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倾向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18 12:57:11
  • 《读《三国演义》有感》
  •     一、是有关《三国演义》的主题和它的思想倾向。历来占压倒优势的见解是认为,《三国演义》宣扬了蜀汉正统的思想(在我自己论述《三国演义》思想内容的文章里,也曾说过:“《三国演义》确实表现了很浓厚的封建正统思想”)。“正统”者,按中国历史学的语义,就是落后的、反动的,以至阻碍社会发展的也。

        因此,《三国演义》的思想倾向,至少要被戴上落后的帽子,而不能跻身于“先进思想”之林了。当然,也不能否认,《三国演义》既然是产生在封建时代,又写的是这样一种特定的历史题材,就难免有封建思想。但这是否是《三国演义》独有的思想缺陷呢?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曾指出:“在每个时代里。统治阶级的思想就是统治的思想。”《水浒》、《西游记》、《儒林外史》,以至《红楼梦》,难道不也是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封建思想的糟粕么!何厚此而薄彼呢?《三国演义》不宣扬蜀汉正统,而宣扬曹魏正统,是否就算作“先进思想”呢?恐怕那也还是脱不开封建的“正统”观念。历来被视为保守的正统人物的司马光,在他的《资治通鉴》(《汉纪》六十)里,不就有很长一段关于三国必须以魏晋为正统的“正闰”之辩的文字吗?而所谓蜀汉倾向却是来自民间,源远流长。其臧否人物的标准,能否一笔抹杀呢?我想这该是《三国演义》研究中排除“左”的影响进行深人探讨的重要课题。

        二、与此相关联,是一九五九年的历史学界关于为曹操翻案的讨论。直到今天,我仍然以为,对于历史人物的曹操的历史地位与历史作用,做怎样的评价,以至做“翻案”文章,这都是无关于《三国演义》研究的事,《三国演义》究也不该越俎代庖。

        但是,由于那次讨论,把翻案文章做在《三国演义》上。说“《三国演义》简直是曹操的谤书”,说《三国演义》的作者“为了宣传封建正统主义的历史观,他就肆意地歪曲历史,贬斥曹操。”有的同志还做出了“全称性”的否定,认为《三国演义》以至一切有关三国时期的文艺创作中的多数人物形象,如曹操、刘备、诸葛亮等,都是在“封建统治者要求和倡导下”创造的,都是为封建统治者服务的,“罗贯中就是封建正统主义的积极宣传者”。有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甚至还说:“《三国演义》,把三国的历史写成了滑稽剧,而且还让后来的人把他写的滑稽剧当作历史。”我们不能不说,那次“翻案”的讨论,给了《三国演义》研究以深刻的影响。但是,还是我那句老话:“一部流传千古,为广大人民所喜爱的作品,决不会被‘杀害’在历史的谩骂里。”

        二十四年过去了。一九八三年四月,终于在蜀汉都城成都召开了第一次《三国演义》学术讨论会,而如何看待《三国演义》研究领域的这段经历,也成了这次学术讨论会热烈争鸣的中心,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成果之一,就是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编选的这第二本《三国演义研究集》的即将出版。尽管它所收辑的,并非完全是这次讨论会的论文,但却代表了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当然,人们看了这本论文集的目录,或许会认为,其中系统地探讨《三国演义》思想艺术的论著似不够多。论文三十一篇,涉及的范围虽比较广泛,但接触的问题却有些驳杂。不过,这本论文集比之一九五七年出版的第一本,毕竟是已将《三国演义》的研究推进了一步,对重要的原则的分歧,有了商榷的驳难,而《三国演义》第二次学术讨论会,又将于明年牡丹盛开之日,在魏的故都洛阳召开,这对《三国演义》研究的深入开展,无疑的,将是一个可喜的信息。

  • 《曹刘之战》
  •     譬如《三国演义》的基本倾向是“尊刘抑曹”,这本来是有着一定程度的正统思想在作祟,但是,作者在出身低贱的刘、关、张的形象里,部分地概括了人民的品质,结合着时代要求的内容,把他们的结义和尽义的故事作为贯串性的情节,给以大力的渲染和歌颂,有时分明是蜀刘失败的情节。作者也能在这样的情节里充分地歌颂他的英雄人物,取得激动人心的艺术效果。

       象曹操兴兵百万讨伐荆州,把刘备追得“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投夏口”,但是,作者只穿插了两个小故事,就削弱了曹操的威风,增长了刘备的锐气。这两个小故事,一个是“赵子龙单骑救主”,写这个“浑身都是胆”的虎将怎样英勇地杀敌冲阵、扶助危主。另一个故事是“张翼德大闹长坂”,写的是张飞独立长坂桥上,邀曹操军将作战,一声大吼,吓退曹兵百万。连曹操都吓得“骤马望西而走,冠簪尽落,披发奔跑”。

        这两个小故事都是有一定的史实作基础的,而且它们也改变不了刘备整个战役的惨败,然而,由于作者在这两个小故事的英雄形象创造里注人了激动人心的浪漫精神,突出了、渲染了他所歌颂的英雄人物,所以在这段情节里,脍炙人口的,不是百万曹军追杀刘备,而是孤穷刘备的两个部下,怎样以他们的神威震慑曹军。

  • 《重文岂能轻理》
  •     目前,在部分中学生中,有一种重文轻理的倾向。本来数理化学得不错,偏偏要报考自己成绩平平的文科。问其原因,回答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夭下都不怕’已经过时了,现在是学文科吃得开。”

        照这些同学的看法,在当今中国,似乎数理化知识和科学技术贬值了,理工科人才没有用武之地了。如此见解,实在新鲜!

        社会发展史告诉我们:社会的前进、生产力的发展,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巨大推动作用;社会生产的停滞或倒退,也无不与科学技术的残遭冷落有关。因此,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党中央明确宣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把发展科技当作战略重点之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短短九年间,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国家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平均收入就能翻一番,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党中央重视了科学技术,发挥了各行各业科技人员的聪明才智。赵紫阳同志在十三大报告中讲到今后经济发展战略时,第一条就是“把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和教育事业放在首要位置,使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这就更加清楚地表明,科学技术不但没有过时、没有贬值,反而会身价更高。不久前,我曾读过一篇报道,它写的是乡镇企业争抢科技人员的事。这篇报道的题目叫《抢“财神”》。请想一想,人们为什么要“抢”科技人员?又为什么把他们称作“财神”?还不是因为科技人员在发展经济方面能做出大贡献吗?事实告诉我们,今天,科学技术是“适逢其时”,科技人才大有用武之地。

        轻视理科没道理,盲目地“弃理从文”更不对。我们知道,人的丰富多彩的个性和才能,只有在最适宜的岗位上才可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因此,选文科还是选理科,应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因材选科”,以利于自已向最能发挥才智的方向发展,便自己的才能在对社会的贡献上,趋向最佳值,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有的同学的长项是数理化,文史地是他们的短项,本应“扬长避短”,选报理科,将来在科技战线大干一场,而他们却弃理从文,就短避长,这怎能不令人感到可惜!

        有的同学弃理从文,理由是:学习理工科艰苦,不如学习文史类省力。这也未必妥当‘无论是理科还是文科,作为一门科学,都有它丰富复杂的内容和内在的联系,要学好它们,都是不容易的。就拿文科中的历史和语文来说吧:历史,上下几千年,纵横儿万里,古今中外,文化经济,人物事件,因果关系,真可谓头绪繁多,综合性强。要掌握它,谈何容易!语文,就更复杂了,且不说字词句篇、语修逻文这些五花八门的语文知识,单是作一篇千字短文,不就使我们不少同学叫苦不迭吗?“易”在何处?

        还有的同学弃理从文的理由就更令人触目惊心了。他们说:“考理科毕业后就是干实际工作,当牛作马,考文科可以当企业或行政的领导,可以扬起鞭子赶牛马。”且不说他们把干实际工作比作“当牛作马”是多么错误,.也不说他们把领导与群众的关系视为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是何等荒唐,只就他们认为文科毕业生才能当领导这一点,也是站不住脚的。党的干部政策历来是任人唯贤,一重在看他们的德才条件,而不是看他们是学文还是学理。请看当今从中央到地方的领导班子中,不是既有学文的也有学理的吗?从这里也可看出,这些同学弃理从文的学习目的是多么不正确——想当“人上人”的“领导者”。不过,我相信,抱着这种目的学文科,即使功课学得好,也当不了受群众欢迎的领导。因为,群众需要的,是人民的公仆,而不是骑在他们头上的“老爷”。

        当前,改革、开放的大舞台,为我们提供了锻炼成长、施展抱负的广阔夭地。四化建设既需要有创新精神的文科人才,更需要才华横滋、大有作为的理工科人才。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和国家的猫要,确定自己努力的方向,不可盲目地“重文轻理”、“弃理从文,也不要怕艰苦,图省力,更不要幻想着去做什么“扬鞭赶牛马”的老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