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凤冈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1-05 12:32:22
  • 《采茶歌》
  • 正月采茶是新春,凤冈面貌年连新,

    有人问我何处去,看看凤冈新农村。

    二有采茶茶青,细嫩叶儿亮晶晶,

    仙人来往此山过,惊动天下财白星。

    三月采茶茶叶团,采茶姑娘忙纷纷,

    采回茶叶细心炼,国际市场都有名。

    四月采茶栽早秧,凤冈人民两头忙,

    有的忙着稿生产,有的忙着建家园。

    五月采茶是端阳,茶树种植成了行,

    此树本是摇钱树,发展茶业是出路。

    六月采茶热难当,特产茶叶碰碰香,

    人们吃了红茶水,笑在媚头喜在心。

    七月采茶秋风凉,男女老少买衣裳,

    衣服漂亮又实惠,穿起时装喜洋洋。

    八月采茶桂香,街上好酒满缸香,

    赶场之人把酒买,丰衣足食奔小康。

    九月采茶九月九,店头礼品样样有,

    上街买到下场口,车子拉起往家走。

    十月采茶小阳春,农村现在在更新。

    高楼大厦数不尽,平坦公路车子奔。

    冬月采茶冬月冬,凤冈教育不放松,

    现代教育搞得好,国家人才确不少。

    腊月采茶得一年,各行各业都有钱,

    凤冈人民有志气,欢欢喜喜过新年。

  • 《烧香会》
  • 每年农历6月19日的烧香会,都是凤冈各寺庙特别热闹的日子。一般情况下,各地从18日起并开始闹热起来,卖小吃的农户们早早地占好了各自的位置。那些卖米粉的、绿豆粉的、荞面的、牛肉的、羊肉的、汤圆的、饺子的、米豆腐的、斑鸠豆腐的、魔芋豆腐的、西瓜的、梨子的、瓜子的、生的、糕的、冰棍的、玩具的等等摊位,早早的把前往寺庙的路道挤得满满当当的。人们在去烧香祈福过程中,多数是为了品尝农家小吃,或者是为了购置一些小物件,还有就是青年男女们聚在一块儿相互找找自己心中的美女或帅哥,至于烧香会的由来,多数人并不清楚也并不关心。图为农历六月十八日凤冈县何坝乡太极洞沿途布满摊位的情景。

  • 《蜂岩一品泉》
  • 凤冈境内有很多风景优美的地方,如真武山、太极洞、文峰塔、穿阡、玛瑙山等。其实,凤冈县的蜂岩镇也是个宝地,人杰地灵,山清水秀,在粗大的古下常有古井。站在井沿,轻风徐徐、流水哗哗,使人不禁羡慕大自然赋予了蜂岩的与众不同的灵气。

    读师范的最后一年,我有幸到蜂岩镇实习,便与带队的邬海波老师一道去目睹了一品泉的芳容。一品泉,听其名,便觉得是很尊贵的,古时候官居一品已是为数不多的人能做到。一品泉中的泉水是不是也是极品呢?

    初次听到一品泉这个名字,我还以为是一条小溪,待走到了,才发现原来是一口井。长约十来米、宽约四、五米的石块平铺在地,三口井呈品字形结构嵌在其中,就成了我们看到的一品泉。旁边有块石碑记载了这口井的历史,它建于清朝道光二十年秋天。这井的正面有一群牌坊式的建筑,而我所看到的蜂岩其它的井就没有这牌坊似的建筑。从外观上看,这容易让人想起电视上看到的古代的贞节牌坊,也有点像真武山红叶寺的庙门。我想,当年修建这口井时,一定举行过隆重的仪式,这口井一定比其它井更受人们青睐,龙门中间的一品泉三个字由于年代久远,已经脱落,只剩下一些斑驳的痕迹。整个井让人一看就知井弃用已有一些时日了。井呈方形,里面长满了各种水和青苔。因为布满青苔,水呈一种浓浓的绿,不能见底。当地一村民告诉我们,水井深度约为六、七米。我们不禁骇然。在井边布满青苔的石板上,老农热心地向我们介绍了这口古井的当年之貌。正对着井的地方以前是铺着石板的,人们经常冲洗、打扫,非常干净整洁,但现在却是一地烂泥,无人管理。在井的两边还各有一口小井,其中一口专供洗小孩尿布、鞋或者是其他污浊之物的,而另一口则用于人们洗红薯、萝卜之类的东西的。在每口小井的底部,各有一个小洞,平时用塞子塞上,水浑浊后,便拔去塞子,污水就会自动排除。可见当年修井时,人们考虑得相当的周到。根据碑文显示,这口井不容许牲畜在井边饮水,取水的那口井也不容许有人入内,井上的石碑上不允许东涂西画,等等。可惜有的字已经模糊不清、无法辨认了。但结尾的字还比较清晰,大意是如果有不遵守的,将会被众人惩罚,绝不会徇情。相传以前每年龙王爷的生日时,当地人还要在井沿边的香炉上焚香叩谢龙王、祈盼上苍给予人们一个丰年。

    按常理,有水的地方自然应该有树,但一品泉周围却再也找不出一棵像样的大树了,有的只是一些树桩、一些树桩上长出的幼小的枝条。老农告诉我们,以前井的周围树是很多的,有要几个人才能合抱的紫荆、沙棠、岩青杠、酸梅、枫树等,但它们都不在了,随着岁月的沧桑、时间的流逝只留在了上点年纪的人的心里。

    井还是以前的井,但以前的容貌却不复再现。我们不禁黯然神伤……

  • 《史考:唐王朝在琊川建“胡刀县”》
  • 凤冈琊川在称偏刀水之前,称胡刀,地名来历不详,寓意无从考证。唐开元六年(公元719年)建县,称胡刀县,史料记载“居苗獠人2600户,辖380里”。苗獠是后来封建王朝对少数民族苗族和仡佬族的蔑称。

    在琊川建胡刀县,有史为据。

    史料一:公元756年,大诗人贺知章对流放夜郎的李太白(号青莲居士)作诗戏曰:“青莲瘦酒煮夜郎·坐饮偏獠胡刀墙”,成为李白流放地是夜郎的最直接证据。这诗里的胡刀,指的是现在贵州省凤冈县琊川古镇。约公元1730年,著名法国学者马若瑟传教路经琊川,在胡刀古墙接受当地招待,感慨无限,留下“胡刀千年墙,留醉太白香”的诗句。(有些书上也记为“胡刀千年墙,仙人李白香”。)

    史料二:根据《僚王爻记》史书记载,唐朝在琊川建胡刀县时第一位县令叫覃庄爻,有8儿4女,“儿守胡刀八角,女从四柱落居”,意思是他的儿子们分别驻扎在胡刀县的边界上,而女儿“落居四柱”一直未有史书予以解释。这里的四柱,多理解为琊川的下面是空的,下面有四条柱子将其撑住,四根柱子的地方想象成龙穴,在龙穴附近居住的人得靠嫁女儿去驾控。那时的县令,在琊川这边远地方,还是很惊天动地的。也有理解为命理学上的“四柱”。

    史料三:《贞观域图》记载:覃氏管理胡刀县116年,公元835年由獠人首领韩氏继任,书里有“胡刀铁桶百十年,韩氏一药就喊天”记载。在琊川这里,“喊天”的意思是“不可挽回了”。记载内容为:覃氏治理胡刀县116年后(公元835年),胡刀县遇到蔓延的瘟疫,来势汹汹,死人不计其数,而另一土著人獠人首领韩氏(现在的仡佬人)却阴差阳错在祖传药方里弄出了一个药方可以救人。有了药方的韩姓首领落井下石,乘机用药方逼覃氏下台,覃氏为救“余下血脉不到800户”,无奈(也可能是毅然)将县令相让。当年的唐王朝已在风雨飘摇中正经受“甘露之变”,对地方势力已经失去控制能力。韩姓人推举首领韩帮浚自封县令,这是公元836年,韩帮浚任县令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兑现救人承诺,“夜煎汤药、日送玄荒”。第二件事是在离胡刀县衙往北十公里处的一座形似猪头的山的猪嘴里修了神庙二间。望乡岩山势狰狞,横看成一猪头,侧看如一刀锋。该庙宇香火一度旺盛,之后历朝历代呵之护之敬之仰之,在1940年2月被不明原因烧光后就再也没有重修。

    唐朝在琊川建胡刀县,是大唐王朝对南方少数民族统治方式的又一尝试性探索,对于促进少数民族地方稳定,具有值得肯定的意义。当时的琊川属少数民族聚居地,采取以“苗獠治苗獠”的方式管理当时所称的蛮夷之地,无疑是管理改革探索的一种壮举,为后来的南诏模式的形成和巩固奠定了基础。

  • 《美丽的凤冈》
  • 你知道凤冈吗?

    那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那里有着神奇的土地,

    养育着勤劳善良的人们,

    播种着的希望。

    凤冈县的山美、水美、人更美!

    那一层层的茶田,一缕缕的茶香,

    无不诉说着凤冈的美丽与神奇,

    那里的山,那里的水,还有那采茶的姑娘,是那样的美、美、美!

    我没有去过凤冈,但被它那神奇所吸引,所感动

    我渴望,我向往,我期待着和那善良的人们在田间嬉戏,在茶海中沉醉。

    美丽的凤冈,我来了。

  • 《虎年春节凤冈表演的民族民间艺术》
  • 为隆重庆祝 2010年春节,丰富节日期间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深化“全国先进文化县”的深刻内涵,2月16日至21日(正月初三至初九)。由凤冈县委、县政府主办,来自全县十四个乡镇组织的民族民间文化活动在凤凰广场火热进行。吹打乐、灯、狮子灯、说福事、说春、高台舞狮等民间艺术奇葩竞相绽放,不断掀起春节文化活动的高潮,营造出醇厚的年味。 笔者有幸与数万市民一起见证了凤冈县民间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生动局面,并现场采访一些民间艺人,根据这些艺人的口述,整理了部分我县民间民族文化艺术,希望这些民间文化在交流中得到传承发展。

    花灯

    花灯是数百年来流传凤冈全境的民间歌舞,是庆祝新春佳节的重要的民间艺术活动。

    凤冈花灯表演有“出唐二,干妹子情郎调、响钱杆”等,演出时花灯簇拥灯烛辉映,表演者即丑角唐二和旦角幺妹主演主唱,以鼓锣为乐器,另以若干灯笼相伴,表演时有说、有唱、有跳、穿跳(穿花)。以且白、且唱、且舞进行,丑角“唐二”负责且白领唱,幺妹伴唱,歌唱之词,内容丰富,且有固定的唱腔。每个节目,分成若干句段,即间杂以舞蹈。每个句段末,都附加“咿嗬呀嗬喂”的助唱词,在唱此助词时,即开始舞动。花灯调昂扬优美,很具地方文化特色。丑角可不着妆,幺妹由具女腔的男性扮演,以右手执毛巾,舞动时作原地踏步状全身扭动高举毛巾挥动;丑角则手执扇子轻摇,佝偻其身,拖步后移,由幺妹右胁下向左绕转一圈,继而直腰,向上伸出一手,如此反复。花灯的说唱内容表现灵活,可以临场发挥,现编现演,政策、时事、家乡建设、生活变化、乡土人物、主人家境、所到演出地情况等皆编唱入戏。

    狮子灯

    狮子灯是一种大型祭祀性舞蹈,表演时场面大,动作套路多。狮子灯上场舞者十八人,头戴面具,手舞兵器,服装也各有特色,舞蹈中间有独舞和一部分武打动作,舞者一般都有师承关系,要先拜师,才能学舞。当地人把精通狮子灯的人称为“狮头”,舞队即由狮头带领操练。表演者不仅要有娴熟的基本功,而且要配合默契,否则不能上场表演。为烘托气氛,伴奏采用民间打击乐,舞蹈时只须合上鼓点节奏即可。

  • 《凤冈清六品军功墓之谜》
  • 凤冈县城城北凤凰山半山腰,有一座规模较大的清代墓,有关该墓的背景,曾在民间留下诸多与太平天国“白号军”相关的神秘传说。

    首先进入眼帘的是一通高约200厘米,宽约90厘米的墓碑 。墓碑上部阴刻:乙山辛向;墓碑右侧竖排阴刻:荷蒙 云贵提督军门兼理巡府部院田 保奏六品军功;正中竖排阴刻:皇清应授武略都骑尉正六品安人李公讳顺老大人、李母氏侯老太君寿藏碑志;墓碑左侧竖排阴刻:光绪九年岁在癸未月建甲子望三日立;碑面刻有“子婿:陶星顺,男:焕元,次女:翠娥。”此外,该碑便无其他文字。

    此墓碑后5米处,见有石砌拱形双函墓室,每函高约2米,宽约1.5米,墓室石门早已被人撬开,室内除少许骨骸外并无他物。墓顶堆积乱石,长满杂。墓前牌坊尽数倒塌,石料七零八落横卧草地,未发现有文字的石块。

    在该墓的右侧10米处,另有一结构相似的四函墓,凭直观感觉与前墓时代相同,其墓室外形及大小均与前墓雷同。四个墓室亦被撬开,室内空无一物,只见室外有一腐朽的棺木盖。墓前有座较大的石砌假山,中间一条通道足有1米宽、5米长,其假山前下方有宽敞平台和一封闭石门,左侧有残存的石墙。粗略估计,此墓占地近半亩。笔者一行搜寻了墓地四周,未发现任何文字及石碑。

    据说,此墓在上世纪60年代前,人们都传说是清咸同年间龙泉守城名将李璠之墓,但后来有人在相距两里地的洋溪口发现了落款清楚的李璠墓,此说即被推翻。

    此处两座清墓,由于被盗损坏严重,虽距今只120多年,但却留下了几个难解之谜。

    谜之一:从四函墓的规模与构筑工艺来看,墓主人绝非等闲之辈,应是有相当权力地位的地方名流,因墓碑无存而成难解之谜。

    谜之二:双函墓的碑文上“武略都骑尉正六品李顺”为何人?因龙泉(今凤冈)留下的明清史料极少,本人只在一些零星的民间资料中查知,此时期(清道光末至光绪初)龙泉守城名将中有清江营李璠、李祥、李祖香等人,并未见“李顺”一名,而李璠墓已发现,此两墓亦与其相似,能否推测,此处就是另外二人之墓呢?还有待佐证。

    谜之三:“云贵提督军门兼理巡府部院田氏”为何人?又因李顺所具何德何能而要保奏六品军功?目前还没有找到可咨史料。

    历史上,清咸同为多事之秋,龙泉又处多事之地。此间,太平天国运动波及甚广,“白号”就是其响应军之一。黔北、黔东地区清政府同白号(以金竹园、二层岩、城头盖、琊川等地为营的白连教组织)的争战达十余年之久,战死人员数以万计。而在毗邻数十州、县城池先后落陷白号之手的情况下,龙泉遭数十次攻打而不破,其中苦竹台李氏家族的清江营功不可磨,而李璠、李祥、李祖香等营首更是功绩显赫。李璠墓铭为:皇清诰授建威将军、钦赐翎记名总镇都督府达桑阿饶勇巴图鲁己巳科武魁。因此,解谜此两座古墓,对研究太平天国时期白号军的活动史以及龙泉清政府的政治史都是相当有价值的。

    【相关知识】

    清代设提督军务总兵官(简称提督),统辖绿营本标官兵及分防之营汛,节制各镇总兵而听调于总督。提督为一省绿营兵的最高长官,从一品,品级与尚书、总督、将军相等。清大体上每省置提督军务总兵官一员(福建设两员,陆路、水师各一,另晚清加江北、长江水师二提督)。所属有镇、协、黄、汛各级,其直辖部队称提标。清学政以提督某省这政为全衔,此提督与明代同,非正式官名。

  • 《野人洞与野人石》
  • 公元1601年,凤冈土地,废除土司,改置县治,县名龙泉。

    公元1603年,龙泉石城工程完竣。

    公元1608年,《龙泉县城图》问世。

    城图展示,四门都是官道。而南门官道,道左一山,标名“野人洞”;道右一水,穿水过河,标名“土塘”;野人洞与土塘,东西相对。

    历史上的这条古道,今为326国道。由南驱车进城,凤凰广场先入眼底。凤凰广场与野人洞,西东相对。广场之内有人工湖,湖中有“野人石”,说是“野人”的形体。“野人洞”与“野人石”,分述于下:

    野人洞:清乾隆《钦定四库全书·贵州通志》载:“龙泉县野人洞,在城南。”清康熙《龙泉县志》也载:“野人洞,在城南里许。”

    近日,笔者考察“野人洞”,见其位于凤凰广场对面的山脚,地名竹林湾,隶属龙泉镇三坝村,县城第三小学施工的工地,其洞因建房已湮灭无存。回忆这里,翠竹竿竿,郁郁葱葱。竹林深处的“野人洞”,洞形条长,洞道狭小,涓涓流水,蜿蜒西去。今从人工涵道,流入广场人工湖内。今年大旱,泉水未断。

  • 《双塘寺游记》
  •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行车和打听,我们终于在凤冈县琊川镇后街找到了早已模糊在人们记忆中的双塘寺遗址,望着遍山的早丛,心中不禁升起些许茫然。

    双塘寺早已湮灭在历史的尘烟中了,只有两方山塘还在,塘里的蓄水浑浊而无灵气,没有任何附生植物。一只白鹤仙风道骨般站在水塘里,伸缩着纤细的脖子寻找食物,最后失望地向远山飞去。一种寻找从心灵开始,曾经的香火,曾经的梵音,曾经的晨钟暮鼓,曾经的青灯黄卷,曾经有关生生死死明明灭灭的终极关怀和虔诚祈祷,虽是远去,又好像隐潜在一种冥冥之中且伸手可及。

    双塘寺始于何年也无从考证,但是传法临济,始于清末,终于民国,毁于文革却是事实,依附在山塘边斜坡上的一座古墓,便是清末双塘寺的主持本清严精和尚的灵墓,被完全掩埋在灌木和杂中,无声地承载着风来雨去的绵绵日子。我们用刀将草木砍除干净后,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却是一座遭到严重破坏的古墓,墓顶被拆倒,墓室被撬开,右边的墓屏已不知去向,一些石雕和刻字也被人为的破坏,拜台早已变成了耕地。所幸墓室两侧的对联“严练金刚本不朽,精参贝叶清愈香”还完好如初。此联为嵌字联,嵌入了墓主人本清严精四字,上方正中刻有“圆寂恩师上本下清严精老和尚觉灵墓”字样,落款为“孝徒觉崇,授黔灵山方丈,总理全省佛教会长”,同时还在墓室内侧找到建墓时间为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本清严精和尚的弟子觉崇和尚,俗姓骆,贵州正安人,早年出家双塘寺,得严精和尚印证。民国初年,觉崇离开双塘寺到贵阳黔灵山,协助黔灵山第十代主持智明方丈重修弘福寺,传法临济,大振宗风。民国15年(1926年)智明方丈寂于黔灵山,觉崇便继承衣钵,为黔灵山第十一代传临济43世开始主持弘福寺。当时贵州正是桐梓军阀毛光翔主政,贵州创办佛学会,觉崇被推选为会长,成为贵州佛学会第二任会长。1933年,已近暮年的觉崇和尚以佛学会会长的名义将恩师本清严精和尚的灵墓进行修造,其规模和做工,无不渗透着觉崇对恩师的殷殷深情。次年,觉崇圆寂于黔灵山,葬于弘福寺左侧。继任方丈崇云写铭文镌刻于碑上:“真空玄相,宝塔玲珑。层层塔荫,舍利增雄。传灯续焰,法由澈翁。来自龙泉、果证灵峰”。龙泉乃是凤冈的旧称,此铭清楚记载了觉崇和尚来自于今凤冈县琊川镇双塘寺的史实。

  • 《“中国梦”与“桃花源”》
  • “美丽中国、多彩贵州、醉美凤冈”这些字眼就是我的“中国梦”,“中国梦”就是我的梦,我的“中国梦”就是我的“桃源”!

    其实,我的“中国梦”就是我最现实的“桃花源”,就是追求那理想社会和在美丽乡村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早在1500多年前东晋大文学家陶渊明在他的《桃花源记》中就提到了这个“梦”:在这“美丽乡村”里芳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竹子。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犬相闻,人们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老人和小孩都安闲快乐。这就是一个安居乐业、诗意般的栖居地桃花源,这就是当时陶渊明心中的美丽“中国梦”!

    的确,陶渊明的这个梦想在今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步步给力,一步步地变为现实了。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城里乡下,家家户户建起了新平房,添置了电视机、洗衣机、电烤炉、电磁炉等家用电器,富裕的家庭还有小洋楼、轿车、电脑、太阳能……农民有了自己耕作的土地,田野可谓是真正“脱胎换骨”了,农民们耕田种地不但不交粮还有粮食直补,看病还有合作医疗,60岁有养老金……

    还有,现在孩子们上学读书可好了,不缴学杂费、书本费,还有“两免一补”;村村通、柏油路,“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真的是“阡陌水泥路交通、鸡犬电视相闻”和“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了,陶渊明的梦想实现了!

    我的家乡凤冈——中国富锌富硒有机茶之乡,在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一二三四”总战略下,正在加快发展,到处一片生机勃勃的美丽景象,“富裕、文明、生态、幸福”的醉美凤冈就宛如“桃花源”。在这美好的环境里,全家老小工作学习两不误,按时上班,下班团聚,周末陪孩子妻子常回家看看老父母,闲聊闲散步,过着无外人打扰的“桃花源”清静生活并怡然自乐了。

    我的“中国梦”就是我的“桃花源”!在“美丽的中国梦”下,理想的社会和优美的风景已逐渐变成了现实,美丽的田野里也正处处充满着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