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美国人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18 11:34:39
  • 《小小儿郎太空梦》
  • 一次偶然机会,我观看了美国人拍的电影《火星救援》,精美的场面,精彩的剧情,马上吸引住了我。男主角面对独自一人被遗留在火星上的困境,表现出的乐观、冷静、积极的应对态度,深深打动了我;而主人公作为一名生物学家,他能充分地对自己掌握的知识,加以科学应用,最终让自己生存下来,等来了救援,这也极大感染了我。

    这以后,我对太空科幻题材影视作品的兴趣,也在慢慢增长。而真正让我萌生出“太空梦”的,主要还是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宇宙飞船成功发射,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顺利送入太空。

    我是跟爸爸妈妈一起观看了发射电视直播视频,当火箭成功点火,拖着长长的火焰,冉冉飞向太空的那一刻,我看到了爸爸妈妈眼中盈满了激动的泪花;而我小小的内心,也是波涛汹涌,那是一种骄傲,骄傲我们自己的载人飞船能遨游太空;那更是一种自豪,中华民族百年复兴的伟业,在我们的父母辈,同时也是我们更年轻这一代人这里,将得以实现!

    爸爸也及时对我进行了科普:太空竞争是当前及以后大国间博弈的一个重要筹码;空间技术的发展,也是人类探寻浩瀚宇宙,征服太空的一个重要科技手段。

    一颗“太空梦”的种子,就这样埋进了我那小小的心田里。而我明白,要想让这颗种子生根、发芽、成长,光有梦想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知识的甘泉、勤劳的汗水、科学的方法、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恒心,才能最终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的。

    为此,我就要从现在做起,立下长志,朝着这个目标不懈努力,不断充实和丰富自己,做好充分准备,打下扎实基础,给自己的梦想插上一双能够搏击太空的强壮翅膀。

    “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有梦则中华有梦。

    相信我这小小的太空梦,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帮助我们国家,帮助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地球家园,去探索、征服大大的宇宙空间!

  • 《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
  • 《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斯诺是一位美国人,他以记者的身份走访了苏区,写下这本不朽的经典名著。这部名著所展现的是中国共产党为了民族的解放而披荆斩棘不懈奋斗的故事。在这部书里我们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人冲锋陷阵,奋力拼搏,迎难而上的红军精神。他们向世人宣告:中国共产党犹如一颗璀璨的红星,永远照耀着我们的新中国!

    在书中,我们看到: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七百多座县城,红军牺牲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人,他们的平均年龄不到30岁!他们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翻过连绵起伏的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他们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与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红军长征胜利结束。可以说,红军在长征路上的经历是千难万险的,身后有追兵,头上有敌人的飞机,还要空着肚子,光着脚走过没有路的“路”,这些看来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他们却胜利完成了。支撑他们走完漫漫长征路靠的是什么?是伟大的中国梦!?

    红军长征途中表现出来的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那个年代,物质生活极其匮乏,但人们的精神缺相当富有!长征中红军战士表现出的对革命的必胜信念和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成为中国共产党人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反思如今这个物质生活丰富的年代,喧嚣的社会令有些人的精神匮乏起来,有些人出门开名车,穿着讲名牌,一些官员当官不是为了服务人民,而是为了追求个人的名利,他们也丢掉了长征精神和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如今中国已经崛起,为了实现中华腾飞的中国梦,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让中国立足于这个世界的巅峰! 

    《红星照耀中国》让我们仿佛再次回到了那激情燃烧、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深深地感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光辉历程,深刻感悟着革命先辈的坚定信念和英雄壮举,从而擦亮我们心中的信念之灯,点燃我们心中的红色激情,并将自己融入祖国和民族的伟大事业中,从而让红色精神在不断传承中获得永生。

    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这个梦想,既充满着厚重的历史底蕴,又洋溢着豪迈的“中国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追梦开拓的复兴之路,我们要在这条道路上不懈奋斗,不断开创更为光明的民族复兴前景。?

    习近平主席对中国梦的阐述,指出实现中国梦就是要走中国道路,就是要弘扬中国精神,就是要凝聚中国力量。同时指出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让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就能够创造出来!

  • 《最大的挑战》
  • 美国人认为,教育小孩,家长兼有设计师和总经理的责任,至少也是个大股东。这样,家长通过家长协会参与学校的教育就理所当然。虽然有时校方也抱怨家长干涉太多,影响教师教学计划,但也正因为家长的介人,使得老师会更加认真、一丝不苟。学校一般欢迎家长的介人,家长大多数不是教育工作者,所提意见也不一定正确,往往仅从自身的利益出发,甚至是无理取闹。有了家长协会,有争议的意见先要在家长协会得到共识,再与校方谈判改革办法。

    学校很多会议和活动都有家长协会代表参加,然后把学校的情况从家长的角度把息通过编写刊物、信件或电子邮件发给学生家长,家长有什么疑问也可以通过家长协会反映到学校。学生家长都会被欢迎加人家长协会,交几块钱的会员费,就成为会员。

    学校的很多课外活动,包括集资、艺卖、捐款、社区活动等等,家长协会都担负着重要的角色。家长协会也会召集家长会议,讨论一些学校的事情,如帮助学校教学设备的改善,图书的更新等等,有力出力,有钱出钱,从而加强了家长与家长、家长与学校的沟通与合作。

    美国的学校,教师上课有较大的自主权,家长也会经常被邀请到课堂去与学生闲聊家长搜长的东西。

    “家校合作”办教育是美国教育的特色。很多学生家长、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家长经常轮流做老师的助手,活跃教学形式,协助组织活动,包括郊游(eld trip)、运动会、文化节,节日庆祝活动也离不开家长协会的支持和参与。在上学与放学时,学校附近交通秩序的管理都是由热心的家长们在义务工作。

    还有定期出版学校家长协会通讯,也是由家长们帮助编辑、印刷、分发。家长也常常为学校运动队担任领队和教练等职务,同时家长协会还可以组织讲座,请专家介绍升学指导或青少年心理健康等相关知识。

    办教育、开展活动都需要经费,除了每年的会员费,很多家长协会把为学校筹集经费(Fund一Raising)作为重要任务。家长协会欢迎社会团体和个人及家长为学校捐款,但更多的是与商家合作,比如联系一些餐厅、商店,卖他们的礼券给家长,家长在那里消费便可使学校受惠;或卖有本校标志的服装;或请照相馆为学生照相,名正言顺地告诉家长要收取一些费用,而学校也从中获得一些经费。

    海雯有时会要求我们到指定的超市去买莱等,把收据交到学校。学校在一定时间内,可以凭超市的收据得到一些回扣。有时会让我们某一天某个时段到哪一家比萨店去买意大利比萨饼,因为这一时间学校家长协会派人到店里根据销售额提取回扣,而这些回扣都用于帮助学校解决经费问题。

    虽说中国人在美国重视子女教育,但对学校的事情参与较少,很少去学校提意见发表看法,当然也有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因素。老美不一样,一方面热心地参与学校的活动,帮助学校搞好教育,出钱出力;另一方面有时也让校方头疼,遇到家长不讲理,老师也吃不消。

    2000年2月21日出版的美国时代杂志用封面故事报道了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报道指出,教师最怕遇到野蛮、固执、不讲理的家长。只有教师与家长联手合作,才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根据报道中引用的调查结果,50%的新教师同意学校让家长参与孩子的教育是当务之急;只有5%的教师表示,他们与家长的合作经验“令人满意”,31%的教师表示,他们最大的挑战是面对学生家长,尤其是如何与家长沟通;90%的新教师表示,太多学生家长把学校和教师视为“敌手”(Adver-saries)。

  • 《目标与理想作文素材》
  • 一、美国人、法国人、犹太人,这三个人即将被关进监狱三年,监狱长说可以答应他们每个人一个要求。美国人茄,要了三箱雪茄。法国人最浪漫,要了一个美丽的女子相伴。而犹太人说,他要拥有一部与外界沟通的电话。 三年过后,第一个冲出来的是美国人,他嘴里、鼻孔里塞满了雪茄,大喊道:“给我火,给我火!”原来他忘了带火了。 接着出来的是法国人。只见他手里抱着一个小孩,美丽女子手里牵着一个小孩,肚子里面还怀着第三个。法国人正愁眉苦脸地准备着如何让孩子们长大成人。 最后出来的是犹太人,他紧紧握住监狱长的手说:“感谢你让我拥有一部电话,这三年来我每天与外界联系,我的生意不但没有停顿,反而增长了200%,为了表示感谢,我送你一辆劳施莱斯!” 大道理:什么样的选择决定什么样的生活,什么样的目标导致什么结果。今天的生活现状就是由三年前我们的目标决定的,而今天我们的目标将决定我们三年后的生活。难怪有人说,目标永远是你将来生活的底片。

    二、父亲带着三个儿子到草原上猎杀野兔。在到达目的地,一切准备得当、开始行动之前,父亲向三个儿子提出了一个问题:“你看到了什么呢?”老大回答道:“我看到了我们手里的猎枪、在草原上奔跑的野兔、还有一望无际的草原。”父亲摇摇头说:“不对。”老二的回答是:“我看到了爸爸、大哥、弟弟、猎枪、野兔,还有茫茫无际的草原。”父亲又摇摇头说:“不对。”而老三的回答只有一句话:“我只看到了野兔。”这时父亲才说:“你答对了。”有了明确的目标,才会为行动指出正确的方向,才会在实现目标的道路上少走弯路。事实上,漫无目标,或目标过多,都会阻碍我们前进,要实现自己的心中所想,如果不切实际,最终可能是一事无成

    三、目标是生命的另外一半

    我曾经读过一个非常值得玩味的故事。说的是英国有一个名叫斯尔曼的残疾青年,尽管他的腿有慢性肌肉萎缩症,走路有许多不便,但是他还是创造了许多连健全人也无法想象的奇迹。19岁那一年,他登上了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21岁那一年,他征服了著名的阿尔卑斯山;22岁那一年,他又攀登上了他父母曾经遇难的乞力马扎罗山;28岁前,世界上所有的著名高山几乎都踩在了他的脚下。但是,就在他生命最辉煌的时刻,他在自己的寓所里自杀了。

    为什么一个意志力如此坚强、生命力如此顽强的人,会选择自我毁灭的道路?

    他的遗嘱告诉我们这样的答案:11岁那一年,他的父母在攀登乞力马扎罗山时遭遇雪崩双双遇难。出发前给小斯尔曼留下了遗言,希望他能够像父母一样,征服世界上的著名高山。因此,他从小就有了明确而具体的目标,目标成为他生活的动力。但是,当28岁的他完成了所有的目标时,就开始找不到生活的理由,就开始迷失人生的方向了。他感到空前的孤独、无奈与绝望,他给人们留下了这样的告别辞:“如今,功成名就的我感到无事可做了,我没有了新的目标……”没有了人生目标的他,因此也就感觉不到生命的意义。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多少是有自己的目标的,尽管许多人并不一定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目标。在生活中,目标就是人的生命的意义,没有目标,生命的一半就失却了。对于那些为目标而存在的个体来说,没有目标,也就没有了生命的价值。

    四、一对夫妇有两个孩子,孩子还小的时候,父母决定为他们养一只小狗。小狗抱回来以后,他们想请一位朋友帮忙训练这只小狗。在第一次训练前,女驯狗师问 “小狗的目标是什么?”夫妻俩面面相觑 “……一只小狗的目标?那当然就是当一只狗了。”女驯狗师极为严肃地摇了摇头说:“每只小狗都得有一个目标。” 夫妇俩商量之后,为小狗确立了一个目标——白天和孩子们一道玩,夜里要能看家。后来,小狗被成功地训练成了孩子的好朋友和家中财产的守护神。

    这对夫妇就是美国的前任副总统阿尔.戈尔和他的妻子迪帕。他们牢牢地记住了这句话——做一只狗要有目标。推而广之,做一个人更要有目标。

  • 《喜欢打官司的美国人》
  •     美国人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喜欢打官司的人—不论大事小情,一定要对簿公堂!

        我这里的打官司可不是指那些杀人放火、抢劫和强奸的刑事案件,而是一些说大就大,说小 就小的民事纠纷。

        记得中国人在美国拍的一部电视连续剧《北京人在纽约》有这么一句台词:在美国,麻烦就像 空气一样多!

        一点不错,不论是做生意,还是做人,一不留意就会走上法庭。

        收到汽车罚单没有及时付款的人,法庭上见;

        做生意对顾客态度不好的人,法庭上见;

        主雇关系不好的人,法庭上见;

        父母打骂儿女的人,法庭上见;

        对待宠物不够标准的人,法庭上见;

        不注意居家环境美化的人,法庭上见;一不小心,涉及了别人的隐私的人,法庭上见;

        由此可见,美国人喜欢打官司绝非一句空话;美国人做人做事小心谨慎也不是没有道理。在我 的眼里,真正能够潇洒起来的美国人并不多,反而是循规蹈距的人不少。

        你别看美国人敢骂现任总统和州长,他们可不敢骂自己的雇员和同事;你别看美国人敢高举牌 匾到“白宫”和“国会大厦”示威游行,大声声讨政府的某项政策昏庸,他们可不敢对某人的隐 私说三道四。

        起初,我以为这种反差是美国人优秀品德的具体表现;时间长了才发现,美国人的循规蹈距是 怕给自己惹上麻烦—对总统不满和游行示威是美国公民在民主国家里的权利,然而,对下属和同 事的说长道短便有诽谤他人之嫌。所以,和美国人交朋友的最好办法就是对谁都要说好,一好百 好,对方和你谈话就不会觉得有压力:

        “She/He is a nice person”。这是美国人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你本来是提到某人的名字 时想发一通牢骚,但对方已盖棺论定,你只好把要说的话又咽回到自己的肚子里。

       美国人说话小心,做事更谨慎。有一天,一位朋友向我讲了一个中国人的笑话、美国人的“ 洋相”:一个美国律师要为自己的儿子在家中举行生日晚会。由于是孩子的生日Party,故主人在精 制的请柬上注明这样的字样:“如果你在宴会期间掉进我们家的游泳池淹死,或者跌伤、碰伤,本 房主对此概不负责!”

        我朋友以中国人讲笑话般地从中得出这么一个结论:美国人就是自私、冷酷,没有人情味。

        我却在这个“洋相”中体会到许多美国人的谨小慎微也是种不得已而为之的表现:前不久的一 份报纸就登过这样一则故事—一位家境不错的人在家里请客,其中一位客人醉酒之后掉进了主人 家的游泳池,结果好意请客变成了一场扯不清的官司……

        可以说,美国人事无巨细都要想到,否则你即使不喜欢打官司,官司却自动找上门来。

        就拿垃圾桶来说吧。一周一次倒垃圾的日子,是我先生最谨慎的日子:星期三的傍晚把垃圾桶 抬到道边以后,星期四一下班,先生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已经倒空的垃圾桶拎回家,免得被风刮来 刮去被人诉之为妨碍公共交通。

       小家碧玉?非也。这叫防患于未然!

        中国人不是有一句俗话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并绳”吗?先生就有过“人在家中坐,祸从天 上来”的经历。

        那时他住在纽约,纽约的冬天风雪很大。一天,一个老太太路过他的房子前面时,一不小心 滑了一跤碰在了什么地方,而那个地方属于我先生的地皮,于是,老太太便让我先生付医药费, 否则就要状告法院。为了节省去法庭的时间,我先生只好破财免灾,庭外解决。有了这样的教训 ,有谁敢保证我们家的垃圾桶不惹出一点儿官司来?所以,我们家的垃圾桶绝不提前摆出去,也不 拖后拿回来,即使外出,我们也要请邻居帮助我们把垃圾桶收起来。

        人们遵法守法当然是好,但是,我这里说的喜欢打官司的并非是只想就事论事,而是想借打 官司大捞一笔。

        去年的一个官司可谓轰动全美:一个美国中年妇女,在Medonaid,就是中国人称之为“麦当劳 ”的快餐店买了一杯热咖啡。也不知怎么,这杯咖啡就被她自己泼到了大腿上。

        美国人很喜欢打官司!!

  • 《中国男足》
  •     一天,有三个人来到天堂,一个美国人,一个日本人,还有一个是中国人。美国人问上帝:“上帝啊!我们的足球队什么时候才能拿到世界冠军呢?”上帝说:“快了快了,还有十年吧!”美国人哭了:“唉!我看不到了!”日本人问上帝:“上帝啊!我们日本什么时候才能成为世界冠军呢?”上帝说:“不远了,还有五十年吧!’日本人哭了:“唉!我看不到了!”最后,中国人问:“上帝啊!我们的球队呢?”上帝哭了:“唉!我看不到了!”

        这是一个老掉牙的笑话,第一遍听的时候我狂笑不止,第二遍听的时候我却花了好大劲才止往眼泪。我也曾是一个场场甲A都不落的超级球迷啊!但现在每每如此,便给我一种辛酸的感觉……

        于是,我要倡议:解散中国男足!

        我之所以这样说不是没有道理的。

        其实从一开始我们就错了。运动本是用来健身,用来提炼快乐的,而当初我们组建国足之时完全是为政治所驱动的,什么扬我国威等,没物力没人力,完完全全靠一帮子热血青年仗着年轻力大与一股子幼稚的“爱国热情”傻撑着。没有贝利的天赋,没有马拉多纳的热情,没有普拉蒂尼的远见,就这样,尚连站都站不稳的中国足球上路了。至今为止,许许多多年轻人走进绿茵场不是为了激情与梦想而是为了金钱、虚荣心……甚至把这当成体面一点的体力劳动(没有贬低体力劳动的意思)!也许,现在,就在国足里,许多主力对足球的热情还不及某地方电台的体育节目主持人!当这帮人怀揣着各种想法加人淘金的人流中,我们会说我们的队伍壮大了!没有快乐,没有激情,到处充斥着愤怒与势利,这就是我们的男足,至今仍是如此!

        还有我们的足协,中国足坛到今日之田地,足协“功”不可没。假球黑哨,人们早已不再陌生。还记得1999年重庆隆鑫的那场球吗?那时我们是何等愤怒地吼着……然而仅仅两年后,我们对假球黑哨又是何等熟悉,何等习以为常,甚至麻木不仁!腐败已滋生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一次次密谈,一次次奇迹,升降级中的天方夜谭,让所有中国球迷膛目结舌。当一盘盘录音带、录像带被爆光,我们的足协便一次次用一份份文件试图重新点燃球迷的激情,抱牢自己的饭碗。而善良的中国球迷却一次次一如既往地、毫不怀疑地相信了足协。而我却不是一个善良的人,所以我再也不看中国足球:混帐足协!

        另外便是球迷。中国人一向是善良的,而越善良也越容易受骗上当,也越容易受伤害,而且还能够忍气吞声。当一次次被足协耍,一次次被蒙住眼睛,可怜的中国球迷还能大把大把地将兜中的钱往外扔。一个年人均收人不及600美元的低收人国家居然给一个白皮蓝眼的教足球的老头开出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的天价!这些钱可以将希望小学从北京一直修到拉萨!而这么多“希望小学”投下去不就是想让几亿中国球迷舒心地笑一回吗?(哪怕只有几分钟)而可悲的是,中国球迷从来都是笑得比哭还难看。天哪!这种高投人低产出的勾当我们还能撑多久?!我们究竟是太善良了还是太傻了?

        中国球迷一向是最热情也是最易愤怒的。他们可以为了地方球队互相攻击,斗殴,甚至跳楼!天哪!为了那个以假乱真的足协和一帮子只会满场吐痰的球员,球迷啊!你值得吗?况且,当你感到自己被骗了,你有勇气去揍xx那小子吗?中国球迷是世上最可爱的,但同时也是世上最可怜的!!

        我知道说上面这些话是要挨揍的,但我不怕,我说出来解气,就像明知将一筐臭鸡蛋扣在x x头上肯定是要上警署报到但照样有人干一样。

       

  • 《思念故国》
  •     一年一度的感恩节是加拿大和美国人用来感谢上帝、祈神赐福的日子,这一天,人们或者摆筵席祈祷上帝,或者盛筵共贺一家团圆,或者去教堂参加特别的活动。近年来,感恩节更成为人们庆祝丰收的节日。加拿大的感恩节被人们称为是“感谢全能的上帝给他们带来丰硕收成”的一天。它是在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一。感恩节日不仅仅是一个节日,同时也是人们向上帝表露心态、祈求好运的日子。

        可是1999年的这一天,在加拿大追求理想多年的吴小姐却没有去参加任何庆祝活动,她既没有在过去的一年中获得什么收获,也对来年的前景不抱太大希望。她向我讲述着自己的故事。

        吴小姐大大的眼睛,短发,在从上海移民加拿大之前,已经从上海幼师学校毕业,她说她太喜欢幼师这个工作了,因为她天性喜欢儿童,自己性格也颇善良,具有相当的耐心,工作起来也很细心。她在上海期间也已经有了男朋友,说实在的他们两个都对对方抱着一颗真诚的心,当时周围的好友曾对她投来羡慕的目光。可是,自从她移民加拿大之后,她的生活就完全变了一个样。

        她本来是等自己在加拿大落脚后,把男友也办过来的。可是就在填表申请的过程中,万万没有想到,她来加拿大的第二年,准备要筹办结婚的男友患上了白血病。她在大洋彼岸已经很不容易,现在还要承担另一份痛苦。她是爱他的,她曾两次从加拿大返回上海,不仅是为了看望,也更希望能从心理上减轻病人的痛苦,她多么希望能出现一种奇迹。但是,她失败了,他终于离她而去。

        她说着不禁流下眼泪。她受到了一场不小的打击。她仍要生活下去,可是她时时想起离去的他,以致于又一个两年过去了,已满30岁的她仍孤单一人,连个男友也没有找到。幸亏她有亲戚在多伦多,他们已经来了多年,虽说平时难以帮上什么忙,但逢年过节她就有了个去处。

         在多伦多这四年她过得相当不容易。她来加拿大后原来的学业算是白上了,为了将来能谋个职业,她一开始就在多伦多名列第三的Ryerson大学学习,并仍选择自己喜欢的儿童教育专业。她一边读书,一边打工。她说她还算是比较幸运的,她能够在市中心一家假日饭店(Delta Chelsea Inn)得到了一个兼职工作,即在饭店室内游泳池从事服务工作。四年来,她从不敢轻易过个轻松的周末,过度的劳累,使她渐渐显得消瘦。

        1999年9月,她终于拿到了毕业证书。可是开始找工作时却又是茫然起来。几趟到多伦多教育局申请教师职业,因为在加拿大教学必须领有“准教证”(Teaching Permit),学校才会聘用你,到教育局填写办理申请一份由安省教育局所发出的“合格推荐信”(Letter of Eligibility),才可以担任“代课老师”(Supply Teacher)。她先在一家幼儿圃谋到个兼职。另外她还找到临时翻译等计时工作。这样她可以在一天内的不同时段从事几种不同的工作。

        无奈之中,吴小姐说,也好,就算我在加拿大的经历是在追求更丰富多彩的人生吧,唯一的缺憾是不知何时才能有家的感觉,因为有时感到很累。被问及对加拿大生活的感受时,她说:“我现在只是应付现实,无法要求生活的素质”。她说,来了加拿大就要接受现实,要一切从头开始。因为常常要计划自己的下一步应该如何走,为自己将来铺路,劳力的付出,体力的支出,已经忙不过来了,所以对周围的事情很少理会,人际之间的往来也很少去理会,我只知道默默耕耘,埋头苦干。她说,来了加拿大以后,反而脱离了以前在国内的烦嚣生活,返璞归真,一切归于平淡,她相信很多人移民加拿大后的生活都会由喧闹变为平静。

        尽管人们对“家”的理解有各种各样,但一种归属感、一种安全舒适感恐怕应该是“大小家庭”所具备的。对于大多数的移民来说,拿到加拿大公民证的那天,自然是一个难忘的日子,不但从此可以有投票权与被选举权,更有出人境时间不受限制的好处。但是,在多伦多的一个宣哲庭内,一位来自中国大陆的黄先生一家三口却在充满欢喜感的宣誓典礼时,表现出加拿大公民的无奈感。

        从大陆移民到加拿大刚刚满4年的黄先生,对成为公民感觉到无可奈何,他认为公民证当然是非拿不可,可以使以后出人加拿大得到方便,在这里熬了三四年,为的也无非是这张纸。如今一旦宣誓完毕,最要紧的事,就是即刻买张机票飞回北京,一天也不必浪费。他表示,虽然拿到了公民,但是心里面仍然喜欢中国,对加拿大还是没有归属感。他的一位朋友也说,还是觉得中国才是他们的故乡,才是家,才是根,才有浓得化不开的感情。

        一个“太空人”家庭的女主人甚至这样告诉我:如果说赌徒相信手气,那么大部分移居加拿大的“太空人家庭”就是另外一类赌徒,他们是命运信奉者,以黄金岁月下赌注,进行一场生命的豪赌,希望燕得不仅是物质生活的不致鹰乏,更包括子女的灿烂未来,至于现实生活中的一切遭遇,只好听任上天安排。这位女主人感叹道:“这一路走来,也不知对错,”。比起全家一起重新开始的移民家庭,他们一家人却往往聚少离多。家庭生活从紊乱、不断摸索到目前进人轨道,终也依着逐渐出现的秩序运行。“真的好辛苦,不过也已经习惯了”。当初来多伦多时,先生只好来了不到一个月就回大陆照料生意,留下自己照顾多伦多的家,于是一家人兵分两路,当先生的以大陆为据点,继续经营生意,做太太的则从看地图辨认方向开始,带着一个孩子在多伦多适应爸爸不在家的生活。当一家之主真的好难,尤其发生难题时,没有讨论对象,找不到另一半拿主意,她生活中所不能承受的学校、社区、生活基层方方面面的简单应对,都要独自学习,一人面对。就算越洋电话每天说个不停,也发挥不了作用,随着时光流逝,飞行次数增加,一家人相聚模式也有了惯性,真是生活所迫。

        这些需要在太空上飞来飞去,返回原居地做生意的人,极大多数都是经过联邦移民部门的核准,拿到“返加证”的人。只要这些新移民依照规定在加拿大纳税,而且每年离开加拿大没有超过183天,他们便有资格做“太空人”。他们如果因需要而获得移民局许可,并取得“返加证”,每年离开加拿大183天以上也是合法的。“多情自古伤离别”。离愁别恨,最是令人伤心痛苦而又无可奈何。古往今来,多少诗人墨客为此发出深沉的叹息。李白诗曰:“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东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诉说的是背井离乡的游子思家之情。但事实上,“太空人”夫妇聚少离多,易遭第三者有机可乘。华人社区妇女,不乏被骗财色的例子。还是苏东坡比较豁达:“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既然离别是现实生活中不可避免的,那么就接受它吧,我衷心祝福那些飞来飞去的“太空人”,祝愿他们平安、幸福,家庭欢乐,事业成功。

  • 《美国人的消费观念》
  •     贷款,美国人管这叫做“To boorrow a loan”,中国人说这是“借债”;美国人视贷款为个人的融资手段,中国人视贷款为商人的专利;美国人的经挤能力表现在能从银行得到多少贷款,中国人的经济实力表现在不向别人借款;美国人挖空心思地以分期付款的形式买一栋自己梦寐以求的“洋房”,中国人却信奉“无债一身轻”,中国人也有信奉“债多不压人”的人,但是,他们不具有共性。

        前不久从一份中文报纸上看到这么一条新闻:中国政府为了鼓励那些买不起住房的低薪族购买分期付款的公寓,号召人们以贷款、并且以所在单位支付一部分贷款的方式买下低廉的住宅,居然有许多人宁愿住在拥挤不堪的“公房”里,也不愿意借债买房—日后还不起咋办?

        再看美国人,洋房住着,名车开着,但他们并非“万元户”,许多人充其量是贷款“万元户”而已。

        谁是?谁非?不同的文化背景必然形成不同的消费观念,我自己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我到美国接触的第一件事就是买房子。那时自己的先生刚从纽约迁至加州,买房子成了我们急待解决的问题。房子看好了,俩人的意见一致,但是在付款方式上,俩人的意见截 然相反:先生要向银行贷款,以分期付款的形式买房;我认为 钱多买大房,钱少买小房,没钱就不买房,欠钱买房住着也不 踏实。尽管先生向我透露他卖掉纽约的房子足以付清加州的房款,但是,因种种原因他不能这样做等等。我仍不能理解美国人的种种理由,总觉得有钱不付却要向银行付利息是一种不可理喻的做法。但是想到自己刚刚做主妇的身份、想到自己不给这个家带来一分钱的经济效益,自己就不情愿地“认了”。谁知,新房刚住一年,先生又张罗着买第二栋房子。我原来同意贷款买房是以为先生手头拮据,我应该与他“同甘苦,共患难”,现在他既然有能力买第二栋房子,我们何不把这笔钱投放到现有的房子上,一把还清贷款,也免去一大笔利息呢?

        显然这是旧话重提。先生又向我讲述如何利用低利率的房屋贷款进行个人的融资,如何用贷款来支配自己的动产和不动产……然而,我仍似懂非懂地持怀疑态度搬进了第二栋贷款买来的小洋楼。

        到了第三年,先生提出买第三栋楼的计划。这一次我既没吃惊,也不反对,而且还赞扬了先生两句一“狡兔三窟”,你就是那狡兔!

        在美国住久了,就发现国内那种“以土为本的落地生根”的生存方式适应不了这种大工业国的流动性的生活方式。美国人对迁徙习以为常。在小公司工作的人,一旦公司倒闭,他们只能哪有工作就搬到哪去;在大公司工作的人,公司调你去哪儿,你就要搬家到哪儿。我有一个邻居,他和我前后脚买的房子,窗帘刚装好,花园还没来得及修整,总公司一声令下,把他调到旧金山的分公司去了,他只好在新房门前插上一个售屋的牌子。好在他只交了头期款,房子能不能及时卖出去对他的影响并不太大。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人把全部家当全投放在房子上,一旦搬迁或失去工作,即便房子价值百万,没人购买也是分文不值。

  • 《与美国人的交往》
  •     没有移居美国之前,常听朋友说,和美国人交往如同“小儿科”,简单!

        移居美国后,又常听朋友说,和美国人交往最难,难以预料!

        中国籍的中国人所说的美国人,是指所有的美国人;美国籍的中国人所说的美国人,是指早期移民来的美国人;而土生土长在美国的美国人所说的美国人,恐怕就是以肤色而论了。

        起初,我是属于把美国人当“小儿科”看待的那一类人,以为美国人都很直率、热情、乐施好善、见义勇为。然而,随着在美国居住时间的延长,我在否定之否定中肯定了另外一种说法:和美国人交往很难,难在出人意料!

        我所说的美国人不是指所有的美国人,而是对具有共同特质的美国人而言。

        以一个美国籍的中国人身份来探讨美国人,当然就是把美国人的概念定在了早期移民到美国的美国人身上了。

        可以说,美国人的“谦谦君子”风度绝不亚于古时的中国,现时的日本。虽然美国人相见不用拱手弯腰,但是,走在路上与不相识的人也要说一声“晦”,以示友好的人却不在少数。特别是同事和邻里之间见面,哪怕是一天见上十次面,每次寒喧都好像多年重逢的好友,亲热有加,令你有着天下太平、万事和睦、朋友遍天下的感觉。

        正当你陶醉在一个“谦谦君子”的世界里,正当你挺起腰杆觉得不必缩头缩尾地做人的时候,突然间你收到了一份法院的传票,你会是什么感觉—怎么会这样?!

        “怎么会这样”的问题,真的是让我想了很久才想通。

        我一直以为我们家与自己周围的邻居相处得很好,彼此关系融洽,平日里也井水不犯河水。

        一天,我正在家中准备远行的行装,两位全副武装的替察不请自到,声言我必须在限定的时间内,将我们摆放在车房外面过道上的冰箱娜进屋里,否则我将会接到一张法院的传票

        这可是祸从天降:这个冰箱原本是放在车房里的,由于我们一家去欧洲旅行,回来时发现意外断电使冰冻的鸡鸭t鱼肉变质,故把洗刷多次的冰箱推到外面让阳光消菌……

        这惹着谁了?冰箱是放在我们家的走道上,土地和房子都是我们家的私有财产;我们没有妨碍任何人的交通和公共设施,为何要如此兴师动众,以如此强硬的手段让我们娜走冰箱呢?

        警察是两名年轻的美国白人,长得很帅,配一身警服堪称英武,所以,我站在他们面前并没有畏惧感,而且还觉得自己说得条条是道呢!

        英武的替察对我的自我辩护厌倦了,其中一名替察威风凛凛地说,他们是接到我们家邻居打给他们的报警电话后赶来的,邻居说冰箱放在外面对他们的孩子造成了威胁,如果我不想有再多的麻烦的话,必须马上把冰箱娜进家门,否则五分钟之后会开罚单、递传票。

  • 《美国的离异夫妻》
  •     美国人太喜欢Surprise,做什么事都想达到意外惊喜的效果。幸亏“老寿星”的女友见多不怪,否则系主任的太太难免挂上和姐姐合伙给她“难堪”之嫌。

        我这么想着,目光便在人堆里来回划拉了两趟:系主任大太的姐姐的男朋友没来!

        幸好他没来,否则这个膀大腰圆、有着印第安血统的男人一定不会沮和地面对自己的女友当众给过去的丈夫送礼物,那时……

        我犯了一个“经验主义”的错误—年以后的一个婚礼上,这个血气方刚的大汉表现出来的宽宏大量远远超出了我的想像!

        婚礼是为这对离婚夫妻共同养育的女儿举行的。按着美国的习俗,女儿出嫁那天一定要由父亲挽着手臂步人教堂,父女二人在庄严优美的“结婚进行曲”的乐曲声中,穿过人群,来到牧师面前。父亲在几百名来宾的目光注视下,庄严地把女儿交给了新郎,然后,满脸幸福地坐到女友身旁的空位上。那位靠自己的力量把女儿带大的母亲,此时毫无怨言地和男友坐在来宾席里观看着“不劳而获”的前夫是怎样把女儿交到新郎手中的—她,也是一脸幸福!

        对此,我并不觉得意外,我对他们的和睦相处已经习以为常,但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那场婚礼上别出心裁的安排。

        按着美国人的习惯,婚礼分两大部分:教堂里举行典礼,餐馆里举行婚宴。婚宴上,当众人人坐后,“结婚进行曲”再度奏起。这时,新郎在父母的陪同下首先走向主席台上设置的餐桌,然后是新娘的父母共同簇拥着新娘走上主席台。这种人物关系的定位本来是很平常的,但是由于新郎、新娘的父母都在离异后又携手走到一起,婚宴的气氛一下子高涨起来,人们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射到主席台的餐桌上。餐桌是特意摆放成长条形,面向来宾,而不须对视同桌用餐的人。长桌很长,加之关系复杂,服务生费了很长的时间才让主席台的人归属到该坐的位置上。于是,一幅我完全无法想像的画面出现了:新郎、新娘坐在中间,新娘的父亲和女友坐在新郎的左边,新娘的母亲和男友坐在新娘的右边,而新郎的父母却各据长桌的一端,互不理睬,各坐各的。吃饭时,我看到长桌上的人已经忘记他们扮演的身份,各自和自己的另一半谈笑风生,只有新郎的父母各吃各的,互不于扰。看着新郎父母在离异后重逢的那种心有千千结的样子,我不由地在心里感叹:新娘的父母和他们的男友和女友,是需要多么大的包容心才能这样心安理得地坐在一起呀!

        舞会开始了,长桌上的人首先走进舞池,他们在优美的古典乐曲中成双出对地跳起了慢四步。当然,这里不包括新郎的父母,他们仍然坚守着长桌的两端。迪斯科音乐开始了,来宾席上的人纷纷走进舞池,大家随着高昂的节奏尽情地挥舞着四肢,进人了一个自我解放的境界……于是,我看到了新娘的父母、这对离异多年的夫妻居然跳到了一起,而那个印第安大汉却在一旁击掌鼓励女友的舞姿独到。

        “如果把这种情景讲给国内的朋友听,他们一定以为我是在编故事呢!”我无法抑制自己的激动,只好对深有同感的先生说道:

        “那就用笔写出来嘛,你不是很会写文章吗?文章是不可乱编的。”先生不紧不慢地说。

        对。离婚本身就给人生平添了一份无奈,然而,离婚又是一部分人无法避免的事实。面对这种无奈的事实,人们为什么不能以宽容之心待己待人呢?

        当我准备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又赶上系主任太太为自己的先生举办五十大寿的Party。按着惯例,我们一家又是必不可少的来宾,只是偏巧我先生的弟弟一家人从波士顿来西部度假,我们只好打了个电话,在“东道主”的热情邀请下带领我们的客人一起参加Party。

        和往常一样,那对离了婚的夫妻又出现在Party上。也许是我过于注意这对离异夫妻的一言一行,竟在无意间对先生弟弟的太太介绍了这对离异后的夫妻是如何和睦相处的故事而忘记了她也曾离过婚的历史。我的这位英格兰后裔、法律学教授的弟妹竟出乎我意料地说她连前夫的面都不想见,根本无法想像为什么这对离婚的夫妻要保持这种融洽!我傻眼了,我要在文章中体现的论点被她冷静的语调击得粉碎:是呀,难道这对离婚的夫妻能代表美国的国情吗?

        文章写到这里,我的主导思想也就清晰起来:也许我不能肯定大多数的美国人在离异后都能和睦相处,但是像这对离婚夫妻在处理他们那份多余的感情之时表现出来的包容心却是值得世人反思的—起码他们的朋友和家人没有鼓励他们反目成仇!就凭这一点,我也值得花费一点笔墨把这对离异的夫妻和他们的男友和女友之间的那种微妙的关系介绍给我的中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