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了《大雪之后》这篇文章,感触很深。
这篇文章写了新年伊始,下了场大雪,作者的儿子第一次见到大雪,很快乐,作者猜测四合院里的孩子准会在一起玩,然而,家长们却找各种理由不让孩子们在雪地里玩。
作者看到这样的情景,不由感慨到:“现在的独生子女受到的关怀太多,失去的也太多了。”是呀,现在几乎每个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很多家庭对孩子都太溺爱,什么都不让孩子做,孩子连什么是“苦”都不知道,这样,孩子失去了许多,他们不能做有趣的事,文中的孩子们,家长剥夺了他们的童年,他们不能在雪地里自由奔跑,不能打雪仗、滚雪球、堆雪人,失去了童年的快乐,失去了磨炼自己意志的机会,失去了在大自然中、在生活中锻炼的机会,家长们为什么不替孩子们想想呢?
如果父母对孩子们呵护过多,关爱过多,就会让他们养成依赖的心理,对父母百般依靠,当他们遇到困难时,不会想办法解决,在以后的生活中,就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事都不会做,失去了应有的快乐。有些人学习成绩很好,但自理能力极差,可家长们认为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所有的事情、所有的困难都由家长来解决,这样的事情在日常生活中难到还少吗?
一个姐姐考上了北大,她妈妈为她请了三个保姆,在校外租了一套大房子,三个保姆照料她的衣、食、住、行,她想出去和同学玩,必须先给妈妈打电话;她想做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时,比如做饭、洗衣等,保姆说妈妈不让她做,让她好好学习,可是这样,那个大姐姐能学好吗?她的同学知道她妈妈这样溺爱她,没有人与她交朋友,学习的许多活动,这个姐姐也不能参加,甚至许多同学在背偷偷议论她,她由于不能在大集体感到温暖,学习成绩一步一步往下滑,甚至产生了退学的念头,她妈妈以为太爱她就会让她学习更上一层楼,结果恰恰相反。
电视上曾报道了一个神童才8岁就能用10秒的时间算出十位数乘法的得数,当记者偷拍了小神童在家的情况时,不禁让我们大吃一惊,他在家可以说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他连打饭、挠痒痒、系鞋带等小事情都让他父母来做,他的父母还说:“孩子现在重要的是学习,其它什么事情由我们来做。”
这些溺爱孩子的父母,你们有没有想过溺爱孩子的坏处?即使孩子现在的学习好了,幸福了,可是当孩子长大后,他们怎样生活?现在能包庇孩子有一切,你能管孩子一辈子吗?溺爱孩子,会让他们的自理能力太差,他们今后的生活,如果连最起码的生活都不能自理,怎样去适应今后的工作?他们怎样去适应社会这个大家庭?
溺爱孩子的父母们,多给孩子一点自由的空间吧!让他们多参与实践活动,让他们干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他们融入班级、融入社会,让他们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在远离溺爱的环境中尽情地享受到快乐。
今天,我读了《大雪之后》这篇课文,它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些家长们怕这怕那,不让孩子们出来活动,这样孩子们是不会独立的,反而回娇生惯养,什么事都没有勇气去做,也不会做。
当我读到“记得从前故乡的雪一冬不化,入冬以后孩子们的主要娱乐活动就是玩雪,打雪仗,滚雪球,堆雪人,甚至干脆就在雪地里打滚……”时,非常开心,眼前浮现出小孩们在雪地里尽情玩耍,欢天喜地的景象,这场雪也着实让人神往。在我的家乡,几年都下不到一场雪,更是享受不了在雪地里玩耍的快乐,我真羡慕他们啊。
当我读到“我想今天准会热闹非凡。然而,走进院子,我想象的情景并未出现,这里不见孩子们的身影,只有大人在扫雪”时,我感到莫大的失望,这些家长们根本不考虑孩子的感受,不让他们接触大自然,接触世界,这样孩子们只会成为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雨的摧残。
当我读到“‘不行,我们孩子怕湿气’‘太冷了,别冻到了手’在家长的斥责声中,孩子们一个个悻悻地回屋”时,一种从未有过的气愤从心底涌了上来,家长们以为精心照料孩子是对他们的爱吗?不是,真正的爱是给予他们锻炼的机会,让他们学会在大自然中生存。
如果我是那些家长的孩子,我会对他们说:“爸爸,妈妈,请你们给我锻炼的机会,不要把大自然拒之门外,我不可能永远生活在你们身边,总有一天我会踏入社会,踏入大自然,到时候,你们也许又会摇头摆脑,捶胸顿足,大骂:这孩子怎么这样不争气,一进入社会就惊慌失措,这以后可怎么过啊?你们哪知道,这一切都是你们过份关怀造成的,要不是你们当初不给锻炼机会也不会有今天。可是如果你们放开些,把大自然赐予我们锻炼的机会还给我们,让我们尽情挥洒,尽情锻炼,可能到时候我回拥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所干的事业也会蒸蒸日上,这两者你们愿选择哪一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