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社会上流行的多如牛毛的所谓“刊授”、“函授”、“社团”确实可鄙极了。他们的目的,决不是为了培养一代文学新人,他们也无能力承担这一历史重任,他们是为了沽名钓誉。
一个时期,作家“摇篮”,比比皆是,我们株洲这个小地方,曾经就有一个。作家是“摇篮”能“摇”得出来的吗?我看我们株洲这个“摇篮”,最后还是没有“摇”得出一个来。你说得对,“文学之路靠自己走”。这话至关重要,一是“靠自己”,别人不能取代;一是靠“走”,走,何等深刻的含意,走“生活”之路,走“读书”之路,走艰苦奋斗之路扩舍此无他。
最近,有个什么《成功之路》(是某市教育学院办的)的同志找到我们学校来了。同样号称面向全国中学生,公开发行,包你成材。全国各地市均可成立通讯员联络站,设站长一人,当通讯员必须有个先决条件,发展订户50个。站长呢?必须发展通讯员多少。我忘了,以后通讯员及订阅者可以优先发稿,并保证向全国大报刊杂志推荐。总之,一切“从优”。包你“成材”。《成材之路》派来的人,上下串联,一下子就成为“站长”了。这位“站长”,要求我们校领导支持,我们这位文科大学毕业生领导说:“跨地区的我们不支持,要搞,校内搞。”随后,这位“站长”又找我当通讯员,表格给我五六张,我看都没看一眼,便嗤之以鼻了。这位“站长”要求我们语文老师发动学生订刊,我们语文老师也嗤之以鼻,有位老师说:“搞咯一套,还不如去订本《儿童文学》、《小溪流》实惠得多。”有的说:“我的学生如果真有好作品还怕没地方发表?”
这位“站长”何许人也?既不懂文学理论,更不懂创作实践,他凭什么来“培养”新人?可是他为什么偏要操起这行当呢?不言而喻了。
我也赞成你这个观点:“我们把《小溪流》办好了,本身就是一所不收分文的函授学校。”我是贵刊的热心读者和整足作者。尽管才疏气短,但也还是从这儿受益不浅。你给我的那些信,便是有力的证明。另外,你们《小溪流》培养出来的小作家,已经是那么多了,更是最有雄辩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