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教学大纲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1-18 06:51:15
  • 《三四年级作文教学大纲》
  • 三四年级作文教学大纲

    教育目的与教学目的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教育目的是国家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四年级作文教学大纲,希望对你有帮助。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目的要求

    一、  课程性质

    协作时小学教师进修高等师范专科小学教育专业(文科方向)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培养学员具备基本的写作理论知识、较强的文章评析与写作能力的课程,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

    二、  课程目的要求

    1. 理解基本的写作理论知识、写作的方法技巧,理解几种常用文体的写作规律和要求。

    2. 能运用写作理论知识,阅读分析不同体裁的文章,从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的水平。

    3. 能运用写作理论知识,指导写作实践,学会写作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和一般需要的文章。

    第二部分  教学时数

    本课程学分为4学分。

    教学时间具体分配见下表: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  教学要求

    1.  了解学习写作的意义和学习内容、方法,理解写作活动的特点以及作者提高修养的必要性.

    2.  理解阅读心理研究对写作的意义以及阅读心理分析的内容。

    二、  内容要点

    第一节写作学习的重要意义

    从信息传播的角度、人际交往的需要以及小学教师的工作看写作学习的意义。大众传播的四种功能与写作的关系。

    第二节写作学习的内容和方法

    文章的要素:材料、主题、结构、语言、表达方式和体裁。写作活动实践性强的特点。写作理论学习与写作实践结合、课内学习与课外读写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第三节作者的修养

    作者的修养与写作的关系。提高思想理论修养、生活储蓄、知识积累、写作技巧修养与语言修养的意义和途径。

    第四节读者心理分析

    读者阅读心理研究对写作的易义。读者――受众心理上的三种选择性因素。不同文化传统对阅读心理的影响:不同时代意识形态与外来文化对阅读心理的影响。顺应阅读心理与写作中引导读者阅读的关系。

    三、  重点难点

    1.  写作学习的意义与方法。

    2.  阅读心理研究的重要性和阅读心理分析的内容

    四、  教学建议

    1.  读者阅读心理分析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可根据学员的情况适当进行大众传播学有关理论的教学,注意与写作的联系。

    2.  选择一、二篇散文为例作分析,指导学员认识作者应有多方面的修养,写作中顾及读者。

    3.  布置写一篇题为《对小学生阅读心理的一点认识》的文章。

    第二章材料与主题

    一、  教学要求

    1.  理解材料、主题的含义及其相关概念。

    2.  运用搜索、积累材料的方法,培养相应的习惯。

    3.  理解对文章主题可有不同层次的要求,掌握提炼主题的方法。

    4.  培养在写作中展开联想和想象的习惯,掌握调集和选用材料方法。

    二、  内容要点

    第一节材料和主题的概念

    材料的概念

    材料、原始材料和写作材料、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等概念素材与题材。材料的来源。

    3.  主题的概念

    从写作实践看主题的复杂性。主题是作者通过全文所表达出来的中心思想、内容主体或基本意图。主题的相关概念。

    第二节材料的搜集和积累

    1.  材料的日常搜集和专相搜集

    观察法和调查发的特征及其运用。专项间接材料搜集中的读物的选择和阅读方法的灵活运用。

    2.  材料的积累

    材料积累的内容和要求。卡片法的运用和计算机的利用。材料的整理。

    第三节主题的形成和提炼

    1.  写作动机和主题的形成

    不同写作动机对文章主题的形成的影响。

    2.  主题的要求

    正确性的主题的最基本要求。对主题新颖性,独创性的三级不同要求。

    3.  主题的提炼

    联系材料的时代背景与特定条件、联系相关的其它材料来提炼主题。从社会现实宏观角度着眼审视材料、提炼主题。

    第四节联想、想象和材料的选用

    1.  联想、想象和材料运用

    借助各种联想和想象活动以调动所积累的材料,发挥其作用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2.  材料的选择和剪裁

    材料的鉴别、比较和分析。选择材料的原则和方法。剪裁的依据。

    三、  重点难点

    1.  材料、主题的含义及其相关概念。

    2.  搜集、积累材料的方法。

    3.  对主题不同层次的要求;提炼主题的方法。

    四、  教学建议

    1.  教学有关主题和材料的原理时应吸收写作学与文章学的新成果,恰当的予以阐述。

    2.  结合分析几篇不同类型的文章以阐明有关题材和材料的理论

    3.  组织学员就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某一问题,用问卷法向学生作一次简单的调查,然后将调查所得制成材料卡片。

    4.  指导学员阅读与上述问题有关的书刊,制作材料卡片。

    5.  指导学员利用上述资料,写篇题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一点意见》的文章,正标题自拟。

    第三章结构

    教学要求

    1.  理解文章结构中层次、段落和过渡、照应等概念。

    2.  掌握文章总体层次安排的原则和开头、结尾的.写作方法。

    3.  运用过渡、照应的一些技巧。

    4.  理解记叙文体、议论文体结构的基本类型,掌握安排结构的方法。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结构的原则和要求

    1.  结构的基本原则

    文章结构的含义。 结构的四条基本原则。

    结构的要求

    结构的完整性、严密性和连贯性。线索的贯穿。

    第二节层次和段落

    1.  层次的概念和特殊层次

    层次是文章结构的基本单位。意义段和结构段的概念。开头、结尾这些特殊层次的写作方法。

    2.  段落的概念和特殊的段落。

    段落的自然段。段意的单一和完整。特殊的段落和强调段的运用。

    第三节过渡和照应

    1.  过渡的方法

    过渡的含义,文章内容转换或表现方法变化与过渡的关系。自然式过渡与标记式过渡的方式。

    2.  照应的方法

    照应和伏笔的含义。首尾照应、文题照应以及文中前后照应的种中方法。

    第四节记叙性文体的结构

    记叙性文体的含义和结构类型

    记叙性文体的含义。记叙性文体的内容、材料的关系及其三种基本结构类型。

    2记叙性文体的时间顺序

    按时间先后顺序记叙的基本方式。倒叙、插叙、评叙的含义、类型及其运用。记叙的时间顺序的变化与过渡。

    3.  记叙性文体的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空间顺序的结构与观察点、观察方向或观察角度的变换。材料间的逻辑关系与记叙性文体的逻辑顺序。

    第五节议论性文体的结构

    1.  议论性文体的含义及其分类

    议论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关系与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引论、本论、和结论。

    2.  本论的结构类型

    本论结构的基本类型:并列式和层递式结构。并列结构的变化:论证引申结构、正反对比结构和总论分议结构。

    3.  引论和结论的写作

    本论与结论的联系。引论和结论的多种写法。

    第六节说明性、应用性文体的结构

    1.  说明性文体的结构

    说明性文体的含义。安排说明性文体结构的两条原则。

    应用性文体的结构.

    应用性文体的含义和分类。公文的固定格式和一般应用文结构的模式化倾向。

    三、重点难点

    文章结构中的层次、 段落和过渡、照应等概念。

    2.  文章层次的安排和一些特殊层次的写作方法。

    3.  过渡、照应的技巧。

    记叙性文体、议论性文体结构的基本类型和安排方法。

    四、教学建议

    1.  可略述系统论的有序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和结构性原则,指导学生加深理解文章结构原理。

    分析几篇不同体材的文章以阐明结构原则在不同文体中的具体运用。

    或《上公开课之前》为题指导学员作文,适当运用插叙或倒叙,并达到结构的三项要求;作文后指导学员运用本章的理论知识,从结构方面分析习作,并加以修改。

    第四章表达方式

    教学要求

    理解叙述的重要,掌握以不同人称、从不同角度进行叙述的要领。

    运用从多方面进行人物描写和环境景物描写的方法;掌握住细节作描写的技巧。

    运用事例归纳论证和分析演绎论证的方法;学习运用其正明、反驳的常用方法。

    掌握根据需要选择适当方法以及说明事例或事理的技巧。

    掌握结合叙述、描写进行抒情的写作方法。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叙述

    叙述的意义和类别

    叙述的意义。略叙和详叙的意义

    叙述的角度

    叙述角度的含义。全知叙事和

    叙述的人称

    叙述人称的含义。第一人称叙的作用和局限性,对第二人称叙述的认识。

    第二节描写

    描写的意义

    描写的意义与作用。运用描写要明确目的、抓住特征、适应文体。

    人物描写和环境景物描写

    人物肖像、行动、语言和心理描写的技巧及其综合运用。环境景物描写的方法。人物描写和环境景物描写的关系。

    全景式和特定式场面描写。记叙性文体中细节描写的运用。白描和细描的运用。侧面描写的常用方法及其效果。

    第三节议论

    1.  议论的意义

    议论的含义及其分类。议论三要素及其关系。阐述性议论的特点及其运用。

    2.事例归纳论证法和分析演绎论证法

    事例归纳论证和辨明概法和分析演绎论证法的论据。论述中对事实材料的分析和运用。论证中的因果利害关系分析念、揭露矛盾的方法。

    其它论证方法和反驳

    对比论证、类比论证、比喻论证和引用论证的特点及其运用。论证中证明和反驳的途径和方法。

    第四节说明

    ,认说明的意义

    说明的意义及其在说明文中

    说明。

    2.说明的方法

    分类、分解、举例、比较、等说明方法的选用及互相配合。

    第五节抒情

    √1.抒情的意义

    抒情的含义和分类。抒情在

    2.抒情的方法

    直接抒情的蓄势与铺垫。因人、因事、因物、因景抒情和结

    合议论抒情。

    三、重点难点

    不同人称和不同角度叙述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人物描写和环境景物描写的方法;细节描写。

    事例归纳论证法、分析演绎论证法和其他证明、反驳的方法。

    对事物或事理作说明的方法。

    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的方法。

    四、教学建议

    分析记人、叙事、议论、说明文章各一二篇,着重指导学员理解不同表达方式的运用,理解全知叙事和限制叙事以及各种描写和论证方法的特点。

    加强片断写作练习,使学员能综合运用本章的理论知识。

    写一篇记人的文章,参考题:《我的“得意门生”》。

    写一篇议论文章,参考题:《知足和知不足》。

    第五章文章的修改

    教学要求

    了解修改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培养修改的习惯。

    掌握修改过程中思考、研究修改点的方法,学习运用修改的常用符号。

    内容要点

    第一节修改的意义和范围

    写作中修改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修改主题、审核材料、调

    整结构、推敲语言、表达方式等方面的思考。

    第二节修改的方法

    运用朗读法、比较法、间歇法和讨论法发现修改点。文稿修改的程序和常用符号的运用。

    重点准点

    文章修改的思考和研究n

    文章修改的程序和方法。

    教学建议

    组织、指导学员运用讨论法,在听取对本人习作的意见

    后作通盘修改;要求将修改稿誊清,符合正式文稿规范。

    指导学员修改本人习作,着重语言的推敲和锤炼。

    第六章常用文体的写作

    教学要求

    理解消息和童话的特点;掌握记叙性散文的写作;了解并尝试童话的创作。

    掌握短小的社会评论和教学论文的写作。

    掌握调查报告和总结的写作。

    内容要点

    第一节几种常用的记叙性文体

    消息

    消息与新闻文体。消息标题的特殊性n导语、背景的作用和类型。事件性消息的六要素及其几种结构方式。消息语言的简洁性。

    小通讯

    通讯与小通讯。小通讯选材的特点及写作中的文学性、评论性因素。

    记叙性散文

    散文的特点。散文的语言美。记人、叙事散文选材的特点及写作中的情感因素。游记写作中景中见情、情景交融的要求。

    童话

    童话富于幻想的特点。童话情节开展的常用方法。夸张、象征、拟人手法在童话创作中运用。

    第二节几种常用的议论性文体

    读后感

    读后感的含义和类型。读后感中所读和所感、记叙和议论的关系。叙议结合的方法。

    社会评论

    社会评论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单一性。论题的选择和形象地展开议论的写法。

    教学论文

    学术论文与教学论文。教学论文论题选择的方向、方法。教学论文论点新颖性的要求与一般结构样式。教学论文语言的严谨性要求。

    第三节几种常用的其它文体

    科普说明文

    科普说明文的类型和一般特点。科普说明文写作中知识点的选定和语言的运用。

    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的类型和一般特点。调查报告写作前的调查和研究。调查报告的一般结构样式和各部分的写作要领。有关教育、教学研究调查报告的写作。

    总结

    总结与调查报告的异同。总结写作前的回顾和认识的理性化。结的一般结构样式和各部分的写作要领。有关教育、教学的专题总结。

    重点难点

    记叙性散文的写作。

    读后感和教学论文的写作

    总结的写作。

    教学建议

    指导学员选择若干条消息,分析其标题、导语、背景资料的运用和全篇结构方式;阅读与消息相应的通讯、短评,了解其相互关系。要求配合某则消息写一篇简短的社会评论。

    指导学员拟订一份教学论文的详细写作提纲,并据此进一步搜集材料,制作资料卡片,在本课程结束后写成论文。

    指导学员写作一篇游记和一篇教学总结。

    第四部分课程教学建议

    教学组织形式

    本课程的教学可以采取面授、函授、自学辅导等形式来完成。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程实践性质较强的课程特点决定了它应采取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写作理论的教学采取课堂讲授的形式,同时加强学员的各种常用文体的写作训练,包括尝试童话创作等适当的文字写作活动。

    考核方式

    本课程应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进行考核,写作能力的考核应占一定比重。

    注意事项

    学习本课程应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要运用写作理论知识

    分析小学语文课文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并指导小学生作文,使理论学习与学员的教学实践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教材

    《写作》谈彦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写作课程学习指导书》陈亚丽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三四年级作文教学大纲】

  • 《两套教学大纲发展学生思维读后感》
  • 两套教学大纲发展学生思维读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两套教学大纲发展学生思维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两套教学大纲发展学生思维读后感1

    苏霍姆林斯基在《“两套教学大纲”,发展学生思维》一文中强调“把现在和即将学习的东西,变成学生乐于思考、分析和观察的对象”因为只有当学生进行思考的时候,他才能掌握教材。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乐于学习善于思考呢?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对于“必须熟记和保持在记忆里的材料”越多越好,“必须识记的材料越复杂,必须保持在记忆里的概括、结论、规则越多,学习过程的‘智力背景’就应当越广阔。”我是这样理解的,比如在前不久公开课上,我一改传统“以段落阅读训练带动全文的阅读鉴赏的阅读方法”,把朱自清《绿》这堂课的教学定位在以读促写上。在学生反复诵读,明确游记文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和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及衬托、联想手法,多角度描摹“绿”的奇异、醉人的特点后,并没有过多解释这些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以避免将文章肢解的支离破碎,而是重点让学生模仿本文,用自己的笔来表现自然之美。在“拓展延伸”环节,我运用多媒体将自己刚刚拍照的雪景呈现在屏幕上。这时的学生刚历经今冬的初雪,看的一帧帧精美的图片赞叹、兴奋起来,纷纷拿起笔来模仿着想象着写了起来。当一篇篇片段美文和老师的“下水文”展示出来时,学生不自觉的惊叹——原来写景文是这样写的,原来写文章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难……在掌握游记写作技法的同时自然也就真正掌握了移步换景、衬托、对比、联想、照应等抽象且重要的概念,并会长久地保存在记忆中。

    可见,在语文教学中要想把“那些要求学生牢牢记住和长远保持在记忆里的关键知识”就要让“学生才对材料本身的兴趣出发、从求知、思考、和理解的愿望出发……那些必须记熟和保持在记忆里的材料就容易了”。当然,教与学方式的改变更是关键的关键。

    两套教学大纲发展学生思维读后感2

    在每个班级中,都会有数个后进生,苏氏认为“对这些儿童来说,把学习仅仅局限于背诵必修的教材是特别有害的,——这种做法会使他们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变得更加迟钝,”那怎么办?“第二套教学大纲能起特别重要的作用”。第六章《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与第五章《“两套教学大纲”,发展学生思维》,二者息息相关。

    “我从来没有,一次也没有给这样的学生补过课,那种补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在正课上没有掌握的教材。我只教他们阅读和思考。”我们学校每天都要求教师培优补差。

    不管哪是培优还是补差,我们都应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和思考。尤其是补差,不是只让他们做些烦躁的书本题目,这样,可能越补越差,因为孩子的积极性被打击了,兴趣没了,他们只会死记硬背,被动的去学习。苏氏一而再地说:“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

    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书籍和由书籍激发起来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记硬背的最强有力的手段。”苏氏在本书中会不断地坚持一个观点:反对死记硬背,因为“死记硬背是使人智慧迟钝的大敌”。只有激发儿童思考,而儿童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我也常对我的学生说:你的大脑就像一把刀,不用会生锈。 老师心中拥有第二套教学大纲的理念,儿童在大量、适宜的阅读中会不断感到惊奇和赞叹。切记要给儿童“读适宜的书”,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

    两套教学大纲发展学生思维读后感3

    教师感到时间不够用,首先是因为儿童学习有困难。我多年间都在思考,怎样才能减轻儿童的劳动。把实际技能作为掌握知识的基础,这还只是这个问题的开端。知识的识记和把知识保持在记忆里——是这个问题的继续。我建议每一位教师:请你分析一下知识的内容,把其中那些要求学生牢牢记住和长远保持在记忆里的知识明确地划分出来。教学大纲里有一些“关键”的知识,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发展,运用知识的能力,就取决于这些“关键”知识是否牢固。因此教师正确地确定这些知识的能力就十分重要。这里所说的“关键”,就是指反映本门学科特点的.、重要的结论和概括、公式、规则、定理和规律性。在有经验的教师那里,学生都备有专门的本子,用来抄录那些必须熟记和牢固地保持在记忆里的材料

    必须识记的材料越复杂,必须保持在记忆里的概括、结论、规则越多,学习过程的“智力背景”就应当越广阔。换句话说,学生要能牢固地识记公式、规则、结论及其他概括,他就必须阅读和思考过许多并不需要识记的材料。阅读应当跟学习紧密地联系起来。如果通过阅读能深入思考各种事实、现象和事物,它们又是应当保持在记忆里的那些概括的基础,那么这种阅读就有助于识记。这种阅读就可以称之为给学习和识记创造必要的智力背景的阅读。学生从对材料本身的兴趣出发、从求知、思考和理解的愿望出发而阅读的东西越多,他再去识记那些必须记熟和保持在记忆里的材料就越容易。考虑到这一条非常重要的规律性,我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始终把握住两套教学大纲:第一套大纲是指学生必须熟记和保持在记忆里的材料;第二套大纲是指课外阅读和其他的资料来源

    物理是一门对识记和在记忆中保持来说最感困难的学科之一,特别是六至八年级的物理。这一教学阶段的大纲里包含着大量的概念。我教这门学科教了6年,我总是尽量设法让课外阅读跟新学的每一个新概括相配合。在某一时期所学的概念越复杂,我推荐给学生阅读的书籍就应当越有趣,越有吸引力。在教电流定则这一部分教材时,我搜集了一个专题的图书架,供学生们个人在课外时间阅读。这个图书架有55种图书,都是讲自然现象的,而这些自然现象的原理都跟物质的各种电的性能有关系

    我使学生们的思维积极性高涨起来了。他们向我提的问题简直多极了: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在他们所提的全部问题中,约有80%的问题是用“为什么”这个词开头的。他们有许多不懂的东西。他们对周围世界中不懂的东西越多,他们求知的愿望就表现得越鲜明,他们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孩子们对我所讲的一切东西,简直是“一听就明白”。当我们第一次讲到电流是自由电子的流动这一科学概念时,发现学生们正是对这一复杂的物理现象有许多问题。可是学生们在阅读的基础上和以前所获得的知识的基础上,好像脑子里已经构成了一幅世界地图,我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好像只要用小块的积木放在图上空白的地方就行了。

    我在高年级教过3年生物学。这门课程里有大量很难理解的、因而也是很难识记和在记忆里保持的理论概念。当学生第一次学习如生命、生物、遗传、新陈代谢、有机体等科学概念时,我先从科学和科普性杂志、书籍和小册子里给他们专门挑选一些(课外)阅读材料。这个“第二套教学大纲”里,就包括阅读这一类小册子、书籍和文章,读了这些材料,激发起学生对一系列科学上的复杂问题以及对新的书籍的极大兴趣。青年学生们通过学习生物学,引起了对周围自然现象(特别是各种各样的代谢现象)的兴趣。我的学生们提出的疑问越多,他们获得的知识就越深刻。他们中没有一个人所得的评分是低于“四分”的

    我想建议所有的教师们:尽力为你们的学生识记、记熟和在记忆里保持教学大纲规定的教材而创造一个智力背景吧。只有当学生进行思考的时候,他才能掌握教材。请你们考虑一下,怎样才能把现在学习和即将学习的东西,变成学生乐于思考、分析和观察的对象吧。

    【两套教学大纲发展学生思维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