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多一点“特立独行”》。
提到特立独行,大家在脑海里第一个蹦出来的印象是什么?是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还是行为放荡不羁,与常人格格不入的哗众取宠者?
要想彻底了解这个词,单凭主观印象是不够的,还得追根溯源。《礼记·儒行》有云:“其特立独行,有如此者。”翻译过来便是:“它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进到了这种程度。”很明显,在这层语境里,它是褒义词——这便是我本次演讲想和大家谈论的话题。
一个人为何要特立独行,很显然,他想和常人不同,深究一下,便是他不满足于现状,想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我们在生物课上曾学过一个知识点:“基因突变是进化的原材料。”正是因为那一些特立独行的基因改变了自己,低等的单细胞生物才会进化成如今形形色色的动植物。
但在当今社会,很少有人会特立独行,绝大多数人还是选择了跟风,选择了从众,当他们的认知与周围环境产生误差时,往往会立刻否定自己的想法,转而拥抱被大众普遍接受的思想。为什么?因为他们怕,他们怕自己因不合群而被孤立,怕自己与众不同而招来非议,于是便在思想上扼杀特立独行,坚信自己的平庸。“特立”于这群人而言,都是思想上的一道天堑,更何况是“独行”这种惊世骇俗的行为呢?因此,特立独行代表的是一种敢和他人不同的勇气,亦是一种为自己创造更多可能的勇敢尝试。
但特立独行之人仅仅是因为他很勇敢吗?恐怕不是,我只需举一个身边的例子便可以很好的解释这个问题。晚自习课间交作业时,有的同学会将自己不确定的答案与周围人比对,有不少同学很淡定,第一时间提交作业。如此的特立独行,换来的往往是两种结果,一种情况是“春风得意马蹄疾,爷的作业没错题”,另一种情况是“可怜当初不信邪,错题太多全白学。”对于这两类同学而言,他们都有不对答案的勇气,但前者是因自信而勇敢,后者却是因无知而无畏。由此可见,要想真正的做到特立独行,光凭勇气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足够的实力来承担特立独行所带来的风险。有了实力,才会有特立独行的自信,才能够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大步前进。
说到这,我相信不少同学已经开始冒问号了:“我现在按部就班的生活,一样可以活得很好,为什么非得要特立独行,去做一个异类,活的那么累呢?”前一段时间,我向大家分享了一段国产单机游戏《黑神话·悟空》的实机演示视频。这段视频霸占了当天的头条,人们期待着这部作品能打破外国3A游戏的垄断。在座的男同学应该都明白,制作三a大作就如同研发芯片,投入不一定有回报,成本高昂的令人发指。但就是在如此艰巨的困难下,总制作人如是说道:“我不满足中国现今游戏产业的生态,我觉得中国人也可以有自己出色的单机游戏,在制作游戏方面,中国并不比外国差。”听完这件事,我相信大家的心中已经有了答案,没错,我们之所以要特立独行,是因为要有所担当,要给人们带来新的希望。
百年之前,康有为说过一句话:“变或可存,不变则削,全变乃存,小变任削。”这里的“变”便可理解为“特立独行”。正是因为这些爱国人士的特立独行,使他们在懦弱的人群中独树一帜,担起了民族存亡的重担。也正是这些人的前仆后继,才给多难的民族带来崛起的希望
所以,我期待大家能够特立独行,是希望你们能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有“会当击水三千里”的自信。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而不仅仅是为了活着而活着。变化才会带来无限的可能,多一点“特立独行”,才会多一份充实人生。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悠悠千古史,岁岁《红楼梦》,这部感动了无数青年的《红楼梦》中,我最爱的人物是她——林黛玉,记得她貌美如花,记得她才华横溢,记得她多愁善感,记得她和宝玉之间的凄美的爱情,也记得她的死,曾留下了千古的遗憾。
泪水
记得,她爱哭,因此不管是大观园中的姐妹还是下人对她这一点都很反感,但她全然不顾别人对自己“整天不是愁眉就是眼泪”的误解,亦然不睬下人对自己“孤芳自赏,目下无尘”的批判,更不屑于后人对自己“娇滴滴,弱不禁风”的曲意理解。她,将所有的喜怒哀乐都注解在那一滴滴泪水中,为的只是虚幻境漠河畔绛珠仙草对神瑛侍者灌溉之恩的回报,恪守一个知恩图报的灵魂的诺言。
葬花
曾记得,她多愁善感,对“黛玉葬花”这一节我更记忆犹新:天空中飘着细雨,她穿着一身素衣,扛一把花锄,将满地花瓣装于绢袋中,她不忍它们随水而去,也将自己的痴情埋进土里,与粉嫩的花瓣化作他年的春泥。她伫立良久,面对小小的花冢,轻声呜咽:“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她似乎已预见自己那悲惨的结局,悲叹道:“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和”。泪水早已顺着脸旁滴落下来。
爱情
也记得,她和宝玉之间那段凄美的爱情;在大观园里,她和宝玉吟诗作赋,志趣相投,她爱上了宝玉,决不是为了取得贵妇人的地位,而是为了追求幸福纯洁的爱情。她蔑视功名富贵,从来没有劝过宝玉去追求功名利禄。她用心去爱他,自然希望他也能真心爱她。然而,在那样的时代,那样的家庭里,这又是不能表达的爱情。爱情的火苗,只能忍在心里,积在心里,压在心里,无处诉说,只能不断试探宝玉的心,“多情女情重愈斟情”。无声的渴望,过度的猜疑和浪费的争吵,一个在潇湘馆临风洒泪,一个在怡红院对月长吁。在那个封建的时代,她和他的爱情注定无果而终,他们终究还是过客。
“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她用死向这个黑暗的社会作最后一次反抗。林黛玉作为封建社会的女子,她有独到的人生见解,具有过人敏感的气质和奇逸的文思,生就伶牙俐齿,锋芒毕露,从不趋炎附势。她以落花自比,“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始终保持高尚的情操,执着地维护自己的尊严和个性自由。
林黛玉虽然死了,但这位才华横溢,多愁善感,为追求美好爱情而丧生的少女将永远留在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