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核算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1 18:39:39
  • 《营改增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与建议论文》
  • 营改增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与建议论文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营改增”从2012年9月1日初次试点,到2015年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在2016年5月1日全国各试点全面推开。“营改增”的实施,不仅是对我国分税制的完善和优化,而且对于促进国家经济结构性改革,加快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全面实行“营改增”,对纳税人的会计核算及税负影响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营改增”的内涵及意义进行阐述,从会计核算的角度分析了“营改增”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在“营改增”背景下提出了加强会计核算工作的方法。旨在为企业规范会计核算、降低税负增加、控制纳税风险提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营改增”;会计核算;营业税;增值税

    1“营改增”概述

    1.1“营改增”税制改革的背景

    我国1994年出台的税制规定,营业税和增值税这两大税种并行实施,第二产业中除建筑业之外的均需缴纳增值税,第三产业中的绝大部分均需缴纳营业税。在此后的十几年中,这种税务机制对于促进当时的经济发展表现出积极的意义和作用。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两大税种分立并行的机制逐渐凸显出对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营业税和增值税分立并行,削弱了增值税的意义和价值,截至2015年底,全球已经有172个国家和地区实行增值税税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格局形成,我国也必须对国家税制进行完善建设。两税并行约束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无法适应国家经济生产方式的转变,以及税收对相关市场主体的扶持和鼓励作用。两税并行,对于纳税人,不仅存在着重复征税的情况,还存在着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之间的权衡问题,客观上增加了税收征管工作的困难。

    1.2“营改增”税制改革的内涵及意义

    所谓“营改增”,是指对企业重复纳税的项目进行合并,只对企业内部产品或服务的增值部分进行纳税,将所需缴纳的营业税转变为缴纳增值税。实施“营改增”之后,营业税和增值税不再重复缴纳,增值税的地位、作用和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经济结构的调整迫在眉睫,我国“营改增”的税制改革也处于逐步深化之中。2011年11月,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下发“营改增”试点方案;2012年1月,对上海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营改增”试点;2012年8月,“营改增”试点范围逐渐扩大至10个省市,同年9月,北京启动,同年11月,广东全省启动;2013年8月,“营改增”在全国范围内试行;2014年1月,我国交通运输业全部纳入营改增范围,同年6月,电信业也实行“营改增”;2015年5月,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201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该意见提出,将在2015年全面完成“营改增”改革,生活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和建筑业这四大产业将全部纳入“营改增”改革范围;2016年5月,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方案正式实行。“营改增”的实施对于国家和纳税人都具有多方面的意义。第一,完善了现有税制,通过营业税改成增值税,消除了征税重复,不仅体现了税制改革的科学发展,也为增值税体系拓展了发展空间,进一步适应了国家税制科学化规范化发展的需要。第二,促进了经济发展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营改增”在税收上降低第三产业相关企业税负,优化投资、出口和消费结构,弱化了税收对企业发展的限制,有利于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对于促进消费扩大内需、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服务水平和技术的提高等均具有积极意义。

    2“营改增”对会计核算带来的影响

    2.1对经营收入核算的影响

    “营改增”实行之前,企业根据实际的营业额和收入额计算并缴纳税额,在会计科目上使用“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进行核算即可。“营改增”实行后,企业只需要缴纳不包括增值税的相关税务,增值税属于营业税之外的税费范畴,会计上必须设立“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该项目下还有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已交税金等明细,业务流程相对更加繁琐。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会计经营收入核算工作的复杂性。同时,“营改增”实行之后,企业购置取得的增值税进项税发票可以得到税额抵扣,企业固定资产入账价值以及折旧摊销会发生变化,这些都将进一步影响到企业收入数值的变化。

    2.2对经营现金流的影响

    现金流的增减和企业整体税负的'增减是负相关的关系,现金流如果增加,企业的税负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降低,现金流如果减少,企业的税负就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营改增”实行之前,国家实行纳税预缴制度,营业税税金的增加直接导致企业的现金流减少,这种纳税方式不利于企业在国内外的市场竞争。“营改增”实行之后,企业可以在完成项目收到款项后,再进行税款计算和缴纳,弱化了纳税对于企业现金流的不利影响。企业的现金流不再受到税负的冲击,尤其在进行大的项目时,企业可以更加专注于业务开展,这大大提高了运营质量和竞争力,使企业得到了更多的保障。

    2.3对利润核算的影响

    “营改增”实行之前,营业税作为价内税,被计入“营业税金及附加”,这部分费用在企业计算本年利润时可以不计入。“营改增”实行之后,增值税属于价外税,被直接计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不得在计算利润时扣除,不仅使得企业本年利润数值发生变化,还导致企业所得税数值发生变化,进一步影响到企业利润。总体来说,“营改增”对企业利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无论是影响企业税负、企业收入和企业现金流,最终都会体现在利润的变化中。

    2.4对票务管理的影响

    “营改增”实行之前,发票管理属于会计核算的一般工作,工作内容和要求单一,营业税主要通过营业额来计算和缴纳。“营改增”实行之后,企业取得的增值税进项税等专用发票,可以用于税额抵扣,发票成为增值税缴纳的重要工具,因此,专用发票的管理工作非常重要。会计核算的日常工作中大量专用发票的管理,包括仔细检查专用发票的真实性和实效性、多个业务专用发票的汇总使用、税额抵扣和风险防范等。

    3“营改增”背景下加强会计核算工作的建议

    3.1提高税务管理水平,加强纳税筹划

    “营改增”体现了国家税制科学化和规范化的发展路径,企业在这一背景下,也需要加强纳税筹划,提高税务管理水平。可以根据自身经营的特点,对会计核算的工作流程进行分析,从而找到“营改增”下纳税工作的重点。比如,在购置固定资产时,针对增值税问题事先沟通,签订合同,比如让对方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并计算该专用发票可抵扣的税率。在满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减轻企业税负,适应“营改增”税制。灵活调整企业经营策略,充分关注不能进行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的项目,如员工福利采购、无专用发票开具资格的供应商合作等,进行科学的计算分析,做好税务筹划,适应“营改增”对企业税负的影响。

    3.2加强涉税人员业务水平,改进会计核算方式

    在“营改增”背景下,涉税人员的业务水平面临更大的考验,会计核算流程更加复杂,纳税筹划和发票管理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加。以此,企业应该重视提高内部涉税员工的专业素养。首先是“营改增”意识的增强,通过相关宣传工作的开展,使涉税员工树立税务意识,认识到增值税专用发票在进项税额抵扣中的重要性,提高员工专用发票管理意识;其次是专业技术的重点内容培训,包括主营业务收入中含税金额的转换处理,增值税会计科目、增值税业务列示、增值税进项税转出、企业免税退税会计处理方法等。

    3.3创新税负转移方式,降低税基变化影响

    “营改增”背景下,企业需要综合自身实际情况,分析税制改革利弊,积极寻找新的税负转移方式,降低税基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在物资采购、运输、产品或技术创新等经营活动中,寻求多种方式来转移税负。比如,大型综合建筑集团业务多元化,推进专业化分工和合作,开展服务转包非主营业务,降低管理成本,取得进项税额抵扣,实现税负降低。连锁餐饮企业在大批量采购原材料时,可以从下游供应商取得进项税额,利用“低征高扣”的税率结构降低实际税负。

    3.4改善账务处理流程,规范专用票据管理

    “营改增”实行之后,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企业实际税负的计算和缴纳,因此,专用票据管理成为会计核算的重要工作内容。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规范财务工作流程,制定发票管理制度,以此来保障增值税专用发票实现有效的管理和抵扣。可以考虑强化税务会计的地位和作用,规范专用发票的检查和核实方法,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保障企业财务工作的平稳进行。

    3.5健全会计核算制度,强化企业内部控制

    “营改增”降低了企业的重复征税,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多个方面带来积极影响,如税率适用、票据使用及管理、税负筹划、会计核算、采购支出等。企业应该科学认识“营改增”前后,对自身内部控制侧重点的偏移,健全会计核算制度,综合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税负风险的预防性和检查性规避,以此降低“营改增”对企业会计核算造成的不利影响。

    4结语

    “营改增”的税制改革,体现出我国税制体系科学化、规范化的发展,更能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要求,对于助力国家经济结构性改革,加快第二、三产业发展速度,发挥了重要作用。“营改增”的全面实行,不仅带来了诸多的新政策和新规定,也对税负环境造成了影响,企业会计核算中的收入核算、现金流、利润核算以及票务管理等多方面因此面临着考验。如果企业不能深入了解“营改增”的影响,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可能会面临税额以及税负风险的增加。因此,企业需要重视“营改增”引起的税务规定和税务环境的变化,分析利弊,积极寻求适应“营改增”,降低税负的方法。通过提高涉税人员的专业水平,完善会计核算方式,创新税负转移方式,规范专用票据管理,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等,以此降低税负增加和控制纳税风险,应对“营改增”对会计核算带来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林雪锋.企业“营改增”需把握七个点[J].财务与会计,2016(1).

    [2]盖地.全面推开“营改增”及其对会计与税务筹划影响探析[J].会计之友,2016(14).

    [3]曾芳.探讨“营改增”对小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新经济,2016(29).

    [4]阿日古娜.试分析“营改增”对小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时代金融,2016(27).

    作者:赵恩来 李冰 单位:佳木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营改增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与建议论文】

  • 《营改增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与建议论文》
  • 营改增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与建议论文范文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改革,企业在税制方面逐渐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其中“营改增”就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实施内容,不仅能够加快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企业的税负情况,从而改善企业的经济结构。但是,在“营改增”的实施过程中,对企业会计的核算可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本文详细分析了“营改增”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营改增” 会计核算 影响 解决措施

    对于我国的各个企业和个体来说,纳税是最基本的义务,自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我国的纳税制度一直在改进,“营改增”的实施对纳税政策的调整来说是影响比较大的一次,不仅促进了我国的企业的持续发展,也加快了我国企业完善自身竞争力的脚步,为企业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对“营改增”给企业会计核算带来的影响以及解决措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希望能够对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帮助。

    一、“营改增”的内涵

    所谓的“营改增”,就是把企业所要缴纳的营业税进行改变,转变成为增值税,这样能够避免重复纳税的情况出现,这种方式主要是为企业内部的增值部分的纳税所制定的。企业在实施“营改增”的过程中,不仅避免了营业税和增值税重复缴纳的情况,也减轻了对增值税作用的约束,为税制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另外,“营改增”还能充分改善税收对企业的限制,能够将企业自身的优势充分的展示出来,改变企业的生产形势,提升企业的服务质量,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非常有利。

    二、“营改增”的实施背景和实施意义

    (一)“营改增”的实施背景

    对于我国的企业来说,通常情况下实行的是营业税和增值税共同缴纳的形式,这种纳税方式实际上是非常不合理的,再加上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之间在税收方面存在者两者权衡的问题,所以就使这两种纳税方式以对立的形式存在。在我国目前企业的纳税过程中,还仍然存在着重复征税的情况,这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目前,我国企业所实行的营业税征收方案已经不能实现对营业额全额的抵扣,所以就会导致原本的营业税单位出现重复征税的现象。随着经济全球化脚步的不断加快,最先提出增值税的是美国,而最早征收增值税的是法国,截止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已经有近170个国家和地区实行增值税征收。

    (二)“营改增”的实施意义

    对于企业来说,实施“营改增”具有很多方面的意义,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改善了我国的税制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税收制度已经进行了多次改善,每一次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但是重复征税的情况一直是企业发展过程中最难解决的一项内容。然而经过“营改增”的实施,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税制针对企业重复征税的现象,使我国的税收政策变得更加科学合理,而且,“营改增”的实施不仅没有辜负社会企业对税收制度发展的期望,还成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的必然方向。另外,随着我国税收体制的逐渐完善,在增强企业经营自信心的同时,也提高了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非常利于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并且为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改善了我国市场经济的体制

    实际上,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经常会受到内、外部因素的共同影响,所以我国一直在对市场上的经济发展形势进行监控。自从实施“营改增”之后,我国第三产业中的一些行业税基变的十分广泛,提高了企业纳税的方便性,而且在“营改增”的实施过程中还规范了交通运输和现代服务行业之间的有效竞争,加快了这些行业发展的脚步,从而进一步改善了我国市场经济的体制。

    三、“营改增”给企业会计核算带来的影响

    (一)“营改增”给企业会计核算带来的积极影响

    1、对企业成本核算方式的影响

    对于我国的企业来说,在没有实施“营改增”的制度之前,企业的成本就是价税的总和,而价税的成本是由实际意义上的成本以及进项税额组成的。在实施“营改增”的制度之后,企业的成本核算方式发生了改变,主要是利用所开出的进项税发票和销项税发票相互抵扣的方式来进行企业成本的核算,其中供应商开发票的能力决定了所抵扣的数额。另外,在征收人工税时,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的规章制度,不能故意违背。

    2、对现金核算的影响

    对于企业的现金核算来说,在没有实施“营改增”之前,主要取决于企业的收入、成本的减少以及营业税税金的减少等,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现金流增加,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企业的税负,但是现金流减少的话,就会相应的增加企业的税负。由此可见,这种纳税的方式非常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尤其是在我国加入世界国际贸易组织之后,这种纳税方式的使用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企业的发展。在实施“营改增”之后,彻底改变了这种纳税方式对企业带来的影响,企业可以在完成相应的项目之后,在拿到欠款之后再缴税,这样不仅加快了现金流的流动频率,改善了企业的开支情况,还在根本上提高了企业的经营质量,增加了企业的'现金流,具体一点就是企业的经营实现了相对稳定,提高了企业在国家竞争中的竞争力。

    3、对企业税负的影响

    对于我国的企业来说,自从实施“营改增”之后,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企业的税负,而且也避免了重复纳税现象的出现。在“营改增”的实施背景下,企业可以实现购买质量更好的材料和设备,而且购买的费用可以进行进项税抵扣,在这种情况下所缴纳的税也要比没有实施“营改增”制度时要低很多。另外,“营改增”制度还能实现优化企业结构的作用,由于企业的机械设备质量得到了提高,所以企业的成本费用支出肯定会减少,那么进项税额可抵项目的比例就会增加,相应的税负就会减少。

    下面以某个建筑企业的税务活动为例,分析了“营改增”对企业税负的影响:在我国的某个建筑企业中,在2015年年末的时候确定的收入是15亿元,在这个区间中能够进行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总额为9亿元,而企业中的其他成本为3亿元。在实施“营改增”制度之前,建筑企业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和营业税。通过详细的计算可以计算出建筑企业要缴纳的营业税为15×3%=0.45亿元,要缴纳的所得税为(15-3-9-0.45)×25%=0.637亿元,两者加在一起为1.087亿元。在实施“营改增”制度之后,建筑企业要缴纳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通过详细的计算可以算出该年度增值税的销项税额为:15/(1+11%)×11%=1.485亿元,进项税额为:9/(1+17%)×17%=1.308亿元,而应缴纳增值税=增值税销项税额-增值税进项税额=1.485-1.308=0.177亿元;建筑企业应缴纳的所得税:(15/1.11-9/1.17-2)×25%=0.705亿元,合计0.882亿元。经过比对实施“营改增”前后所要缴纳的税负我们可以发现,实施“营改增”之后实施比“营改增”之前所要缴纳的税负减少了0.205亿元,也就是说,建筑企业的税负得到了明显的减轻。 (二)“营改增”给企业会计核算带来的消极影响

    1、缺少进项税额的抵扣,导致实际税负的增加

    在实施“营改增”制度之后,为了能够充分降低企业的税负,在经营活动的过程中要不断增加增值税的进项税额,进而实现更多的税金抵扣。通常情况下,企业的营业税率为3%,而增值税率为11%,所以为了减少企业的实际税负,一定要确保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额要高于企业总收入的8%,但是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只有一部分的企业能够获得足够的增值税进项额专用的发票,其他的企业都达不到具体的要求,进而实现不了减少税负的目标。在实施“营改增”之后,企业中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不能进行抵扣的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从缺少发票依据的供应商手里购买材料,而且供应商还不能为其开具相关的发票;第二,企业为员工置办员工福利时所获得的发票不能进行抵扣;第三,在运输过程中所产生的非正常的损耗所消耗的税金。因此,企业一定要重点关注不能进行抵扣的情况,避免导致实际税负的增加。

    2、缺少对专用发票的统一管理,导致税负增加

    按照相关的规定,企业只有得到增值税的专用发票,才能进行进项抵扣。所以,在实施“营改增”的制度之后,增值税的专用发票管理工作就变的非常重要。但是,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企业对专用发票的管理并不是十分理想,因为企业的经营范围比较广泛,会涉及到大量的专用发票的使用,再加上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本身就具有很大的难度,而且有些单位也没有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资格,所以导致企业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出现混乱的现象,导致企业的税负出现增加的情况。

    四、企业对“营改增”的应对措施

    (一)增强员工的“营改增”意识

    为了能够确保企业税务工作的质量,利用“营改增”减少企业的税负,最关键的一点是要增强员工的“营改增”意识,使企业的员工充分认识到“营改增”的含义。在实施“营改增”之后,企业税务活动中最关键的目的就是要获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所以,企业的税务部门一定要在企业中做好“营改增”的宣传工作,使工作人员充分树立税务意识,认识到增值税专用发票在进项税额抵扣过程中的作用。而且,还要对财务人员进行税务相关的培训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的税务工作质量。

    (二)加强企业的合同管理工作

    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营改增”制度对企业的财务活动具有比较大的影响,所以,企业要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在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创建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准则,改善原有的财务习惯,加设专门的税务会计岗位,进而提高“营改增”在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作用。另外,企业还要加强合同的管理工作,也就是说,企业在制定相关的和同时,要明确规定好发票的类型、开具发票的时间等,从而获得更多的企业增值税专用发票。

    (三)提升企业的税务筹划质量

    为了能够更好的实施“营改增”制度,一定要提高企业的税务筹划质量和水平,而企业税务筹划质量的提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企业要根据所经营的财务活动,对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判定,从而找到税收工作的入手点。比如,某个建筑企业在选择分包商时,假如分包商是规模比较小的纳税人,那么建筑企业就要充分了解以下的内容:分包商能否让其他的机构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如果可以的话,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可抵扣的税率是多少。对于我国现有的分包商来说,基本上都是规模比较小的纳税人,所以在签订合同时,建筑企业一定要针对增值税的问题进行详细的沟通,在合同中也要进行明确的规定;第二,企业在选择自身的纳税人时也要充分的考虑,在实施“营改增”之后,企业在满足相关要求的基础上,要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能够帮助企业减轻税负的纳税人,而且要充分关注不能进行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的项目,比如作为员工福利购买的商品,或者是从没有办法开具发票的供应商购买的材料等,对这些一定要进行科学的分析,充分做好企业的税务筹划工作,提高“营改增”的在企业中的作用。

    (四)建立专门的发票管理制度

    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如果增值税专用发票出现混乱的情况,会在一定程度上给企业带来税务方面的风险,导致实际的税负增加,所以,在实施“营改增”之后,企业一定要充分做好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工作。企业可以改变小规模纳税人管理发票的方式,在进行实际的经营活动时,创建具体的发票管理制度,保障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规范性。另外,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部门还应该建立相应的管理监督体制,对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控制和指导,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处理和解决,保证增值税的专用发票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获取,进行实现抵扣的目的。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企业在实施“营改增”的制度之后,不仅减少了重复纳税的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我国的税制。另外,企业实施“营改增”制度对企业会计核算的成本核算、税负、现金以及发票管理等方面都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企业的管理人员一定要按照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长远的“营改增”计划,从而优化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切实提高企业会计工作的质量,确保“营改增”制度的持续推行。

    参考文献:

    [1]石勤.“营改增”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探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05:66-68

    [2]王淑娥.浅析“营改增”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2014,17:189

    [3]戴彬.营改增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J]. 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23:89+114

    [4]黄萃.论营改增对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及改进措施[J].财经界(学术版),2015,10:335+337

    [5]万小野.浅谈营改增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及建议[J].商场现代化,2015,25:160-161

    【营改增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与建议论文范文】

  • 《基于我国完善企业碳排放核算体系的政策建议论文》
  • 基于我国完善企业碳排放核算体系的政策建议论文

    国务院《“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提出要建立和完善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要建立碳排放核算体系,制定单位时间内某一特定区域碳排放量或减排量的一系列标准、方法和程序。碳排放核算体系可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角度建立,即从国家或省份、企业和产品三个层面建立不同的体系。企业是碳排放的主体,而我国企业碳排放核算是较为薄弱的领域。因此,应加快企业碳排放核算体系的建设,推动我国碳减排体制机制的完善。

    一、我国完善企业碳排放核算体系的意义

    (一)核算体系是实现减排目标的基拙性工作

    我国是世界上碳排放总量较大的国家之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和碳排放总量还在不断增长,国际社会对我国加大二氧化碳减排力度、承担更大国际责任的要求不断提升。为此,我国在2011年哥本哈根份界气候大会上,做出“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降低40% —45%”的承诺。目前,我国已将二氧化碳减排目标分解到各地区、部门和企业,各地区和部门已明确了未来的碳减排任务,而企业在此进程中肩负重要使命。同时,要实现不同层面的碳减排目标,必须建立相应的碳排放核算体系。企业碳排放核算体系是科学、公正衡量企业碳减排工作优劣的标尺,是在企业层面实现减排目标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同时,企业碳排放核算体系不仅对我国实现“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温室气体控排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还可协助企业在管理温室气体风险、识别减排机会、设定内部减排目标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从而增强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和低碳经济发展中的竞争力。

    (二)核算体系是推进碳排放权交易的前提条件

    根据我国目前的现实状况,碳排放市场的交易类型大体分为两类:一是碳减排信用的交易;二是碳排放权的交易。前者主要是基于清洁发展机制(CDM)和自愿减排项目(VCS)下的碳信用额交易,后者是基于总量控制和交易机制(CAT)下的碳配额的交易。但无论是开展哪种交易的市场,其建设和运行都需要一个完善的企业碳排放核算体系作为前提。我国2008年开始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城市陆续成立环境或碳排放交易所,开展清洁发展机制和自愿减排项目的碳交易活动。2013年,深圳、北京、天津、上海、广东等7省(市)相继建成碳排放权交易平台,实质性的开展碳排放权的交易试点工作。但已有市场开展的碳交易都呈现出规模较小和交易不活跃的特征。究其原因,主要是目前企业层面的碳排放核算体系尚未建立健全,缺少可靠的和被广泛认可的碳排放核算标准,从而影响市场交易。

    (三)核算体系是规避国际贸易技术壁垒的客观需要

    产品碳标签是将产品生产制造各环节所产生的碳排放量进行归集和汇总,计算能反映产品碳排放强度的指数,然后以标签的形式在产品上进行标识。产品碳标签可在某种程度上引导消费者在同等条件下购买碳排放强度较低的环保型产品,从而起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缓解气候变化的作用。我国的产品出口越来越多地受国际贸易技术壁垒的影响,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欧盟国家都在制定自己产品的碳标签,并对进口产品提出较为严格的碳标签要求。但我国企业对碳标签还未足够重视,很多中小企业对产品碳标签的概念仍很陌生。制定我国产品的碳标签,需要通过建设我国的碳排放核算体系,并据此来测定产品的碳足迹来实现。如果没有自己的碳排放核算体系,我国企业将很难适应国际贸易新形势下对产品隐含碳排放量信息公开的需要。

    二、我国企业碳排放核算体系实施和建设现状

    (一)我国企业碳排放核算体系实施现状

    为使减排任务的落实更加清晰透明,国务院《“十二五”控制温室气排放工作方案》已提出要加快构建国家、地方、企业三级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工作体系。但从现实情况看,国内企业核算和报告自身碳排放量的积极性不高、效果不明显。

    目前,国内主动开展碳排放量核算和报告的企业主要有两类:一是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地区已参与碳排放权交易的企业。这部分企业开展碳排放量核算的动因是政府监管和市场交易的'需要。二是部分外资企业和大型国有企业。这些企业主要是出于供应链国际合作方的要求,或是为提升企业社会责任形象而开展碳排放核算。其他主动要求进行碳排放核算的企业数量还非常少,没有企业是因为真正感受到减排压力而进行碳排放核算。从已发布的企业碳排放核算的信息质量看,也呈现核算范围界定不清、核算方法不一致、报告格式不统一等问题。总体看,企业开展碳排放核算不积极、效果不明显。

    (二)我国企业碳排放核算体系建设现状

    1。区域性企业碳排放核算体系。区域性企业碳排放核算体系是各省、市等地方发改委及相关部门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和颁布的,是指导本辖区范围内企业实施碳排放核算的标准或指南。目前,我国已有的区域性企业碳排放核算体系主要有侧北京市企业(单位)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指南(2013) ,《上海市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试行》(2013)、《湖北省碳排放监测和报告指南》(2013)、《广东省企业(单位)二氧化碳排放信息报告指南试行》 (2014)、《重庆市工业企业碳排放核算和报告指南试行》(2014)等。以上区域性的企业碳排放核算体系指南一般包括企业碳排放核算的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二氧化碳报告范围、二氧化碳排放计算方法、数据监测与质量管理、监测计划和排放报告的内容和要求,以及相应的报告格式、排放因子参考值等内容。但企业在实际开展工作时,应优先选用具体的行业险碳排放核算体系进行核算和报告。

    2。行业性企业碳排放核算体系。行业性企业碳排放核算体系是国家发改委及各行业主管部门结合本行业特点制定和颁布的,是指导本行业范围内企业实施碳排放核算的标准或指南。2013年,国家发改委为有效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建立完善温室气体统计核算制度,实行重点企业直接报送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制度,组织制定了首批10个重点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具体包括:《中国发电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初》《中国电网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初》《中国钢铁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中国化工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初》 ,《中国电解铝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初》 ,《中国镁冶炼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初》,《中国平板玻璃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初》 ,《中国水泥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初》、《中国陶瓷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以上规定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较强,与区域性的企业碳排放核算体系相比,在核算温室气体的种类、排放源的识别、排放因子参考值的选取等方面更为详细和具体。

    值得关注的是,我国第一个专门负责碳排放管理术语、统计、监测的专门技术机构全国碳排放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已于2014年7月成立,主要负责区域碳排放清单编制方法及企业和项目层面的碳排放核算与报告,以及有关低碳产品、碳捕获、碳储存等低碳技术与设备的国家标准修订工作。这将极大推动我国碳排放核算体系的完善。

    三、我国完善企业碳排放核算体系的政策建议

    (一)积极借鉴国际碳排放核算体系标准

    进入21世纪以来,许多关注环境气候变化的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发布了各自的碳排放核算体系标准。这些体系标准一般都经过大量的前期调研和实践检验,较为系统规范,并且在内容上涵盖了地区、企业、产品等各层面。目前,较具代表性且被广泛使用的两个标准体系,一是IS014064标准体系;二是锡室气体核算议定书体系。前者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后者是由世界资源研究所(W RI)制定。许多国家都利用这两套标准体系来制定自己国家的标准。其中,《温室气体核算议定书》在欧盟和美国使用比较普遍,如美国的《温室气体报告通用议定书》就是利用《温室气体核算议定书》编写发布的,目前已被北美企业广泛使用;而IS014064标准体系目前也已被近30个国家转化为国家标准。在我国,企业碳排放量核算的方法、标准等尚未与国际接轨,而且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域性差异,使碳排放的历史数据、碳排放因子的选取等相对比较困难。因此,首先应积极借鉴国际碳排放核算的体系标准,在碳排放核算与报告原则、清单编制目标与设计、组织边界和运营边界设定、碳排放源识别、管理碳排放清单等方面尽量做到与国际接轨。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加大调研力度、广泛征求意见,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碳排放核算体系。

    (二)逐步建立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核算体系

    我国企业碳排放核算体系建立刚刚起步,存在国家标准与地方标准、区域性标准和行业性标准并存的现象。由此产生的问题是,不同的企业碳排放核算体系在适用范围、核算边界、核算方法、报告内容、报告格式等诸多方面没有统一,导致企业按不同体系核算和发布的碳排放报告口径不一致,不利于不同区域、不同行业内企业碳排放量核算信息和相关报告的横向比较和分析。因此,我国应逐步建立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核算体系。具体可采取以下两种方式推进:一是由国家发改委统一组织各行业制定具体的碳排放核算体系标准,同时逐步取消目前区域性的碳排放核算体系标准。二是由国家发改委统一制定企业碳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并组织各行业制定具体的碳排放核算体系标准,同时各地可在国家企业碳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的基础上,制定各地的碳排放核算体系标准,以体现行业性差异和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域性差异。

    全国统一的碳排放交易市场也需要建立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核算体系。从长远看,我国各地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应进行整合,并逐步形成一个完整的、可跨地区交易的全国统一碳排放交易市场,将对稳定碳排放权交易价格、消除区域性碳排放权交易价格的差异、促进企业产品的碳排放配额成本均衡公允等方面产生积极作用。因此,加快发展全国性统一的碳排放交易市场是未来的必然趋势,这也要求建立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核算体系,以满足全国范围内的碳排放权交易的需要。

    (三)广泛开辟企业碳排放核算的应用领域

    企业碳排放核算应服务于多个目标并具有一定商业意义。为实现这些目标,引导企业积极开展自身碳排放核算,需要多方共同努力。首先,非政府公益组织、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等应呼吁企业加大碳排放信息的披露力度,有关方应关注企业的碳排放活动和减排行动,分析企业与其竞争对手相比在碳排放领域的优势和劣势。这样,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主动向利益相关方提供碳排放信息的核算报告,由此加强与客户和公众的关系。其次,政府可强制性要求特定区域和特定行业的企业,定期报告其排放情况,特别是以某一具体辖区内运营或受控制设施的直接排放为重点,推行企业参与强制性报告计划。再次,应鼓励和引导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实践证明,总量控制下的碳配额交易是利用市场工具促进碳减排的有效手段。我国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已启动,但目前参与交易的企业有限,导致碳排放权交易不够活跃,成交量较少。应鼓励企业参与碳排放权交易,由此推动更多的企业开展碳排放核算。最后,在强制性报告计划和碳排放交易尚未全面铺开的阶段,国家应建立自愿性减排的核算和登记机制,认可企业早期的自愿减排行动。在这种机制下,只要企业开展碳排放核算,就有助于企业早期的自愿性减排行动得到未来碳排放限制计划的认可并计入减排量,这将极大增强企业碳排放核算的积极性。

    (四)充分发挥企业碳排放核算的管理效能

    1。利用碳排放核算积极应对“反倾销”与“碳关税”。我国制造业的产品成本在国际贸易中历来饱受质疑。由于环境成本未能有效计入我国制造业的产品成本,加之国内大多数企业成本核算制度不健全、选用的成本计算方法落后、能提供的产品制造成本信息不完善等原因,一些发达国家针对中国制造业产品提出的“反倾销”诉讼案数量庞大,且应诉极为困难。近年来欧盟和美国等又针对中国的产品和服务提出征收“碳关税”的要求,其主要理由就是我国出口产品没有体现WTO有关产品环境成本内化的要求。因此,完善和实施我国企业碳排放量核算体系,将有助于我国企业在财务上实现产品碳成本核算,将企业外部环境成本内化为企业产品生产成本,会极大改善我国企业应对反倾销诉讼的困难局面,也将大大增加我国在国际气候谈判中的话语权。

    2。利用碳排放核算加强减排的目标管理和责任考核。目前,国内企业已有的碳排放量核算往往以“产品全寿命周期”为对象进行碳实物量核算,忽视对制造企业产品在具体生产制造过程中不同生产批次、不同生产步骤及不同生产地点碳排放量的细致测量与考察,因此不能将碳排放的实物量核算与价值量核算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管理,也不能将企业碳排放的经济责任落实到部门和个人,不利于企业实施低碳减排的目标管理和责任考核。完善和实施我国企业碳排放量核算体系后,可在碳排放实物量合理归集与分配的基础上,配合碳排放成本价值量的归集与分配,落实企业内部各责任者的减排责任,通过有效的目标管理和责任考核促进节能减排。

    3。利用碳排放核算提高产品成本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完善和实施我国企业碳排放量核算体系的目的是提供有关企业和产品碳排放的相关信息,以促进企业减排。对于企业内部的信息使用者(企业管理者),碳排放核算的信息可准确识别企业不同类型、批次产品碳排放消耗碳配额的强度,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生产过程中的低碳管理,对高排放的生产车间、生产步骤、生产环节实施重点监控和管理,更好地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对企业外部的信息使用者,通过碳排放核算信息,不仅可了解企业各项产品的功能、质量、价格等外在品质,而且可知道企业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有关环境资源利用和污染排放的内在状况,从而在有关产品和企业投资决策中合理评价和规避环境风险,采取适当的措施。

    【基于我国完善企业碳排放核算体系的政策建议论文】

  • 《营改增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与建议论文》
  • 营改增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与建议论文

    摘要:“营改增”是我国针对企业所实行的一项新的税收政策,其能够减少企业的税收压力,提升企业的利润空间,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动力。而积极应对“营改增”的首要要求就是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优化。基于此,本文对“营改增”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企业优化会计核算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营改增;会计核算;企业会计;影响与对策

    企业是我国经济市场中最为活跃的元素,是社会经济稳步发展的重要根基。同时,企业还承担着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那就是赋税。只有企业依照国家规定进行纳税,才能够激活社会经济,助力经济腾飞。国家为了更好地维护企业纳税权利,提升其利润空间,积极探索更好的税收政策。“营改增”便是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生的重要税收政策。而企业要想真正在“营改增”环境下获得更好发展,就需要对会计核算进行深入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优化,最大程度上避免重复纳税的可能性产生。因此,探究“营改增”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并寻找更好的发展路径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营改增”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

    1.对成本核算的影响。“营改增”的实施对企业的成本核算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作用。在“营改增”实施之前,成本的核算主要是以价税合计数来作为主要的参考依据,企业运行经营所产生的真实成本加上企业的进项税额构成了企业价税的成本。在“营改增”实施之后,成本在受到影响之后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企业的成本核算方式主要在于进项税额与销项税发票之间存在的差值,二者之间相互抵扣。“营改增”导致了企业成本核算方式的变化,其改变之后,专用发票的开出能力,对销项税额与进项税额的抵扣数量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降低了企业税负,增加了企业利润。

    2.对企业所得税的影响。“营改增”的实施对企业所得税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作为会计核算的重要内容企业所得税在会计核算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第一,可扣除的流转税减少了,税改后企业缴纳的增值税不允许在企业所得税中扣除只能从进项税中扣除,这样就加大了企业应缴纳的所得税额的增加,加大了企业的税务负担。第二,能扣除的成本费用减少了。税改后,企业的运输和劳务费用开具的增值税发票,只能将抵扣后的价值作为成本费用进行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第三,购置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发生了变化。税改后购置固定资产缴纳11%的增值税。

    3.对现金流、利润核算的影响。在税改前,企业经营活动收入、成本及营业税缴纳容易影响企业的现金流和利润核算。“营改增”税收制度的提出和实施,营业税被增值税替代,这样拓宽了企业的现金流,使企业的现金支取压力得到了缓解保证了企业的.正常运转,使企业不用承担过于沉重的税务负担,把更多的精力和资源运用到企业的运转中去,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4.对发票管理的影响。“营改增”实施后,企业就开始承担增值税,作为企业会计核算中的重要原始凭证增值税发票在企业会计核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的保证企业的经济利益,企业应严格审查交易过程中有关发票的工作,做好相关发票的管理工作,避免因财务会计风险导致的税款方面的问题,保证企业的财务安全。

    二、“营改增”实施下企业会计核算的对策分析

    1.改进和完善企业会计核算机制。为了更好的适应“营改增”税收制度的调整,使企业的经营活动得到保证,生产结构得到改善,使企业具备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就要求对企业的会计核算机制进行调整和完善。企业的会计核算机制主要包括企业对于会计数据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做好相关会计数据明细核算,通过机制的改进和完善实现对企业相关经营活动的管理,用来保证企业相关计划的正常进行,优化调整企业内部人员的配置就显得非常重要。这也是保证企业企业会计活动良性循环的基础。企业会计核算机制的改进和完善,对保证企业相关会计工作的开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应建立健全的企业会计管理制度,通过建设制度化的管理来保证企业会计核算机制的建立。这就要明确企业相关的岗位明确自己的责任,相关的工作人员应当提升自身的责任感,具备足够的工作热情发挥更大的积极性。此外还应当做好相关工作人员的管理、引导工作,培养他们的工作热情,促使其积极投入到会计信息数据的处理工作中,从而保证会计工作的质量。当然对于会计的数据信息也应当做好数据的传递和存档,保证会计数据信息的安全性与保密性,做好会计活动的检查工作,建立监督管理机制,从而实现对企业会计核算活动的监督和管理,避免发生不当的行为,保证企业会计核算活动能够规范的进行。此外还应当注重会计报表的编制,充分做好会计要素的分类工作,选用适当的会计计量方法,遵守相关会计准则,使会计体制的建立得到充分的保证,从而使会计核算机制不断得到充分的改进和完善。

    2.注重涉税人员的综合能力提升。在“营改增”实施之前,企业在缴纳税款时并不包括购进抵扣。“营改增”实施之后,就意味着增值税和营业税在实际核算及管理工作中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别,所以,这就要求不仅要加强财务人员处理账务的能力,更要提高相关人员的税务意识。为了保证企业的会计核算能够正常稳定进行,保证它的规范性与正确性,这就要求企业要加大相关人员的培训力度,尤其是要多开展那些针对相关财务人员的培训。既培养他们税务筹划能力又提高他们税务核算水平。让财务人员做到主动了解和掌握税务相关政策,严格要求税务的管理工作,合法合规地领取、使用和保管专用发票。以便于在以后的实际会计工作中能更好的满足工作的需要。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素质的提高不仅会带动企业全体员工税务意识的不断增强,也会最大限度的降低因为新的政策而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使他们能以更好的态度投入到会计核算工作中去,承担起企业的涉税责任,保证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使企业在“营改增”的情况之下实现长足的进步与发展。3.对企业的财务核算进行强化。在“营改增”实施的情况之下,使企业的财务数据信息的表达发生了变化,这就意味着会计核算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为了使企业的财务会计核算的公正性与规范性得到保证,使企业的会计工作能顺利开展,这就需要在准守会计准则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提升和改进企业会计财务核算的质量,保证企业的会计核算正常发挥其作用,以此来推动企业的进步与发展。除此之外,企业也应该根据增值税的相关具体的特点,对增值税的具体过程进行充分的分析与了解,以此来适应“营改增”之后记账方式的变化,用来保证企业的财务会计记账能够正常有序的开展。最后,关于企业方面也要注重会计的内部控制,加强内部财务的管理工作,以此来实现内部的均衡,应加大涉税工作的管理制度,最大程度的扩大企业税务管理的范畴,保证企业的税务工作能够切实有效的得到开展,从而促使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得到更好的进步与发展。

    三、结语

    “营改增”政策的实施改变了企业原本的缴纳营业税方式,通过增值税的缴纳避免重复缴税情况的发生。会计核算工作人员需要对相关政策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做好相应的账务处理,提高涉税人员的素质水平,从降低会计成本支出、提高企业利润空间方面为企业的发展谋求更好道路。

    参考文献:

    [1]何美霞.浅议营改增对建筑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及其完善[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03:86-87.

    [2]张姝梅.“营改增”对小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与对策研究[J].品牌,2015,09:131+133.

    [3]卢漫.浅议营改增对建筑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当代经济,2014,15:118-119.

    [4]黄兆凯.“营改增”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6,23:159-160.

    【营改增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与建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