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分点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1-21 15:40:57
  • 《踩分点与分论点的举例介绍》
  •     关于满分踩分点作文的踩分点如何踩举例

       这里我们选择几例加以介绍:

        记叙文《春雨》的满分踩分点思路:

        踩分点①:写一场春雨,自己亲身经历的春雨。重点描写这场春雨的作用及给世间万物带来的勃勃生机,给大地换了新装。美化了我们的生存环境,我们的希望和世界都被春雨带向了一个充满希望和灿烂的人间乐园和科学未来的世界。(由景物而生比拟之情)

        踩分点②:写我们自己也和全国人民一道沐浴在现实与时代发展的这场春雨中,促进了我们的祖国各项事业各条战线捷报频传。(采用比喻的写作手法)

        踩分点③:写我们沐浴在这化时代的春雨中,象禾苗、象万物一样蓬勃地成长。发奋的学习,做“春雨”下的萌芽并将茁壮成长为改变现在社会为更理想的社会与人类科学与建设的栋梁之材。(把春雨比喻党的政策,将全文生华到一定的高度)

        记叙文:《秋风》:的满分踩分点拟定思路:

        踩分点①:写秋风,它吹熟了庄稼,也吹熟了人生的丰收。(比拟)

        踩分点②:写劳动人民对丰收的喜悦,赞美劳动人民的优良品德,朴实的感情,劳动创造着未来。(引喻)

        踩分点③:写社会的发展与建设,需要党与政府政策的春风来吹熟祖国的秋天。(比喻性升华)

        记叙文:《朱老师的眼睛》踩分点的拟定:

        踩分点①:从生理上写老师的眼睛特征。它能看出同学们的困难、缺点,什么也逃不过她的眼睛。(写实)

        踩分点②:写朱老师经过辛勤任教,当了模范教师,是眼睛的作用。(写实)

        踩分点③:写朱老师的眼睛是一面雪亮的镜子,永远在照着和激励我们,使人们在它的作用下,修正自己,使自己为中华的振兴而读书。(比喻与引喻的联想)

        记叙文:《爱我并没少得》的踩分点思路:

        踩分点①:写一个失去父爱母爱的我(采用第一人称写)在写学校的学习生活和日常生活中受到老师、同学的热情帮助与关怀几件事(有详、有略的写实)。

        踩分点②:写通过几件事,赞美老师、同学,引喻到人,人类自身的美德。和那种豪不利自,专门利人的时代精神。(引喻)

        踩分点③:赞扬在我们这个社会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共产主义风尚。爱,我并没有少得,要升华到是因为我生活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的新时代,才使我迈人了人类文明的大家庭——祖国的怀抱之中。(引喻的比喻)

        关于记叙文的满分踩分点拟定思路,一篇文题有一个具体的拟定思路,同学们可以自己试着拟定,并写出文章来让别人或老师评阅。

        关于满分议论文的分论点如何分举例

        议论文《莫让年华付流水)的分论点举例:

        这是一篇阐述人的看法,主张的议论文,由于作文标题涉及的是属于意识形态领域,所以采用相互对立的两方面来分分论点。

        分论点①:A=B,写莫让年华付流水,珍惜时间与青春,学好本领干一番大事业。(也是踩分点①)

        分论点②:A=C,写磋跄岁月、虚度年华、耗费青春,空将事业付子孙。(也是踩分点②)

        作文的结尾部分,写通过上边的论证,得出一正确的人生观来,即莫让年华付流水,人生才能辉煌,珍惜每分每秒的青春年华,献身于人类最祟高的理想,踏上更高科技的巅峰。(踩分点③)

        议论文《天才与勤奋》的分论点举例:

        也是一篇主题涉及意识形态领域的文章,阐述的是人的主张,观点的议论文,采用相互对立的两方面来分分论点。

        分论点①:A.= B,写勤奋出天才、没有勤奋就没有天才。写清勤奋与天才的辨证关系。(踩分点①)

       分论点②:A=C,写懒情者即使天生聪明,但不接受新知识、新技术,不刻苦,终将被时代淘汰。成为新文盲,愚昧无知者。采用逆句推理论证。(踩分点②)

        经上边的正、逆推理论证,得出结论,即天才在于勤奋,天才在于高新尖端技术的学习,天才在于辛勤汗水的浇灌。(珠分点③)

        关于分论点科学的拟分,请同学带着如何的分分论点这一问题,去看一些好的议论文,对比一下。会对正确、科学的拟分分论点的掌握有帮助。

       就《樱花赞》这篇复杂记叙文为例来

         说明复杂记叙文的踩分点问题:

        在前边我们向同学们介绍了写一般性记叙文的踩分点的拟定及其模拟公式,我们知道记叙文的踩分有3个,其公式是:写事物+赞美事物+赞美事物在传统道德观念及社会、时代与世界文明历史的价值及贡献。(记叙文三种写法的一种),而复杂记叙文则多出一个踩分点,即联想踩分点的再分,关于这方面,冰心的《樱花赞》是具典型的,我们把它拿来给同学们作详细的介绍:

        冰心的《樱花赞》,写于一九六一年的春天,它以樱花为象征,歌颂了日本人民革命斗争的新风貌,赞美中日两国人民的战斗友谊,是一篇情景交融,寓意深刻的记叙文类写作。

        那么冰心《樱花赞》一文的踩分点就应是:①写樱花②赞美樱花③赞美日本劳动人民的伟大精神④赞美中日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它是在踩分点的层次上多开拓了一个联想层次。

        首先写樱花,作者采用单刀直人式的开头,开门见山地直叙樱花,“樱花是日本的骄傲。到日本去的人,来到之前,首先要想起樱花,到了之后,首先要谈到樱花”。这一段文字虽然是文章的开头也是在写樱花,它是属踩分点①的,但同学们不难发现,在这几句语言中仍旧暗含着踩分点②,即从一个角度上对樱花进行了极高度的赞美。作者这简单的几句,就把樱花在日本人眼中,世界各国人心中的樱花给淋漓尽致地勾画出来了。她并没有在如何去描绘樱花的形、色等处多着笔墨,可要比那样描写要好的多。接着作者记叙了她所见过的樱花,描写日本樱花之多、之美、之胜,接着作者特别着意的提出:“四月十三日,我在金泽萝香山上看到的樱花,却是我所见过的最璀璨,最庄严的华光四射的樱花”,这里所说的樱花不只是金泽萝香山实的“景”,而是蕴含着中日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的“情”“璀璨”“庄严”“华光四射”这几个词暗暗点染了这种意蕴。

        其次,作者通过到金泽萝香山之前,听到的、看到的几件事的描写,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感受,使作者的感情激荡起来,“从心灵深处喷出感激的漫天灿烂的火花”。在这里,日本人民英勇地、不屈不挠地斗争,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美好情谊,象花朵一样在作者,心灵深处绽放开来。

        最后,作者记述了与日本朋友的一段富有哲理性的对话,使作者的喜爱樱花之情与赞美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之意,自然贴切地联系起来,指出人们喜欢樱花,“就是因为它在凄厉的冬天之后,首先给人民带来了兴奋喜乐的春天消息。”而这“春天的消息”既是自然界的,又是社会斗争的,它暗示着日本人民的正义斗争的胜利之春,中国和日本两国人民的友谊之春的到来。 

       举例说明论点的问题:

        苏询的《六国论》,是一篇典范的立论文章。它运用总提分述的方法,借论六国而喻北宋,希望北宋的统治者吸取教训。

        起笔,便从正反两个方面,即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开门见山的提出中心论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文章没有从可以战胜强秦立论,也没有从强秦如何蚕食六国提出问题,而是从六国破灭的原因进行历史分析,这既符史实,又突出了以赂求合失败的历史教训,并与作者的借古喻今的宗旨相吻合。所以,作者针对北宋统治者屈于边事无奈岁月的糊涂认识。由批驳而立论,正是为击中时弊之所需。中心论点提出之后,接着设两个论点(即相互对立的两方面而分的分论点),一是“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一个是“不赂者以赂者丧”。两者都突出了一个“赂”字。

        接着文章便以赂秦而亡的韩、魏、楚三国和不赂秦而亡的齐、燕、赵三国的历史逐层论证。驳“兵不利、战不善”的谬论。阐述“赂秦而力亏”和“不赂者以赂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的道理。

        作者对“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这个分论点的论述,先以“秦之所得”和“诸侯所亡”作明显的对比,(两个分论点中的一个分论点的两个方面,也是分分论点)用两个“百倍”这样触目惊心的数字作论据,突出了赂秦求合的危害性,顺理成章地提出了“大欲”与“大患”、“固本在战”的结论,这就从正面直接论证了“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这一论断。再以先祖“开疆之不易”和子孙与人“如弃草芥”的史实作论据,说明了“奉之弥繁,侵之愈急”的道理,进步论证了“赂秦”的弊害:“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因宜然”。承上判断,水道渠成。而后边作者又以引证法,“抱薪救火”这一形象的寓言比喻作结,更进一步证明论点。作者的手法与思路真是层层展开,步步进迈。

       对“不赂者以赂者丧”这个分论点的论述,先以齐国来赂而亡的史实设问作论据,揭示“五国互丧”的原因,自然地证实了“失强援、不能独完”的道理。再以赵破灭的史实,给“非兵不利、战不善”作了科学说明,“智力孤危,战败而亡”正是“不赂者以赂者丧”的必然结局。最后,“向使”之句,以一连串的假设推论作结。雄辩地说明了“与秦相较,或未易量”是勿庸置疑的。这样,作者的文章便从反面(两个分论点的其中一个方面)论证“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这一中心论点。

        总提以举纲,分述以张目。这是作者的本文写作绝妙之处,然而,张目之处,虽如泼墨,却并非本旨;而惜墨如金之处,才正是点睛之笔。“呜呼”、“悲夫”是在论述历史事实基础上的感慨抒发,为的是以告后人,“又是在六国下矣”,是对论点的引申,揭示讽喻本意,犹如张目,画龙之笔,一点而画龙飞天。

        《六国论》是一篇古人的论文典范,它讲的是六国破的原因,驳诉了那种“兵不利、战不善”的谬论。这是一篇涉及意识形态领域的大事大非的论点,所以根据议论文的分论点的公式来分析,只有两分论点,并且只能采取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来分分论点的。所以作者采用了“总提以举纲,分述以张目”的手法,雄辩地,精辟地论证了所提出的总论点。

        而毛泽东的“反对党八股”一文,也是涉及意识形态领域的大事大非问题,他老人家在文章中采用了很明显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来作分论点。对“八股学风”的危害作了极精湛的论证,并且在两个分论点其中的一个方面,列举了八个方面的问题,来做为分点其一的分分论点,以充分的雄辩论证了总论点。这八个分分论点是为二个分论点其中一个方面服务的,切不可误认为有八个论点存在,议论文只有两个分论点,这是科学的。

  • 《踩分点怎样踩才科学》
  •     在前面我们在如何写满分作文中,提到了“踩分点”。那么踩分点是什么?它的概念如何呢?

       一、准确地给踩分点下一个定义吧,它就是在写作文时按照文题的要求所设计的本篇作文得分高度与作文的写作高度的一种目标式的标准。它实质上是与文题的确定之目的相吻合的。也可以这样去理解踩分点,文题在平时是由学科老师们研究按教学大纲的要求所拟定的,是对学生在这个阶段中的语文知识学习的集中性考核。出题者肯定在出题前就拟定了评阅的标准,根据这个标准对每一位学生所写的同一题目的作文来评阅打分。(在作文其他方面属于基本知识的范畴的我们不计)为什么有的人得了百分、有的人少的可怜,这是为什么呢,同学也许只能说:“人家学习好叹。”这不准确,应该说是人家作文的文体思路与写作的格局作文所阐述的主题文络与文题相符,与出题者的主观意识相符的结果。在考试时更是这样,中考起码是全校、全县范围内考题是统一的,高考则是全国统一的考试,评阅的标准,打分的标准更加统一与严格。这样一讲,同学说:“那有什么办法,人家又不可能把标准告诉给咱,凭命由天吧”。这是一种极端错误的思想,是的,人家根本不会告诉你评卷的具体标准,可不要怕,我们告诉你一个标准。这个标准虽不是国家规定的,但它是经过数以万计的题目与文体的研究,经过许多专家与学者的论证,被认为是唯一的比较准确的标准,并且在几个省、市的中学中作了大量的“临床”实验,可信程度与可靠率高达百分之九十六以上。我们也曾与国家教委的有关部门探讨过,可悲的是:“你是哪一级的教授,从事教学方法研究有多久了,毕业于那一座名牌大学……”这种发问真是令人难以回答,这也是中华民族的悲哀之所在。

        既然踩分点从概念上就看出其在作文写作中的重要作用,那么,采用踩分点来写作文,来提高同学们的写作水平,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素质,难道不是势在必行,不是当务之急吗?

        二、再从踩分点在作文中的作用来分析

        为什么提倡写踩分点作文呢,因为踩分点对作文起着整体思路指导、层次的分路、写作手法的结构,语言逻辑规律等方面都起着引导与标准的实质性作用。同学们可以做一下实验:拿一个文题来,先按传统的写作水平来写一篇文章,再按满分踩分点的要求来写一篇,两篇文章作一下比较,不难发现两者之间的差异。前者很可能在写作方法,遣词造句上写的很完善,可是按照作文自身的内含和作文的实际意境来分析,就与后者不同了。因为作文的时代性强,作文是剖析人的思想与社会本质的一种手段。作文是利用所学的语文知识与时代对话。作文是语言艺术与语文科学的集成。而艺术与科学的再现是我们现实代人写作的最高宗旨。作文具有艺术性、逻辑性、科学性与社会性,作文的艺术性体现在文体的遣词造句、文言修辞、写作手法、篇章结构,章法特点等方面,而作文的逻辑性体现在踩分点的拟定方面,体现于踩分点①、踩分点②与踩分点③的层次关系如何与踩分点的层层深人的递进关系上。作文的科学性体现于对作文的本质认识及语言逻辑发展规律方面。

        而作文的时代性则表现于文体的选材上。我们所处的时代是高科技飞速发展、日新月异、一日千里的高度文明时代,这就决定了广大同学的心里欲望,强烈的追求,也要与时代紧密相关。在我们所作的作文中,没有时代感,我们的作品就没有风格,就没有发展。

        作文的特性表现形式在于上边的几个方面,而踩分点在其自身要求与特性上就是对作文的几方面特性的规范与要求。因为作文的艺术性、逻辑性、科学性、社会性、遣词造句、文言修辞、写作手法、篇章结构、章法特点等方面,都是作文拿分的基础与标准。这些方面的条件有的是日常语文基础的修练而成的,有的则是属于作文专用的知识。这些知识只有写作文时才应用它们,踩分点就是针对着作文的上述特性而拟定的,它好比体育项目的裁判法一样。

        三、踩分点怎样踩

        我们了解了踩分点的概念和作用,那么踩分点怎样划分、怎样踩才是最科学的呢?

        虽然踩分点是决定文章写作高度的,但并不等于写足了三个踩分点,你的文章就登峰造极了,踩分点的拟定也有它的自身质量与高度。踩分点的高度要靠其它方面的知识来决定的,如对文题的正确理解、语言的逻辑、章法结构、遣词造句、写作的宗旨等,其中写作的宗旨最关键了。

        为了使同学们能够正确的使用踩分点和分论点,写出满分的作文来,后面我们专题的举例介绍。

  • 《踩分点在文章中的位置与作用》
  •    关于什么是满分踩分点作文的踩分点问题,及踩分点在作文中如何去体现和位置问题,前边已作了简单的介绍,这里再就这几方面来重申一下,以便让同学们掌握与使用。

       踩分点,故名思义,就是作文得分的关节点,一篇作文水平的高低,得分多少,与你能否踩准它的踩分点有着直接的关系,也就是说,要写怎样的一篇作文,由你自己去设计,去谋篇。踩分点就是你所要写的这篇文章的文旨。

        踩分点并不是段落大意,也不是文章的中心思想,而是围绕着文章主题及中心思想所设计的写作的最高境界的标准。踩分点在文章没有文字上的表现位置,而是体现于文章的内容,手法、章法,技巧之中。反过来,一篇文章的谋篇构思,表现章法,写作手法,技巧及行文逻辑规律和语言逻辑规律都要符合满分踩分点的要求标准,应受踩分点的制约。

        一篇文章的水平高低,得分的多少,是与你设计的踩分点的高低有关系的,踩分点要高水平,高标准,要走完你所设计的踩分点。这就要求你在动笔行文之前,先在大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踩分点构思,然后把它写在草纸上,接着是按你设计的踩分点的高度要求去选择背景材料,筛选材料,之后,拟定一个完整的写作题纲,再就是动笔行文了。当你一气呵成地写好草稿时,回过头来,阅读一遍自己写的文章,并且要按踩分点的要求去审阅文章。对自己所写的文章全文内容以踩分点的要求去检查一下,看一看整篇文章内容有没有将你所设计的三个踩分点充分的体现出来。认为满意了,即可以工整地抄写了,如有需要删改的地方和不符合踩分点的要求之处,要认真删改。

        前边我们在文章的写作章法中谈到:“文章是有极严格、紧密相联的逻辑发展规律的,语言也有其自身的逻辑规律”。一篇论文,决不是随便写一下,想说啥就说点啥的胡言乱语。而踩分点的设计及踩分点之间关系,就是决定了行文逻辑发展,语言逻辑规律的具体指导,是“航标灯”,“方向盘”。一篇作文只有设计好踩分点,走全踩分点,才有可能成为佳作,否则是不可能的。

        踩分点与谋篇思维,有直接关系。同时,它与文章的具体写作章法也是不无关系的。如果你是按照踩分点去谋篇,而不去围绕着踩分点的要求去采用何种表现章法也是不行的。二者必须是统一的。即都是为最高的文旨服务的。

        不论你是写哪一种文类的作文,都有一个踩分点的问题,因为你决不可能毫无目的地去随便写什么,既要写,就有写的目的。写人,你得把所写的人写得从文章中走出来;写事,你力求写得让读者有一种亲历的水平;写物,要写得看得见,摸得着才行。这些是写作的最高目的,即所说的“文章的中心思想与主题。”那么如何写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呢?这就涉汲到了满分踩分点了。踩分点就是使你的文章写作达到高境界的导引。

        一篇文章,自己说好不行,一个读者认可也不行,应是人人认可。人人说好才是满分作文,才是绝笔佳作。这就有一个问题,这里的人人,不是一个人,也不是一个地区的人,更不是一个年龄一种性别的人。你的文章怎样才能去调这个“众口”呢?尤其是在高考时,这个地区的考卷由那个地区的老师来评分,成千上万的考生,同作一个题目的作文,评卷的老师又根据什么去评分呢?难道这几个问题,不令你深思吗?应该说评卷的老师是根据你写的文章去评分,谁能肯定评分老师的审视能力一致呢?作文能用微机去评分吗?这几个间号不令你费解吗!其实很简单,题出来以后,标准的答案也跟着出笼了。致于作文也有一个浮动不大的评阅标准,这个评阅标准不正是踩分点吗?说到这难道还没弄明白踩分点的真实面孔吗?“不识芦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应试教育也好,素质教育也好,总不能让你从小学一直读完大学吧。不论你是如何迈进大学的门,就算是义务教育,当你毕业时就业后,没有真才实学,又怎么能建设现代化呢?在今后的这个世纪中,知识乃是生存之道。考试也好,平时积分也好,看全面素质也行,总之是要分个高上二下的。凭什么打分,凭老子?凭金钱?这是误国,误人之道。还是要凭你的真才实学,才是正道沧桑。而你的真才实学如果不通过一定形式的考评,又如何去体现出来呢,万变不离其宗,就是考试。要想实现你的理想,就要努力地去如饥似渴地学习知识。使你获得知识的唯一渠道是学校一老师一书本。没有其它捷径不学而知。

        总而言之,在一篇作文的谋篇构思,写作手法的采用、文路章法的选择,都与踩分点有直接的密切关系。这些方面都应约于踩分点的需要,就连遣词造句也与踩分点有关系,你所使用的语句结构与寓意是否符合踩分点的文旨要求,不能文不对题,言不符文意。

        在一篇作文中,唯一没有与踩分点有关系的只能是文字的写法是否流畅、有无漏、丢、拉、错、别、白字,卷面是否整洁,这些虽与踩分点无关,但与满分有关,上边错误一但出现是不会得满分的。虽说“好文章不怕错字多”,那也是不行的,连篇累犊的文字差错仍旧是你的学习素质低下的表现。

        所以同学们在日常的汉语学习中,练出一笔好字,使文章的谋篇构思独特,写作手法巧妙,章法绝伦,遣词造句精练,文字书写流畅且准确无错,卷面清洁,这才是一篇上好的满分踩分点作文。

        综上几方面所述,踩分点在一篇满分作文中起到的提纲领作用不就很清楚了吗,所以同学们一定要掌握与使用好踩分点去写好自己的满分作文。

  • 《从毛泽东的一首诗词来分析一下踩分点的作用》
  •    《七律·长征》,这是毛泽东写的一首七律格诗,诗的主要意旨就是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为了民族与人民的解放,推倒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而进行了举世闻名、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红军从江西的瑞金革命根据地出发,途经了十三个省份,翻过雪山,走过草地,并且是在蒋介石反动派几十万大军的前堵后追的情况下,边走,边打,曾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翻越雪山走过草地。曲折艰难,可以说是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了。在整个的长征途中,发生的,经历的战斗及各种事情,是几天几夜也说不完的。要想赞美这一惊世之举,恐怕也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

        而毛泽东则以神妙之笔,精湛的概括性,仅用五十六个字就把红军长征的全过程交待得清晰、透砌,把长征途中的惊险战斗场面构绘得有声有色,把红军克服了千难险阻,胜利地到达陕北的经过层次分明地交待清楚,并高度赞扬了红军那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及艰苦奋斗,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崇高品质。

        “红军不怕远征难”,第一句,作者就清楚的点出了红军要远征,并且是想象不到的艰难远征,作者用“不怕、“难”这三个字高度概括了长征的艰难,及红军的革命意志。根据当时中央苏区的条件及红军的装备条件进行这样的远征是多么的艰难,而作者一句“红军不怕远征难”这七个字,包含着许多层含意,首先是当时的领导层的思想分岐与斗争,其次是战士远离苏区及家乡的思想转变,第三是向何处去,怎么走,走那条路线……“不怕”二字极高度地概括了上边的诸问题的发生与解决(也是踩分点①的要旨开门见山的点出了本文的宗旨及写长征这段历史事实)。

        “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七个字就把红军这次长征要经历的路途、困难,交待出来,并暗示了长征的最后目的地,从侧面点出了让军为了革命的胜利,战胜敌人与困难的坚定信心和革命必胜的决心。(踩分点②的开始,也是承上启下的联想过程)

        “五岭道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二句是写长开始后,经过的途中,红军越过的五岭山,及乌蒙山的情景,红军是怎么越过的呢?作者以宏大的革命胸怀与雄浑的革命气魄,把红军越过这两座山看成是微波细浪,如走泥丸。从中赞扬了红军艰苦卓绝的精神,及战胜困难的英雄气魄。同时也从时间、地点上交待了红军长征路线。(是踩分点②的要旨、写长征的具体事件,赞美了红军及长征)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横铁索寒”。这两句作者续继从路线交待,并且写出了两处地理位置的险要,由“云崖”二字极形象地描绘了红军要强渡金沙江的惊险战斗场面。“铁索寒”是对红军强渡大渡河的战斗场面的描写,作者在这两句中绝妙取“暖”和“寒”两字,既表现了当时战斗的激烈场面,又表现了红军英勇善战的英雄气概。同时又是对革命的乐观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一种讴歌与赞美。

        “更喜眠山千里雪”。这句是与前四句有异曲同功之效。虽然红军面前是渺无人烟的千里大雪山,没有人烟的雪山,要翻越它是势如登天,可在红军的眼里如何呢?作者巧妙的运用了“更喜”二字,就把红军翻越崛山的经过进行了高度概括。并给读者展示了眠山千里冰雪的自然景观,作者用“更喜”二字,把红军翻越千里雪山,就当成是一种其乐无穷的冰雪运动。足见作者的气吞山河之气魄,及红军的英勇顽强之精神。

        “三军过后尽开颜”。这句是长征的总结,红军长征要走二万五千里,途中要经多少城市、乡村,接触近千万的人民群众,要进行大量的革命宣传。作者用“尽开颜”三字,形象地描绘出了人民对红军的爱戴、期望、支援,又从另一面写出了红军胜利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之后的喜悦心情。同时也是对这惊世之举的高度赞美与讴歌。(踩分点③赞美讴歌了红军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及艰苦奋斗英勇善战的作风)

         作者全诗仅有五十六个字,却全面、细致地阐述了红军整个的长征经过。可见作者的文笔是多么的绝妙。

        《七律、长征》是属于叙事诗。它有它诗的独特格律。并且是结构严谨,叙事清楚,层次明了,语意深刻,概括度极高的一篇叙事的记叙文章。

        在关于踩分点的使用分析上,应是作者把三个踩分点既按顺序地写完,又把三个踩分点贯穿全文。开篇的第一句,就是踩分点①与踩分点③的合用,即写出了红军要长征,(即写事)又赞扬了红军的革命精神(赞美事物与事物中的人)。中间几句,是写长征的具体经过(写事,写人)及战斗场面(赞美了大自然,赞美红军的革命气概及乐观主义精神)。最后一句,是写长征的结束,全文的结尾部分。(把踩分点①、踩分点②与踩点③统一起来)交待长征胜利后,及过程中的事情,而“尽开颜”三字,十分巧妙地将全文升华到极点。这篇诗,把踩分点运用得十分巧妙,既写全,又统一,与一般性的记叙文是不一样的。

  • 《满分议论文的踩分点公式》
  •     关于议论文的满分踩分点公式的推导是根据数学的逻辑推理知识及大学的逻辑学推导的。

        同学们知道初中平面几何中有这样的推理过程。

        A=B,A=C。所以B=C

        现在我们将此式反推出来,B二C=A=B,A=C

        这样,我们可以把A二B作为踩分点①,把A二C作为踩分点②,B=C是作文的标题,把B = C作文结尾部分的半个踩分点合看成踩分点③。由于议论文还有分论点之说,我们把踩分点①作为分论点①,把踩分点②作为分论点②,踩分点③作为作文的结尾部分。我们在写议论文时要同时考虑到踩分点与分论点的关系。因为科学证明了议论文只有二个分论点。这二个分论点的划分界限是根据哲学的观点而定,因为哲学把世界分成了物质与意识两大领域。根据这两大领域,分论点只能够按相互联系与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来分分论点。如果作文标题涉及的主体是物质世界或物质世界的某一领域、某一方面,就要用相互联系的哲学观点来分分论点,也就是根据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去组织论据材料的。如果作文标题是涉及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如阐述人的见解、认识、主张、看法、观点、立场等,就必须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的哲学观点来分分论点,也就是根据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去组织论据材料的。

       分分论点的根据大致是:新与旧,是与非,正与反,进步与落后,坚持与反对,科学与愚昧,唯物与唯心。

        被说明体名称、形状、色泽、构成、加工过程+作用+现实历史意义。公式中的第一个加号前为踩分点①,“作用”为踩分点②,“现实及历史意义”为踩分点③。说明文的三个踩分点与记叙文的三个踩分点相同。踩分点①仍旧是基础踩分点,所不同的是,说明文的三个踩分点中的踩分点②是必要的踩分点,踩分点③是总结性踩分点。说明文的得分关键也在踩分点②与踩分点③_}。根据习惯,同学们写说明文时写到踩分②的时候就认为是写完整了,也可以说是算写完了,但不算完整。但按照满分踩分点的要求还有一个踩分点没有踩。你说明的物体除了其自身作用就没别的了吗?如果这样的话,那不是作文,而是写产品的说明书呢。

       举一例子:《玻璃茶杯》,它的作用是用来装水,喝水的,要写到这里,想得满分,是不可能的。它根本不是科学的说明文的思路,因为你还没有说到点子上,也就是踩分点③上来。因为只所以叫你写玻璃茶杯,就有让你说玻璃茶杯的出现的目的和意义,如果连这一点也认识不到,文题的审视就出了毛病了。为什么呢?因为下边也就是踩分点③的思路写法:我们家里来了客人,用泥罐、用陶罐和碗都能盛水来招待客人,可是自从玻璃制品问世以后,有了玻璃的茶杯,我们为什么不仍然用泥罐、陶罐和碗来招待客人了呢?有的人认为是为了美观,有人认为是出于礼节。这两种说法都不错。但仍旧是不完全的,而且没有说到更深的层次,也就是没有走踩分点③。同学们想一想,原始社会,封建社会那时没有玻璃器皿,哪来的玻璃茶杯?别说是客人,就是皇帝老子来了也没有玻璃杯敬他,它在资本主义时才出现。这究竟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这说明社会在发展着,说明人类社会由相对的低级文明向相对的高级文明过渡。它代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人类文明的进化。同学们把上边的话修改一下,写在说明文的结尾上,即踩分点③,才能得满分。

        说明文也和记叙文与议论文一样,同样有着三个踩分点,但由于说明文的独特属性,它的踩分点在内含上与记叙文有所不同。说明文的特点是要把被说明体说清楚、介绍明白、阐述其自身的形成及价值,乃至其存在和出现的社会意义。根据说明文的特点,其踩分点也有三个、它们的关系是:

         踩分点①写被说明体,作详细的说明与介绍。踩分点②写被说明体的自身价值,并作被说明体的产生与存在的科学性与进步性。踩分③,写被说明体的社会价值和历史作用,根据属性加以赞美,但一定要归结于人类的进步,科学的发展,社会的文明这些方面来。

  • 《“踩分点”与“分论点”》
  •      什么叫踩分点、什么叫分论点,踩分点有几个,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议论文的分论点到底有几个,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分论点怎样分最科学呢?以上的知识概念问题,有的学校老师讲过,但并不科学,有的根本没有讲过。可踩分点的问题,分论点问题在作文中的作用却是十分重要的,让同学们了解与掌握这方面的知识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它是直接关系到同学们的写作水平的高低,得分多少的大问题。

         什么是作文的踩分点呢?故名思义,踩分点就是文章得分的基点,就是老师评作文的标准。踩分点确定的准确,你的作文就会得高分,不丢分;分论点的关系弄明白了,你所写的议论文就不会出现跑题的现象。

        踩分点与分论点在文章中并没有直观的体现,它们是你写文章必须遵守与使用的思维法则,有时与文章的写作提纲有些类似,但绝不是一个概念,这一点同学们一定不要弄混淆了。写作提纲是文章的写作思路,而踩分点与分论点则是在写作提纲的基础上,确定文章的内在意境高度的一种最科学的标准。什么文种有踩分点呢?四大文种都有踩分点,说明文、应用文、记叙文、议论文都有踩分点,而议论文还要有分论点的。为了使同学们对踩分点有一个正确使用与了解,我们把踩分点按着文类的不同推导出了踩分点的模拟公式。以供同学们在写作文时正确的使用。

        一、记叙文的踩分点公式是

        1.写人方面:写人+赞美人的精神+赞美传统的道德观念或社会制度。在公式中写人是记叙文写作的踩分点①;写赞美人的精神是记叙文的踩分点②;写赞美传统的道德观念与社会制度是记叙文的踩分点③。

        2.写事方面:写事+赞美事中人的精神+赞美传统的道德观念或社会制度。

        3.写事物方面:写事物+赞美事物+赞美事物在传统的道德观念及社会、时代与世界文明的历史发展的突出作用、价值与贡献。在公式2和3中,第一个十号前为踩分点①,第二个十号前为踩分点②,第二个十号后为踩分点③。

        根据上述三个满分记叙文踩分点公式中的①、②、③,我们可这样划分,(一)踩分点①可以称之为基础采分点,它是作文着墨的核心部分。虽然它不是写作的最高宗旨,但它是写作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它是作者写作最基本的出发点,它是踩分点②成立的充分而且必要的条件。也可说没有踩分点①,踩分点②也就无从谈起了,踩分点①与踩分点②是相互制约的关系。(二)踩分点②称之为联想踩分点,踩分点②的联想基础则是踩分点①。踩分点①加上踩分点②又是踩分点③成立的基础与必要的条件。踩分点③的内容受踩分点②的制约,踩分点③称之为升华踩分点。

        在同学们写满分的记叙文时,在确定踩分点时应注意到:艺术与科学的再现乃是我们现时代人写作的宗旨。同学们写记叙文与其它文体一样,具有艺术性、逻辑性、科学性与社会性,作文的艺术性体现在遣词造句,文言修辞、写作手法、篇章结构、章法特点等这些方面。而作文的逻辑性则体现在踩分点的结构上和踩分点①、踩分点②与踩分点③的层层深人与递进关系上。作文的科学性体现在文材本身的真实与可考证的本质及语言逻辑发展规律上。作文的社会性与时代气息,主要体现于文章题材本身的时代性方面,切忌今天的人讲昨天的话,走前人的路。因为我们生活的今天是日新月异的高科技时代,所以在作文的文字修辞中一定反射出时代的风貌与精神。这样才能使我们的作文具有强烈的时代风格与气息。(关于记叙文的踩分点写作方法后面专题举列讲解)

  • 《为什么提倡写满分踩分点作文》
  •     对于一篇作文的评价高低,打分的多少,是要看几方面的因素的。如主题思想是否明确,写作格式是否正确,政治色彩、时代气息是否强烈,感染力的大小,哲理性的真伪、科学性的准确与否,文章的段落是否清晰,段落之间的关系如何,阐述的问题与观点是否明白清楚,文理的遣词造句好坏,语言是否流畅,文笔是否利落,卷面是否整洁,错别字的多少等,这些都是作文的质量问题。但有的同学却写不出满分的文章来,关键是对满分踩分点作文的写作要素不了解。

        因为作文是一种特殊的学科、它有着严格的格式要求,严密的语言逻辑,具有较强的时代感与社会性,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具有强烈的科学性与创造性。所以不论哪一种文类都不能随便地胡写乱写一气。比如:应用文、说明文的格式要求特别的严格,一但格式不对头,就一文不值了,再如议论文的哲理性极强,一旦跑题,就前功尽弃了。所谓满分踩分点作文的写作方法,就是为了解决这方面的难题提出来的。

        提到满分踩分点作文,自然要弄清楚什么是作文的踩分点,踩分点这个概念并不是什么新发明创造,只不过在校学习时教师没有专题讲述,有的虽然讲了,也没有讲到位,所以同学位对踩分点的认识不充分,使用的不恰当。不论是什么文种,都有它们自己的踩分点,(关于踩分点后面作专题讲解)文类不同踩分点也就不同,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有三个踩分点(复杂记叙文有四个踩分点)。因为语言逻辑推理在实质上就是数学的逻辑推理,作文的踩分点及踩分点与踩分点之间的层次递进关系(议论文的分论点及分论点与分论点之间的关系)就是根据数学的逻辑推理而推导确定的,它的作用就象数学的解题方法一样的重要,要想写一篇满分的作文,就必须确定踩分点,按照踩分点的规律与要求来写作文,才可能写出满分的作文来。

        例如有的同学写了一篇记叙文,写完之后自己认为满好的,什么六大要素一个也不少,遣词造句也很好,可是并没有得到满分,这是为什么呢?作为一篇记叙文来讲,并不是写足了六要素就算好文章,按照满分踩分点作文来分析,写出了六要素那只是走了应走的三个踩分点中的第一个踩分点,还有两个踩分点你并没有走。所以你的文章不是满分文章。其实踩分点就和数学中的定理、定义、公理、公式、法则是起同样的作用,在数学中,没有这些指导性的理论,任何题都是无法解的。而作文的踩分点就是写作文的指导理论,也可以说是作文得分的基础点,教师评阅作文的标准点。说到这里,同学们难道还不明白踩分点的概念与作用吗?踩分点在作文的写作中既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提倡同学们写满分踩分点作文的良苦用心不也就大白了吗。同学们不妨把作文的作用、价值与满分踩分点作文的作用联系起来想一想,你们会明白些什么呢,不用多说了吧。

  • 《踩分点和分论点的概念问题》
  •     同学们,本书所提倡的写“满分踩分点作文”,是一个新的学术概念。满分作文很容易理解,可对什么是踩分点,什么是分论点,可能有的同学就闹不清楚了,下边就这两个新的概念性问题,再给同学们讲解一下:

        一、关于踩分点的概念及在作文中的位置

        1.满分作文的踩分点,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绝对不是文章的段落大意,也不是文章的中心思想,更不是写作提纲。而是一种围绕着文题和中心思想在文意表达时的一种写作技巧上的具体标准。“踩分点”,也可叫“得分点”,但踩分点是主观的,是先决的意识,而“得分点”是客观的意识,是后天的结果。对于这一点同学们一定要分清楚,踩分点是在写作文之前就要有意识地去设计的标准,是你要把一篇作文写到什么高度的一个标准。它决不是写作提纲。

       2.踩分点,在作文中并没有固定的写作位置,就和写记叙文一样,有的记叙文是直叙手法,有的是倒叙和插叙,总之,记叙文的“六大要素”要在文章中交待清楚,如事件的发生时间,可开门见山地点出,也可以在文中表现,又可以在文尾交待,这是写作的章法技巧的事。踩分点正是这样,踩分点①决不是只包含于文章的开头和第一段中,有时它可以贯穿全文,踩分点②也不是在第二段和第三段文中,有时会出现于文章开头。

        例如:魏巍的代表作《谁是最可爱的人》,这是一篇复杂记叙文,按我们讲解的满分踩分点记叙文的模拟公式有三个、即:写人写事方面,写事物方面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一篇复杂记叙文,它既写人,又写事、还写物,综合这三个模拟公式(公式专题介绍过了)这篇记叙文应有四个踩分点,即:写人、写事、写事物+赞美人的精神十赞美传统的道德观念十赞美事物在传统的道德观念及社会、时代及世界文明的历史发展中的突出价值及贡献。其中的踩分点①写人、写事、写事物,是贯穿着全文的。踩分点②赞美人的精神,在文题中就一笔点出了,“最可爱的人”。并且在行文过程中,通过对志愿军战士在朝鲜战场上的几个战役的描写,进一步赞美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那种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和为了祖国和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而忘我牺牲的祟高品德。踩分点③和踩分点④、不仅贯穿着全文,而且在题目中,就很显明的体现了,《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个文题不正是中国人民志愿军那种国际主义精神和在世界和平事业中忘我牺牲精神的高度赞美吗?

        从这篇文章分析看,作者在全文中走完了四个踩分点,致使全文达到了一定的意境,成为笔下的名作,被纳人到教课书中来作范文。其实,采用了这篇文章,其目的不仅仅是叫学生们了解和学习志愿军的伟大精神和品质,也在于学习作者写作手法,章法与技巧及选题等各方面的独到之处。

        所以,通过上边的实例,同学们就应该明白踩分点在一篇作文中的位置和作用了,其实,踩分点的设计就是一篇作文文旨的水平高度的设计。

  • 《就记叙文的几种章法谈一下满分记叙文踩分点的使用》
  •     因为记叙文是小学四、五年级一直到高三写作文的主要题目,所以同学们对记叙文要特别重视。

        一、巧设“文眼”

        这“眼”是什么?清末文人刘熙载在(艺概》一书中曾说:“揭全文之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在篇首则后必顾之,在篇末则前必注之,在篇中则前注之,后顾之。顾注,抑所有文眼也。”就是说“文眼”是揭示文章主旨的一种手段。它制约统率着文章的各个组成部分。它是作者进行艺术构思的“集点”,又是把思想和艺术辨证统一起来的“凝眼点”。文章有了“眼”,才能使中心突出,脉络分明,才能显现出神来,创造出诗的意境。

        《背影》是朱自清的代表作,这篇文章作者以父亲的背影为题材展开全文的,也就是将父亲背影作为“文眼”来进行艺术构思的。

       这里的“文眼”正是满分踩分点的三个踩分点的贯穿线。踩分点①写人,作者采用在文章开头以“顿人”的笔法,直接的点出了“文眼”,接着是对父亲的描写。踩分点②围绕着“文眼”,通过对父子之情,社会生活等着墨,使“文眼”得以渲染。踩分点③在文章结尾部分,作者采用“绕回”的笔法对“文眼”以顾之照应了开头,奏出了不忘背影的最强音,使作者的感情和文章得到了升华,进一步揭示文章的主旨。(原文限于篇幅,请同学自查阅读)。

        二、张开“联想”、“想象”的翅膀

        《社翟坛抒情》是秦牧的力作。是一篇立意深邃,神采飞杨的抒情叙事散文。文章涉古论今,抒发了作者崇尚伟大祖国历史文明,热爱先哲和劳动人民的高尚情感;表达了作者献身祖国建设事业的强烈愿望。

       这篇文章作者走了四个踩分点,即踩分点①写社被坛,踩分点②通过作者在社视坛漫步,而联想到中华民族上下几千年的文明史及斗争史,踩分点③,作者通过丰富的“联想”与“想象”来抒发自己报国立志的情感,踩分点④作者以概括性的一句话使全文得到进一步升华,堪称绝笔。

       作者在踩分点②、③的思路上,通过丰富的“联想”、“想象”赞美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斗争精神,并抒发了自己在这种传统美德和精神的激励下,而产生的报效祖国的美好心愿,这也是每一位华夏子孙的美德。

       联想与想象被我国古代文学家当作“驭文首术,谋篇之大端”,在记叙文中是不可缺少的,但是,联想和想象不能面壁产生,从根本上来说,它需要丰富的生活积累(多写观察日记来充实这方面的需要)和广博的知识。从写作的过程来看,它需要有客观事物来做诱因。触景才能生情,有了客观事物的触发,才能产生相应的联想和想象。

        联想和想象要丰富多彩,但又不能漫无边际。它应该放得开,收得拢,为表现文章的主旨服务。作者把联想放开,涉及到了许多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可以说是放得开了,但‘’穿过历史的隧洞”,又“回到阳光灿烂的现实”,指出:“做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的子孙,是多么值得自豪的一回事!”而做今天的一个中国人这句话加以概括,化分为总,化实为虚,从而进一步地升华,演化了主题(踩分点①的重要性)。

        这里主要是针对踩分点②所讲的,联想与想象要有目的。要围绕着文章主旨,要前瞻后顾地联想与想象,不能放开去收不拢的胡乱联想与想象。联想与想象要有极丰富的艺术性,极强烈的时代感,极典型的代表性和极广泛的社会性。这样才能对文章起到添花的作用,否则就是画蛇添足了。

        三、寻求诗的意境

        《雪浪花》是一篇可以代表杨朔写作风格的文章。它标题富有象征意义,高度概括了全文的主旨;平凡而伟大的劳动者,就象雪浪花一样,以水滴石穿的精神,团结战斗的力量,改造旧世界,创造新世界,推动历史的前进。

        《雪浪花》最大写作特点是着力创造诗的意境,这里的意境指的是内情与外物的融合,它要求有十分鲜明的、富有启示力的环境。同时还要包含着深厚的,可供思索,玩味的意蕴。意境的创造,实际上就是要寻求环境与意蕴的统一。

        这篇文章也是走了四个踩分点,踩分点①写雪浪花,作者开篇就从自然景象写起,一下子把读者带人了雄浑壮阔的画境之中,为即将出场的人物布设了相应的背景,为整个意境的创造奠定了基础。(完成了踩分点①的要旨)。踩分点②、③的描写是以主体人物“老泰山”具体细致的描述而产生的联想与抒发,丰富了意蕴的内涵,为后来哲理的抒发莫定了更为坚实有力的基础。

        作者在踩分点②和踩分点③上采用了一是环境的描绘,一是意蕴的点化,两者溶化为一,不可分割。写文章不一定都要有意蕴的点化和哲理的抒发,但是,凡是有意蕴点化和哲理抒发的文章都是经过作者特意追求的。古代文学家陵机在《文赋》中指出:·“立篇言而古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意思是说,凡是作一篇文章,必定“有一段或数语为一篇精神所团聚处或一篇精神之所发之深处。”《雪浪花》结尾部分的意蕴点化和哲理抒发,正是全文精神的团聚处(也是踩分点④的要旨)。

        这篇文章采用的是“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在章法表现上采用类比,拟人,借喻的手法。使作品的主题得到了生动、深刻的表现。

        四、花开千枝、一干所系

        清代诗人袁枚曾说:“穿贯无绳,散线委地”,讲的是诗文要有贯穿的线索。有了它,各种材料才有所依附,没有它,文章就会支离破碎,杂乱无章。因此,文学作品都需要有一条贯穿始终的线索,特别是记叙文类,它决定了作者可以在生活中自由地、灵活地运用各种材料,这就更需要有一条贯穿各种材料的主线。(这条主线恰好就是踩分点①+踩分点②+踩分点③的总和)在《天山路》一文中,作者把各种材料通过“路”串连在一起,做到了“花开千枝、一干所系”。

        踩分点①,作者写了去新疆天山的路,踩分点②作者把在新疆的所见所闻都归结于“路”上来,从侧面讴歌劳动人民改造大自然与旧世界的丰功伟绩,赞美了劳动人民的高尚品质。踩分点③,作者把大大小小的路串在一起,把新疆和内地,和首都和全世界都连起来了,这路确实是一条使人奋发、深思,难忘的路。

        作者在文章中选取的大量材料,都是用“路”这条线穿连在一起的,有了这条线索,它们才纷纷汇集而来,形成一条灿烂夺目的珠链。

        五、由小见大,平中有曲

        《记一辆纺车》是一篇饱含着真情实意的记叙文章,作者通过对一辆小小的纺车回忆,艺术地概括了在艰苦的抗日战争中,延安军民响应毛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开展大生产运动的生活面貌,热情地讴歌了“跟因难斗争,其乐无穷”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借以鼓舞人民发扬革命传统,战胜困难,夺取新的胜利。

        作者所记叙的是一辆普普通通的纺车,看起来很细小,但它是置于抗日战争的典型环境之中,把它做为延安军民大生产运动中的“成千上万辆纺车的一辆”,当做战斗的武器,进而把它与毛主席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方针连在一起,同战胜敌人的经济封锁连在一起,同艰苦奋斗的思想作风连在一起,层层深入地扩展,由小见大,使之具有了广泛的代表性与深刻的概括性,取得了“一滴水也能反映出太阳光辉”的艺术效果。

        作者独具匠心地对纺线的情景及纺线人的内心活动作了几次转笔的描写,通过作者笔锋的转换,就自然地一转一变,一变一曲地形成了文章的波斓起伏。

        作者在文章中以记叙一辆纺车为主旨(踩分点①),展开了对纺线的劳动场面的描写,并赞美了抗日战争时的延安军民在毛主席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下展开的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热情地歌颂和赞美了劳动人民及革命的优良传统(踩分点②)。最后升华为现实生活中的人民要发扬革命的优良传统,战胜困难,建设新中国(踩分点③)。

        作者通过对纺线的劳动场面与纺线人劳动情感的描写,以点面相间,动静更迭的安排,加之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法的综合运用,使得全文跌宕起伏,平中有曲。(限于篇幅,不转原文)。

        六、细节传神

        《我的母亲》是邹韬奋于一九三六年作的,是一篇模式结构的写人记叙文章。作者怀着深挚的感情,选取了几个在时间上,事理上都不相干的生活片断,从不同的侧面赞美了母亲的可贵品格,控诉了封建社会对妇女才智的禁锢和摧残。

        《我的母亲》一文,没有较完整的故事情节。也没有大段的人物对话,它是用人物的一点遭遇,一个动作,一种姿态,一句话或是一种表情等细节,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作者通过对母亲没有名字和母亲为了子女而辛勤的劳动,和母亲面对一贫如洗的生活环境以及女仆与母亲之间的感情描写,完整地表现了母亲的品格,构成了耐人反复品味的意境,把母亲的形象逼真地烘托出来。

        细节并不细,它具有极强的概括力,往往以少许的笔墨刻划人物的性格,阐明深刻的道理,给人以突出,鲜明的印象。但是细节大都不能孤立地存在。它必须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发挥出自己的作用。恩格思说:“现实主义是除了细节的真实之外,还要正确的表现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就深刻阐明了细节对于典型环境的依附关系。离开了典型环境,细节就不可能表现出它应有的意义。《我的母亲》中的细节之所以感人至深,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作者把细节放在了特定的环境之中。就全文来说,所有的细节都是用来表现母亲的品格(母亲的品格则是文眼)。

        细节的运用,不是个单纯的方法,技巧问题。细节来自生活,只有认真观察生活,真正理解生活的人,才能掌握细节,运用细节。“于一言一动之微,一沙一石之细,都不轻松放过”。这是我们平日写观察日记最好的借鉴。

        以满分踩分点记叙文来分析,踩分点①作者写母亲。踩分点②作者通过诸多的细节小事,并有机的以母亲为“文眼”穿连在一起,从正面赞美了母亲的品格,也引喻封建社会劳动妇女的共同品格,又无情鞭挞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制度。踩分点③,作者以母亲为例,将全文升华到整个社会,并且做了设想式的赞美。(限于篇幅,不转抄原文)。

        以上介绍的几篇文章,无论是在写作手法、谋篇技巧上,还是在文章风格、思想内容上都具有一定的典范作用,是值得学习与借鉴的好文章。同学们平时就是没有去注意书本的课文,其实课文才是最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文章。从小学到初中高中的课文作用就由学生字、生词转移到作文示范这方面来了。可惜的是,教师在讲课文时只是教同学们找中心思想,分段落大意,或者讲一点语法,却不把课文的讲解与作文的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所以同学们看课文不起劲,不去把课文当做最好范文来对待,导致了许多学生为了写好作文,东抄西凑,不惜花钱去买那些已在书本上能找到的文章来作示范。我这样讲并非否认其作用,因为那些文章也是由学生通过书本的学习而获得知识的成果,读一点对你的写作是有好处的,但切忌抄别人的作品,那还不如不去写作。

  • 《写满分踩分点作文必备的两个条件“阅读提要”与“写作提纲”》
  •     写阅读提要和写作提纲是相辅相成的,经常写阅读提要能帮助我们学习写文章组织材料,体会到文章怎样才能突出中心思想。即踩分点③。

       写文章一定要养成列写作提纲,在写作时就更容易抓住主题思想,抓住要领、把握中心。记叙文是写人叙事的,写记叙文,是通过记人的言行和事情的经过来表达的。事情是由人在一定的时间、地点做出来的。事情又有它自身的前因,后果和经过。因此在所写的记叙文中总要回答下面的问题,即:什么人在什么时间和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事情的起因和经过与结果怎样。在文章中必须交待清楚明白。否则就产生了不完整与不清楚,也就不能更好地表达中心思想。即踩分点③。这里的“人物、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事情的经过、事情的结果”被称为写记叙文的“六大要素”。在满分踩分点记叙文中这六要素正是踩分点①(这也告诉同学们,踩分点①、②、③不是作文的自然段落,更不是写作提纲,而是一种对文章写作水平的设计形式)。根据满分踩分点记叙文踩分点公式,我们可以看到踩分点①是基本语言思维形式,是踩分点②的推理基础与出发点,踩分点②是语言思维的中级形式,是踩分点③的推理系础与出发点。踩分点③是语言思维的高级形式,是记叙文的写作最高宗旨与最后目的。即一篇记叙文的主题。

        写满分踩分点记叙文如何打草稿?

        一、确定出踩分点③即中心思想的最高境界。根据对所给文题的理解,给文章确定一个中心思想,即踩分点③的高度。要确定的十分明确,决不能含糊。例如《我的母亲》,它的中心思想应该怎样定呢?根据踩分点公式也就是定踩分点②和踩分点③,关键是踩分点③。踩分点②赞美母亲的敬业、勤劳、俭朴、善良的精神,踩分点③赞美母亲和全国成千上万的母亲一道改造我们伟大祖国的面貌。最后扣题到祖国——我的母亲。

        二、选择最有力的能突出表达踩分点②的材料。在选材时把自己熟悉的材料排一下队,对它们进行筛选,最后选出一个或二个来写。

        三、找好写作的最佳角度。看一看,这些材料从哪种角度上写能更加突出中心即踩分点③。采用第一人称,第二人称还是第三人称,中间也可以转换人称写。

       四、理清踩分点①踩分点②和踩分点③的思路,列出提纲。在列提纲前,考虑一下,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什么材料用在什么地方,怎样才能详略得当。

        五、设计表达方式。根据提纲来设计语言的表达方式,也是写好一篇满分记叙文的重点内容。如:记叙、描写、说明或夹叙夹议。议论抒情虽然都在踩分点②和踩分点③上,但这部分的内容一定要少而精。大约占文章的五分之一就够了。这部分的写作一定要作到:①概括性强;②要富有哲理;③要具有强烈的感情。

        六、设计开头与结尾。我们写文章可以设计几种开头与结尾的形式,如抒情开头、反问开头、直叙开头等,同时要选出相应的最恰当的结尾。还要考虑段与段之间是否使用过渡句,照应句。

        七、打草稿。打草稿要一气呵成,不要边写边想,即使已发现个别句子表达的不准确,个别字句可能有误也不能停下来,否则会打断行文思路。觉得有问题的地方可在全文写完后去推敲它。

        八、在行文中尽量多用一些特色强的修辞手法,这方面我们也专题介绍过。但修辞独特,遣词造句精美仍需加强修炼。

        九、修改草稿:写完后,先读一下,再好好地思考一番,然后动手去修改。一是要看文章的总体结构,轻重主次是否安排合理。事例的运用与分析是否恰当,是否详略得当。层次条件是否清晰,结构是否严谨,中心思想即踩分点③是否明确,踩分点②与踩分点③是否有递进内容逻辑关系,踩分点③是否写得具有相当的时代气息与浓厚的感情色彩。二是分段推敲,做到字斟句酌,将可有可无的字、句去掉,纠正错、别、白字,做到语句通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