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形象思维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1-21 15:26:08
  • 《要勤于思考》
  • 文学是语言艺术乞是形象思维的产物,刘韶 在《文心雕龙》中说:“夫级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 文以入情。”文学欣赏是读者从语言文字入手的一种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

    在阅读过程中,伴随着想象和联想的深入思考,是必不可少的,是读者获得深切的感受和体验,产生感情上的共鸣的重要条件。同时,文学鉴赏并不是脱离大们社会实戌的“纯艺术”活动,对作品的理解和对生活的认识,常常是交互为用的。因此,只有开动脑筋,勤于思考,才能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更好地充实和丰富自己的生活,并且在反复实践中,逐渐培养审美观念,获得艺术鉴赏能力。除了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加强一般的文化修养外,学一点文学基本知识,掌握文学的特点和规律,也是十分必要的。文学主要通过艺术形象来反映和表现社会生活,对形象的把握是艺术欣赏的核心。但不同的文学样式,又具有不同的特点,比如诗歌主要是意境,小说主要是典型人物,戏剧主要是冲突,等等。从理论知识上加强文学修养,对青年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是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的。此外,组织读书报告会、讨论会,交流心得、体会和收获,开展群众性的评论活动,也有助于欣赏水平和阅读能力的提高。

    近年来,一批青年作家涌向文坛,崭露头角,一大批青年热心于文学创作,应该说,这是一种十分可喜的气象。它为新时期文学的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但是任何事情形成热潮,就容易产生流弊。这当中存在的问题是:个别人出发点不对头,把文学作为出人头地的手段,毫无根底和准备,急于想当作家,不安心本职工作,业与余的矛盾尖锐,为了发稿,或拉关系,或抄袭拼凑,等等。应该引起人们注意。

  • 《读《文心雕龙·神思》札记》
  •     形象思维是文艺创作中的普遍规律。在古代浩如烟海的文艺论著中,就有不少著作接触到这个问题,对它进行了可贵的探索。我国第一部重要的文艺论著《文心雕龙》,就是在这个方面卓有成就的著作。它在《物色》、《申思》等篇对形象思维的一些特点作了论述。特别是《申思》篇,可以说是我国古代文论中关于形象思维论述得比较好的一篇。

        《文心雕龙·神思》是探讨创作构思问题的。刘耙总结了前人创作经验,意识到文艺创作构思时思维形式的特殊性,因此,他对艺术思维形式的特征进行了论述。当然,生活在一千多年前的刘腮,不可能用“形象思维”这一科学的术语来表述。但从他的具体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实际上接触了形象思维的一些基本特征。这是刘勰在我国文艺理论史上可贵的贡献。

        刘勰在《申思》篇一开始,就引用《庄子·让王篇》“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网之下”一语,赋以新意,说明作家在凝神构思的时候,他的思维是不受时间空间的制约的,这就是他所说的“文之思也,其神远矣”的意思,也就是说进入文艺创作构思的时候,作家的思维活动范围是很宽广辽远的。这里就接触了艺术思维的一个特点,在文中刘勰对这个特点作了生动的描述:

        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舒卷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

        这里的描述,表现刘韶深刻地认识了形象思维中联想、想象这一特征。我们知道,文艺创作对于现实的反映,不是对现实生活自然主义的复制,也不只是对现实材料的简单取舍、组织,它包含有作家高度创造性的艺术概括,这就要凭借作家的联想、想象。正如列宁所深刻指出的:即使在最简单的概括中,……也有一定成份的想象。作家在进行创造性的艺术概括时,就更需要想象和联想了。这其中包含了作家对过去生活的忆起,包含了作家的艺术虚构,包含作家对事物的夸张。所以在艺术思维的过程中,他的思想可以飞回千年以前的时间里或飞越于千百年后的岁月(“思接千载”);他的视野可以在万里广阔的空间翱翔(“视通万里”)。这就说明了刘韶充分认识到形象思维中联想和想象的特点。

        不仅如此,刘韶还提出形象思维的联想、想象,总是和具体事物的形象联系在一起的。所谓“眉睫之前,舒卷风云之色”,所谓“神与物游”就是指艺术思维总是伴随着具体的客观事物形象而言的。也就是说,作者在进行艺术思维的时候,在他的眼前,就会出现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风卷云涌的艺术画面;思想和外物的具体形象在一起,遨游在广阔悠远的空间时间里面。过去有些同志以为“神与物游”是指作家的精神与客观事物融会贯通。这样理解看来还欠准确。其实这里所说的“神与物游”以及《物色》篇所说的“写气图貌,既随物而宛转”中的“物”,都不是指客观原有的事物,而是指客观事物的形象。刘赫的这一论述,说明了他已经对艺术思维最本质的特征—伴随着形象有了很好的认识。作家在构思的时候,总是伴随着事物的形象,只有这样,才能够创造出鲜明生动的感人的作品。

        刘腮在论述艺术思维的时候,非常强调感情在思维过程中的作用。鲁迅先生曾经深刻地指出过:研究是要理智,要冷静的,而创作须情感,至少总得发点热。毛泽东同志雄视古今的伟大诗篇《送瘟神》的小序也给我们深刻地说明了这个道理。由于毛主席无比关怀人民,因此,对余江县消灭血吸虫一事产生了强烈的感情,以至“夜不能寐”。在这种强烈的感情迸放的情况下,因而“浮想联翩”。这是艺术思维规律的深刻概括,是艺术创作规

        律的总结。刘勰在总结古代作家的创作经验时,也认识了情感在艺术思维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神思方运”的时候,“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这里所说的“情”“意”都是指作家的情感。作家在观察客观现实的时候,必然产生强烈的感情。对于这一点,刘勰有相当深刻的认识,他在《体性》篇说“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知音》篇说,“缀文(指创作)者情动而辞发”;《物色》篇说“情以物迁,辞以情发”,都是指出作家在进行形象思维的过程,必然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文艺创作是以情感人的,在创作过程中感情可以说是形象的发酵剂。作家对自己所描绘的对象没有产生强烈的感情,就不可能产生丰富的联想,就不可能形成鲜明的艺术形象。如果像辛弃疾所说的“为赋新词强说愁”那样创作出来的作品,就不可能有鲜明生动、深刻感人的力量,而只能是苍白无力的“纸花”型的东西。刘勰强调指出“情满于山”、“意溢于海”、“情动而言形”等,正是认识了形象思维总是融合着强烈的感情这一特点。

        《申思》篇还涉及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关系问题。刘勰认为“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这里的“志气”不是指一般的情志气质,而是指构思时的意志、理智,也就是下边引文所说的“理”,和我们今天所说的创作中的理念相近,属于理性的范畴。在进行艺术思维的时候,理念或者说创作中的指导思想是重要的,但是理性的东西不和形象结合就会干瘪无力。所以刘勰认为:

        是以临篇缀虑,必有二患:理郁者苦贫,辞溺者伤乱。然则博见为馈贫之粮,贯一为拯乱之药,博而能一,亦有助乎心力矣。

        这里刘耙指出创作构思时两种偏向:抽象的理念的东西过多,就会使作品空洞贫乏,只有文辞形象而没有“理”来贯穿它,使之形成统一的整体,又会变成过滥,造成作品内容杂乱。这里的“郁”过去不少同志都把它解释为郁结的郁,当作“溺”的反义词。其实这里的“郁”和“溺”不是反义词,而是同义词,亦即“郁郁乎文哉”的“郁”。“理郁”就是观念、理性的东西过多。所以刘勰”认为“理郁”就会使作品显得枯燥贫乏。因此下文解决理性东西过多这一缺陷的办法就是需要“博见”,也就是说要广泛地接触现实,从中获得丰富的形象。但是只有文辞丰富,没有理念把丰富的文辞所描绘出来的形象贯穿起来,也还不能构成思想统一的作品。这样理解形象与理性的关系,就近乎于理解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关系了。这样的认识,在文学批评史上不能不说是卓见。

        由于时代以及刘勰。世界观的影响,他对于艺术思维与现实的关系的理解上,只是说到客观自然界的现实,而没有触及社会生活的现实,这当然限制了他对艺术思维更深刻的理解;另外,他对于形象思维的认识还不是系统的,而只是零星的片断的。这些都是他的局限,需要指出。当然,我们也不能以此苛求于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