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把文章写得有声有色,必须在语言上多下功夫,力求做到准确、鲜明、生动。 本文的语言值得学习。例如,当陈老师说到登山 “不是闹着玩的”,“我”一听就恼了,先是“别地脱掉上衣,露出鲜红的运动衫,而“又剧地一下扑在地上,一口气给他来了十多个标准的俯卧撑”。
这一“脱”,一 “扑”,两个动作,就活脱脱地写出了“我”当时“恼”到了何等程度。当陈老师还不同意的时候,“我急了,拉住他的衣襟一个劲儿地问”,这一“拉”,一“问”,又传神地写出了“我”当时焦急的样子。
此外,把九个登山队员,比喻成“淡淡的晨雾中”的 “九朵鲜艳的红花”,形象地描绘了一幅曙光初照的登山图;把“路旁的小草顶着的颗颗露珠”,比喻成登山队员“洒下的滴滴汗珠”,含蓄地写出了登山的艰辛以及登山队员的自豪感。
这方面也是要在平时下功夫的,在做这方面培养训练时,要有目的地找几篇好的作文来,采用顺与逆的思维培养。顺是先看课文的标题,不要去看正文,自己先根据标题构思一篇作文,再去读一下正文,对比一下,找出各方面的差距来,然后,再修改一下自己的作文;逆向培养,最好让其他同学把一本作文选的标题都掩盖上,之后你去读正文,读过之后,你根据文章的内容给做出结论,是属于哪一种文类,并给它命题,之后打开标题,对照一下,你的结论如何,命题如何,这样,顺与逆的训练,对于审题,构想思路,写作章法、逻辑性、哲理性的培养极有好处。可能有的同学认为这样做太费时间了吧,只要你把玩游戏机,看电视、看小说的时间挤出一半也就足够了,这样做尤其是对文题的审视方面的作用极大。
有关文章结构思路的训练
这方面的知识主要应在课堂上去训练,老师讲的文章(课文)结构,中心思想,层次段落,写作手法,都是属于同类作文的基础知识,只是他讲的角度不同。同学们除了上课时注意听老师对课文的分析讲解外,在阅读别人的作文时,也应注意这一点,多读一些小品文和报纸上的报导性文章。因为这类文章的特点是:短而精、结构严紧、语言精练、富有延伸与扩展性。在读这类文章时,注意它的结构形式的安排,往往是几个字,一句话即是开头与结尾,可见其语言的精练程度与语法的修辞修养之高了。大有“一语道破天机”之功。
文章结构的好坏,是文章水平的一个主要环节,这方面的构思也叫“谋篇”。谋篇是关系到一篇文章的整体结构问题,它包含文章的层次结构、段与段之间过度是否合乎情理,开篇、正文、结尾是否统一的问题,是否围绕着一个中心内容去展开去着墨。否则会闹出虎头蛇尾(这里指属性)、张冠李戴,挂羊头卖狗肉的笑话来的。尤其是议论文,那就会跑题了。因此作文谋篇的问题应是写出一篇高水平作文的关键。
有关遗词造句及文章用词的培养与训练
这方面素质培养,就是要多读课文、文章,多听一些报导新闻,同时不要光是了解事情的经过,其中有大量的词、句是值得引用的,要善于记录下来。并且在平日要养成良好的语言交际习惯,即所谓的“见什么人,说什么话”与“什么事谈什么话”的习惯,在交谈中注惫用语、用词的巧妙性,和别人谈话时也要注意他的语言表达方式与他想说明的间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如何。为什么有的人出口成章,语不穷词,这种人一定是一位很健谈的人,另外也说明他是一个知识面很广的人。我们为什么不向这个方面发展呢?用词、用语,是一个与日俱增的训练,学会了一个词,就应该在语言交际上给它机会。语言的交流也是写作的一种方式,只不过表现的具体方式不同。为什么在汉语知识中有“文言修辞”之说呢,就是因为文章即是语言,也就是说语言构成了文章的缘故。社会上还真有这样的人“善写不善说”,“善说而不善写”,但不论哪一种人,他们的头脑反映应是相似的。这两种形式都离不开头脑的反映,只不过他们的个性有异而已,这也是一种缺少镶炼的表现。同学们一定要把二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去强化我们对作文的写作培养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