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惯了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2 15:25:48
  • 《西塘忆2000字》
  • 从小看惯了川流不息、波涛汹涌的长江水,看惯了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雄伟景象,所以让我更向往江南水乡的温柔细腻。看到书上的照片,蜿蜒曲折的小河水,布满青苔的石板桥,轻松摇曳的乌篷船,斑驳点点的白墙,高高悬挂的红灯笼,纯洁质朴的水乡人,让我深深的记住了这个被誉称为“东方威尼斯”的地方——西塘。

    千年古镇西塘,历史悠久,地处江浙沪三省交界,在春秋战国时期是吴越两国的交壤之境,素有“吴根越角”和“吴越人家”之称。相传,伍子胥曾在西塘修筑水利,地势平坦,河流纵横,几千年的风风雨雨,默默地守护着江南水乡特有的散漫与宁静。未曾谋面的西塘,对我来说,仿佛是一个美丽的谜。终于,带着憧憬与向往,有机会去赴这仰慕已久的水乡之约。

    “白墙灰瓦雨如烟,古意石桥月半弯。”初见西塘,它古朴而淡雅,它宁静而温婉,它朦胧而闲适,“春秋的水,唐宋的镇,明清的建筑,现代的人”,全然融合在一起,徜徉其间,犹如穿梭在一幅淡淡的水墨画之中,只望了一眼,便让我心醉不已,久久不愿离去。

    夜色中的西塘,烟雨迷蒙,薄雾似纱,听着窗外的鸟鸣阵阵,嗅着水汽蒸腾的湿润空气,望着水中倒映的青青垂柳,穿行在逐渐忙碌的沿街商铺,仿佛置身于千百年前,与无数文人墨客一同沉醉其中,一同吟唱出那句“正是江南好风景”。

    西塘的雨,密密绵绵;西塘的廊,曲曲折折;西塘的巷,幽幽长长。

    这千年古镇仿佛是为雨而设置的,淅淅沥沥的雨滴,似烟似雾,似幻似梦,为西塘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撑着一把油纸伞,穿越过历史的烟波浩渺,漫步在青瓦白墙的深巷长廊,烟雨蒙蒙中随风听琴远,伴雨闻茶香;踏过印迹斑驳的石板小桥,望着江南人家的炊烟袅袅,沉醉于香雾萦绕的江南酒家;倚靠在临水河畔的长椅上,听着莺莺婉转的吴侬软语,乌篷船上渐渐清晰的蓑衣丽影便浮现在眼前。

    “西塘忆,最忆是长廊。千盏灯笼脂粉色,八方舟楫杜康香。依水看斜阳。”长廊蜿蜒曲折,漫步其中,总能发现西塘深藏其中的意外之美。暮色降临,站在廊棚下,抚摸着古老的美人靠,抬眼便可见一盏盏红灯笼高高挂起,木结构的廊梁,由于结满灰尘而显得灰白陈旧,诉说着它的久远。柔柔的雨丝顺着廊檐如串串珠儿似的滑落,湿了青苔石阶,打在河边的乌篷船,掉落在烟雨蒙蒙的小河之中,激起层层涟漪。听滴滴答答的雨打在古老的琉璃瓦盖上,打在青石板上,总有一种平平仄仄的韵律感,给这宁静千年古镇增添了一份生机与活力。仿佛一瞬间看到了诗人笔下的西塘,读懂了这古镇千年承载的风霜。

    “西塘忆,其次弄堂中。花雪斜飞青石板,跫音长送阁楼风。回首雨蒙蒙。”宅弄深处,曲径通幽,不知深几许,行至尽头,却又豁然开朗,别有洞天。邻列的弄堂,交错的小路,肆意让这座小镇的沉静去洗涤自己的内心。街弄之间,前通新街后通老镇,维系着两个不同的时空,穿过它仿佛就穿过了历史的长河。“屋下小巷为弄,庙中之路为唐”,走进西塘最有名的石皮弄,脚下踩着的青砖,它们以独特的方式排列着,踏过的每一块砖都承载着数百年的时光,游走在青石板路上,仿佛一步步细数着遗落在光阴里的一段段历史。抬头沿着两边白墙往上望,便是一道狭长的天空,这便是传说中的西塘一线天,岁月斑驳了白色的墙体,却无法略去沉淀在时光里的醇香。

    西塘的水,清清澈澈;西塘的桥,斑斑驳驳;西塘的人,淳朴善良。

    在西塘,每走一步便是水,每过一处便是桥。西塘的水碧波荡漾,高高的石阶拱桥凌空跃起,横跨着纵横交错的水道,将小镇划分成几个部分,又将整个西塘连在一起,仿佛是给它注入了源源的生命力。一只只木褐色的乌篷船或停靠在岸边,或荡漾在碧波粼粼的河面,穿梭于各式桥洞之间,船上的游人与桥上行人相映成趣,宁静的光阴就在这桨声四起的水波中开始了水乡美好的时光。

    江南因西塘而妩媚,西塘因水而灵秀。西塘之水源自春秋,裹着唐风宋韵,戴着明清星月,浩浩荡荡穿越千年红尘,沉淀在岁月流年里散发着迷人的风雅。浅绿色的河流望不到尽头,蜿蜒曲折,水很静,雨很轻,飘飘洒洒的落下,河水就成了被精细磨砂过的玻璃,明亮但不刺眼,显得温润平滑。

    西塘有廊、有桥、有水、有船、有人家,闻着远处飘来的桂花酒酿的香气,手里拿着香喷喷的芡实糕,心里回味着刚刚餐桌上的送子龙蹄、荷叶粉蒸肉,美景与美食的碰撞,碰撞出了西塘人的勤劳朴实,碰撞出了西塘的风土人情,碰撞出了一段段美丽神秘的西塘故事。

    站在西塘的桥头岸边,看杨柳柔嫩的腰肢,看水畔蜿蜒的街市,看古街深巷的粉黛白墙,看长廊嬉戏玩耍的孩童,看江南水乡人的质朴情怀,看春去春来时光荏苒,看花开花落人生变幻,忘却了城市的喧嚣,此刻,只专注于此刻内心的宁静。在今天高楼林立的都市里,车水马龙的喧嚣里,让我们很难再听清自己内心那清亮的声音。

    历史往往被保存在书页里,而西塘却漫不经心的将岁月展开,任由过往的游客去品读时光沉淀下的宁静。寻一处临河的茶馆,与朋友一盏古茗谈古论今,追寻先人走过的路迹,尝遍西塘的特色小菜,品味淳朴的农家味道,聆听西塘千年以来跳动的脉搏,还原自我灵魂深处最本真的家园。

  • 《观海550字》
  • 看惯了江河的人,一看到大海便顿觉心胸开阔,气势磅礴。走惯了跨江大桥的人,一走上一望无边的跨海大桥,便觉原来走过的桥与它相比,真是相形见拙。昨天是张灯结彩的国庆节,在这样一个盛大的节日里,我领略到大海的波澜壮阔,仿佛在我的心中注入了无穷的活力,同时也使我深深敬佩看海时脚下的这座屹立于波涛之中的桥—杭州湾大桥。

    在使无数南通人骄傲的苏通大桥开通前夕,在相隔不远的浙江,一座跨时代意义的桥像一颗闪耀的星,与北面的苏通大桥交相辉映。毫无疑问,这就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大桥。

    早就想看看,这座了不起的桥衬托出来的景致,到底是怎样的一番情景。一座名副其实的大桥,总有一段引桥。初上引桥,车窗外的一切都好像在云雾里,模糊不清。无论是江上还是海上,总是雾蒙蒙。可是霎时间,一块块沟壑分明的陆地,上面镶着大大小小的绿草丛展现出来。与其说“镶”倒不如说“铺”,因为这片临海开阔地上植被茂盛,满眼都是绿。我们把这片陆地冠以一个名称:“滩涂”。

    越过滩涂,听着波涛水声,想必这就是海了。远处水天相连,犹如仙境。近处一浪接一浪,前仆后继的浪花相撞,激起白沫,或是几个浪花融在一起继续随波逐流。浑黄的海水裹卷着大量泥沙,仿佛一张张羊皮伐子。远处的江水与近处的海水泾渭分明,但大海还是以它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接纳了它。江水最终还是融入了大海。

    心中不禁涌起潺潺暖流:大海啊,我是一叶扁舟,在你的怀抱中沉沉浮浮,只不过那已不是原来意义的你,你的名字叫“知识”。

  • 《我的家乡真美作文500字》
  • 看惯了繁华绚丽的城市,还是喜欢空气新鲜的老家——岛石。

    走近岛石,一眼就看见一条新大街和一条老街中间穿插着一条凊澈见底的小溪,溪水哗啦啦地唱着歌向东流去,成群结队的鸭子悠闲自得地在水中嬉戏追遂。我自然地融入鸭群中,玩起了水,扔起了石子,乐此不疲。小溪上架着两座雄伟的廊桥,爷爷,奶奶们,坐在桥上吹吹风,拉拉二胡,说说家常,给人一种温馨的画面。廊桥的左边有条彩色鹅卵石铺成的小路。踏入小路,路边的小草探出小小的脑袋,缤纷的鲜花露出大大的笑脸,翠绿的树木随风飘拂,好像在向你问好。在小路上散步让你心旷神怡。

    穿过老街,就是后山。山上种着成片的山核桃树,一眼望去像一片绿色的海洋,又似成千上万的士兵守护着美丽的家园。到了白露,山核桃树上挂满了一颗颗金色的果实,远远望去,像一个个金色的小灯笼。林子里可见农民忙碌的身影,男人们拿着杆子,爬在树上,“啪啪啪"地打着山核桃,女人们背着罗筐,弯着腰,捡着“金元宝"山核桃。一个个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山核桃林是我的玩耍圣地,更是当地人民的致富之宝地。

    我喜欢在家乡小溪里嬉水,喜欢在乡间小路上散步,更喜欢在林间捡宝。我的家乡,不但水美,山美,人更美。

  • 《好一片草原》
  • 看惯了城市中的熙熙攘攘的人潮,总想找一个清净的地方静静。于是我来到了有着清鲜空气、碧草青青的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

    下了车,主人早早地就来迎接我们,把我们带进草原,带到有牛有羊的地方。

    初入草原,眼界、心胸顿时开阔起来。“这里的空气是那么清晰,天空是那么明朗。”就如老舍写的《草原》一样。我深深地吸了一口空气,比城市的空气清鲜很多,仿佛有一股清泉流入我的心头。天空是如此的湛蓝,翠绿的草原一碧千里。碧草的上空还飘浮着一大片一大片棉花似的白云。云影落在草原上,就像绿色的地毯绣上了灰色的暗花。俯下身子,摸了摸还带着有雨露的碧草,感觉冰冰的,凉凉的,让人觉得十分凉爽。脚下的小草不停地在挠我痒痒,凉爽中又感到一丝惊喜。牛羊们在安静地吃草,它们并不怕人。我悄悄地走向那些牛羊,它们只是抬头看了看我。它们嚼着嘴巴里的草,享受着草的汁液,享受着大草原带给它们的享受。可我不敢再靠近了,怕它们顶撞我。

    到饭点了,我们选了一家店,点了酸菜鱼。那酸菜鱼可不怎么酸。主人却觉得很酸了。爸爸笑了笑,给主人讲了我们家乡酸菜鱼的做法。店主谦虚地说,草原的酸菜鱼就该有草原的味道。透过餐馆的窗户,草原的景色尽收眼底。穿窗而来的风带着青草的味道,惬意极了。身处这远离喧嚣的人间仙境中,真感觉返璞归真了。

  • 《2024高考作文预测:看惯了》
  • 仔细观察上面一幅漫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什么时候“杀”猴

    高三学生 孙月

    杀了太多只鸡,最初可以被吓住的猴子就变得不再驯服!即使看到“同伙”的身败名裂,他们也总是以为“玩火”的自己能够侥幸逃脱。“鸡 ”死得越多,侥幸就越来越“安生”,因为他们认定人不会杀猴。

    其实鸡何错之有?他们又没有上摘桃,没有吵吵嚷嚷肆无忌惮地爬到别人的头上,可是却无辜地充当了威吓猴子的牺牲品。倘使真的有所震慑也就罢了,至少还能落下个死得其所的“美名”。而事实上那些一哄而上的还是喧闹不堪,想谋取私利的照样毫无畏惧,甚至还有铤而走险敢于站在“杀鸡人”的肩膀上的……杀鸡,真的有用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杀”几只让人深恶痛绝的“猴子”,来上点“真格的”,来让真正的玩火者感受一下,“敲山震虎”、“杀接给猴看”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不要再只是空泛地叫喊“反腐倡廉”是多么多么的伟大,流进某高官口袋的一摞摞人民币会告诉你,他们已经“听”惯了,已经没有半点震慑力了;不要一再地说见义勇为是多么多么的光荣,屡屡发生在众目睽睽之下的抢劫与凶杀会告诉你,他们已经“看”惯了,所以不再有半点的威慑力了;不要再一味地纵容物欲横流的人们一次次地伸出狼爪般的黑手,再不要一次次地沉默着给做恶者闪出一条路了!诚然,我们也知道,并非所有的社会问题都可以用武力来解决,但是“杀鸡给猴看”,最终的结果只能是使“猴子”们的胆量被“熏陶”得越来越大!“打骡子马也惊”,一味地“打”,结果也只能是“马”不再“惊”!

    那就让我们放下手中的鸡,看好眼前的猴,因为“吓”猴决不是我们目的,我们要做的是清除一切逆历史潮流而动的阴暗角落,还社会以朗朗乾坤,弊绝风清!

    执手轩辕 截蛟斩首

    高三学生刘怡汐

    当猴子习惯了“杀鸡看猴”,再锋利的匕首也压不放肆的戏耍;当行人习惯了长风贯耳,再呼啸的巨吼也阻不住岔路的堕落;当舸舰习惯了逆波逐流,再滔天的巨浪也遏不住沉溺的脚步;当一种虚喊已阻不住歧路的亡羊,再轰响的雷鸣也吓不住作恶的魂灵!

    要砍倒参天的巨木,大声的喊叫又有何益?只有一斧斧砍下去;才能撼天动地。如果当年不是两位宫女血洒操演场,百名娇纵的女子又怎能阵列如方?如果当年不是伤心顿足,泪斩马谡,又哪来的孔明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如果不是当年的你,心正如鉴,怒杀谄臣,又哪来的敌松我紧,以少胜多历史奇迹?历史在残阳血照中益显得沧桑老成,但一幕幕惊魂的历史画卷却告诉我们:不要再空喊虚叫,警钟的敲响也并非万能!执手轩辕 截蛟斩首,方为人间正道!

    然而,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我们该做的还有很多;我们的呼喊远远地走到了我们的行动之前。在社会的蠹虫在阴暗的角落里兴风作浪之时,我们除了慷慨激昂的怒斥之外,又做了些什么?在邪恶的黑手扼住了无辜的生命,活生生的剥下血肉相连的皮毛之时,我们除了大声疾呼,又做了些什么?在那几个口口声声“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的领导大人们弃孩子们于火海,自逃性命之时,我们除了义愤填膺又做了些什么?当言语与震慑已经失去了作用,还在无数次地使用着“杀鸡给猴看”的软弱无力的惩戒,无异于纵容,无异于犯罪!

    我们已经纵容得太多,我们也已经犯下过错!当恶蛟在江水中兴风作浪,搅得天昏地暗时,我们不能再心慈手软地去纵容了!轩辕剑在手,不要再犹豫,迎击而上,截蛟斩首!

    等你的电话

    高三学生李天舒

    他皱着眉头,苦着脸把又一截烟头摁在烟灰缸里,暗红的火光一闪,就只剩下了灰烬。

    一部电话机,两个倒着背都不会出错的号码,摆在面前的那个青年企业家的案宗,简简单单的几样东西,在他的面前竖起的简直就是一座从未攀登过的高山。他什么都经历过:罪犯手中冒出的一缕青烟的手枪,贪污犯密码箱在厚厚的纸币,触目惊心的罪案现场……他连死也不怕,坚定地去,从容地回。可是,这次,事情却并不那么简单!都说法不容情,而面前这个人,是市里最优秀的企业家,每年上缴的税款几乎是政府最大的一笔收入。他很清楚这个人的涉案意味着多大的风波……

    耳边又回响起市里领导意味深长的话语:“他下属的公司已经承认了全部罪行!你可要从大局出发啊!杀鸡儆猴,敲山震虎,意思意思就行了……好,今晚我等你电话!”

    他犹豫得拿起话筒,却放下。他无法忘记专案组组长小陈激愤的语调。当他把市领导的话转给小陈时,小陈把刚刚整理好的案卷重重地摔在了桌上:“就他一个小小的经理,借他十个胆也干不出这样惊天的大案!还记得吗,局长?每次一查到这个‘优秀企业家’的头上,就大局为重,大局为重,找个替罪羊就不了了之了……这个案子,大家可忙活了一百多天了!今晚,我等你电话,你不表态就是默许!”小陈一甩袖子,头也不回地就走了。

    难啊!他何尝不知道,那些阳光下的罪恶,比起那些阴暗角落了的蛀虫更加为所欲为……

    “可是,明明就是他的错!”他突然听到儿子稚嫩的声音中,还带着些须委屈,“让爸爸评评理!”

    “别吵了,你爸爸在工作……哎,你怎么出来了?你不是说你有重要事情要考虑,不许我们打扰吗?”

    他在妻子带着疑惑又有点担忧的目光注视下,抱起了儿子,“来,有什么事跟爸爸说说。”他故作轻松地说着。

    “哦……他们班里那个小班长又跟人打架了,把人家孩子脸都弄破了!”妻子连忙接过话头,从他的怀里接过儿子。

    他看着儿子脸上那道已经不太明显的伤疤,心里一酸,“还是上次把你打了的那个班长吗?”

    “对!就是他。”儿子愤愤不平,“上次老师就只骂我,说我不该和同学打架,可他什么事都没有,就像我打了他似的。这次,我们班同学脸都出血了,老师还是护着他……”

    他听着儿子幼稚的话语,眉头皱地越来越紧。

    “好了,儿子,咱们不打扰了爸爸了,他忙!”妻子把儿子放到了地上,进了厨房,见丈夫跟了进了,就小声叨咕起来:“他们班的老师,也真是的,就因为那个孩子的爸爸是市里的领导,就处处护着他!当班长不说,啥好事都是他的!时间长了,不单把这个孩子宠坏了,班风也坏了。等你忙完了,给他们老师打个电话……”

    “好,我这就打!”

    他拿起那个让他犹豫了许久的听筒,拨通了小陈的电话……

  • 我喜欢观雨
  • 看惯了人世间的各种汹涛,各种风骚,各种雄壮,我觉得雨才是世间最美好的景色,更是上天派来的使者,带走世间的污秽。因而,我喜欢观雨。

    小时候听奶奶说,雨是天上来的使者。于是我愣愣地仰望天空,望着那些使者满怀柔情地轻吻大地。但令我伤心的是,雨落在地上,便再也不见了雨的踪迹。奶奶叫我不要伤心,雨只是化作水带着世间秽物离开了。当时的我虽然不懂奶奶的话,但我却从此珍惜每一次看雨的机会。

    而如今我长大了,我才明白了奶奶的话,和雨的使命。

    那是入秋的第一天,天空中飘起蒙蒙细雨,雨不大但却很密,我走在路上仰望着天空,什么都没变,灰色的云衬着无色的雨。雨轻柔地滴下,流过皮肤,流过了心灵,流过心中最美好的自留地,瞬时,我有一种解脱感,随着雨水从指尖滑落,如一次长吻的结束,雨带走了我的痛苦、不满、欲望、嫉妒和贪婪。任何失利、创伤、挫折和失落在一瞬流逝不见。我如初生的婴儿,用至纯至洁的心灵来接受这女神的赠礼,轻轻地、真实地感受到最纯净的自己。

    接受完雨的洗礼,我注视着从指尖滴落的雨水流进了阴沟,随着秽物流出了我的视线。

    我喜欢观雨,不仅是因为他带给了一个真实的我,更是因为它为人洗礼,却甘心化作秽物,离开人们的视线。造物主造雨,不!造这些爱的使者,正是想让人们像他们一样,无私的奉献,不求回报。

    窗啪啪作响,

    我抬起头,望着窗外,又下雨了……

  • 《考场百态》
  • 考试对我而言已是司空见惯了。不过,每次考试来临,仍然像来了一阵强烈台风,使全校笼罩在暴风圈中。等台风过境,有些人已经面目全非,有些人却得意洋洋。

    在考试场里, 有人临时抱佛脚,直抱着课本不放,有的人神闲气定,有的咳声叹气。考卷发下后,大家开始大展身手,各显神通。坐在我前面的同学,一直汗流浃背,不停的说: “好热!”大概是紧张过度了。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真后悔昨天回家就倒头大睡,以致今天好多题目都答不出来。再看看隔壁的同学,她正埋头苦干,想必这一次又是第一名了。

    突然,在全场鸦雀无声的考场中,传来了阵阵窃窃私语的声音,原来旁边两个同学正交头接耳的,不知在谈些什么。下课铃响了,我还有一些题目没有做完。“完蛋了,回家不知怎么向父母交代?”看着班长心十足的将考卷交给老师,她那副悠哉的样子,真令人羡慕!

    考试的主要目的是测验我们平日所学的成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大家平常就应下功夫读书;如果平时不努力,到考试时投机取巧,用不正当手段获取高分,就失去了考试真正的意义!

  • 《看惯了这样的人和事》
  • 路灯底下相拥缠绵的人影被拉得很长,依稀还能辨认出来的,只有两套学生制服青白相间的颜色;临街商铺的橱窗外,年轻恋人争吵的声音透过光鲜亮丽的珠宝。停留在平凡的衬衫和长裙被风吹起的下摆里;马路中央,黑色摩托巨大的发动机喷薄出低沉的吼叫。车上男人布满酒气的脸被声波震颤得模糊朦胧。清冷的风呼啸着席卷过路旁行道的枝枉,沙沙地响动,仿佛死神轻慢的脚步声。

    默生就一直这么静默地看着这些人和事。嘴角轻蔑地微扬。

    天突然完全黑了下来。

    就好像有人快速抽走了放映机前昏黄的画片,倏地一下,露出下面漆黑的底板。

    对面楼上的灯光因为得了夜的衬托,骤然变得明亮起来。

    就好像默生这时候的眼睛,在一瞬之间被点亮。

    转身走下楼去,出了校门,默生一下子淹没在下班的人潮里。男生把衣领立了起来,挡住那些已经冷得刺骨的秋天的风。他缓缓迈着步子,每一下都很轻。仿佛幽灵一般没有重量。月白色的耳机线随着步伐轻轻摇摆,耳机里隐约传来苏格兰风笛空灵飘渺的声音。

    默生低着头,自顾自地走着,与四周嘈杂的环境格格不人,兀自且不协调。有几个衣着明艳暴露的女子被男生清秀的面容所吸引,故意嬉笑着撞了过来。默生一闪身,轻轻躲了过去。她们突然爆发出一阵夸张的咯咯笑声。

    “一群贱货”,默生低声骂了句,脸上的表情却没有变动。依旧冷峻,好像万年都化不开的冰山。他早已经看惯了这样的人和事。

  • 《“挣钱”的体会》
  •     从小用惯了父母给的钱,不甚理解他们常说的那句“花钱容易挣钱难”。有一天。我突然心血来潮,何不亲自去体验一下呢!

        于是,我走出学院大门,站到了炙热的太阳底下,望着那些来往的车辆和人突然感到有一些茫然,何去何从?徘徊之中想到了招聘广告,我仔细的看了几遍,终于发现了一公司要一个临时抄帐的。这正合我的专业知识,带着惊呼庆幸,我来到应聘地点。在审讯式的问话中,主管问我电脑知识,我吱唔了半天回答不上来,但我不甘心就这么被间住,仍抢着说:放心吧!我能干好。但是,别人已经合上登记本,起身说句:“请回吧!”再也没搭理我。我强打笑睑直走了出来,临别还补上一句:谢谢,麻烦您了。

         我无精打彩在街上漫无目的走,不知不觉来到了一个零工市场。我突然高兴了起来。

        第二天一大早,我换上一身脏但不很旧的衣服,摘掉眼镜,忐忑不安地走进了那个零工市场,很羞涩的学着别人的样子,在一块小纸板上写着,搬运工,男佣、钟点工等。写好后就是漫长且无聊的等待。别的“工友”们有谈天说地的,有打牌的有睡觉的。我却时不时抬起头,期待那三三两两的雇主会来“钟情”于我,但是,只有那五大三粗的汉子偶尔被人叫走,我无人问津。

        上午就那样过去了,等到下午还是没人。我心也烦了,浑身燥热,口渴得厉害。我想买冰镇饮料,习惯地掏出5块钱,一阵清凉过后,人才稍稍安定下来。

        终于有双脚愿意在我面前停下来,我赶忙“接待”。是位大妈,要砌杂房用的砖,嫌别人要价高了。我也不管什么价,说了句:到时你看着给吧,就跟她走了。穿过人群时,我仍感觉到“工友”们嫉妒的眼光。我花了五个小时才干完。当我来到在大妈面前交工时,已没有力气站着跟她说话。谁知这还没完。大妈递给我一把扫把,说把门前砖弄脏的地扫干净再给钱。看在钱的份上,我还是拿起了扫把。到晚上八点钟,我用打满血泡的双手接过了大妈给的钱。拖着酸软的身体,有气无力的往回走。在疲劳的饥饿的驱使下,一股莫名的酸味直涌向鼻孔—今天,我挣了10块钱!

        路过餐馆时飘出了诱人的香味,我停了下来,准备安慰一下饥渴的肚子,那句:“花钱容易挣钱难”又在耳边响起。我搽紧了10块钱,决定回家泡方便面。

  • 《议论文的语言》
  •     很多同学写惯了记叙文,对记叙文的语言风格很熟悉,但对议沦文认识不够,不清楚议论文和记叙文的区别,在写议论文的时候,运用的还是记叙性的语言,读起来非常不舒服。

        议论文和记叙文是两种区别度很高的文体,在语言上也具有明显的不同。写作时语言应和文体保持一致。不能用记叙文的语言写议论文。我们曾多次强调议论文的理性特征,这一特征规定了议论文的语言具有理性色彩。

        一是说理性。

        议论文是在讲道理,讲道理总有一定对象,总是要针对某一类人或某一种现象去讲。在写作的过程中,作者心中应该有读者意识,应该假设有一个人在场,而你是在说服他,规劝他。有时可以是对话性质的,你可以让假设的读者出场发表见解,然后再一一批驳,驳倒之后指出正确的观点。也可以是讲话性质的,可以不给读者发表意见的机会,只你一个人大讲特讲,通过大量的论据和周密的论证把读者说服。

        读者意识,对保证语言的说理性质很重要。没有读者意识很容易变成自言自语式,既缺乏说理的力度,又容易偏离议论文的文体特征,给人一种不协调的感觉。

        二是逻辑性。

        议论文中因大量运用分析、推理和判断这些理性思维模式,在语言上就格外强调逻辑性。

        当然强调议论文语言上的逻辑性,并不是说记叙性文体不需要逻辑。

       现实中的任何一种事物都有因有果,这就是逻辑的表现。记叙文体并不是超越现实,自然也要体现生活的逻辑。但记叙文中的逻辑,体现在文章的结构和对题材的处理中,体现在语言的深层内涵中。或者说记叙文中的逻辑是大逻辑,是生活的逻辑。因而我们在读记叙文时基本上忽略了它的逻辑性层面。

        而在议论文中,逻辑处处存在,让你无法忽视。它既反映大逻辑,又体现小逻辑。即是说,从整篇文章来讲它应反映生活的逻辑,事理的逻辑。任何不符合生活规则的道理是讲不通的。从语言的角度来讲,它体现出小逻辑,体现出每一个分析判断的过程。一句话和一句话之间必须要有逻辑性,一个段落和一个段落之间也必须要有逻辑性。必须让读者一步一步地明白,让读者看到此因必导致此果,此果必由此因所引起。

        我们在读议论文时,看到很多这样的词汇:因此,所以,因为……所以……,因而,必然,如果……就……这些词汇在记叙性文体中出现较少。它们通过语言上的逻辑联系,表现事物的因果关联。这些词汇既是理性的象征,也是逻辑性的体现。

        当然,从语言的简洁、灵活、个性化的角度讲,这些词汇在一篇文章中出现得越少越好,如果不使用这些词汇,仍然可以表现语言间的逻辑关联,就一定不要使用,因为过多使用这些词汇,使大量的议论文表现出千人一面的呆板,缺乏应有的活力,使很多同学对议论文产生厌恶,读者也不愿去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