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考古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2 09:33:29
  • 《考古之路读《考古手记》有感800字》
  • 本书作者——微笑的猫运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塑造了一批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向我们展示了考古人的理想与追求。

    书中写到“文化似乎走的是一条消亡之路,古来之道被时间与历史所泯灭,就像沙漠中的一条河,流着流着,便渐渐消失,或隐入地下、或化为水汽。它从哪里来?流经何处?沿途有哪些风景?不得而知。所以要去找,沿着古老的布满沙砂的河床一步一步往回走,于是看见传统,看见人文,看见思想,见证每一次的辉煌与没落。文物只是一个物而已,它身上所承载着的过去才是目的”。

    的确,咱们平常人看考古看的是猎奇,又挖出了什么宝贝?这宝贝值多少钱呢?而考古人看的是宝贝背后的历史。所以一罐古酒可能比一桌子玉器都值钱,一具尸体可能比一屋子瓷器都珍贵。宝贝、古董都是有价的,而历史的真相是无价的,一个盘子绝不可能影响中国三百年,但一件事却可以,而古董器物往往与当时精神文化相关。

    拿1970年出土的葡萄花鸟纹银香囊来说,这是由于它与历史记载之间的印证,我们才能窥见历史真容的一角,那段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凄美的爱情故事也通过它的存在,变得真实可辨。正如齐东方先生在介绍香囊时所说“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器物和一个时代联系在一起,和一个人群联系在一起,和一个社会联系在一起,今天,我们以这样一种方式(电视节目——国家宝藏),这样一个故事,把葡萄花鸟纹银香囊传递给亿万群众,让更多的人关注它,认识它,作为一个考古人,我感到非常欣慰。所以,我认为在考古研究的道路上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

    郑振香先生她说“历史传奇常常帝王将相风云际会多,巾帼英姿刚柔并济者太少。三代考古人才呈现出一个完整的妇好墓”,而1976年出土的妇好鸮尊让妇好这位杰出的女性从殷商甲骨文的文字世界走向今人的视野,成为第一位有史可稽的古代女英雄。妇好鸮尊与同期出土的青铜礼器群与武器群是商代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体现,是“国之大事,在祀在戎”的物质载体,是中国青铜时代发展到一个新高峰的物质文明。

    同时郑振香先生也强调说“考古不是挖宝,我们关注的不仅是文物宝藏,而是宝藏背后的历史信息,拨开迷雾见真相,还原历史原貌,才是我们真正的目的”。

    考古之路往往伴随着危险,无论是遭遇盗墓贼,还是面临种种机关毒虫,都可谓险象环生,步步惊心,不过考古之路有了无数艰难险阻也奈何不了的考古人也会变得可爱起来。向着太阳出发吧!

  • 《考古之路读《考古手记》有感800字》
  • 本书作者——微笑的猫运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塑造了一批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向我们展示了考古人的理想与追求。

    书中写到“文化似乎走的是一条消亡之路,古来之道被时间与历史所泯灭,就像沙漠中的一条河,流着流着,便渐渐消失,或隐入地下、或化为水汽。它从哪里来?流经何处?沿途有哪些风景?不得而知。所以要去找,沿着古老的布满沙砂的河床一步一步往回走,于是看见传统,看见人文,看见思想,见证每一次的辉煌与没落。文物只是一个物而已,它身上所承载着的过去才是目的”。

    的确,咱们平常人看考古看的是猎奇,又挖出了什么宝贝?这宝贝值多少钱呢?而考古人看的是宝贝背后的历史。所以一罐古酒可能比一桌子玉器都值钱,一具尸体可能比一屋子瓷器都珍贵。宝贝、古董都是有价的,而历史的真相是无价的,一个盘子绝不可能影响中国三百年,但一件事却可以,而古董器物往往与当时精神文化相关。

    拿1970年出土的葡萄花鸟纹银香囊来说,这是由于它与历史记载之间的印证,我们才能窥见历史真容的一角,那段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凄美的爱情故事也通过它的存在,变得真实可辨。正如齐东方先生在介绍香囊时所说“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器物和一个时代联系在一起,和一个人群联系在一起,和一个社会联系在一起,今天,我们以这样一种方式(电视节目——国家宝藏),这样一个故事,把葡萄花鸟纹银香囊传递给亿万群众,让更多的人关注它,认识它,作为一个考古人,我感到非常欣慰。所以,我认为在考古研究的道路上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

    郑振香先生她说“历史传奇常常帝王将相风云际会多,巾帼英姿刚柔并济者太少。三代考古人才呈现出一个完整的妇好墓”,而1976年出土的妇好鸮尊让妇好这位杰出的女性从殷商甲骨文的文字世界走向今人的视野,成为第一位有史可稽的古代女英雄。妇好鸮尊与同期出土的青铜礼器群与武器群是商代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体现,是“国之大事,在祀在戎”的物质载体,是中国青铜时代发展到一个新高峰的物质文明。

    同时郑振香先生也强调说“考古不是挖宝,我们关注的不仅是文物宝藏,而是宝藏背后的历史信息,拨开迷雾见真相,还原历史原貌,才是我们真正的目的”。

    考古之路往往伴随着危险,无论是遭遇盗墓贼,还是面临种种机关毒虫,都可谓险象环生,步步惊心,不过考古之路有了无数艰难险阻也奈何不了的考古人也会变得可爱起来。向着太阳出发吧!

  • 《永远的战士700字》
  • 我是个“考古迷”,看到有年份的东西就会情不自禁地喜欢。有一天,我在乡下老家的老式衣橱里发现了一本布满灰尘的旧相册,翻开第一页,就看到了一张泛黄褪色的照片,但看了半天也没有认出是谁,于是我急忙拿去问爷爷,才知道了这张照片背后的故事。

    相片里,是一位戴着军帽、在芭蕉树下站得笔直的年轻士兵,他是我爷爷的亲大哥,我的伯祖父。这张照片,是他参加抗美援越战争时拍下的唯一一张照片。爷爷清楚地记得,这张照片,当时和一把飞机造型的梳子一起作为“遗物”寄给了太爷爷……

    据爷爷回忆,伯祖父19岁参军入伍,22岁时他参加抗美援越战争,随后流转到了越南安沛,与敌人展开了生死之战。在任务执行的过程中,伯祖父和几个战士迷失在芭蕉林中几天几夜,部队找了他们很久都没有消息,以为他们已经牺牲,便有了“遗物”寄回这一事件。后来很幸运,伯祖父他们走出了芭蕉林,找到了部队,又顺利回到了祖国。回来后,伯祖父响应祖国号召,又回到了农村。

    刚回到农村,家中一贫如洗,但是作为一个上过战场的军人,他深知这和平时代来之不易,坚信只要通过双手,就可以创造幸福生活。最难能可贵的是,退伍回来的伯祖父在劳动中脱颖而出,从而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自己的党员梦。他一生追随着党,无怨无悔、兢兢业业地扎根在了大队里,为村落的发展、村民的幸福尽心竭力。

    现在的伯祖父,有着一头花白的头发,因为得过脑梗,说话时不时有些没头绪,与照片里英姿挺拔的形象相去甚远。但没有人能忽略他臂上刺目的疤痕,历史也不能磨灭他峥嵘岁月中的功绩。每每说起当年参军那些荣耀,他都无比自豪。

    千千万万的平民英雄,闪耀在历史的长河里,照耀着后人。他们深深地把功名掩藏,活成普通人的模样,默默无闻地生活在我们身边,就像我的伯祖父一样,从未炫耀自己的参军经历,却又处处展现出军人的担当。

    这便是我心中的英雄,像和煦的阳光拂过我的心头,时时刻刻鼓舞着我,要做一名生活中的“战士”!

  • 《沙漠考古记》
  • 我叫康博文,今年30岁,是一位小有名气的考古学家。为了更好进行研究,我决定亲自前往古丝绸之路——楼兰古城遗址。楼兰曾在古丝绸之路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这次陪同我前行的是我的妹妹,她也是一位考古爱好者,一听到我要到楼兰去考古就非要和我一起来;另外一位是当地向导小陈,他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眼睛眯眯小,看起来就很有学问。听说他经常给考古学家提供向导工作,所以他的经验足够丰富。

    为了这次研究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除常用的指南针、地图、药品、帐篷、饮用水、食品等常用物品,我们还专门准备了锋利的小刀、电源和照明灯,以防手机没电了。

    万事俱备,第二天我们就开启行程。我开着越野车驶进沙漠戈壁,先跟小陈会合,正式开始了考古之旅。透过车窗向外看,到处都是茫茫黄沙,偶尔有几根仙人掌挺拔地立在那儿,守护着这片黄沙地。太阳在高空中炙烤着大地,把大地烤得火辣辣的。这沙漠风光雄美壮观,别具一番特色。

    虽然是第三次来到这荒无人烟的大沙漠,但我还是被它深深地吸引着。正津津有味地欣赏着广袤的沙漠,突然听到小陈一声惊呼:“不好,沙尘暴来了!”顺着他的手指看去,天空的西北部一片朦胧,看不太清楚,朦朦胧胧。很快,这篇朦胧逐渐靠近我们,空气中烟尘滚滚,黄沙如脱缰的野马向我们奔驰而来。飞沙走石如利刃般打磨着车子,车子变得伤痕累累。这震天动地的声音在我耳旁盘旋。我们紧锁车门,待着这密闭的空间里心惊胆战:沙尘暴会不会把我们的车子吞噬?我们会不会死在这里?这股力量太强大了,什么时候才能结束……!

    “这个沙尘暴很快就会过去的!大家不要担心。沙漠里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很正常!”小陈在一旁给我们打气,听到这句话,我悬着的心终于放松了一点。在惊魂未定地等待了十多分钟后,沙尘暴向远方席卷而去了。我们继续往前行驶。

    大概行驶了十几分钟,我们戴好口罩,背上背包,下了车。由于空气中还飘浮着一些沙尘和微粒,所以呼吸也有些困难。太阳在高空中炙烤着大沙漠,气温高得都能煎鸡蛋了。我们汗流浃背,脸上更是汗珠滚滚,不一会儿就把带来的饮用水全都喝完了。

    妹妹用手擦着头上的汗珠:“哥,你还有水吗?”“没了。”我有气无力地说。“不行,再不喝水我就要中暑了。”这时默默无闻的小陈开口了:“如果实在口渴了,我们就把仙人掌剥开吃里面的肉,可以从中获得水分。”真的吗?妹妹立刻向离她最近的一棵仙人掌奔去,用小刀把仙人掌从中间剥开,把肉吃了下去……

    当我们整理行装,准备继续考古前行时,突然看到了一个大大的洞口,我拿着手电筒往里一瞧:“咦?这个洞还挺深的,我们往里走一点儿,进去看看吧!”“好。”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

    这个黑洞阴冷无比,阴森恐怖。一进去就有一股压抑的感觉涌上心头。突然一道黑影闪过,妹妹大叫一声:“不好!”

    我朝着声音望过去:“怎么了?”

    “没什么,我刚刚看到一道黑影,然后仔细一看,其实是一只蝙蝠。”

    “哦,没事就好。”借助着微光,我看见了有许多精美的浮雕。

    “这应该是一座古墓。”我和小陈异口同声地说道。

    “我得赶紧让我的队员过来,这里面有许多价值高,具有考古价值的物品,我们今天就先在附近这儿,然后继续进行研究!”

    我们出了古墓,外面已是夜晚,繁星在空中闪烁。我们架起帐篷,准备过夜。沙漠上昼夜温差大,晚上需要生火。我摸进口袋,拿出火柴准备生火。“咦,我的火柴呢,我记得我带了呀。”“你们带火柴了吗?”他们纷纷摇头。天色又暗了下来,我们冷得直发抖。“看来我们只能采用最原始的方法——钻木取火。”

    我们从附近随便捡了三、四根树枝,用一根树枝立在另外几根树枝上快速旋转起来。过来好久,终于有一缕烟从树枝中飘了出来。“火花出来了!亮了!亮了……”

    这次考古,我们收获了不少在沙漠生存的技巧,还从古墓里找出了许多铜器、陶器等有价值的物品,收获真多啊!

  • 《开考古盲盒作文400字》
  • 当妈妈递给我一个考古盲盒时,我既激动又兴奋,马上着手开箱。

    仔细读完开箱手册,便开始了“挖掘”工作。我先细心地用沾了水的海绵涂抹石膏,再把小铲子插进去,用锤子敲几下,将石膏撬开。我小心翼翼地重复这套动作,撬下一块又一块,最终竟然挖出一枚玉扳指!我兴奋极了,加大马力继续挖,陆续挖出了玉佩、和氏璧和金缕玉衣。

    用刷子清理掉表面的土,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我的古玉发掘成功啦!我捧在手里仔细观看,虽然这些“古物”不是真的,但做工很精致。我开心地把它们拿到柜子上收藏起来。

    我不禁想,考古人员说不定也是这样工作的,用锤子、铲子挖掉大的土块,还要小心不能敲到文物。文物出土以后,用刷子刷掉表面的尘土,再进行一番特殊保护,就可以送去博物馆收藏了。

    妈妈说,如果我将来成为一名考古学家,就能知道真正的考古到底是什么样,到时候再好好给她讲一讲其中的奥秘。

    教师点评:文章用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再现了开考古盲盒的经过,突出了活动的乐趣,留存了童年的幸福时光。

  • 《贪婪》
  • 幽静的大山深处,考古工作都张叔叔头戴牛仔帽,静静地坐在一艘破旧的木船上,划着船桨,嘴里时不时喃喃自语:“嗯,深处藏虎,深处藏虎......有虎就有宝”。他又叹了口气,说:“父亲啊,我一定会实现您的遗言,帮您找到的!”他一个星期来都在寻宝,不顾队长的告诫,闯进了这深山,为寻宝已杀害了很多动物。

    这时,他来到了一片丛林前,下了船。这里原始但又异常美丽,细听之下,隐隐传来几声动物的怒吼。他继续往前走去,树林上方,几只老鹰盘旋着,像是在觅食。这时,他停下了脚步,前面有几堆尸骨,作为考古工作者,见了这些也不会太惊讶,但一虎一人死在一起就有些古怪了。

    他蹲下来细看骨堆,发现虎腹内有一根匕首,而人应该是被老虎反击后死亡,旁边就是失传已久的宝物。他收好宝物,准备离开,忽然,他好像看见了什么,说:“这......这是......”周围异常安静,令人心惊胆战。随着咔嚓一声,船被鳄鱼毁了。紧接着,一声虎啸和一人尖叫,宝物掉了下来,被老虎叼走了。

    一个月以后,宝物重回虎窝,而丛林深处又多了一具骸骨。

  • 《山中的木船》
  • 这一天,考古队员张叔叔难得放假一天,决定去附近的大山里采一些植物标本。

    他步行走到了山下。抬头一望,感叹到:“这山可真高真险啊!”山上一定有特别多的植物标本和很多奇珍异宝,以及快要灭绝的野生动物吧!

    对于张叔叔这种考古队员,像这种陡峭的山路对他来讲,小菜一碟。可是他今天不知道怎么了,居然迷路了……这时,天空下起了大雨,滴滴答答的,不知不觉走到了河边。他心里想,这山他经常来,也没见过前面有过这条河啊!河上还漂浮着一艘老旧的木船,远处看过去,只见木船摇摇晃晃的,看上去好像快要散架了一样。出于好奇,他小心翼翼地走了到了木船旁边,由于雾太大的原因,模模糊糊中,他发现船上坐着一个人。此时他高兴坏了,心想这下终于可以离开这座诡异的大山了!他跌跌撞撞地跑了上船,猛地拍了一下那个人的肩膀,正准备求助那人,那人却忽然倒了下去,发出巨大的声响。张叔叔吓坏了!脸色苍白,再定睛一看,不看还好,这一看,差点没把他吓个半死。那个人脸上布满红丝,脸上表情更是恐怖,张叔叔吓得魂飞魄散,拔腿就跑,植物标本撒得一地都是!也顾不着去捡起来了。

    一个月后,报纸上报道一个人在深山里被红蚁吸干了所有的血液。张叔叔一看报道,毛骨悚然,脸色发白!他发誓永远不去那座山里!

  • 《我想学一学考古》
  • 那一天,我和奶奶去新华书店,在那里,我们看了一会儿书,又拿了几本准备买的书下楼了。到了三楼,我站在摆有“匹诺考古”的地方不动了,奶奶问我:“怎么不走了?”我说:“我想要这个。”奶奶问:“那是什么?”我回答道:“这是兵马桶。”奶奶笑了,说:“那是兵马俑,不是兵马桶”我不好意思地说:“我说错了,给我买一个吧,我想学一学考古,我还想看看里面是什么。”最后奶奶给我买了一个。

    回到家里,我按照说明一点一点地把外面的石膏挖了下来,又把身上的石膏点点用刷子刷一刷,最后,用水把兵马俑洗干净,真好呀,一个干干净净的“将军俑”出来啦!

    我想:考古太不容易了,没有耐心和细心是不行的呀!

  • 《观察水媳》
  •     我经常到生物考古室,看到老师养了一些水媳。从初中的生物课中,我对水媳有一些了解—它是自然界中很低级的生物,体壁只有两层细胞,固着在淡水中生活;有六至八只触手,属腔肠动物门。我看眼前这一厘米左右长的水媳,心中不禁升起一个疑团:这个“不动”的小小动物,至今还是种族繁衍不息,其中的奥妙何在?我怀着极大的兴趣和好奇心,向老师要了几条,带回家去培养、观察…… 我将水媳放在一个盛有清水的瓶中,小水媳为了寻找新的固着点,它不时地摇摆着自己的圆筒状的身躯,时而弯曲、时而伸直,有时还拿大顶,真有点像体操运动员做艺术体操表演呢! 水面平静时,找到固着点的小水媳,身体和触手都伸展开,像是一棵小植物,只是缺少绿色素罢了。

        水媳捕食也很有趣。我每天喂它们鱼虫(水蚤)时,水媳若是饥饿,触手就伸得老长,甚至长过它的身体。我用滴管将一个小鱼虫送到水中,正当鱼虫要从水媳旁游过的时候,水媳的触手立即将其捕住,然后又灵活地将其送人口中,鱼虫进人腔肠,水媳的身体一下子鼓起来.我为了了解水媳触手的灵敏度,曾用小棍去碰它的触手,这时你会看到,那些触手立即缩回,连身体也缩成一个小团,圆溜溜的,活象一个小肉球。反复实验,得出的数据是,收缩后的水媳只有三毫米直径,每收缩一次,大约需要二秒钟。我想这可能是水媳逃避自然界敌害的一种自卫本能吧! 在复杂纷纭的大自然中,只用逃避的办法来自卫,从而繁衍兴旺,当然是不可能的。那么,小水媳还有什么本事呢?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做了以下实验。

        取四条水媳,平放在玻璃片上,让它们平躺,横切两条;刺激另外两条水媳,等它们缩成团时,纵切也就很方便了、、把切过的水媳放在玻璃瓶中进行观察。 第二天,纵切水媳,成了四个小个体固着在瓶壁上,其中有三个已经能吃虫了;还不能吃鱼虫的一个,是因为纵切时切偏了,它只有一个触手,暂时还不能吃食。横切的带有触手的两个,下端还未发育好,无法固着,但能用触手捕食;另外两个不带触手的,正相反,它们能固着,但还不能吃食。 第三天,情况变化不大。 第四天,没有触手的水媳,长出了小触手。 第五天,新生的小触手变成了五、六只,能自己捕捉食物了;所有的八只小水媳,全部能固着在瓶壁了。 通过观察,我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水媳的再生能力非常强。我想,这可能是它家族兴旺的重要原因了。

        【简评】 习作介绍了水熄的生活习性和它再生能力强的特点。 题目巧妙,形成鲜明的对比。“不动”和“动”,又是“动物”,到底怎样,得看后才可明白。 习作描述了自己观察的水熄寻找固着点时的动作,这是它在“动”。而找到固着.点之后的形态则有“不动”和“动”,平时不大动,唯有捕食时动,动作还相当灵活。 由捕食时的动作灵敏,又试验它们的自卫能力,试验它们的再生能力。写得条理清晰,层层之间街接紧密,过渡自然。 习作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语言流畅。如在结尾时再点题,扣住“不动”和“动”来写,就会使习作结构上更完整。

  • 《寻找恐龙》
  •     礼堂里,几百个参加考古夏令营的学生正聚精会神地在听老师做古生物知识的报告。有个小男孩坐在第一排,叫王强。

        他听得十分专心,只是不停地抚摸着自己手里拿着的那本《神秘恐龙》,仿佛在思索着什么。王强从小就喜欢听爸爸讲恐龙的故事,这会儿,他听完报告竟长长地叹了口气,说:“唉!要是我能快快长大就好了!”坐在他身边的好朋友李明奇怪了,问:“干吗要快点长大?”“长大了我可以去找恐龙。”王强认真地说,“在那没有人去过的地方,一定有恐龙!”李明一听,也兴奋起来,激动地说:“行!寻找恐龙,也算我一个!”

        考古夏令营的生活非常紧张。早晨五点钟起床,吃一顿简单的早饭,六点钟就开始考察活动。大家在野外的岩石中挖掘化石。王强和李明干得非常认真,生怕漏掉什么东西。啊!王强终于挖到了一块十厘米长的骨板化石。王强取出软别轻轻地刷去化石上的尘土。忽然,他激动地站立起来,飞快地走出帐篷,将化石拿到明亮的阳光下,仔细察看起来。

       原来,化石上有一幅图案:一人一兽。这人是原始人,下身围着兽皮;这兽的形状很奇特,头上有角,拖着长尾巴,身体蹲在后脚上,前爪扬在空中,嘴很大,牙齿锋利。这兽跟人一比,佑计至少有七八米高。

        “恐龙!”王强惊叫起来,“这庞然大物一定是恐龙!”

        李明闻声赶来,两个“恐龙迷”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按常理,这画面不可能发生!恐龙生活的时代是两亿年以前到七千万年以前。后来,由于宇宙射线,植物群落的变化等原因,恐龙都已经灭绝了,怎么可能在有了原始人的几十万年以前还活着,而且成为当时人们常见的动物呢?

        至此以后,寻找恐龙的坚定信念更深深地植根在两个“恐龙迷”的心中,他们中学毕业后一起报考了古生物专业,成了研究恐龙的青年专家。

       一年夏天,王强和李明一起去恶龙湖。只要在西藏生活过的人,都知道恶龙湖。传说在很古老很古老的时候,西藏有一条恶龙横行霸道,它殊毁房屋,吞食家畜,于是佛祖就施展法力,将恶龙困在了这个湖中。

       这个传说在藏民中代代流传。日久天长,茫茫林海将这湖泊重重包围起来。

        王强和李明一到恶龙湖,就觉得这儿有一种特殊的气氛,林间听不到小鸟的叫声,湖里看不见小鱼漾起的波纹。太阳偏西了,风越钊越大。王强和李明牵着马,在离湖不远的树林中布置了营地。等他们吃好饭,天已经黑了。白天的死寂化成了夜晚的恐怖。树枝摇晃着,藤萝就像怪兽的胡须,迎风飞舞。由于这是第一次在神话般的湖边过夜,王强和李明很警惕,他们没有脱衣解鞋,而是手拿着冲锋枪,盖着毛毯躺在火堆边。火渐渐暗下去,夜已经很深了。李明很快进入了梦乡,王强也有了强烈的睡意。

        突然,一声凄厉的马嘶声把王强和李明惊醒了。他俩一跃而起,抓起冲锋枪火速向帐篷外冲去,透过夜色,他们发现一匹马已经被活活撕裂,它的一半身躯已经不翼而飞。看到这不可思议的场面,王强拧亮电筒,仔细检查,发现地上有巨大的脚印,每个脚印有一米多长,一左一右的排列着。而且脚印来自湖岸。“恐龙!凶残的肉食恐龙!”王强的脑海里立刻闪过这个念头。不平静的夜晚终于过去了,王强把夜晚的经历详细地写了一份报告,要李明骑马,去向科学院报告。自己则留下来监视怪兽。李明不放心王强,时王强千叮咛万嘱咐之后,才骑着马走了。一连几天,王强都躲在湖边的树丛中,用望远镜日夜监视湖面。

        一天傍晚,王强忽然发现有一只怪兽,一动不动地站在悬崖下。他用望远镜仔细观察,终于发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