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散文集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1-23 14:47:38
  • 《余秋雨散文集读后感》
  • 余秋雨散文集读后感范文

    《余秋雨散文》早有“文化散文”之代表的定论,其“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追求理想人格、美的情怀包括自然美、精神美、艺术美,在批判关怀知识阶层文化人格中心意为出来”。下面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了余秋雨散文集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秋雨的书,如同读着一本厚厚的历史,更加有万象的人生世态和丰富的风土人情。

    秋雨的心是年轻的,却又是迟暮的。有着儿童的天真,有着老人的睿智,因而有了天真的向往新奇的心,有了发自内心的对历史的感悟。所以他的人生是美丽的。正如他在散文集的序文中所写的那样他应该是一个“天使般的老人”即使他年老了,也会有一颗年轻的心的。

    秋雨对梦想的初衷,对历史的感悟。更是因为他对人类历史的重视。他追寻的心是沧桑的,他对待敦煌文明遭受蹂躏的过去不再如别人所云的那样,将罪过归咎于一尽全力保护但却无力回天的王道士。历史的失落是有她既定的命运也有历史的更深层的本质的。历史的源远流长也正是因为它有令人悲痛的过去。

    第一次接触余秋雨是他的第一本散文集《文化苦旅》,是被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所折服,他的思牵千载,行云流水的记录,对历史、对文化渗透着的领悟力,也是使余秋雨在中国的文化史上留下一席之地!

    而后接触到他的另几本着作,如谈史谈鉴的《山居笔记》、阐述立身处世的《霜冷长河》、《行者无疆》,以及对比几大文明的《千年一叹》,还有类似回忆类的封笔之作《舍我一生》。读完后,总想写点什么,却一直未敢动笔,只怕自己的看法大为浮浅,甚至落入俗套,而今下定决心来浅谈一下余秋雨散文的写作风格问题,对于我们的写作也有许多的借鉴意义。

    余秋雨散文作品中始终贯穿着一条鲜明的主线,那就是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追溯,思考和反问,与其他一些文化散文家相似,余的作品更透着几丝灵性与活泼,尽管表达的内容是浓重的。

    余利用他渊博的历史知识,丰厚的文化功底,将历史与文化契合,将历史写活、展现,引起我们反思、追问,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他的作品已渗透了文人的忧患意识和良知,这点也是最重要的。典雅、灵动如诗般的语言。

    余对语言有一种超强的领悟力和驾驭能力,他的散文追求一种情理交融的雅致语言,并且“语言在抒情中融着历史理性,在历史叙述中也透露着生命哲理”。

    他选择恰当的、富有诗意、表现力的语言加以表达,这些语言具有诗的美感,从而把复杂深刻的历史思想和文化说的深入浅出,平易近人,可读性非常强。同时他还综合运用对偶、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大段的排比,对偶增强了语言表达的力度,构成了一种语言的气势,使语言不矫揉造作,装腔作势,平淡无味,而富有了张力,富有了文采。

    【余秋雨散文集读后感范文】

  • 《丁立梅散文集读后感》
  • 墨香宣逸,您的娟娟细笔,永存我心,一如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

    ——题记

    只淡淡一句“几千里的奔波,我只是来看花的”,便道出对自然的追寻。心之所向,思绪奔流,梦之浮生,万千感慨。

    走近自然,何时留视于羞涩地藏在叶间的小花,《每一棵草都会开花》娓娓叙出了“每一棵草都会开花,开得细小而执着”这一自然定律。由花及人,也许和你相比,作者笔下那个皮肤黝黑,还有些耳聋的他,是那样的不起眼,甚至被排斥。但你不能轻视他,只因每朵花的花期不同,他只是在汲取养分,为开花的那一天,执着前进着。“我想,只要我努力,我总会做成一件事的”,话语坚定有力,惊起一座,“连阳光掉落在地上的声音”也听得到。诚然,一切生而平等,即便是路边毫不起眼的小草,为不被他人践踏、鄙夷,也时刻为开花准备着,期盼有朝一日,在草木葳蕤中绽放自己独特的风貌。我们何尝不是呢?

    唯愿全世界的花都好好地开。

    “有美一朵,向晚生香”,或许机遇多了,人生的底色上便会抹上一层粉红,梦的世界亦是如此。作者不知怀有怎样的心情写出了令人潸然泪下、回味无穷的《心上蜻蜓翩跹》。小蕊,一个对父爱无比向往的孩子,不断回忆着,与父亲同坐田埂,追捕蜻蜓的童年,可一次次落空,终因一场大雪掩埋了她所有的期望。雪落得最密的那年冬天,父亲结束了漂泊生涯,归家,可她却已无心留他。门前雪地上的那两个橘子似乎见证了他对她的爱。但“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似昔人非”,无论父亲怎样与她亲近,她总疏远他。他在她幼小的心灵划过了一道不可愈合的伤口。渐渐长大,小蕊见到相濡以沫的父母,释怀了,淡忘了过去。

    细细感悟,我们该珍惜当下,珍惜眼前爱你的人,别让她们的爱白白付出,别让他们的爱转为冷漠。无论曾经的爱与不爱,花开花谢,时间抚平一切伤口。回首往事,或许你会为过去的冲动而懊悔,换个角度,体谅他人,你的生活会更加丰满。

    您说“我望见了我柔软的青春,不后悔,不遗憾,因为我如此纯美地开过花,对岁月,我充满感恩”。我道“人生正遇花开时,迷茫、疑惑,时伴心间,却坚定向前,因为我想完美地绽放一次,对岁月,我充满期待”。

  • 《丁立梅散文集读后感》
  • 墨香宣逸,您的娟娟细笔,永存我心,一如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

    ——题记

    只淡淡一句“几千里的奔波,我只是来看花的”,便道出对自然的追寻。心之所向,思绪奔流,梦之浮生,万千感慨。

    走近自然,何时留视于羞涩地藏在叶间的小花,《每一棵草都会开花》娓娓叙出了“每一棵草都会开花,开得细小而执着”这一自然定律。由花及人,也许和你相比,作者笔下那个皮肤黝黑,还有些耳聋的他,是那样的不起眼,甚至被排斥。但你不能轻视他,只因每朵花的花期不同,他只是在汲取养分,为开花的那一天,执着前进着。“我想,只要我努力,我总会做成一件事的”,话语坚定有力,惊起一座,“连阳光掉落在地上的声音”也听得到。诚然,一切生而平等,即便是路边毫不起眼的小草,为不被他人践踏、鄙夷,也时刻为开花准备着,期盼有朝一日,在草木葳蕤中绽放自己独特的风貌。我们何尝不是呢?

    唯愿全世界的花都好好地开。

    “有美一朵,向晚生香”,或许机遇多了,人生的底色上便会抹上一层粉红,梦的世界亦是如此。作者不知怀有怎样的心情写出了令人潸然泪下、回味无穷的《心上蜻蜓翩跹》。小蕊,一个对父爱无比向往的孩子,不断回忆着,与父亲同坐田埂,追捕蜻蜓的童年,可一次次落空,终因一场大雪掩埋了她所有的期望。雪落得最密的那年冬天,父亲结束了漂泊生涯,归家,可她却已无心留他。门前雪地上的那两个橘子似乎见证了他对她的爱。但“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似昔人非”,无论父亲怎样与她亲近,她总疏远他。他在她幼小的心灵划过了一道不可愈合的伤口。渐渐长大,小蕊见到相濡以沫的父母,释怀了,淡忘了过去。

    细细感悟,我们该珍惜当下,珍惜眼前爱你的人,别让她们的爱白白付出,别让他们的爱转为冷漠。无论曾经的爱与不爱,花开花谢,时间抚平一切伤口。回首往事,或许你会为过去的冲动而懊悔,换个角度,体谅他人,你的生活会更加丰满。

    您说“我望见了我柔软的青春,不后悔,不遗憾,因为我如此纯美地开过花,对岁月,我充满感恩”。我道“人生正遇花开时,迷茫、疑惑,时伴心间,却坚定向前,因为我想完美地绽放一次,对岁月,我充满期待”。

  • 《披着美人皮的羊——马新堂散文集《小木屋》序》
  • 近一段日子,提起写文章,犹如架在烈火上烤自己的肉,纯粹不爱动一个字。一位长者,请我写一篇千把字序文,他催了多次,我磨蹭了几个月,始终结不了尾,弄得他生我的闷气。我宁可花两小时认认真真临一张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也不愿写牙子长的短文。写文章成了打老虎,一想我就怕得要命。这不是我矫情,可能是前一段时间完成的长诗《创世纪》,费时太多,用情太深,被文字伤害了,反倒怕文字了。

    一月前,马新堂老师给我打来电话,说要出一本散文集,请我写一篇序,我心里尽管暗暗叫苦,嘴里还是答应了。可坐在电脑前,久久挤不出一个字,为答应此事后悔莫及。我拨通她的电话,说她写的那篇自叙挺好的,用上,比谁写的都妥贴,而她执意要让我写。我只能硬着头皮写,我不忍心拒绝她——因为她过于善良,还有她对我的尊重。

    因文学结缘,和她相识了。她虽然是一名小学教师,见了我,却也谦虚成了小学生,一副认真聆听教诲的样子。即便我随口说出的一句没意思的话,她都会思索着,看有什么深意。一看她洗耳恭听的样子,就知道她小时就是一个认真的孩子,大了是一个认真的大人,等老了将会成为一个认真的老人。上小学时,她为了买一个心爱的文具盒,便偷了家里的九枚面值五分的硬币。长大后,这事成了她的心病,直到父亲临终时,才向他认了错,并说了声对不起,可父亲早就忘掉了。几年前,我的一首长诗请她校对,她在电脑上校对了好几遍,累得眼睛出了血。我说校一遍就行了,干吗要校那么多遍哩?她说喜欢我的诗,怕漏掉一个错别字。一想这事,我替她过分的认真心疼。认真是好事情,但事事认真过了,遇事自己与自己过不去,会伤害自己。认真的她,行文也认真,没有矫揉造作,没有一点虚假,篇篇流露着真情。羊啃草多认真,她写文章就多认真。创作时认真没错,但太过了,会显得拘谨,缺几分洒脱。

    和她交往多年,我疑心她的前世是一只羊,这一世也是一只披着美人皮的羊。

    她好看的眼睛里透着月光般的温柔,看人犹如羊看青草一样亲切,没有一丝冷光。也许是和学生打交道多了,已逾知天命之年的她,还保持着几分少女的青涩。别人说她的好时,她眼神中流露着少女的羞怯,白皙的脸上会出现难为情的红晕,好像自己的好是偷来的;别人夸她漂亮时,她会腼腆地低头笑,好像自己的漂亮是从花朵那儿盗来的。

    她请大家吃饭,不分高低贵贱,将每个人当娘家人,不停地劝这个劝那个多吃点,唯恐哪位少吃一口,饿着肚子回去。有时,大家吃饱了,没人动筷子了,碟子里还有菜,服务员却突然又上几道菜。我问是咋回事,她解释说怕大家吃不好,加了菜。我责怪她大家都吃不动了,加的菜谁吃?她说吃多少是多少,吃不上了可以打包带回去。大家打着饱嗝离席时,她又埋怨菜没点好,大家没吃好。

    善良的她,文字充盈着善性,如夏天的河流,看得人心温暖。她的《童年拾趣系列》,读起来十分温馨,能唤醒我儿时的记忆。做人,就要和羊一样温驯,但行文,要有点狼的野性,否则,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失去怀疑精神,形不成自己的风格。而她的散文,温情有余,野味不足,多少有点缺憾。

    有的人,面对羊会成为一只狼,面对狼会成为一只羊。而她,面对羊也是一只羊,面对狼也是一只羊。人要对羊善良成羊,但面对狼绝不能善良成羊,否则会喂肥凶残的狼,让它吃更多的羊。

    她从登上三尺讲台到退休,老老实实当教师,认认真真写作,没有一点绯闻,确实有点浪费了自己的漂亮,不过也成就了其内心的漂亮!

    2022年1月10日

  • 《读《文化苦旅》有感》
  • 文化苦旅是一部十分优秀的散文集。轻描淡写却能带来不可描述的震撼,每一个字都能敲击心灵。就像一个满脸褶子的蹒跚老人用很轻很轻的语气向你诉说我们曾经的文明。从怎样的风姿无限走向怎样的屈辱无奈、 荒凉殆尽,给你带来真实感、 冲击感。有一种特别的吸引力,吸引你去探寻,去追索那解读文明的密码。去改变、 向上,追求更好。

    所谓文化苦旅,是文化在时间空间上的运动关系。但文化怎能是苦的呢?苦的是这段旅程,背负这段旅程的人。

    文化慢慢相融,磨合,剔除,隐没,放大,添加,这段旅程是艰苦的。而这些历程掺杂在历史古迹和历史人物的经历中,这些是人文山水,也是文化历史。如<莫高窟》一文中有余先生说“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以人类的几大文明为背景,一代代的佛像都在石窟里深刻而又通俗地端庄着,微笑着,快乐着,行动着,苦涩着,牺牲着。渐渐地,这一切都与中华历史接通了血脉,甚至成了一部坚石雕刻的历史。依照时间顺序把莫高窟的历史一一介绍,只缓缓陈述事实,却能分明感觉到笔耕的沉重和深刻的思想。

    苦的是背负着一段旅程的人。文化的一切改变,都将由人作为主体来承受。读这一字一句,都想面对面地感受他们呻吟的哀叹和遗憾。如书中提到的康熙皇帝,因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交融,成就了一代政治家精神的强健,也成就了一代霸业。处理复杂的西藏事务和蒙古事务,解决治理黄河、淮河和疏通漕运等重大问题。而如同刘宗同、傅山、李颙等誓死反清的文人,中华文化的厚度不止带来自豪感,还有更多的厚重感。这种文化的历程便是伤害,他们拼命护守正统的那份热血,便会成为束缚与桎梏,是浮于表面而不可回避的痛。能有这样一群人,是汉文化洋洋自得的一面,也是这位历史老人走向尽头的征兆。

    又如多篇提及的贬官文化也苦了一代又一代人。遭贬,最惨的结果便是流放。作者是这样说的:“与杀相比,流放是一种长时间的折磨。死了倒也罢了,可怕的是人还活着,种种残忍都要用心灵一点点去消受,这就比死都繁难了。”这是人治社会的恶果。“残忍,对统治者来说,首先是一种恐吓,其次是一种快感.越到后来,快感的成分越多。这就变成了一种心理毒素,扫荡着人类的基本尊严。”上至大文豪苏东坡,下至不能道出姓名的清朝老人,无一能够逃出贬官的摧残,这种身心所承受的痛苦,也许我们一辈子也不会理解。但一种文化现象,好处是绝不会少的。苏东坡在编址黄州期间,“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得益于这样的冷落,使他的艺术才能获得一次蒸馏与升华。在黄州,诞生了《念奴娇·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等千古名篇。而清朝被贬至宁古塔的清朝官员,则通过自身的升华,“创造了一个味道浓厚的精神世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东北人豪爽的性格的形成。

    这一段段文化苦旅,令无数中华儿女自信自豪,其中当然有彷徨和失落甚至是屈辱,可我们中国人善于苦中作乐,善于在苦难中创造奇迹,我们不害怕苦难,但并不表示我们欢迎、赞美苦难。我们要开创更美好、更让国人自豪的时代。

    轻轻拂去历史造就的尘埃,用心灵去感受传统精神文明带来的浓厚气息的底蕴,再去寻求传统文化更好的发展。才是《文化苦旅》带来的最美好的感悟。

  • 《散文集《诚信人生》序》
  • 翻开这本集子,一种久违的温馨,扑面而来,令人不释手。

    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如此认真地对待“诚信”二字了,人们已经习惯了尔虞我诈,已经适应了对真实,对诺言的背叛。

    因此,《诚信人生》就像荒原里的一汪清泉,大海中的一片孤帆,令人欣喜。看着这一行行平实而清新的文字,受到鼓舞的同时,心里似有种酸楚的感觉。

    一页页翻过去,这种感觉逐渐变成笼罩全身的震撼.我感到自己心灵的颇抖,而这颤抖一半纯属个人,与他人无干。

    我是一个“诚信”的人吗?—我自问。书翻到了这一页,文章题目叫(人生渡口》,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年轻人来到了一个渡口,身上背着“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船行海上,忽然风起浪涌,险象环生,须丢弃一个背囊,船上的人方可活命,年轻人思之再三,将“诚信”抛进了海里。

    如果换了我,我会丢哪一个呢?——我再次扪心自问。

    然而,对这两个问题,我似乎一个也答不出。

    通读全文,作者却替我作出了答案,在《风筝》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人生其实就像一只风筝,不论飘飞得多高,多远,总要有一根线连着大地,才踏实,才不致失去依托,迷失方向。而这根线,就是作为一个真正的人所不可或缺的“诚信”。有了它,无论走到天涯海角,总会得到信任的心和真诚的情。失掉了它,就将失掉作为一个实实在在的人应该得到的尊重和友情。试想,谁会相信一个断线风筝的承诺呢?

    读到这里,我不禁们心自问:还好,那根线还在。

    是啊,关爱、友谊、真挚以及其他人生至美至珍的情感,都源自于一个共同的源头:诚信。好好守护那根线,那个背囊吧,风雨飘摇时,千万别丢弃它,它会带你安渡险滩,飞向至善至美的境界。

    替人作序,却写出这脊“随笔”,权作是满院春光中的一枝红杏,无尽的美景还是留给读者自己去欣赏吧。

    是为序。

  • 《朝花夕拾读后感400字》
  •     在这本鲁迅先生唯一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我感到了鲁迅在回味自己一生漫长的路途,从充满欢乐与迷茫的童年时代开始,到少年时期的求学和一系列事件中逐渐把握正义,再到中年更加铿锵有力的生活,无不让我感到鲁迅先生“波澜壮阔”的往事。

        《朝花夕拾》的十篇往事中,回忆的感情有所不同。《狗,猫,鼠》记述了鲁迅童年时对猫和鼠的好恶;《阿长与〈山海经〉》回忆了儿时保姆长妈妈的淳朴善良;《二十四孝图》对当时混乱社会荒谬愚昧的封建孝道进行了有力的抨击;《五猖会》回顾了鲁迅先生小时侯一次看庙会的经历;《无常》栩栩如生地描写了乡间迎神赛会时的活“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回味了鲁迅当年纯真欢快的童年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快乐日子;《父亲的病》在叙述父亲生病治疗的过程中,表达出对这种庸医误人的社会现象的愤恨;《琐记》记述的是作者年少时去南京读书的经历;《藤野先生》怀念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的老师藤野先生,并记述了作者弃医从文的经过;《范农》回忆和悼念了青年时代的挚友范爱农。细细读来,每篇文章都有它独特的味道,和不寻常的经历。

  • 《喜读《登山》》
  •     一口气读完了陈茜的散文集《登山》,心里充满了喜悦之情。啊,我们的青少年文学领域的天宇中,又出现了一颗新的星。

       我为这颗少年文学新星的出现而庆贺,也为你们《小溪流》为发现和培养这颗新星所做的种种努力而敬佩和庆贺!读着这散文集,像捧着一束带着露水的鲜花,那展现着勃勃生机的风姿,艳丽的色彩,浓郁的清芬,令人爱不释手。

        又像喝着那从山林深处流出来的明净清彻甘浏凉爽的泉水,心身畅酣,徐味无穷。

        我没有见过陈茜,但我从她的这些文章中,却仿佛清晰地看到了她、如果我的理解没有错误的话,她是一个聪慧活泼,爱笑爱哭、好动好玩,而却又天真烂漫,朴素无华,善良淳真,多情善感的少年。

        文如其人。我相信我对她的作品以及对她本人的理解。

        否则,就不会写出《登山》散文集中这样一些生动感人的好作品来的。

        陈茜的作品,清新优美,像从空谷深山中流淌而出的小溪流那样的清澄明亮,是一种不施铅华不假修饰的自然的美,淳朴的美,带有原始味儿山林野趣的美。这种美,总是出于那种天真未泯涉世未深没有受到污染的少年的笔下,发自于一颗纯沽无瑕稚嫩可爱的孩子的内心。

        陈茜的散文,富有激情,动人心弦。这种激情,也是淳朴无华的真情实感,没有虚假,没有矫饰。就像一个天真烂漫,不会说谎不会做作的孩子那样,以一颗善良纯洁爱僧分明的心去面对世界,看待事物。眼里怎么看的,心里怎么想的,就不假掩饰地秉笔直书,由着性子尽情地敢哭敢笑,敢怒敢嘲。这种直抒胸臆的性情文章,是至为感人的。这本集子中有三篇我最喜爱的佳作,《我爱我的爸爸》《那年夏天》。《寿老师》,就是爱心炽烈的性情之作。它使我感动得淌下了眼泪。

        从陈茜的散文中,还可以看出作者有一颗多情善感的心地,她思维敏捷,想象丰富,观察细致。这一点,是特别令人高兴的,因为它是一个真正好的散文作者所十分重要十分可贵的素质。

        文章不是无情物,试想一想吧。如果一个对一切事物都冷漠无情或麻木不仁无动于衷的人,怎么可以发现和感觉到外部世界那些触目动心的事物,又怎么能写出那种感情炽烈爱憎分明令人感动的文章来呢?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正由于陈茜是个心地善良多情善感的少年,所以她就能发现和感受到大千世界中种种好的或坏的,美的或丑的人和事,甚至从连那平时不为人所注意的司空见惯了的事物中,发现、感受到一般人所容易忽视的和不加注意的东西,而她,却能从这平常事物中感受到新的内涵,深的领悟。即使是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会使她发生浓厚的感情,丰富的想象。比如,走在马路上,看见路边草地上的幼儿学步。那小孩子翅赳越超地走着走着,跌倒了,爬起来,又翅赵赵超地向前走去。本来这是件人人看了都不会在意的屡见不鲜的普通事情,但陈茜却看得是那么津津有味,并且从这件事情萌发了一个富有哲理的联想:

        触景生情,一点挫折算得了什么,前头不是还有一个新的起点吗?

        再如《那年夏天》中,她看到了一个收废品的小贩,这本来也是极为平常的不引人注意的普通小事,但她却从这件小事中发现并写出一个发人深思震撼人心的社会现象,讴歌了善与美、恶与丑的人性心态。她笔下的收废品的张奇,是多么可爱,多么令人敬重。而作者陈茜本人的爱憎情感,又是多么强烈,多么感人。这种炽烈的爱僧之情,竟然发泄到了那在“树上唱着永恒的歌”的知了身上。

        “‘知了,知了’哎,其实它又懂得什么呢?”真是神来之笔,一字千钧。

        没有善良的心地,没有充沛的情感,没有丰富的想象,没有敏捷的思维。没有细致的观察,没有强烈的爱憎,能写出这样动人心弦发人深思的好散文来吗?

        还有,《鞭炮响》,那简直就是一篇讨伐封建迷信、低级庸俄财迷心窍者们的檄文。她那犀利的笔锋,憎恶的情感,对于那些一窝蜂的,把八字做为图腾甸伏在地顶礼膜拜的人们,讽刺得人木三分,鞭挞得多么淋漓痛快,令我情不自禁地击掌称快。

        这也正是我和许多人,对于当前社会上的拜金主义的愚昧的可笑而又可鄙的行为所十分厌恶十分痛心的。

        陈茜所感受到并深为厌恶的,也正是我所感受到并深为厌恶的。陈茜要说的话,也还是我所要说的。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那种“共鸣”。

        能够引起人们共鸣的文章,自是好文章。

       还有,她在这本散文集的“跋。”文中,以满怀激情的诗的语言,叙述了她在文学园地上学步和成长的过程,表达了她对《小溪流》和编辑们的深切感激之情。饮水思?p,人之常情。这又一次证明了陈茜是一个善良多情的人。这情是同样引起了我的共鸣。然而,我在这共鸣的同时,却也情不自禁的联想起了另一种相反的现象。那就是过河拆,忘恩负义,甚至恩将仇报,伊索寓言中《农夫与蛇》以及我国古代寓言中的中山狼,在当前人世间,不是并不可见的。

        相形之下,我们就更加感到陈茜的性情之作的可贵。由此,也就又一次的证明了“文贵乎情”的重要性。然而,情又是从何而来呢?

        它来自于多情的作者。只有多情之人,才能够登山则情溢于山,临海则情溢于海。

        只有多情之人,才能随时随地,触景生情,引发出丰富的联想,掀起情感的波涛。或憎或爱,或怒或喜。喜笑怒骂,皆成文章。

        陈茜正是这样一个多情善感的,观察细致的人,思维敏锐的人,爱憎分明的人。

        正由于有了这一些,所以才写出了这样一些生动感人的好文章。

        也正因此,所以她才能多次获得作文大奖,才能在小小的年纪,就能出版这样一本引人瞩目的散文集。

        这是十分可喜,十分可贵的。

        陈茜还很年轻,对于一个中学生来说,能有这样的成就,是很了不起的。应该说,她一迈开步伐,起点就相当高。

        然而,她毕竟还是一个中学生,是一个才十几岁的少年。在她的面前,人生之路,还刚刚展开呢!但是,我相信,有了上叙的那些重要的优良的素质,她今后长途跋涉的步伐,会越来越坚实,她的路,会越走越宽广。

         我相信,并祝愿,这颗少年文学天宇中的星,随着她年龄的增长,发出更加辉煌的光!

  • 《《探索集》序》
  •     童健飞同志第二部散文集《探索集》行将付梓,这是值得庆贺的事,所以当健飞同志邀我写序时,乃欣然命笔。

        在文学创作诸种文体中,我比较喜欢散文。古代文学唐宋八大家以及《岳阳楼记》、《爱莲说》等名篇,不少至今还能背诵;现代文学中鲁迅、冰心、叶圣陶、丰子恺、巴金、何其芳……当代文学中秦牧、郭风、刘白羽、魏巍……他们当中风格各异,艺术造诣精深。鲁迅的深刻、冰心的纤细、叶圣陶的朴实、丰子恺的幽默、巴金的流畅、何其芳的华美……秦牧的挥洒自如、郭风的清新流丽、刘白羽的磅礴气势、魏巍的朴素深情……这些作家的作品,艺术风格不同,给我们以不同的美感,我都非常喜爱。在这些作品中,我们得到醇美的艺术享受和人生的启迪。

        健飞同志很早就致力于散文创作,可说是几十年如一日了。过去常在报端刊物上读到过他的作品,名字是早就知道了。到1993年,广西区政府调我到广西通志馆任职,同健飞同志一道工作。他在志苑辛勤耕耘,仍努力创作散文,为文艺创作园地献上一朵朵赏心悦目的花朵。

        健飞的散文很有特色。首先他以真诚与热情去拥抱生活。我们这一代人经历过若干年的旧社会,对社会主义新生活有一种天然的爱,有一种自然的热情。健飞以对社会主义真诚的爱,热情地投入生活,歌颂生活。《探索集》中一些篇章,原是生活中很普通的事,但由于健飞对社会主义有真挚的爱,所以他能发现其中的意义,抒写出感人的作品来。如集中的《白云深处》,它所写的事很简单,中心只是在飞机上与新认识的同机农民朋友的一段谈话。健飞就从这段谈话中发掘出社会主义现实生活中的美,让读者从农民乘飞机赴京探望读大学的女儿这么一个简单的事实里,看到社会主义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健飞散文获得成功的一个很主要的原因。我总以为,一位作家没有对生活的热爱,没有对祖国的爱,是写不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作品来的;即使他能获得这个奖、那个奖,但不会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至于那些以攻击祖国为能事,甚至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如高行健之流,则只能让人们嗤之以鼻。健飞对社会主义生活的热爱很纯朴,很真诚。《家乡的美味》一文,把家乡具有独特风味的小食,如数家珍般抒写出来,读者能如感似触地感受到,健飞酷爱家乡的炽热之情。前人有云:热爱家乡是热爱祖国的基石。热爱家乡的感情是极可宝贵的。健飞的散文,到处洋溢着对社会主义生活真诚纯朴的热情。这是健飞散文特色之一。其二,健飞散文的语言也很有特色。古人所说“天然去雕饰”,健飞散文语言有近于此。健飞散文的语言不追求华丽的辞藻,不追求文字的清新,也不刻意追求平淡的语言风格,而是以朴素的语言娓娓道来,显现出一种朴实的语感,有时甚至用上一些口语化的句子,增强了语言的朴实感和泥土气息。这种语言带着鲜明的健飞性格,在阅读他的散文时,常常闪出健飞的面形身影,似乎是面对面地在听他叙说、抒情。这种散文语言是属于健飞的。其三,健飞散文在结构上也很有特点。健飞对散文作品涉猎颇广,对散文创作理论也研究有素。他在《自序》中就谈了他对散文创作规律的看法。他说到力争每篇散文都讲究谋篇布局,但他的散文在结构上却不见谋篇布局的迹象,更不显雕琢的痕迹。文章如随意而行,漫不经心;然而如果细细分析,却又可以看到分明是经过谋篇布局经营而成的。能否说,这是经过谋篇布局而达到不显谋篇布局的效果呢?最典型的如《阳朔小导游》。文章以小导游稚嫩的导游声开篇,然后倒叙,中间拓开一笔,叙游人之众多,再拉回小导游的活动,最后篇末点题,落脚到雷锋精神的光辉,升华了主题,结束全篇。前面的龙画得很出色,点睛十分巧妙。这应是《探索集》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当然,也不是每一篇都臻此境界的,能达到这个境界的作品还是不少。总之,健飞的散文很有特色,取得了坚实的实绩。如果从更上层楼要求的话,我觉得就是一些篇章中的诗歌。健飞散文里常喜欢插进一些诗歌,这些诗歌如果能加以推敲,写得精美一些,就更能为散文添色增辉了。

        健飞同志虽然年过六旬,但精力旺盛,热情不减,仍笔耕不辍。这种执著于事业的精神很值得钦敬。我总觉得,执著于事业就是执著于人生、执著于理想、执著于信念。有这种精神就一定能创作出新的业绩。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纪,新的世纪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纪。健飞同志必能凭手中的健笔,飞翔在新世纪文学创作的蓝天上。

        这篇短序写成之时,远处传来欢庆新世纪第一春的烟花炮竹声:已经是新春第一天了。那么就让我以这篇短序作为新春的祝贺,祝健飞同志健笔飞翔!是为序。

  • 《一生的爱书》
  •     我一生最爱的一本书是我自己的散文集。
        我很喜欢散文,偶尔也会写一下练练笔。虽然知道自己的散文还不够资格发表,但我依然执著并快乐着。
        我不是个酷爱读书的孩子,虽然也看过一些名著,但充其量也只能算是浏览而己。茫茫书海中,我偏爱的是散文这种体裁,应该是受了亲的影响吧。母亲很喜欢读书,她阅读过许多不同体裁、不同流派的书,可她最喜欢的是稍具哲理性的散文。我随了母亲的这一喜好,阅读了较多散文,并哨悄开始了创作。我一生最爱的一本书---《Jo. Troy散文集》,它还没有出版,可它却早己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我的散文语言不算华丽,但却流畅优美,耐人品味。我的文章有我独特的风格,半夸张、半幽默,时而深沉时而跳跃,极富变化性。
       我喜欢记述身边的小故事,我认为在小人物身上发生的小故事才是最值得品读的,大英雄的故事在我看来是最老套不过的了。小人物的小故事配上我的小哲理刚刚好。
        想象中,我的散文有《荷塘月色》的淡淡忧郁,有《纸船》的深挚纯情,有《万水千山都走遍》的随意洒脱,有《千年一叹》的大气和旷达。讲述着对父母的感恩,讲述着同学之间的情意,讲述着青春的梦想和希冀……真希望我的散文集会越来越厚,直到有出书的那一天。
        我等待、我期待!
        一生最爱的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