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一盏瓷,沏一杯茶,添两缕香,独属于中华文化儒雅柔和的香气扑面而来,一缕是瓷茶香,一缕是瓷器文化的芳香。遥望千年文化长河,中国茶文化如一枚涓涓涧水的玉璧,在时间的雕刻下闪烁着千年的芬芳。而我,与茶的初遇竟是那么自然。
那年夏天,我们一家来到了爷爷奶奶居住的小镇上,山路蜿蜒十多里,车辆缓行,初夏的味道在满目葱茏中蔓延。不知名的小绿叶,随风缓缓落进车内,窗外一面是阳光,一面是茶香。当然我们是有明确目标的--体验采茶、了解茶。经过一路的颠簸,一阵嘘寒问暖后,我们便开始了今天的历程。
初到山脚,入眼是片片整齐、错落有致的翠绿,湿润的土地上还存着农人忙碌的痕迹。初夏的阳光从密密层层的枝叶间透射下来,地上印满了铜钱大小的粼粼光斑。现在可是收茶的好时节,许多茶农在采茶,我们也跟随他们上山采茶。那一排排翠绿的茶树,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茶香。我戴上斗笠,挎上小筐,迫不及待地冲向茶树,动手就摘起了茶叶。看到我见叶子就摘,发现嫩芽就折,一旁的阿姨连忙阻止我:“小姑娘,‘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呀!采茶是个技术活,可有窍门了。”她握住我的左手按着树枝,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新芽,用力向上提折,嫩芽这样折了下来。她一边示范,一边说:“采茶不要用指甲掐,不要伤着叶,不要采老叶,最好采一片叶子一个芽或两片叶子一个芽的,眼睛要看得准,下手要稳,提手要快。”只见她两手不停地交替着,看上去很有节奏,像是在弹琴,几声鸟叫传来,婉转动听,再加上五彩斑斓的蝴蝶在空中飞舞,形成一道别有风趣的风景。我学着阿姨的样子采摘起来,好一会,才得一小筐,而旁边的茶农们也在全神贯注地采茶,一滴滴汗水把衣服和挂在脖子上的毛巾一并浸湿了。
到了晌午,我们开始了新一轮的忙碌。在茶农的指导下,我们将采回来的茶叶,清水冲洗三遍,保证无灰尘,再把茶叶放阴凉处摊好,把水分晾去。然后用大锅加热晾干的茶叶,并用锅铲不停连续地翻炒,待有热气冒出时,便将茶叶倒在干净的竹筛上,这便是杀青;待茶叶不烫手时,便使劲揉搓,搓出叶汁,并将汁均匀浇在茶叶上,最后再用小火炒,不断翻腾茶叶。柔嫩的散叶经过大火的磨炼,重压下的揉捻,最后凝结成紧结的曲线。此时,它们褪去了自然的青涩,清香四溢的茶叶自此焕然一新。
茶经百炼,而后芬芳。跟随着大人们步入茶室,首先引入我眼帘的是桌上琳琅满目的茶具、水壶。待我们坐下,只见茶艺师轻捻一撮茶叶放入茶盏,将90度的沸水直接浇在盖碗上,盖碗不停地跳动,像有什么要迸发出来一样,她说这叫“白鹤沐浴”,接着她用碗盖的中心沿着盛满茶水的杯壁环绕,刮走泡沫,称之为“春风拂面”,然后将茶水循环注入茶杯,言之“关公寻城”,最后她将仅存的茶汤依次点头注入茶杯中,使各杯的茶分量和浓淡一致,谓曰“韩信点兵”。
我接过茶盏,掀开茶盖,只见此时的茶叶已然在水中慢慢张开,舒展出优美的弧度沉淀杯底,茶艺师叫我闻闻茶盖的味道,带着满满的疑惑,鼻尖逐渐靠近,一瞬间,清新淡雅的香气进入我的鼻腔。我惊诧地抬头看看爷爷,“小酌一口,你尝尝……”爷爷示意我。端起茶杯,一口下去,茶水在口中回旋,香气在舌尖漫开。说苦,却让人不舍与期待,放下心中多余的遐想,浮躁的心沉静下来。再品,只能用一个“香”字来突出其中的韵味,几次下来,味已尽,香留口中,韵留心中。
不知不觉中,我竟被这小小的茶叶深深吸引:似望见棵棵茶树绿意盈盈,在风中摇曳,春雨、夏风、秋霜、冰雪,它们从不着急,也不颓废,就站在那里,成为永恒。
恰是,落花春草梦,风静煮茶香。
翻开这本厚重而简约的书,伴随着一阵清香扑面而来,仿佛穿越到了西游之中,一个个故事在我面前展现……仿佛来到了吴承恩身旁,看那如椽之笔正在不断舞动,写下了三个潇洒的大字—西游记。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的作者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这本书虽然不像《水浒传》那样,充满了义薄云天的英雄气概;也不像《三国演义》哪样,寄托了人们对社会安定和美好生活的无限期望;更不像《红楼梦》那样,让人体会到一个家族和朝代兴亡盛衰的滋味,却给孩子们的童年带来了无限的快乐与想象空间,尤其是孙悟空的美好形象,在这本书问世几个世纪后的今天,依然那么鲜活。
这是一部所有人都爱读的经典大作,每个人都能在解读它时获取不同的感觉和启示。有人喜欢它鲜明的人物个性,有人喜欢它瑰丽的整体形象,有人喜欢研究它的历史背景、社会现象,更有甚者喜欢它活泼诙谐的对话旁白……但在我看来,它那曲折的情节中暗藏着人们可望而不可及的生活理想与人性追求:那便是自由。
在经历了日复一日个性受约束的日子,21世纪的人们都格外向住自由,向往那个自由的化身——孙悟空。孙悟空破石而出,“不服麒麟辖,不服凤凰管,又不服人间王位所约束”,闯龙宫,闹冥府,在花果山上自在称王,摆脱一切束缚,彻底自由。他的一切斗争也是为了争取自由,给予读者一种追求自由的勇气与力量。尽管包围着我们的是一个受约束的世界,但我们可以让内心变得广阔而幽深,让它无边无际、包容天地。
目前,社会上还有许多人被一些价值不大的东西所束缚,对于物质需求已不再迫切,但对于精神自由的需求却无端被抹杀了。总之,我认为现代人最缺乏的就是一种开拓进取,寻找最大自由的精神。
在历尽时间锤炼的《西游记》中,竟深深蕴涵着人们最渴望的自由精神……我更明白它为什么能够跨越千古,传承至今了!
桂花,一种看上去小巧玲珑,闻上去香味扑鼻的一种长在树上一团团的花。而我十分喜欢桂花,所以又称它为“贵”花,毕竟它的确可贵。
桂花是木犀科的植物。写桂花的品种分为四季桂、丹桂、银桂和金桂。其中,我家的桂花便是金桂了。
四季桂的颜色比银桂的颜色深一点,金桂的颜色比四季桂的颜色深一点,那丹桂就是比较红的了。金桂金黄金黄的,十分美丽。
金桂透着阳光时,像极了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每每看到这一幕,我便想起了以前的事。
那一天我在吃完早饭后便出来玩了。那时还有一棵橘子树绕着我家的桂花树,于是,我一等橘子熟后就会摘几个橘子,和奶奶一起剥了吃。记得那时候我还问奶奶:“奶奶,为什么那些橘子会这么香?”奶奶总是回答:“因为桂花太香了,所以这些橘子才会这么香,香得香气扑鼻!”我总会一边鼓掌一边回嗯。
那时,我和姐姐还在桂花树下玩耍、拍照,那会儿我还会去摇呢!摇下来后,我从头到脚几乎全是桂花这些“皮孩子”呢!
虽然桂花树的姿态不好,桂花也太小了,都不及梅树、梅花,海棠树、海棠花也姿态美丽,比较大的花。但桂花能凭香气胜出,桂花树也会成为一把“香伞”。
凭这!就是凭这!桂花成为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就是凭这!使我赞它为“贵”;也就是凭这!使我的童年充满乐趣!(指导老师钱华根)
走过旭辉广场,一股香喷喷的食物味道扑鼻而来,我们507班的同学们戴着围兜、顶着厨师帽,正在兴高采烈地地在做着美食呢!快说快说,什么事呀!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中秋假期的第一天,我们童玩俱乐部正式开幕了。这周我们将进行俱乐部第一次活动——制作月饼,这对我来说可是今天的头等大事儿,活动时间是在今天下午两点钟。一上午,我认真背着《水调歌头》,为下午活动表演做准备,万分期待那一时刻的到来。等着、盼着…… 终于到了,下午制作做月饼的时间了。
妈妈带着我火速赶到旭辉广场2楼的小美烘焙,我本以为我是最后一个到的,心里还有点担心。但是到了那里一看,空无一人,场地上摆满了整整齐齐的烘焙工具。原来我是第一个到的哎!太激动了,我赶紧选了一个位子坐下,等待着同学们的到来。心中的欢喜早已从眼神中流露出来。一分钟、两分钟……五分钟过去了,我听到了曾楚喻的声音,我立刻从椅子中蹦了起来,迎面向她跑去。我们一起坐在椅子上说说笑笑,等着其他同学们的到来。
过了大概十分钟左右,同学们都到齐了。月饼老师——孙老师和张老师已经把所有材料都准备好了。这次的活动由卢奕州来主持,他先讲述了本次活动的主要任务,并邀请张议文介绍了中秋节的来历,由唐浩泽为大家拓展了中秋节的习俗知识,然后孙老师就把做月饼的食材发给大家,我们迫不及待地拿到食材开始了制作。
终于开始制作啦!首先我们准备好工具,有保鲜膜、一根擀面杖、一把小刀。食材有:两个油酥,两个豆沙加蛋黄的馅儿。话不多说,孙老师做起了示范,先拿出油酥进行按扁、搓圆,反复操作三次;然后在里面放上豆沙蛋黄馅,再搓圆,在上面涂好蛋液。只见金黄的蛋液从油酥团子上顺流而下,顿时多了几分色泽,再洒上白芝麻,放入烤箱20分钟就好了。同学们跟着老师一步步做下来,最后争先恐后地看向自己月饼摆放的位置,生怕月饼烤熟后自己错拿别人的月饼。
烘烤月饼的时间,我带着伙伴们一起领诵了《水调歌头》,配上王菲的音乐,真是美轮美奂,这首词写得实在太美了!接下来的时间令人期待,我们制作的月饼出炉了!瞧,我们的眼睛就像蛋黄酥一样散发着亮光。闻着那香喷喷而又成功的味道,我开心地笑了。这真是一次难忘的活动,我下次还想再参加!
星期天,阳光明媚,我拿着鱼杆,兴致勃勃地在河边钓鱼。
突然,“扑通”一声响,我回头一看,只见邻居小弟弟趴在河沿上伸长手臂正在捞什么。看见我目不转睛地盯着他,他就坐直了身子,抽抽搭搭地哭起来:“姐姐,我的……钥匙……一大串……掉到河里了,这可怎么办呀!”
我连忙跑过去,卷起袖子俯下身子去捞。可是河水很深,袖子湿了一大片,连底都没碰到。下水吧,现在正值三月,河水凉疹得人。怎么办?我连忙拿起鱼杆去扎,可是鱼杆上有浮标,沉不到河底。小弟弟的哭声更大了,我也急出了一身冷汗。“要是能把它钓起来该多好啊!”我提着鱼杆直发呆,突然眼前一亮,“有了!自然课上老师不是讲过磁铁有吸铁的本领吗?钥匙圈不就是铁做的吗?”我急步跑回家找来一块大磁铁,把它拴在鱼杆上。小弟弟瞪大了眼睛半信半疑地看着我间:“凤君姐姐,能行吗?”我胸有成竹地笑笑说:“放心吧!”我轻轻地提起鱼杆把磁铁甩进河里,来回转了好几圈。突然,手一沉,“啊!上钩了。”我心里一阵惊喜,小心翼翼地提起鱼杆,果然一串水淋淋的钥匙神气地浮出了水面。
小弟弟乐得手舞足蹈。我的心里更比吃了蜜糖还甜,因为今天我终于用学到的知识帮助了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