放弃自己的信念和梦想。但《西游记》让我醒悟,唐僧师徒四人的事迹深深触动了我,他们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去学习。若我们在学习上能想唐僧师、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那样有坚定的信念、执着的精神、不服输的气概,那一定会取得学习上的成功。

    从此以后,我将认真做好每一件事,不管成功与失败,只要我尽力去做,坚持去做了,对我来说,何尝不是一种成功呢?因为我学会了坚持。

    《西游记》这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除了让我学会感恩和坚持,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学习的等着大家去发现,仔细品读,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 《读《西游记》有感》
  • 《西游记》是一部中国古典小说,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书中讲述唐朝法师西天取经的故事,表现了惩恶扬善的古老主题。《西游记》成书于16世纪明朝中叶,自问世以来中国及世界各地广为流传,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中国,乃至亚洲部分地区,西游记家喻户晓。其中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等人物和“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火焰山”等故事尤其为人熟悉。几百年来,西游记被改编成了各种地方戏曲,及电影、电视剧、动画片、漫画,版本繁多。在日本等亚洲国家也出现了以孙悟空为主角的文艺作品,样式众多。

    我认为,《西游记》在艺术上的最大成就,是成功的创造了孙悟空、猪八戒这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第一个主人公,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有无穷的本领,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他有着大英雄的不凡气度,也有爱听恭维话的缺点。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敢斗。与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敢斗,愣是叫响了“齐天大圣”的美名,与妖魔鬼怪敢斗,火眼金睛绝不放过一个妖魔,如意金箍棒下,决不放过一个妖魔,与一切困难敢斗,决不退却低头。这就是孙悟空,一个光彩夺目的神话英雄。说到猪八戒,他的本事比孙悟空可差远了,更谈不上什么光辉高大,但这个形象同样刻画得非常好。猪八戒是一个喜剧形象,他憨厚老实,有力气,也敢于妖魔作斗争,是孙悟空第一得力助手。但是又满身毛病,如好吃、好占小便宜、怕困难,常常要打退堂鼓,心里老想着高老庄的媳妇,他有时爱说谎,可笨嘴拙腮的又说不圆,他还是不是地挑拨唐僧念紧箍咒,让孙悟空吃点苦头,他的毛病实在多,这正是小私有者的恶习。作者对猪八戒缺点的批评是很严厉的,但又是善意的。他并不是一个被否定的人物,因此人们并不厌恶猪八戒,相反却感到十分可爱。唐僧的形象写的也不错,但比起孙悟空,猪八戒来,则要逊色得多。沙僧更是缺少鲜明的性格特点,在中国文学史上立起一座不朽的艺术丰碑。而且,这里的人物也给现代管理学带来很多值得参考的价值。

  • 《看《三国》,说诚信》
  •     《三国演义》是华夏儿女喜闻乐看的古典小说名著,全书褒扬最多的,便是一个“义”字,书中赞颂的义,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诚信——诚实守信。

        在《三国演义》中,谁最讲义呢?当属关羽关云长。关云长秉烛达旦,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私放曹操等故事妇孺皆知,人们称颂关云长义薄云天,这些故事所表现出来的,就是关云长的诚信。

        当初刘备败走徐州,关羽在土山被曹军围困,无奈约三事降曹,其一就是一旦得知刘备下落马上离去。其间曹操待关羽不薄,三天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先赠锦战袍,又送赤兔马,对此关羽以斩颜良诛文丑给予回报。而关羽日夜铭记的是桃园结义时立下的誓言,当孙乾告知刘备的下落后,关羽即挂印封金,护送甘、糜二嫂往寻刘备,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排除万难,其间还包括张飞的误解,古城壕边斩蔡阳,这才兄弟释疑,主臣聚义。纵观关云长一生,“义”字当头,诚信为先,他用自己的人生实践了“义不负心,忠不顾死”的诺言。从桃园结义到断首捐躯,他把一切都献给了刘备及刘备的统一事业。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称颂,至于后来被吕蒙所害,那便是后话了。

        和关羽的诚信、光明磊落相反,《三国演义)中不讲诚信出尔反尔的小人不少,其“杰出代表”当属吕布。吕布被斥为三姓家奴,他本姓吕,先投丁原门下,认其为父,后背信弃义,杀丁原投降董卓,成了董卓的义子,后来又杀了董卓。此人一生可谓反复无常,哪有半点诚信可言,无怪乎当曹操捉住吕布,怜其勇武欲留其活命时,刘备要提醒曹操,不要忘了丁原、董卓的教训。

        总结吕布之死,盖出于不讲诚信,所以历来为人所不齿。而关云长的诚信却为自己赢得了生前身后名。

        诚实是做人的基石,守信是处世的准则,诚信乃立身之本。当初孙策收太史慈时,让其招本方军马来归顺,手下莫不心存疑虑,就在众将狐疑时,太史慈准时归来。孙策示太史慈以信,太史慈报孙策以诚。由此可见,交友之道讲究的也是“诚信”二字。若学那盗书的蒋千,兄弟阅于墙的袁谭、袁尚,肯定人生路上不会有一个挚友,人生之路也必定走偏。

        其实何止是交友,为官、治国、经商、创业,哪一行能离开诚信呢?为人讲诚信,便会受到周围人们的信任和尊重;为官讲诚信,必然得到百姓的信赖和拥戴;治国讲诚信,就会对内取信于民,对外赢得敬重,从而朋友遍天下。

        反观现实,有些人以欺骗为谋生手段,少数领导干部欺上瞒下,一些商人坑蒙拐骗,个别地方考场公然作弊……这种种丑恶现象难道还不足以引起人们沉思和答惕吗?

        古人崇尚言必信,行必果,今天我们更应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高扬诚信的旗帜,我们人人都应该诚实守信,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 古典小说传统艺术
  •     其实,只要认真地对比研究一下我国古典小说的几部第一流的作品—《水浒》、《三国演义》、《西游记》、《儒林外史》、《红楼梦》,就会发现,它们在艺术上不仅有着各不相同独创的风格,而且有着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的艺术传统。《三国演义》虽用的是半文言体的简洁的语言,却并没有妨碍作者真实地描写三国时代复杂的政治风云的变化、场面的铺陈,也没有妨碍作者运用夸张、对比,烘托等各种艺术手法,多面地、丰满地塑造那些逐鹿中原的封建阶级的英雄人物。但是,如果就其艺术表现手法的特征来看,渗透于《三国演义》艺术境界与艺术形象的,则是传神的描绘。《水浒》是更多地保留了说话艺术的特点,也的确是以白描见长,不过,这也并没有影响《水浒》创造深刻鲜明的典型性格。《西游记》虽然是一本神魔小说,但作者的丰富的幻想,又使小说的神话浪漫主义艺术渗透了现实的人情味,渲染着浓郁的喜剧性的艺术色调。《儒林外史》更是别具一格,“诚微辞之妙选,亦狙击之辣手矣,”(鲁迅)到了曹雪芹的《红楼梦》,确巳是我国长篇古典小说发展的艺术高峰,既有现实主义多样的表现生活的艺术手段,又泛溢着浪漫主义诗意的光辉.既继承和发展了长篇小说的艺术传统又兼收并吸取了诗、画以及戏剧艺术的表现手法和技巧。它的优美的艺术境界的创造,它的被誉为“如过江之卿”的众多人物的雕像,既深刻地展现了我国小说典型创造的高度概括的艺术力盘,也丰富地显示了我们民族的艺术传统的独特风格和气派。

        这五部小说不仅题材不同、风格各异,甚至语言、结构、艺术描写、刻画性格和塑造形象的表现手法,都以各种不可代替的特色和创造,吃立在我国文学史的发展里徨上。然而,这种创作个性的差异,又并不排斥它们因生长在同一民族艺术传统的土墩里,在形式与手法上,有其共同的格调和气质。

        作为以语言文字为反映生活手段的小说来说,语言当然是最足以显示艺术的民族化特征的要素之一,但是,如果文学的民族化,仅仅是个语言间题,那也未免太简单了。一个,民族,那怕长时期都深受帝国主义的殖民压迫、文化侵略,但在文艺上却往往始终保留着自已民族的艺术传统,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这应当就是文艺的民族化的个性生命。它普偏渗透在一个民族的各种艺术形式的表现手法的传统里,而这种独特的艺术传统的特色,也就是该民族有异于其他民族的艺术气质。

        从小说来看,是不是“章回”就算作是我国古典小说传统艺术的民族形式了呢?的确,中国的长篇小说,最早是从说话艺术的“讲史,一类发展起来的。在它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表现上,还保存着说话艺术的遗迹,如果这在最早的长篇《水浒》和《三国演义》的创作艺术里,还起着组织情节的艺、术结构的作用,那么,到了主要是文人创作的《儒林外史》,特别是《红楼梦》里,“章回”也只是文字形态的遗罢留了。

  • 《焚毁水浒》
  •     《水浒全传》是古典小说《水浒》的一种百二十回的本子。根据目前所能看到的,回目不同的《水浒》有好几种,而每一种又有不同的版本,不过,主要的是三种本子,即百二十回本、百回本,七十回本。其他不同的版本,不过是百二十回本、百回本的“繁本”或“简本”。近三百年来最流行的是七十回本(是经过明末清初的小说评点家金圣叹删改过的一种本子)。七十回本《水浒》虽然经过金圣叹的剧改,但是,由于它基本上保存了水浒故事的菁华部分—水浒英雄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被“逼上梁山,聚众起义的故事,所以仍然能得到广泛的流传。

         因此,我们印行最多的仍是七十一回本(当然这个七十一回本已经不同于金圣叹所删改的七十回本,它删去了金圣叹伪造的“惊噩梦,部分,并改正整理了金圣叹蓄意删改过的地方)。然而,长久以来流传的水浒故事,终究是不止于七十一回,七十一回以后还有许多精彩故事,而且这支起义军的轰轰烈烈的反抗斗争结局如何,也是读者热烈关心的。应该说,《水浒全传》是水浒故事最完全的一个本子。

        我们这里不想比较各种版本文字繁简的优劣,但是,必须指出一点,各种版本的相继出现,说明了《水浒》所以有这样多的坊间刻本,是它历来广泛流传受到人民喜爱的有力证据。根据明清两代禁毁小说史料的考证,在小说中间焚毁坊间刻本最多的,就是《水浒》。但是,事实证明,“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本反映中国农民伟大斗争的史诗,不仅一直生活在民间,鼓舞他们斗争的意志,而且冲破了封建统治阶级焚毁的罗网,保存下来了。

  • 《两“玉”的悲剧结局》
  •     在现实主义文学方面,我们的长篇古典小说,也有着优良的传统,但代表这个传统的,并不是《金瓶梅》那种近于自然主义、只有逼真的丑恶生活细节描写却缺乏崇高思想内容的作品,而是富于理想的现实主义伟大杰作《红楼梦》和《儒林外史》。

        《红楼梦》可以说是我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艺术的高峰,它的完整的艺术结构,突出而众多的典型性格,真实、细腻而又高度精炼的艺术描写,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然而,把《红楼梦》的主要倾向看做是现实主义的作品,不一显必须否认这部作品在某些方面或者说它在一足程度仁也表现了积极浪漫主义艺术方法的特点。这首先是指的贾宝玉、林黛玉这两个封建阶级的叛逆者形象的创造。张炯同志在他的《也论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一文里所下的断语:“至于把贾宝玉和林黛玉也看成是两结合的形象,那更是完全忽视艺术方法的具体特点的说法。

        贾宝玉和林黛下的悲剧性格和悲剧结局,乃是现实逻辑发展的无情揭露。他们的性格在封建社会趋向崩浪时期的典型环境中,是十分典型的。是的,作者同情他们,在他们的反抗中也寄托有作者的理想,但曹雪芹最终只能含泪为自己的主人公唱出内心的挽歌。”是不能令人信服的。因为如果所谓“悲剧性格和悲剧结局,乃是现实逻辑发展的无情揭露”。

        所谓“唱挽歌”就不是古典小说中“两结合的形象”和“忽视艺术方法的具体特点”的根据,那么,这个根据是不充分的,而且是和张炯同志认为古典小说“两结合”的典型作品《水浒》英雄的“性格”和“结局”相矛盾的。因为既然“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性格和悲剧结局,乃是现实逻辑发展的无情揭露”,不是“两结合的形象”,那么,为什么“施耐庵尽管创造了一百零八位如此众多的英雄,建立梁山水泊这样的世界,而终于不能不忍痛地摧毁了自己的理想世界,写出英雄们不可逃避的悲剧结局”,就是两结合的作品,就创造了两结合的形象呢?要知道,那梁山英雄下层人民的反抗者李逵、武松、鲁智深,最后不得不走向妥协投降的命运—不仅跟随宋江投降去征服其他义军,双手染满了阶级兄弟的鲜血、而且从“见义勇为、拔刀相助”到武松的最后出家,鲁智深的只想“得个囫囵尸首便是强了”,以至于李逵连这些也得不到。而难免死于‘御赐欣洒”,这也是“悲剧性格和悲剧结局,乃是现实逻辑发展的无情揭露”,也是“唱挽歌”。就这些所谓“现实逻惰发展”来说,李逵、武松、鲁智深和贾宝玉、林黛玉的性格命运,没有什么不同。更何况《水浒》情节的宏大的悲剧结构,就是封建社会农民起义军的所谓“现实逻辑发展”最充分、“最无情”的揭露。

  • 《古典小说继承传统艺术》
  •     《螺旋》、《一个女工程师的自白》虽然作者的意图都是好的,从一个方面的生活角度来看,作者的观察和发一掘也是独具蔽眼,但从艺术形象的创造来看,那表现却未免太直露以至粗浅了。

        有的同志认为,人物个性奇突,富于英雄气,也是蒋子龙从古典小说继承得来的艺术传统特色之一。如上所说,蒋子龙作品中那些人物的英雄气概,是来自四化娜设与梦会改革的沸腾生活,为了反映这现实的磅礴气势,作者适应自己风格的特点,借鉴与继承古典作品中描绘英雄的艺术传统,这在他的作品里完全可以找到轨迹。但是,说人物个性奇乡、也算做小说传统的艺术特色,恐怕就不那么贴切。无论是占典小说的现实主义,还是当代作品的革命现实主义,其艺术形象创造的成功,都只能是深刻的典型概括与鲜明的个性生命。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可能有奇突个性的人物,但它,是社会环境与个人生活诸因素错综交融的产物,并不具备构成艺术传统的内涵,而且一切单纯追求个性奇突的作品,都不可能充分反映牛活真实,或是充分的现实主义的。蒋子龙笔下的那些出色的典型人物—霍大道、乔光朴、解净,以至维持会长铁健,或“畸形人”金风池,它们的动人心眺的力皿,正在于它们的鲜明的性格与丰富的内心世界,具有着强烈的现实的典型意义。而凡是作者对所谓“奇突个性”的过分追求,也就必然在他的作品里留有败笔。《螺旋》的情节,对革命战争年代与“文化革命”的错综交织的生活概括,未尝不具有一定的真实性,作品中三个主要人物—陈单风、杨其锐、侯金榜间的“悲欢离合,的遭遇,在光怪陆离的十年动乱中,也不是不能发生的。可惜的是,作者在这奇异的情节结构中又过分地追求个性的奇突,结果连那个性的真实基础也被削弱了,使入物也变得象是幽灵。《弧光》写的也是四化建设的现实题材,主人公本该也属于这“开拓者”家族,但纠缠在路凯与马越之间的那条爱情线索,虽然也被有些同志称为“爱情以外的,比爱情更加强烈的一种感情”,可以使人“感心动目,回肠荡气”,我却觉得,对这两位生气勃勃的建设者来说,这奇突的爱情,总象是强加给他们的一不皆 ,在他们的性格里并无必然的真实基础。即使如菜万鹜不惧的刘思佳,或者算得上一个“奇突的个性”,塑造得很成功。小说通过把失火汽车开出汕库的情节,揭示了刘思佳的丰富的内心世界。先是他狠狠地打了那个惹祸的司机一巴掌,而当他被何顺拉住也有点犹豫时却看到解净冲了上去,他愧侮地甩开何顺骂了他一句:“你是个真正的混蛋”,便冲上了着火的汽车。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牺牲,他把解净淮下了车,但听到解净被摔痛的喊声,又不禁流下了眼泪。尽管他救灭了火,立刻又用玩世不恭的外衣把自已起来,可这场火却照亮了藏在他性格深处的那种当代青年的正气和潜力。

        显示出他终究被解净的智慧,胆识、魄力、忠实所折服,溶化了心头的冰块小说最后是结束于这位聪明能干的青年已经开始跻身与解净并肩战斗的行列,刘思佳的形象是感人肺腑的。然而,刘思佳的正气与潜力,却又毕竟在那复杂的“奇突的个性”的遮掩下过得太久了些。以致那最后豁出来的美,也不免给人以“突兀”之感,堆以使人一时接受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