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笑谈》的作者康拉德·劳伦兹博士是一个十分有趣的人,他从事了一个更有趣的职业:动物行为学研究。
他对动物很有研究,在做关于小水鸭的研究时,一心一意地学习鸭妈妈的叫声,带着小水鸭散步,只是为了弄明白“究竟为什么小水鸭会害怕自己”。令人敬佩的是他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和嘲笑,虽然这在外人看来荒唐不已,但是博士自己却乐在其中。博士早就把自己当作小水鸭的妈妈了,真心去了解,而不是敷衍了事,这才是人跟动物交流要做到的呀!
人总是要求动物,尤其是宠物,完全了解自己的想法。如果你有一只狗或猫,当你给它一个信号,它没有明白时,你只会说一句:“这动物太不通人性了!”似乎很得理,但你可曾想过,每一个物种都是自然界里的一员,它们为什么要通人性?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心理、思维,只是你不明白罢了!它们有自己的习惯、家庭、生活,只是你不知情罢了!人在自然面前是渺小的,我们想和一种动物培养好关系,要试着像博士一样了解动物而不是让动物了解自己。
我有一只猫,她的很多行为都让人一头雾水,开始大家都说“它太不通人性了!换做一只狗或许会好点”。可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也慢慢用心去了解她。我曾像博士一样蹲在地上,学她叫,并且假装自己有一条尾巴,扑来扑去。每当我蹲下时,她好像都很喜欢我。在读完《动物笑谈》后我明白了,当我蹲下时,人骄傲的姿态就会收敛,我和猫就平等了。只有站在对方的视角,我们才能真正了解明白对方。
其实人和人之间的交流也是这样,只有放下心中对相貌、地位、利益的秤,人才能真正走近彼此,成为朋友,这个世界才会变得真诚又快乐!
在老师的引导下,我接触到了《动物笑谈》这篇文章,我本以为动物学家无非就是做做跟踪,写写观察,并不难。而当我阅读后,这篇文章不仅改变了我的看法,还让我对科学研究这种专注忘我的精神与极高的职业素养肃然起敬。我想,对他们来说,科学研究不仅仅是为了造福于人民或获得金钱名利了,追求真理本身就变成了一种乐趣。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作者在进行科学研究时追寻真理的有趣的事。作者在文中探寻关于小凫的行为时,为了验证他的假设,只能模仿母凫的动作,大声学凫叫,匍匐在草丛中,却被不明真相的游客看到了,甚至认为他是疯子,这是他第一次出丑。第二次出丑是因为在火车站时看到自己养的鸟在空中飞翔,为了不让它飞走,作者只得模仿其杀猪般的叫声,吓得周围人差点将他送到精神病院去。
看完这个故事我不禁对科学工作者产生了无限敬佩,在第一次事例中作者为了验证自己的假设,模仿凫的动作被游客当成疯子。“天才与疯子只差一步”这句话用来形容作者再好不过,最令我感到敬佩的是作者能用幽默的语言说出自己的丑事。这是一种可笑的行为吗?不,我觉得不是,它让我深刻意识到了作者专注忘我、执着追寻真理的好品质。这样执着探索的人就像夜空中的星,当我驻足仔细看时,在这片漆黑的夜空中,他们的光,照亮了我。
我不禁反省我自己:在做事时有没有像他们一样执着专注呢?有没有在追寻一件事物时仅仅因为有失颜面就放弃了呢?想到这里,我有些惭愧起来,暗下决心,以后也要学习他们这种科学精神。
这真是一次获益匪浅的阅读体验。
这篇选自《所罗门王的指环》第五章的文章,让一个风趣幽默,调皮又不失认真的作者走进了我的视线。他就是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康拉德·劳伦兹。
作者的幽默从第一段开始再到最后一段,从未间歇过。比如说开头“逗笑的主角常常不是动物,而是观察者本身”“如果不是因为我出了名的无害于人,大概老早就给关进疯人院了”,仅这些就能引来许多人上扬的嘴角。哦,我亲爱的朋友,请控制好你逐渐上扬的嘴角,因为你刚刚读了一个开头。等到你阅读到后面作者写到自己观察小凫时发生的“乌龙事件”时,你会笑得更开心:“他们大概被眼前的景象吓呆了,因为他们只看到一个有着一大把胡子的男人,屈着膝,弯着腰,低着头在草地上爬着……那些叫人一看就明白原委的小鸭子,却完全不露痕迹地藏在深深的草里”。当然,这只是作者“逗霸”的一小部分。想停下你的憨笑?晚了!作者已经举起了他那载满幽默的杨枝甘露,抄起柳条对着你就是一顿狂甩。
作者身上的另一种品质也值得我们学习,那就是他观察仔细、工作认真的科学精神。是的,你没有听错。不要以为一个段子手不会认真做事,当他认真起来了——段子就又多了。问题的提出来自于细致的观察,猜想和假设往往是科学发现的“桥梁”,假设需要实验去证实,在实验的过程中就会“触发”很多有趣的“剧情”。因此,在文章的各个部分总会出现作者通过观察得出的结论、经验、教训等。例如:“我猜想关键一定在母鸭的叫声上……我因此得出一个颇为清晰的结论:如果我要小凫跟着我走,我的学母凫一样叫才行。”
这篇文章让我读出了劳伦兹文笔中夹杂的幽默,还让我读出了他的认真。他的幽默感离不开他的日常生活,正因为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有一颗乐观积极的心,他在我眼里成了一个可爱又可敬的动物行为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