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人才培养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21 21:22:19
  • 《交通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改革建议论文》
  • 交通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改革建议论文

    摘要:交通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有利于提升交通行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推动我国交通院校职业教育改革。本文分析了该培养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改革建议,希望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及交通院校教学改革提供新的参考思路,推进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发展。

    关键词:交通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改革建议

    一、“现代学徒制”概念

    “现代学徒制”这一名词最早出现在英国的一项关于“现代学徒制计划”的政府报告中,它是相对于传统的以师带徒学徒制而言的。泛指学校、用人单位交流合作,制定计划安排教师、企业师傅对学生进行以岗位技能为重点培养目标的新型育人模式,有些企业也将员工纳入这一培训范畴。

    二、研究目的

    交通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既有利于响应我国政府对职业教育改革的号召,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交通院校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解决我国交通类技能人才短缺的问题,也有利于提升交通院校教师理论和实践教学能力以及学生的职业素养,从而促进我国交通院校职业教育改革顺利进行。

    三、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交通院校现代学徒制的发展,无论院校自身还是政府、企业等外部环境,都存在不少问题,以致相关改革措施进展缓慢,如:1.政府相关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与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交通院校技能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方面,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且操作性强的政策和措施作为保障,无论是《职业教育法》还是《高等教育法》等制度,内容都过于宏观,缺乏义务性的陈述及规定,对于一些企业来说,即使不参与校企协作,也不会对自身利益产生大的影响,很多情况下,企业都是迫于人情世故的压力,才勉强参与。特别是在经费投入方面,能够获得国家资金补助而参与到校企合作的企业少之又少,国家相关制度的约束和经费方面的支持是亟待解决的问题。2.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对于企业来说,参与交通院校学生学徒制培养计划,既要有工资、保险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又要有学徒培养规划方面的人力投入,且最终企业在这一过程中的收益远远不及直接招收新员工来的划算,因此,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尽管不少教育学家提出,校企合作可以为企业带来社会声誉,提升企业形象,并将这种精神效益升至国家层面,但是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这些愿景都显得苍白无力。3.行业组织基础及管理有待加强纵观英德等发达国家的行业组织,在技能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能够积极地在政府、学校、企业三者之间起到监督、协调功能。特别是在德国,行业协会是国家职业教育管理与决策的主要参加者,能够组织各类资格考试并参与认定工作、进行教师管理、教育经费获取等。我国交通行业组织在交通职业教育中的作用发挥目前只能说处于初级阶段,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和经济需求,且不少行业机构是由行政、事业单位转变而来,工作机制难免存在一些老套和僵化的特点,需要一定的时间去适应和不断自我完善。4.传统社会价值理念影响深远传统社会价值理念普遍认为,职业教育是普通教育的备用选择,是一种“次级教育”,这种思想束缚了现代社会职业教育的发展。从中职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阶段开始,再到普通大学教育与高职教育,最后到毕业应聘,无论是学生、家长、用人单位,无不影射出我国传统文化价值“重道轻器”观念对我国职业教育产生的深远影响,导致包括“现代学徒制”在内的一系列职业教育改革难以快速推进。

    四、改革建议

    通过大量文献调研、与兄弟院校交流探讨及企业调研等工作,结合我校汽车专业长期发展规划和改革经验,现对交通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特提出以下几点改革建议:1.充分发挥学校、企业、家庭三方主动性交通院校“现代学徒制”的开展离不开学校、企业、家庭三方面的参与。建议:首先成立一个由企业、学校双方人员构成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各项工作的展开。其次,校企之间应共同制定招生———招工方案,签订联合培养协议。最后,学校、企业、家庭三方签订交通院校现代学徒制三方协议书,内容涉及学生学习任务、企业工作任务、待遇等方面,由此充分发挥各个主体的主动性,通过这种方式,提高企业参与度,也让家长更加了解职业教育,逐渐改变社会观念。2.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构建中国式“三明治”育人理念正如英国“三明治”课程教学模式一样,学生在学校———企业———学校……循环滚动培养,学生学习的内容也从理论———实践———理论……不断演变,最终培养出理论与实践能力兼备的技能型人才。交通院校也可以构建中国式“三明治”育人模式。如在第一个学期,安排学生在校学习基础理论知识,重点培养学生的核心专业能力,然后第二学期安排学生进企业实习,熟悉基本工作岗位技能,发现自身不足,验证所学理论知识。第三学期,学生返回学校,学习的主动性和目的性就会发生质的改变,学习效率会有较大提升。第四学期,当学生再次回到企业后,他们的身份就会更像一名员工,而且这一阶段他们的主要工作目标就升华为如何让自己的学徒身份转变为高水平技工身份,目前,国内已有不少职业学校在尝试这类教学改革,甚至将这种模式应用到“双师型”教师人才的培养方案中,企业也从中挖掘出不少人才,提升了参与热度。(2)鼓励企业深度参与教学改革现代学徒制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毕业后能够直接胜任企业工作岗位要求,而最清楚岗位技能要求的自然是企业本身,因此,一方面,交通院校要协同行业组织及相关部门,会同合作企业公开研究教学课程,努力将专业理论知识、生产实践技能要求融为一体,为现代学徒制量身定做学习课程。另一方面,建议改革教学方式,如在实践课程中,可采用学校、企业双师在岗教学,即学校教师、企业师傅同时在岗,同时制定教学计划,充分发挥学校、企业双方资源优势。只有赋予企业更多的权利,才会使改革更符合社会实际。3.建构多元评价考核机制交通院校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是否有效开展,需要建立一个合理的评价考核机制,其涉及的评价内容可以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①学生自我评价。这是促进学生自我监督、自我激励的好方式。②学生互评。这有利于构造良性竞争、互帮互助的学习环境。③教师(师傅)评价。通过长期接触,凭借自身专业素养,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的评价将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岗位技能学习起到关键性的引导作用。④技能鉴定评价。通过交通行业组织机构参与进行技能鉴定考核,可以较为客观的反映教学培养质量,并且有利于行业组织进一步发挥其作用。4.依托政府机柜完善相关保障制度一个教学改革的成功,离不开强有力的保障制度做支撑,根据我国目前交通院校现代学徒制的发展现状,建议政府部门参与,首先在全国范围内自上而下建立省市县等不同级别的现代学徒制教学改革管理中心,负责对现代学徒制改革的监督、考核、管理等工作,特别是在整个教学改革中起到一个规范化、标准化作用。其次,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充分保障参与现代学徒制学校、企业、行业等主体的行为权利,明确各方职责、严格进行各项考核,确保教学质量。第三,完善经费保障制度,从减免税收、增加专项补贴等方面鼓励交通企业积极参与到现代学徒制改革中。5.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无论外部条件如何优越,如果缺乏一只专业化的师资队伍,交通院校现代学徒制改革的顺利进行是无法得到保障的,在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方面,有以下几点建议:①制定人才引进方案,有选择性的引进交通类专业紧缺人才。②注重教师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能力双方面的培养,鼓励教师下企业实践学习。③提高企业兼职教师比例,打造专业化专兼职教师队伍。④完善教师考核制度,采取优胜劣汰方式,择优聘任教师。⑤合理解决教师待遇问题,完善配套服务设施。

    五、结束语

    交通院校现代学徒制的改革与推广,有利于解决我国交通行业技能型人才紧缺、交通院校职业教育与企业岗位如何完美对接等问题,但由于我国职业教育相较于一些发达国家,起步较晚,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相信通过社会各方及广大专家学者的不懈努力,该教学措施将会不断完善,从而为我国培养出更多的交通类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冬梅.对我国现代学徒制试点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13(1).

    [2]于洪梅.高职高专“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时代教育,2014(18).

    [3]岑华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视角下现代学徒制构建研究[J].职教论坛,2013(16).

    【交通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改革建议论文】

  • 《高职物流人才培养措施与建议论文》
  • 高职物流人才培养措施与建议论文

    摘要:文章阐述了我国物流业发展的新趋势,对新形势下物流企业主要岗位及技能要求和岗位需求特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新形势下高职物流人才培养的措施建议。即组建跨专业的物流人才培养教学团队;建立职业教育集团,多主体共育物流人才;根据职业标准重构物流专业课程体系;围绕岗位职业技能,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专业及课程设置应紧跟行业发展新趋势。

    关键词:新形势;物流;高职;人才

    近年来随着我国产业经济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物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与实施,企业对物流人才需求在持续增长。“十三五”时期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六大战略重点是:智慧、高效、协同、协调、连通和改革。第一是新技术、新模式支持新智慧物流创新;第二是积极发展互联网+高效物流;第三是创建协同联盟的物流新模式;第四是统筹国内、区域国际物流协调发展;第五是推进一体化物流网络互联互通;第六是深化物流管理体制改革。新形势下,如何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紧跟时代发展的物流人才是目前高职教育者急需思考解决的课题。

    一、我国物流业发展的新趋势

    (一)“互联网+”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电商与物流业的融合越来越紧密

    电子商务具有灵活、高速和廉价的优势以及信息化、自动化、全球化等特点,促进现代物流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推动物流业向着多功能化的方向发展,促使物流系统进一步完善。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推动跨境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为6.3万亿元,同比增长24%;2017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达到9.0万亿元,同比增长80.6%。跨境电商交易额呈现快速递增趋势。由于跨境电商比传统跨境贸易具有直面最终消费者、减低销售成本的优越性而受到众多企业的青睐。据商务部的统计显示,我国境内通过全球速卖通、亚马逊等各类平台开展跨境电商交易的外贸企业已超过20万家。电商与物流融合是必然趋势。例如2017年苏宁收购天天快递,旨在加强苏宁物流网络建设,拓展苏宁物流社会化业务,提升苏宁物流盈利能力和苏宁电器服务体验。还有阿里搭建菜鸟物流网络、京东及亚马逊等自建物流体系。为了增强在整体供应链上的控制能力,物流与电商彼此渗透融合已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新技术发展带动智慧物流发展

    新一轮科技革命推动互联网与物流业深度融合,物流业正朝着数字化、智能化、协同化、网络化、可视化和实时化方向发展。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将提高物流数字化程度,新的分工协作方式如共享、众包、众筹等将得到广泛应用,物流机器人、无人分拣、无人驾驶、无人机配送、智能仓库等已进入实质探索阶段。例如菜鸟物流在末端配送环节研发了一次可携带10-20件包裹的机器人,能够自动识别并动态避让障碍物;能接受手机指令,规划最优的配送路径,将物品送到指定位置,客户可以通过电子扫描签收物品。京东在末端配送环节推出了无人车,具有六个载货舱,可根据目的地自主规划路径,每日配送10-20单物品,客户可以在无人车上输入提货码取货。无人车配备了视觉传感器和雷达,能检测障碍物远近和大小。苏宁全面上线云仓库。与传统仓库相比,云仓库处理能力翻了4.5倍,却减少了1000名员工,减低了劳动力成本。自动化、智能化发展已成为物流行业的重要特征。物流体系将实现运营的智能化、操作的无人化和决策的智慧化。

    (三)通用物流与专业物流逐渐分化

    交通运输业、仓储业、邮政等传统的物流业伴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逐步成长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随着市场竞争环境和市场需求越来越高,企业对物流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逐渐产生了一些大宗商品物流如粮食、钢铁、建材、煤炭等专业物流以及医药物流、冷链物流、电子商务物流等专业物流。市场需求决定了物流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以冷链物流为例,冷链物流的适用范围主要包括生鲜农产品,速冻食品和快餐原料等。我国是冷链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据统计,2016年我国生鲜电商交易额为913.9亿元,每年大约有四亿吨生鲜农产品进入流通消费领域;每年在运输途中变质腐烂的水果、蔬菜等食物价值超七百亿元。因此发展冷链物流既能够满足人们对新鲜食品的需求,也减少了食品在运输途中的浪费和损失。冷链食品具有时效性,要求物流各环节具有更高的组织协调性和高效率,因此资金雄厚的生鲜生产企业和电商企业都是自建冷链物流,在采购、储存、配送等各环节实行供应链管理。专业物流的产生为有不同物流需求的企业提供了更适合其发展需要的物流服务。

    (四)物流业服务范围向供应链两端延伸

    传统物流体系下,物流业的主要环节包括装卸、运输、保管、搬运、转运、仓储等基本环节。随着机械化、信息化的发展,物流业服务范围向采购、分销、包装、定制、加工、配送、维修等延伸。物流企业从只承担第三方物流,逐步拓展到介入企业的生产、销售阶段,通过整合供应链上下游信息,逐渐与制造业建立深度合作,物流服务不断向供应链两端延伸。在供应链上游,物流可以为制造企业提供零部件与原材料的采购服务、进场物流服务和库存管理服务等;在供应链下游,物流可以为制造企业提供生产线后端加工服务、产成品销售服务和售后物流服务等。物流服务一方面不断向采购、分销、定制、加工、销售等延伸;另一方面,向相关产业延伸,如向零售、酒店、会展、体育等相关产业延伸。

    二、新形势下物流企业岗位需求分析

    (一)物流企业主要岗位及技能要求分析

    为了使培养的高职学生符合企业需求,必须对物流企业进行充分的调研,分析其职业岗位群及主要岗位,了解物流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结合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编制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物流企业主要岗位及技能要求如表1所示。

    (二)物流企业岗位需求特点分析

    通过调研发现,物流企业岗位级别有四层:基层操作岗位,基层管理岗位,中层管理岗位和高层管理岗位。调查结果显示,多数企业对基层岗位如物流专员、仓库管理员、仓库主管、单证操作员等需求量较多;对运输经理、物料经理、物流总监、项目经理等中高层管理岗位需求相对较少。物流企业对操作技能型人员和管理人员有着不同的能力要求。对操作技能型人员,企业对学习能力、执行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三项能力要求比较高。对于管理人员,物流企业对执行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领导能力等三项能力要求比较高。新形势下物流企业岗位需求具有三个特点:第一,中小型物流企业的基层操作岗位、基层管理岗位和中层管理岗位比较欠缺人才,而大型物流企业的中层管理岗位,特别是高层管理岗位比较欠缺人才;第二,随着智慧物流的发展,基层操作岗位将主要由智能机械系统完成,因此,有一定专业素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将是物流企业需求主流;第三,物流职业岗位复合化、专门化。物流岗位的复合化要求知识能力结构的复合化,物流岗位的专门化要求从业人员具有专业方面的知识能力结构。随着物流服务范围向供应链两端延伸以及电子商务的发展,物流行业跨界合作逐步增多。无论是物流企业还是企业物流对员工知识能力的要求都具有信息化、综合化的特点,对岗位综合能力的要求更高。

    三、新形势下高职物流人才培养措施建议

    (一)组建跨专业的物流人才培养教学团队新形势下,物流企业对复合型物流人才的综合技能和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单一专业培养的物流人才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因此,高职院校应整合与物流人才培养相关的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国际航运业务管理、交通运输管理、商务英语、国际商务管理、物流管理等专业的优秀教学资源,聘请有物流企业实操经验、来自物流企业及相关企业的兼职教师,组建跨专业的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兼备的物流人才培养教学团队。教学团队要深入研究人才培养方案,对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不同的模块由不同专业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较强操作技能的'教师分别负责教学和实训。如理论知识模块由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承担,涉及物流实操和技能的模块由具有企业背景的高技能教师承担。通过分工协作,充分利用校企优质教学资源,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建立职业教育集团,多主体共育物流人才

    职业教育集团是在地方政府机构牵头下,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及行业协会等组织为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发展而组成的产学研联合体。职业教育集团是深入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助推器,同时有效促进校校合作和行业指导。职业教育集团搭建了一个政府、学校、企业、行业和科研相结合的政校企融合平台,通过整合集团成员资源,实现信息共享、资源互补和优势互补;达到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和合作发展的目标。为此,应搭建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信息技术交流平台、人才供需平台、企业员工和教师培训平台等,在专业建设、招生就业、技术服务、课题研究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联合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物流人才,同时实现人才培养质量与物流行业队伍素质、企业生产效益共同提高的校企“双赢”目标。

    (三)根据职业标准重构物流专业课程体系

    职业标准是指对从业人员的工作能力水平的规范性要求。通过深入物流企业调研,了解职业岗位群和各岗位的职业能力标准,在物流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下将物流职业能力标准进行细化,重新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围绕职业岗位的需要设置和安排专业课程,按照职业岗位群所需要掌握的技能体系结构设计课程体系。依据岗位职业标准要求确定课程内容,明确理论学习部分和技能培训部分,设置培养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核心技能的相应课程,构建以职业标准所对应的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四)围绕岗位职业技能,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调查显示,有高达一半的物流企业认为高职院校所教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与企业的实际需求有较大差距;许多物流企业对于从学校招聘的高职毕业生的满意度并不高;许多高职毕业生的动手能力比较弱,这说明目前高职教育实践性教学环节薄弱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改观。实训基地建设滞后是制约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主要因素。因此,高职院校应在加大资金投入推进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同时,加强与物流企业的合作,建立和完善校外实训基地。在硬件条件得到改善的情况下,按照岗位职业技能要求设置课程群模块和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实践教学体系,突出核心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五)专业及课程设置应紧跟行业发展新趋势

    随着物流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行业新变化,高职院校应深入企业对物流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需求进行深度调研,将行业需求融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专业建设方面,既要根据物流行业发展新趋势开设新专业,也要对旧专业进行优化升级。专业设置应充分体现行业发展新趋势和格局,增强专业设置的针对性。如开设快递物流、物联网、冷链物流、跨境电商物流等专业。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相应调整,如物流管理专业增加物流系统分析、货物跟踪、智能化管理等物流技术内容。

    参考文献:

    [1]葛显龙,王伟鑫.面向“一带一路”战略需求的物流创新人才培养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7(34):76-79.

    [2]翟帆.物流:岗位分工细化催生多样人才需求[N].中国教育报,2017-03-28(9).

    [3]易建平,唐树伶.职教如何与区域人才需求对接[N].中国教育报,2014-12-01(7).

    [4]牛士华,陈福明.新常态下深化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6(04):25-27.

    [5]吴影辉.智慧物流环境下高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的研究思路[J].高教学刊,2018(05):161-162+165.

    【高职物流人才培养措施与建议论文】

  • 《法务会计人才培养建议论文》
  • 法务会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建议论文

    相信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尤其是作文中不可忽视的议论文,议论文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议论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法务会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建议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单独开设法务会计专业,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并未设置独立的法务会计专业,对于法务会计人才培养仅限于会计专业或法学专业下增设法务会计方向,导致法务会计人才的培养缺乏系统性。因此,笔者建议,应尽快单独开设法务会计专业,并针对其特点完善相关配套措施,比如:组建法务会计专业教师团队;编写科学合理的专业教材;制定积极有效的`学业评定机制;加强法务会计专业的就业指导等。同时,还应根据法务会计跨学院跨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即:以会计学与法学课程为基础,重点开设法务会计专业课程;将法务会计岗位培训作为课程体系的核心环节;开设一些与法务会计相关的辅修课程,鼓励学生选修以丰富专业知识体系。

    (二)扩大高校师资队伍,建立理论研究与交流平台

    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强大的师资力量。要想培养出大批的法务会计复合型人才,就必须建立专业性强、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具体来说:通过与相关司法机关或会计师事务所建立合作关系,定期将学校里的一线骨干教师安排到实务部门进行培训,以弥补高校教师缺乏司法实践经验的不足。同时,高校也可引进法务会计一线岗位的专家或业务骨干及国外院校法务学科的知名教授,为培养法务会计专业人才储备师资力量。此外,专业理论研究氛围的形成也有利于法务会计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可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法务会计理论研究与学术交流平台,让高校教师定期与专家学者进行交流与学习,以提高法务会计专业教师的专业理论研究水平,有效促进法务会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

    (三)通过前期试点教学,制定人才培养计划

    基于我国法务会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现状,可以先选择一些法学与会计学教育基础较好或者具有丰富法务会计方向教学经验的高校进行前期试点教学,根据会计学与法学跨学科的特点,制定具有合理性、科学性的本科培养计划,实行阶段性教学模式:第一阶段要求学生学习完成课程体系里的全部内容;第二阶段安排相关司法实践教学任务;第三阶段鼓励学生参加资格考试及继续深造。待试点教学模式成熟、预期教学目标实现之后,再在全国高校范围内进行推广。由于法务会计复合型人才既要求掌握会计核算、审计评估等相关专业知识,还要求具备扎实的法学、司法鉴定学等相关法律基础知识,因此,高校在制定培养计划时,需结合复合型人才一专多能或多专多能的特点,突出法务会计学专业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特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从而满足司法实践工作的需求。

    (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学,创建校内外联合培养平台

    高校培养的法务会计专业复合型人才最终还是要服务于社会,满足市场经济的需求。司法会计的培养不能脱离司法实践,必须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因此,在培养计划中,除了已有的法务会计课程体系的安排,还应增加校外实践的机会,积极与司法机关、会计师事务所及司法鉴定机构等进行合作,建立法务会计专业学生的实习基地,实现学校和社会共同培养。最好建立起长期合作的共建模式,打造稳定的校内外联合培养平台。此举不仅能够使高校学生积累丰富的司法实践和会计实务经验,为以后提升实际工作能力打下基础,还有利于法务会计人才社会价值的实现。

    【法务会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建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