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试用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1-18 04:32:54
  • 《如何写好记叙文的结尾?9大妙招期末考试用起来!》
  • 古人说过:“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与开头一样,结尾也很重要。如果一篇主题鲜明,角度新颖的文章,读到最后,却被一个不妙的结尾扫了兴,岂不可惜!

    记叙文的结尾

    如果把开头比作“爆竹”,那么结尾就有如“撞钟”。古人说过:“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与开头一样,结尾也很重要。如果一篇主题鲜明,角度新颖的文章,读到最后,却被一个不妙的结尾扫了兴,岂不可惜!结尾除了要服务于文章的内容和中心外,还得受“开头”的制约,这样说来,结尾就更难写了。人们称好的文章的结尾为“豹尾”,从中考作文来看,虽然不一定要求篇篇文章的结尾都是“豹尾”,但也要求结尾简练、生动、恰到好处。

    一般说来,同学们的作文结尾易犯的毛病有:

    ①画蛇添足。即全文已结束,本可耐人寻味,但作者仍不放心,偏要哆嗦几句,把无需交待的人物下落一一交待,把本可悟出的含义一语捅破。

    ②空喊口号。在结尾处为表明自己的立场、态度,大喊着与文章内容无关的口喊,这种结尾大煞主题。

    ③拖泥带水。结尾意思已经明了,却迟迟不肯收尾,冲突了文章的主题。

    下面介绍几种作文结尾方法:

    1、祝愿法

    文章的结尾,表达作者的祝愿、愿望,如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的结尾:“愿母亲在地下安息!”就是这样。再如,祝全家新春快乐等等。

    2、评议法

    记叙文结尾,篇末往往有个简短的评议或评述。例如臧克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就有这样的结尾: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潮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例如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的结尾:“你的忠实的朋友——从前是个正派人,可是现在成了伪证犯、小偷、盗尸犯、酒疯子、舞弊分子诡讹诈专家的马克·吐温。”

    如《海市》:那真实的海市并非别处,就是庙岛群岛。

    如罗广斌、刘德彬、杨益京三人写的《挺进报》的结尾就是这样:“革命同志以无比的机智战胜了敌人,保全了党组织。”这个结尾就交代了故事的终结。

    3、道具法

    文章始终贯穿着某一件事物,并以这件事物作为故事的终结。例如江耀辉的《红军鞋》:“幸好除了子弹打的那个洞以外,别处还没有破,我赶忙把它脱下来,磕掉泥巴,又挂在腰上。”这个结尾就以贯穿文章始终的红军鞋作为故事的终结。

    4、抒情法

    文章结尾,作者毫不掩饰地把自己的希望和内心感情直接写出来。

    如碧野的《天山景物记》就是这样结尾的:“朋友,天山的丰美景物何止这些,天山绵延几千里,不论高山、深谷,不论草原、森林,不论溪流、湖泊,处处有奇丽的美景,你要我说可真说不完。如果哪一天你有豪情去游天山,临行前别忘了通知我一声,也许我能给你当一个不很出色的向导。不过当向导在我只是一个漂亮的借口,其实我私心里很想找个机会去重游天山。”这个结尾就表达了作者的希望。

    有的抒情还带有议论。用抒情议论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绪,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读者的共鸣,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题目《沉默的父爱》)结尾写道:今天,考场上,有一个孩子在写着沉默的父爱,心中充满感激与骄傲。我的父亲,他的感情如绵细的秋雨、柔和的春风,没有大起大落,只是淡泊沉默罢了。沉默的父爱——我很感激它。

    有的还表达深厚的怀念之情,给人们留下不尽之思。如方纪的《挥手之间》就在结尾处表达了这种感情:十几年来,延安机场上送行的情景常常出现在眼前:主席站在飞机舱口,用坚定的目光望着送行的人群,用宽大的手掌握住那顶深灰色的盔式帽,慢慢举起,举起,然后用力一挥,停在空中……在他面前,无数的战士正朝着他所指的方向奋勇前进。

    有的向读者发出呼吁。如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

    5、绘景法

    以人物描写或景物描写结尾,往往会在朴实中渲染一种或恬淡、或哀伤、或明丽、或迷蒙的意境,表现出一种诗情画意。

    如杜鹏程的《夜走灵官峡》:风,更猛了。雪,更大了。

    如《必须跨过这道坎》:回家时,房东阿婆来牵我的手,我搀着她跨过那道门坎,她颤抖地扶着我,吃力地迈出来,她说下次再来,夹着浓重的乡音,我点头,盯着她的小脚。车渐行渐远。我回头,看倚在门上的阿婆。夕阳西下,在门边上打出昏黄,却照不亮她逝去的年华。

    如《一步与一生》:枫竹林飘荡着幸福的歌谣,我回眸最初的那扇门,它闪着幽蓝幽蓝的光,我毫不犹豫地走了上去,迎接我期待的黄金般的人生!

    如《草地晚餐》:夕阳把草原映得更加光辉灿烂。总司令那稳健的身躯,犹如一株青松,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更加巍然高大。

    6、总结法

    文章结尾处把全文内容作个总结,有的还把全文的中心思想归纳出来,也叫画龙点睛法还叫卒章显志法。如马识途的《我们打了一个大胜仗——四川抗洪救灾记事》的结尾:四川的党政军民,在这次抗洪救灾向自然作斗争的总体战中,为了抢救国家物资和人民的生命财产,他们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充分发挥了人定胜天的无比威力,打了一个大胜仗!

    有时,用来总结全文的还可以是名言、警句或诗句,这样的结尾更是言简意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如(作文材料:丛飞的故事。题目《落红》):一花如此,对人则毋庸多言,记得有两句诗写得很好——“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如《驿路梨花》: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委婉含蓄,点化主题。

    有些记叙文的结尾,同时要提示读者注意了解文章的主题,但是作者不是用逻辑思维的方式直截了当表述出来,而是用比喻、象征等形象化的方式加以暗示,给读者留下一片想象的余地,让读者有所思,有所悟,产生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如题目《季节》:冬季的智,冬季的爱,冬季的锐……此季是漫长的,而此季给予的情意,是绵绵的……

    如题目《淡笑无痕》:时光易逝,西湖之畔到底消逝了多少这般决绝的女子,到底封存了多少美丽的初次相见,到底埋葬了多少黯然的寂寞。当破晓的光晕驱散西湖之畔的水气,当混沌的晨晖又一次隐没在潮动的人流之间,当一切暴露在阳光底下,再没有所谓的歌者与行人,她不再是湖畔的歌女,而是那清冷山寺中的尼姑。她不再拥有那傲人的才情,她不再是谁生命中的点缀。淡笑无痕,只留一抹寂寞……

    7、照应法

    文章结尾时,为了使前后呼应,中心明确,线索清楚,结构紧凑,常常要对前文加以照应。照应题目,照应开头,照应线索,照应主人公。

    如戈果理的《泼留希金》。结尾时就照应了主人公:现在站在乞乞科夫面前的,就是这样的人!

    如《变色龙》的结尾就照应了开头:“我早晚要收拾你!”奥楚蔑洛夫向他恐吓说,裹紧大衣,接着穿过市场的广场径自走了。

    结尾与开头相呼应,写出既呼应开头又不简单重复的语句,这种结尾方式是各类文章极常见的收束方法。这种收束方法能唤起读者心理上的美感,产生一种首尾呼应,浑然一体的感觉。

    再如(话题“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题目《当记忆流经奥斯维辛》)

    [开头]当历史的车轮压过奥斯维辛,听到的是男人的怒吼与女人的尖叫,看到的是母亲的哭泣与孩子的惊恐。而今,奥斯维辛的天空湛蓝而且透明,一排排高耸的建筑直插云霄,似要打破这里的宁静。

    [结尾]那天,奥斯维辛警钟长鸣;那天,犹太人民饱含热泪;那天,记忆流经这和平的世界;那天,和平在向那极端的功利者和道貌岸然的战争者宣判。胜利的钟声会在和平者的心中响彻整个胸膛。

    时间永远不会将奥斯维辛风化在记忆底层!

    再如(话题“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题目《母亲手中的稻草绳》)

    [开头]就在昨晚,我还伸手摸了摸枕下的稻草绳,胸中的热血流遍全身……

    [结尾]我在您的那双手下成长,同稻草一样由草变绳。您的那双手陪我走过了一夜又一夜,时间永远吹不落您手中的稻草绳,更吹不落那双一颤一颤的手……

    文章的结句与标题呼应相扣,例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的结尾,就用了这样手法。请看:……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象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8、自然法

    在把内容表达完了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设计蕴意深刻的哲理语句,这样的结尾称为“自然结束法”。它完全避免了画蛇添足、无病呻吟的毛病,显得单纯明快、朴素无华。但讲究“自然”并不意味着随心所欲,马虎草率,而是顺着文思发展的自然趋势结束全文。

    如(题目《季节》):今年的秋天不一样,林子里没有落叶,小根带着他离开后学校寄来的学费全免通知书上学去了。他相信,明年的夏天是凉爽的,愉快的……

    如(话题“行走在消逝中”,题目《石榴树》):今夏,我又回去了一次,在快到外婆家拐弯的那个路口,一株枝叶繁茂的石榴树映入了我的眼帘,红星点点,生机盎然,我的童年的记忆之门在刹那间被打开。有外公慈祥的笑容,有小东西的成长,还有又红又大的石榴和我的眼泪,它们都化成了树上的红星,在微风吹拂下摇曳着、飞舞着,只是我不知道它是不是外公亲手为我种的那一棵。

    如:兄妹俩被美妙的陶醉了。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下来。 —— 《月光曲》

    9、画龙点睛法

    这种结尾方式,就是在文章结束时,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煞尾时,把写作意旨交待清楚,所以这种结尾方法又称“卒章显志法”。

    如: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枣核》

    如: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话“驿路梨花处处开。”——《驿路梨花》

    如:金翅膀的蝴蝶一定有,只是我没查找到。但我想:即使世间没有,老师心里也装有。因为她教会我用一只眼睛仔细观察,另一只眼睛不停寻找。——《蝴蝶的金翅膀》

  • 《当试用小队长》
  •     自从我二年级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以来,当少先队干部一直与我无缘。 说实在的,以前我看见别人在胳臂上有个一道杠、二道杠或三道杠时,心里总是很痒痒,眼里也馋馋的,也想在少先队中当个什么的。可是我纪律散,总是管不住自己,坐不稳站不直的,你说还能管‘别人吗?也是,如果我是老师的话,也不会选这样的人当干部。 新学期,学校领导很重视我们毕业班的管理和教育,把我们六年级由原来的4个班分成了5个班。我们六·五班虽然是新组建,但大队长和中队长都是原来任职的同学,没有变,老师重新给他们分配了任务,可小队长“缺编”。

       叶老师通过一个多星期的仔细观察,从我们班中选出了4名小队长,其中有我。当时我喜出望外,听到这个消息就像中了大奖似的,心里美滋滋的。“少先队万岁!小队长万岁!我在心里大声喊着。要不是在课堂上,我就放开嗓门大喊了。我摄了攘拳头,算是发泄一下兴奋和下定决心要当好这个小队长。 突然,“晴转阴”了。叶老师又对我们4个“小队长”说:“你们现在还是试用小队长,试用期两周,要是……”啊!这小队长还是个试用的?两周之内出了差错不就改选了吗?我还是小心谨慎为好。我心里暗暗下了决心,一定好好干。 我努力奋斗了4年才当上了个试用小队长。我能轻易放弃吗?绝对不能! 我要克服纪律上松散的毛病,争取把试用小队长转为正式的,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少年先锋队的干部。

        指导与讲评 本文在写法上起码有三点体得一提: .通篇都是小作者的心理活动,换句话说,这是一篇以心理描写为主的日记。但又不着雍迹,不像有的同学那样,要写心理活动,就柞得写“我怒……“我的脑海里有两个小人儿在打架·…””别人都说了成千本万遍了,你再这样写还能写出新意吗? 本文的小作者又是怎样描写的呢? “当时我喜出望外,听到这个消息就像中了大奖似的,心里美滋滋的。”两个形容词,一个比喻句,既新颖又形象。同学们在学写日记的“初级阶段”,就要尽力学会运用这样的写作方法。 2.能把一件不起眼的生活小丰写得绘声绘色,起伏跌宕,一波三折,不仅充分显示了小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而且也不乏妙趣横生的细节描写。、‘ 3.口语化的行文显得生动活泼。知“心里总是很捧弃,眼里也馋馋的”;“可是我纪律散,总是管不住自己,坐不穗站不直的,你说还能管别人吗?’’;“突然,‘晴转阴’了,’“我努力奋斗了4年才当土了个试用小队长”等等,这些都是少年儿童日常生活中很有代表性的语言,用在这里恰到好处。

  • 《《热爱生命》点评》
  •     《热爱生命》这个题目是台湾一次考试用过的。我把这个题目给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对题目的理解写出开头来。在众多的开头中大家一致认为现在这个开头最好。于是我让同学们接着这个开头写下去。我从中选的三篇作文很有代表性。

        这个开头,是写第一篇文章的同学写的。这个开头写得相当有分量,不但语言上很有气势,所表达的思想也很丰富。既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热爱,又表达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生命观,那种大义凛然的精神跃然纸上。有了这么好的开头,文章应该说比较容易做下去。但还是有很多同学做不下去。做不下去的多数是女同学。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个开头有一股子英雄气、男人气,不太适合女性做。即使是男同学也因气质不同,思想境界不同,而各自走向了不同的方向。

        作文①在写第二段时并没有张扬自己的英雄气,而是转向了平淡,转向自己对生命的理解,第三段写了一个在抗美援朝战场上致残的战士,不但坚强地活着,还奇迹般地用残臂写出了规范的字,做出了精巧的盆景等。这一段从内容上讲与开头是和谐的,但在语言上不够一致。作者似乎是在引用材料,而没有对材料进行加工。第四段是自已面对这位老人而产生的惭愧感。这一段开掘的意义很多,比如两种生命状态的对照,两种心态的对比,或者是两个时代两种生活状况的对比,但作者没有开掘出“金子”来。最后一段与开头照应。从语气上又恢复了一些,和开头比较接近了。但因二、三、四自然段,尤其是第三自然段在语气上处理得不好,最后一段的恢复反而使人感到不自然。

        作文②也没有准确把握开头的意思,只理解了其中一部分内容——生和死不可逆转的关系,并没有把握住其中所包含的一种价值取向和人生选择,没有体会出开头所暗含着的英雄之气。所以作文②不但没有扩展开头的意思,没有做进一步的挖掘,反而减缩了开头的丰富内容,使整篇文章由丰富而偏离丰富走向单薄。如果把开头比作一棵茁壮的树苗,作文②的作者没有精心灌溉,使它枯萎了。

        我们看作文②的第三自然段。前两句还是有气势的,与开头保持着一致。第三句一下子跌落下去了,它并没有接着第二句“去感受生活的美”写下去,而是转向了非常具体,非常日常化的写作,“···”,“有一双明亮的眼晴……”“……有一双勤劳的手

        “……有一副结实的肩膀……”等,这样一来,文章开头的英雄气,男人气,一下子被消解掉了。那种具有超越性的“生活的美”被平庸的生活细节取代了。

        正因为第三段作者没有处理好,再往下就无法伸展了。所以后两段更是空对空。

        作文③对开头一段的理解比较接近实质。首先是在语气、语调上,它始终保持着和开头一样的张弛感。其次是在内涵上,对人生观、价值观和生死观的把握比较到位,基本上是在这几“观”上做文章。

        作文的第二、三、四、五几个自然段,基本上是对开头那句—“我有生的欲望,我想让自己健康地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注解,但同时也有所发展,他把“健康地活着”,“珍惜自己的存在吧,你看母亲看到孩子成功时的笑容多么慈祥”一下子升华了活着的意义(但此处开掘得还不够深刻)。

        第八自然段以后,作者说了自己对“死亡”的理解。但作者同时强调“我憎恶死亡,憎恶那‘我轻轻地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热爱生命,我愿用自己的一生妆扮她的每一分钟。”到此作者对人生观的论释基本完成。

        从整篇文章的结构看,此文并没有平均分配笔墨,而是有所侧重,以谈对生命的理解和对生命的热爱为主。

        当然,这篇文章在修改前是非常凌乱的,我之所以选它做例文,是因为此文作者对开头一段的理解较准确,尤其是在语言风格上浑然一体,没有镶嵌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