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物理老师上课时说:“镜子与纸,镜子呢,你从某个角度会看不见它,因为它的表面是平滑的,反射的光束晃眼;而纸,你以任何一个角度都能看到,因为它的表面其实是凹凸不平的。”听到此,颇有感触。镜子平滑却会晃眼,纸虽粗糙却更实用,试想:若纸像镜子那般平滑,那么纸张就会失去许多价值。生活中处处离不开纸,写字、画画、印刷书籍,都需要纸,纸虽粗糙,不如镜子般平滑,但她发挥着自己的作用,体现了自己的价值。
一张白纸是纯洁的、干净的,这时你给它什么,它便呈现出什么,染色、写字,可能成为留芳百世的名画,也有可能是人随手一扔的废纸。人又何尝不如同一张纸?人之初,性本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生活中又何尝没有纸般的人,他们或许不耀眼,可能及普通,可能文化程度不高,但他们如这凹凸不平的纸张一般,为社会献出一份力量。白宣木纸,馨香盈盈,白净脱尘,纸者人生。
我和舅舅是一对拜把子兄弟。结拜时说好的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可他却处处把福推给我,而把难独自揽起来。
记得在我小的时候,一有空,便到舅舅家去找他玩。春天,我们一起奔跑在田野,尽情地放风筝;夏天,我们一块奔腾于河里,快乐的游泳;秋天,我们一起爬到树上摘核桃和葡萄吃;冬天,我们一块追赶在院子里,打雪仗或堆雪人。
一次放假的时候,我拿着老师布置的作业又来到了舅舅家。那时正是秋季。刚到那儿,舅舅就拿出昨天刚摘的核桃给我吃。可能是舅舅种的核桃好吃的缘故,我好象记得那是我吃得最香的一次。那几天,我过得很愉快,上午写作业;下午就砸核桃吃;晚上,偶尔打几次游戏。一天下午,舅舅又同样地拿出了长棍子。我一看,便知道舅舅又要摘核桃吃。我便跑去,帮他摘下了几个大核桃。舅舅又从屋里拿出小锤子,一手拿着核桃,一手小心翼翼地用锤子给核桃剥皮。我清晰地看见舅舅那粗糙的手已被核桃皮染得变了颜色。忽然,一股鲜红的血从舅舅的手中涌出。我急忙跑过去按住他的手指问:“怎么了舅舅,没事吧?”他笑了笑:“怎么会呢,不就是几滴血吗,没事。”这次吃着舅舅为我砸的核桃,觉得比平常多了一种苦味。
舅舅不仅很关心我,而且细心地教育我。一次,我和村里的伙伴一起到别人的红薯窖里扒红薯吃,开始我有一点不感,但一想到那香喷喷的烤红薯,便不顾一切冲进了红薯窖。我使劲儿扒出了两个大的拿回家。舅舅看到了,问:“你在哪儿弄的红薯?”我如一回答了,本想到可以吃到舅舅为我烤的红薯。谁知,舅舅一把夺过去说:“以后不许偷别人家的东西。”我气的一下子冲出了院子。晚上回来时,看到舅舅站在门口。我头也不抬,冲进院中,不想理他,谁知他拦住我:“对不起,我不应该怪你,但你不可以随便拿别人的东西,红薯,我们有的是,你要想吃,我给你烤。”说着,拿出背后的烤红薯。“给,吃吧!”我接住后,泪水差一点跑出来。
现在,舅舅不在家,因为家穷,去打工了。从此,那种美好的生活便消失了。真希望舅舅能早点回来。
我们学校到县城有60里路,班主任严老师有时说近,有时说远,我心想:难道这路程也能变? 记得那次县城新华书店通知说,书店新来一批犷小学毕业生复习资料,严老师不顾自己体弱多病,立即骑上自行车登程,来回两个60里路,4个小时便赶回来,将书分发到全班每个同学的手中。看着她额头上不断滚落下来的汗珠,同学们感激地说:“老师,累了吧?快喝杯水。”只见她一边擦汗,一边接过水杯,笑着说:“不累,才60里路,近着呐!”
前不久,严老师的女儿小颖在课外话动中摔伤了胳膊,住进了县医院,可是严老师一直没空儿去看她。我和班里一位女同学一直惦记着小颖的伤势,再三劝严老师去看望小颖一次,但是严老师总是摇摇头说:“哪能呢,60里路打来回,远着呐。”我急了,鼓起勇气与她“顶”起了嘴:“严老师您为我们买书怎么不嫌远,怎么不怕累?我知道,您总是怕耽误我们的学习才故意说远呢,是不?”严老师笑了,接着又一本正经地对我们说: “我是你们的老师,老师有老师的职责呀,如果我因为去看小颖一次欠下你们每个同学4个小时的‘时间债’,那全班同学加来,在我的良心帐上,就永远也还不清了。” 多好的老师啊!我的眼睛模糊了,好像严老师矮矮的身躯 忽然高大起来了。我真想学会孙悟空那套真本事,把这60里路变得近点,再近点,让严老师能在课间10分钟,就赶到医院亲吻一下自己心爱的女儿。
我们平时说观察大自然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意思是观察大自然景物及周围的事物,除了用眼睛看,还得用耳朵细细地听一听:春雨落地是什么声音?秋夜的小虫在为你唱什么歌?北风的呼啸是怎样的愤怒,工地的劳动一号子又是怎样的欢闹?听一听音响中传出的和谐音乐是怎样的场景?联欢会上欢声笑语又表达了怎样的心声?用文字把这些声音描绘出来,让人有“如闻其声”的感觉,你的文章就会有声有色了。
其实,在我们的小学课本中有很多这样的例段.如小学语文第八册《海底世界》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还有的好像在打。这里描写的是海底世界中动物的声音。我们虽然没有到过海底,但读这段话时,就像真的听到了海底动物的窃窃私语。
小学语文第八册《瀑布》这首诗,开头一节,着重于声音的描写:“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全诗由声音写起,未见爆布,先闻其声,点明瀑布倾泻之声的响亮。“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这样以人们熟知的声音来比喻,形象生动,突出瀑布声音的奇特,吸引读者往下阅读。
又如《小音乐家杨科》作者多次进行声音的描写,“树林里在奏乐,‘噢咦’!‘噢咦’!”“田野里,小虫为他演奏;果园里,麻雀为他歌唱。”“风吹木叉‘呜呜作响’。”“青蛙‘呱呱’地叫起来,啄木鸟‘笃笃’地啄着树干,甲虫‘嗡嗡’地飞着,杨科躺在河边静静地听着。”这些声音的描写,突出了杨科酷爱音乐。
你看,抓住景物的特点,形象地描写景物的声音,会给人们一种“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