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菩提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18 10:30:02
  • 《非甘瓜则无苦蒂,少挫折则不菩提《西游记》读后感700字》
  • 古语自云:“甘瓜抱苦蒂”。没有挫折,也便不是人生:我们没有人喜欢挫折,但也没有人能拒绝挫折。因为,汗水和泪水比礼花更像珍珠;逆行者比麻木者更近菩提。——题记

    初读《西游记》时,曾经大为不解:既然孙悟空那么神通广大,翻几个筋斗不就到了西天,取了经再翻回来也不过一日,也免得四个人九九八十一难地受累一场。更何况这路上,没有一个妖怪不念着唐僧的肉。

    此时再读,却发觉不妙。若那西游真成了一个筋斗的事,取经仿佛拿一个快递,佛神好似送包裹的职员,取经可就真是“取”一次就行的经”了。

    试想,当那个慈悲为怀的唐僧、那个嬉皮笑脸的八戒、那个忠厚老实的沙和尚不复存在,当已经广为人知的白骨精、黑熊妖、黄沙怪灰飞烟灭,西游何在?悟空何在?——他本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英雄,那斗出来的名声岂不是全因挫折“取消”而毁于一旦?他只适当英雄,哪知没有人生来就是英雄?没有了那一切挫折,他只是一只顽猴,仅此而己,更别提另外三人。当师徒四人一起成佛时,又何尝不会感谢那干难万难,挫折连连?

    至此,恍然大悟。这师徒四人之所以成了佛,并非缘于殿中那经卷,而是由于路上的挫折——他们不只是在“走”,更是在不断的挫折中愈挫愈勇、自我修行。

    打败妖怪的不仅仅是悟空的棍,还有四人坚持的信念。他们成佛,更诠释了佛:挫折,可以是厚墙,可以是铁门,可以是大棒;但只要不改本心迎挫而上,墙塌了就是桥,门倒了就是路,大棒粗了就是顶梁柱!

    挫折就在那里,无论低头抬头,一样不偏不倚;不管面对逃避,依旧不悲不喜。

    对它哭,便是平凡;对它笑,便是超然;把“哭笑”看淡了,直面挫折去拼、去闯、去挑战,不为挫束、不为折束,心中无“挫”而转亲天下,我心光明而天地光明,便是菩提。

    苦蒂是甘瓜之母,挫折乃菩提之祖。人生漫漫,偶有寒冬又如何?要知道,当心中的暖阳消融了雪,在山川大地上流淌着的是春天!

  • 《如果悟空没遇到菩提祖师将会怎样?1300字》
  • 同学们,张老师布置的读《西游记》原著作业,你们完成的怎么样了?说实话,这原著全部都是密密麻麻的文字,真是难读,远没有小时候的西游记漫画书好看!不过,话说回来,读了这本难啃的原著之后,我对很多问题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今天,我们不妨来聊一聊。

    话说孙悟空为了求得长生不老之术,而四处求师学艺,可是,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如果孙悟空没有找到菩提祖师,将会怎样?你们说,他最有可能会找谁做师父呢?

    说到这里,看过西游记的你们也许就开始长篇大论了。

    有的同学可能会说是如来,为什么呢?因为如来法力最高呀!你看,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时候,连他的手掌心都逃不出!后来,唐僧师徒在取经路上遇到六耳猕猴,天上地下的大神们除了看破却不敢说破的地藏菩萨外,其他神仙愣是没能看出来。可是,如来却一下子就把六耳猕猴给揪出来了,最后还把他给收了。不过,话说回来,虽然如来很厉害,可是他却在遥远的佛国,而不在凡间,所以,孙悟空想找到他,并拜他为师的可能性其实不大。

    有的同学可能会说是观音菩萨,为什么呢?观音菩萨慈悲为怀呀!如果她遇到求学心切的悟空,心里一慈悲,可能就收他为徒了呀!那么,她收了孙悟空会教他干嘛呢?我想,最有可能就是教他念经、念念阿弥陀佛了。不过,正因为如此,我想孙悟空是不太可能跟观音菩萨学艺的。因为就孙悟空这好动的猴子性格,怎么可能受得了整天一动不动地坐着,又日复一日地念经呢?所以说,孙悟空拜观音菩萨为师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还有的同学可能会说是太上老君,为什么呢?因为太上老君也是不得了的大人物呀,他的法力并不比如来逊色多少!不说别的,在取经路上,单单是他的两个童子下凡后变成的金角银角大王,就很让孙悟空头疼;后来,太上老君的青牛又拿了金刚琢下凡,拦住了唐僧师徒,孙悟空面对青牛更是毫无办法,即便请来了如来的十八罗汉助阵,也是无功而返;不得已,孙猴子在如来的指点下,只能请太上老君亲自出面才把青牛给收了。由此看来,太上老君实在是非常厉害的一个角色,孙悟空如果没有拜菩提祖师为师的话,找他做师父倒是很有可能!可是,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太上老君他也是一个高高在上的人物呀,他住的可是三十三重天的兜率宫呀!三十三重天,那可是比玉皇大帝的天宫还要高的天呀!这凡间的孙猴子又怎么可能找得到呢?所以说,虽然太上老君很厉害,可是孙悟空拜他为师的可能性,却也不是很大。

    那么,这些厉害的大神都不太可能,最有可能的会是谁呢?我想,最有可能的还是五庄观的那位镇元大仙!为什么呢?镇元大仙号称地仙之祖,他的法力是很高深的!你们看他一个袖里乾坤,孙悟空根本逃不掉;另外,他的那颗人参果树也很对孙悟空的胃口,为什么呢?因为人参果号称闻一闻就能活三百六十岁,吃一颗,就能活四万七千年,那可是相当于长生不老药呀!而孙猴子不就是想学长生不老之术吗?再说了,镇元大仙的五庄观在哪里呢?就在南赡部洲呀!这不是正好与孙猴子的花果山所在地东胜神州,以及菩提祖师的斜月三星洞所在地西牛贺洲一样,同在凡间吗!所以,孙猴子如果在西牛贺洲没遇到菩提祖师的话,他就很有可能会去南赡部洲找这位镇元大仙学艺了。

    呵呵,林林总总说了这么多,同学们,你们是否觉得《西游记》原著很有趣呢?其实呀,我心里可是还有好多问题和想法呢!譬如说,如果孙悟空大闹天宫打赢了所有人,结果可能会是怎样?譬如说,取经路上,如果唐僧意志不够坚定,留在了女儿国,师徒四人可能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譬如说……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本《西游记》,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孙悟空!同学们,我相信你们看了《西游记》原著之后,一定也会有很多问题和想法,如果有机会,我们一起交流吧!

  • 《外婆与君子兰》
  •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

    ——题记

    我的外婆已年过八十,但身体硬朗,精力充沛,每天总喜欢在她的小院里侍弄着她的那些花花草草。

    外婆最喜爱的花,不是那“灼灼其华”的桃花;也不是那“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更不是“遥知不是雪”的梅花,而是那几株默默无闻的君子兰。

    外婆独宠君子兰,待它像待孩子一样宠爱。每当有新品君子兰来外婆家时,她会天天围着它转,时时关注着它,今天看看水会不会浇多了,明天看看叶子会不会发黄,生怕它生病。看着君子兰一天天长大,叶片一年年增多,外婆的心才稍稍放下。

    外婆总是细心地呵护着君子兰,当听花友说君子兰喜欢喝啤酒水,就特意买啤酒回来,给它喂淡啤酒水。夏天,天气炎热,害怕君子兰中暑,外婆就会把它搬进屋内,又是空调又是电扇,给它降温,让它凉快。冬天,天气寒冷,外婆先用取暖器把屋内温度升高后,再把君子兰抱进屋子里,让它温暖地度过寒冬。

    有一次外婆从花友家捡回一棵叶子已经枯萎的君子兰,她把枯萎的叶子全部剪掉,小心翼翼地把光秃秃的根种在花盆中,在外婆每天悉心的照料下,半月后根部竟然冒出了新的嫩芽,展露出了新的活力与生机。几个月后,君子兰墨绿色的叶片,从茎部向上伸展,不弯腰,不低头,静静地竖立着。

    在满院的花卉中,外婆为何对君子兰呵护有加?我带着疑问问外婆,外婆对我说:“君子兰不是最漂亮的花,但她具有坚韧、顽强、朴实、向上的品格。”看着长得越发茂盛翠绿的君子兰,我终于懂了,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总是迎难而上,永不言弃,做人朴实大方,从不张扬的外婆不正是如此么?

    这就是外婆与君子兰的不解情结!

  •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出自元代诗人慧能的古诗作品《菩提偈》之中,其全诗文如下: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注释】

    (1)明镜:据《资持记》下二之三:“坐禅之处,多悬明镜,以助心行。”通常用以比喻佛与众生感应的中介。台:指安置明镜的地方,可以借代为客观存在。

    (2)尘埃:佛教术语,指人间的一切世俗事务。按出家人的观点,世务不净,故称尘务。

    【赏析】

    第三首偈,见于《六祖法宝·坛经》,流传甚广,为《全唐诗外编》所补录。据郭朋《坛经校释》考证,这一首是由《菩提偈》第一首演化而成,关键在第三句,由惠昕本带头,契嵩本、宗宝本因之,把“佛性常清净”改成“本来无一物”。这是一种误解,早在宋代即有人提出非议。郭朋认为:“《坛经》的首窜者,不仅不了解‘佛性’论,而且也不了解‘性空’说。”其实,大乘佛教的所谓“空”、“无”,是就“妄心”、“妄境”而言;若就“真心”、“真境”而论,则决非“绝无”。在《坛经》第十五节,惠能有言:“有灯即有光,无灯即无光。灯是光之体,光是灯之用。”在《坛经》第二十四节,惠能又说:“虚空能含日月星辰、大地山河,一切草木、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尽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复如是。”这些都足以证明惠能的思想体系,同“一切万法,自性本空”的理论完全不同。不过在这句话之前,惠能先说:“心量广大,犹如虚空。”他把一切归结于“心”,也即“自性”。这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但无论如何,把“佛性常清净”和“本来无一物”等同起来,是不适当的。

  •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全诗的意思及作者》
  •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出自元代诗人慧能的古诗作品《菩提偈》之中,其全诗文如下: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注释】

    (1)玄:佛教术语,这里是指玄妙的佛教理想。《信心铭》:“不识玄者,徒劳念佛。”对于佛教徒来说,通晓玄机,是至关重要的。

    (2)西方:佛教术语,指净土所在的极乐世界。过去,佛教徒认为:东方日出,是万物滋生之地;西方日落,才是万物终归之处。因此,传统的教义都认定佛教徒要以西方(或称西天)为其归宿。惠能的这个观点,实是对西方“净土”的否定,为“顿悟”成佛提供了理论根据。

    【赏析】

    第四首偈,见于《大正藏·坛经》,着重讲修行方法。《坛经》第三十五节,惠能引佛言:“随其心净,则佛土净。”接着说:“心但无不净,西方去此不远;心起不净之心,念佛往生难到。” 《坛经》第三十六节说:“若见真道,行正即是道;自若无正心,暗行不见道。自若无佛心,向何处求佛!”《坛经》第五十二节说:“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向何处求佛!”《坛经》第五十三节又说:“若能心中自有真,有真即是成佛因;自不求真外觅佛,去觅总是大痴人。”反复申明向人的自我求真,自我求佛,这是惠能教导其弟子立地成佛的唯一途径。在他看来,求佛的人只图自悟,不假外示,心注一境,化难为易,自能达到目的。

  • 《云水深处,自有菩提》
  • 一点凝烟,弥漫了孤独的时光,一笔柔情,画不出想念的思绪。心事如莲,入梦,成空,终是舍不去那一眼情钟,想,此时的夜,你的相思缱绻何处?是否还有一座心城是为我而置,有一怀眷恋是为我而吟,有一处风景是为我而铭记,有一个路口有你在等我?那是独属于我的心情。在寂静的夜晚,看星辰日月,在清淡的流年,品点滴寒暖,在生命的尽头,续的传奇,如此,甚好……

    心是一座城,进来的人出不去,出去的人进不来,亦如感情,亦如人生。有些情终会淡去,而我们依然无法阻断璀璨的开始,有些人总会离开,而我们仍旧想要留住最后的温存,有些故事一开始就无法结束,有些时光一经历就难以忘记,那么不如记取,给人生一份美好的记忆,无论曾经是苦是甜,终将化作心里的一种感动,想起便是温暖,这就足够。zuowenketi.com

    我只在乎在乎我的人,那些曾经受过的痛与泪,以及你给予的难以启齿的冷漠,我会连同你一起忘记。真正的放下不是不再想起,而是再见已是风淡云轻。

    这世上总会有人让你嫉妒,并不是他们有多坏,而是你心态不正,没有人不付出就能坐拥一切,努力做最好的自己才是最美的心情;这世上总会有人令你悲痛,并不是他们有多好,而是你太过在乎,太在乎别人往往就失去了自己,若不在乎,便没人能伤得了你;这世上总会有人使你咬牙切齿,并不是他们有多讨厌,而是你不够成稳,天有阴晴月有圆缺,淡然才是人生最美的风景。去留无意,看庭前开花落,宠辱不惊,望天上云卷云舒,植一朵净莲,守一份云水禅心,淡淡听风,静静追梦。

    其实,多数时候,那些指尖生花的人的笔下出现的并非是同样华丽的角色,也不是轰动的传奇人物,而更多是看似名不见经传的凡人,甚至不是会舞文弄墨的人,刹那,你会惊讶,那文字里流淌着的深情是你所寻不见的踪影,他/她不存在你的视线以内,却鲜活地藏在他们的心底,那是因为,你所在意的不过是一副光鲜的外表,而忽略了真实的内心。有那么一群人,他们不会抒情文字,不会甜言蜜语,甚至不会吐露自己的心扉,只把你放在永远看得见的距离,默默关注,深深凝望,在你需要的时候就会挺身而出,在你疲惫的时候会给你一句适时的宽慰。他不是锦上添花的观众,是站在你身后守护你的天使,她不倾国,不倾城,倾其一心爱着你,所以你存在我的文字里,我的歌声里,我深深的脑海里,我同样深爱着这样的你,因为你爱我。

    回望依稀的时光,可见的风景渐行渐远,伫立季节的路口,轻抚岁月的年轮,那些年,一起走过的人,早已不现,记忆斑斑,都留给了偶尔的怀念。你好,我在这里为你祝愿,不好,我依然在这里。只愿做个安静的女子,执一笔诗意,默默栖息。过客一来一去,你不惊我不扰,时光一起一灭,你不来我不老。此生已不再寻觅,那个终会远去的你,若不能相依,便不再倾心。让离开的人自由,与留下的人同行,没有挚言烈语,唯有一颗真心,没有惊心之举,唯有一怀诚意,值此一笺小语,与君且行且惜。

    幸福不是房子多大,人多富贵,一个爱人,一个小家,就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快乐不是心有多高,拥有多少,一份开朗,一种豁达,就是明媚向暖,笑靥如花;爱情不是你多优秀,他多完美,你的理解,他的包容,就是最美的时光,最好的守护。每天早上醒来,阳光和你同在,就是我想要的未来。

    想到一个很远的地方去,没有任务,没有目的,给自己的心一次真正的旅行。想把自己放空在大自然里,感受自身的渺小,体会生命的厚度,如果人生只有一次,何不尽情享受一切?爱自己所爱之人,做自己想做的事,到自己想到的地方,一生也就无憾了。

    不知走了多久,穿越了山,跋涉了水,只为修得半生缘,与你共度婵娟,恍惚间,已忽略了花开的艳,花落的寒,几度水穷云起,宛若超脱尘外,洗心不问红尘事。目送一些人的离去,再见恍如初识,回眸老时光里的足迹,忽而忆起从前,心中溢满淡淡的哀愁,原来一切已走远,淡漠的不止人心,还有自己。我曾是为爱书尽悲喜的歌者,是挥墨成痴着魔的笔者,也曾为了某一些人而关注他的一静一动,也曾为了某个钟情的家园而倾覆满心的热情,再回首,旧人已褪去,新人重登场,望着一幕幕,再没有任何人事能够激起内心的涟漪。时光越老,人心越淡,我终于不觉间已走向了淡然,把舞台留给了那些初涉繁华的人,也终于成为了孤独者之一,那是绝对的孤独,是一座旧梦空城,城里住着的孤独的灵魂,找不到尘世的皈依,不是没有爱,而是藏在了心底,不是没有暖,而是冰封了心,不是没有欣赏的文字,而是别人的故事触疼了那些过往,不忍直视。于是,甘愿做一个孤独的行者,与时光同行,只求,此生,平淡地走,不再伤,不再痛,不再轰轰烈烈,不再翻云覆雨,一生一次就足矣。我会记得你,用余下的光阴,请你坚守这份约定,他日归来,带我离开……zuowenketi.com

    时光荏苒,年华蹉跎,总有一些人是你无法企及的半城烟雨,越想抓紧,越是失去,才明白,有些人来到是陪你成长,有些人走过是教会你坚强,唯有淡然,方得自在;笔墨不辍,情深无悔,总有一些爱是你望眼欲穿的一帘幽梦,越想得到,越是无奈,才懂得,爱不一定拥有,也可以永久,心心相知,已是最深的缘分。只因在人海中多看了你一眼,从此难忘你容颜,你一眼深情,我一眸痴心,便筑就了彼岸流年里最深的温暖,温润了岁月,惊艳了时光。繁华落尽,若你还在,我予你一笑嫣然,你许我倾城之恋。

    时光总是匆匆,不分美好抑或黯淡,最终都会消逝在岁月的长河。你我犹如沧海一粟,无论相汇还是离散,惊不起涛涛逐浪的一点波澜,而于彼此,已是一生的记忆,一世的留恋。遇见,有一份相知驻藏心间,不因风雨而失约,不为世俗所偏见,不以天涯作隔阂,不与时光共幻灭,因为懂得,所以慈悲。爱上,有一种思念一直在远方,见或不见,我心如莲,兀自盛开,候你在天涯云水间;念与不念,曾经的美好都于回忆里搁浅,我在旧梦里相约,总有一天,你会将心靠岸,与爱共婵娟。终是无法忘记,那场与你相会的花期,一期一会,请你记得,下一季春暖花开,你陪我面朝大海。zuowenketi.com

    每一首歌里,我都能想到你,听心疼的词,细数我们的故事。也许,我依然会在某个瞬间悄然落泪,而今,听到一首歌,我会淡淡一笑地走开,留下的是来过的痕迹,带走的是有你的印记。歌声里有你,时刻陪着我,我的心溢满暖暖的温馨。时光不老,我们不散,等岁月老了,我在夕阳下等你,等你完好如初而归,那时再也不分离。

    如果人与人的相遇是千分之一的缘分,那么心与心的懂得便是万分之一的缘分。千万人之中的相遇,偏偏爱上你,不是你多么优秀,亦非我多么完美,而是你懂我的满腹柔情,我知你的一腔痴心,懂得便是世间最深深的爱。我是你心上的一花开,你是我魂里的三寸云水,红尘携手爱的国度里,你不言,我不语,默然相爱,寂静欢喜。最深沉的爱是愿彼此安好,最长久的情是心灵的相守。此生,我自守一方高山流水,抚琴低眉,画地为牢,倾一座城,把你放在心底,我在老地方,等你能来牵我的手。zuowenketi.com

    能够说出来的大多是风淡云轻的,相对无言的才是刻骨铭心的。因为言语多了,未免少了心的互动,而心灵相通了,语言便自然少了。表面看似亲密的人,实则是淡淡之交,越是在乎的人,表面越是风平浪静。爱可以有很多形式,但只停留在嘴边的绝非真爱,爱是付出,爱是成全,爱是你若安好,我便晴天。最真的爱是护你安好,最深的爱是心灵守候,最暖的爱是不离不弃,最好的爱是相濡以沫。爱是懂得,爱是守护,即使天涯,心已咫尺。真的爱你,便是只要你好,而我也会好,才能更好地爱你。

    人生在世,百感交集,总是不能如意,只能选择接受,风雨中走出另一个自己,然后努力抬头,面向阳光……你若是舞者,请伸开灵动的手,舞出人生的精彩;你若是花朵,请抬起高贵的头,绽出最美的姿态……

  • 《不必太在意》
  • 佛说:释。

    —————题记

    我本一蜉蝣,生于菩提下,莲池畔。

    人皆叹我易逝早亡,而我却叹人不能对生活释怀。既然人生如芥子,何须太在意?

    ……

    因我生于菩提树下,莲花池畔,所以自幼有一种特异功能:我能与佛对话。于是,我常与佛对话,方知生命的真谛。

    30天前,我出生才2天,从其他蜉蝣那儿得知,我父母已亡。我顿感悲伤——为何其他生灵能与父母共享天伦,而蜉蝣不可?

    我问佛其缘由。

    佛笑而不言,许久,方答:释。

    我思忖良久,方悟其言之意。便含笑睡在莲池中了。

    对生命的不公,不必在意。

    21天前,我已成为青年蜉蝣,将自己争夺地盘了。可屡屡失败,又顿觉无奈——为何努力无果,拼搏亦无回报?

    我问佛其缘由。

    佛仍笑而不言,良久,答:释。

    我又陷入深思,终知佛之深意。继续努力拼搏后,我终于获得自己的一片天地。

    对结果,不必太在意。重要的是过程。

    10天前,我即将羽化,这是我们蜉蝣必经的过程。可剧烈的疼痛使我十分痛苦——为何要经过痛苦,才可成功?

    我问佛其缘由、

    佛又笑而不言,半晌,答:释。

    我在痛苦中思考,才解其真谛。思考间,我就已羽化成功。

    对奋斗中的痛苦,不必太在意。释怀一切,方能熬过痛苦。

    而今,我垂垂老矣,生命即将终结。可我已无畏一切了,皆因一字“释”,皆因一词“不在意”。我合眼,最后一次问佛:何谓“释”?

    佛即答:不在意。仍笑,不言语。

    莲花摇曳香气,菩提树下希冀。我化为尘土,沉沉睡去。佛说:释。世间繁复变得清晰。

    后记:佛说:释。

    我说:看淡一切,不必太在意。

    ……

  • 《人文在左,科学在右》
  • 佛曰:一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世界由多样点滴而构,而并非单调如一。因而,繁杂的世界便有了不同的需求。

    不可否认,“”是奇迹的又一代名词。纯粹的爱往往改变着世界:对弱者的同情,对陌生人的友好,对亲人的关爱。这无一不是高尚的人文情怀。

    或许你还记得这个故事:与平时无异的某日,一个农夫救起跌入粪池的小孩,小孩的父亲作为回报答应出资供农夫的儿子读书。几十年过后,这一日的不平凡得到体现,这个小孩便是英国的首相丘吉尔,农夫的儿子便是富兰克林。这两位对世界二战起到至关作用的人物的价值便缘起于那一日的某份爱。

    生活是一条大道,高尚的人文情怀便是路边的一盏灯,用尽全力去温暖走在路上的人。

    无人不惊叹世界的飞速发展,当人类开始想出更为简单方便的方法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时,科学便渐渐萌芽。

    作为第一个创造苹果奇迹的人,牛顿俨然成为人类心目中的巨人。众所周知的经典力学不止影响了自然科学界,工业界和技术界,更唤醒了人们对科学真理的认知与探求。维新派人士在所著的《醒世歌》中曾说:“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这对于王权至上的否定在当时统治者和顽固派看来是多么可怕。

    文章认为,戊戌变法虽短短的103天,但牛顿的科学理论影响了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的中国社会变革。创造了又一新纪元。

    科学的魔力是巨大的,它消耗巨大的人力和财力,但到最后,它所创造的价值远远高于这些。而这份价值需要长远目光。

    生活是一条大道,科学便是奔驰的飞车,比起徒步迁徙,它能到达更远的前方,看到更多的风景。

    冰心曾说:“爱在左,情在右,在生活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得穿花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痛苦,有泪可挥,不觉悲凉。”

    这是一句动人而富含深意的话语。而在今日,“爱”也可称人文,情洒科学,它们同在人生道上共撒芬芳。

    而这,便是其中一朵。

    400年前,德国某镇的一位善良伯爵在捐款给受瘟疫威胁的穷人之余,也花费财力赞助某人研究光学器件。即便有人对此提出抱怨,他仍不为所动。最终,他的坚持赢得回报——该研究者发明的显微镜间接消除了这些疾病。这种发明是无价的,它所创造的价值深远而无法估量。

    我知道,这只是道上一朵不起眼的花,更多浓郁的花绽放在前方。让行人不觉痛苦,不觉悲凉。

    人文在左,科学在右,在生活的两旁随时撒种,开花漫路,芳香沐浴人间。

  • 《证明自己》
  • 一世界,一一菩提。

                                            ——题记

    燕子的翅膀揭开了春天的面纱,让各种沉睡的花都争相开放。人们都陶醉在这万紫千红中,而我,只能像杂一样在这墙角自生自灭。

    我以习惯了被忽视,所以我从不渴望会被发现。当我沉思时,我听到了有人在说话。我顺着声音看去,原来是一位妇女和一位少女在她们中间的是一个小男孩。

    妇女说:“这儿怎么有杂草?杂草就是杂草,在花丛中都这么难看。”

    少女说:“妈,它不是杂草,它是勿忘我。只是还没开花。”

    “哼哼,杂草就是杂草,是不会开花的。就像你一样,女孩就是女孩,是不会成为男孩的,是不会做男孩子的事的。”

    少女说:“妈,这是新时代了,现在男孩和女孩都是一样的。”

    “哼哼,我怎样用不着你说。”

    “妈,我会向你证明的。”

    “好啊,我看你要怎么给我证明。”

    看着她们远去的背影,我心中感慨良多。我即为少女发现了我而高兴,又为她母亲的话而伤心。

    我想,我也应该向世人证明我自己了。

    我把我的根使劲的往地下伸延,好让自己获取跟多的水分。

    那位少女每天早上都会来,每天清晨都有她的读书声。

    我已慢慢长高,少女也越来越高。

    今天晚上突然下起了暴雨,没有一点预兆。

    我只能接受这暴风雨,身旁的鲜花们早已倒下。我也不知道我在坚持什么,只是我不想倒下。

    随着暴风雨的越来越大,我倒了下去。

    第二天早上,少女是第一个来花园的人。她跑到我身边,把我扶起来,并用木棍支持者我。

    她说:“你不能倒下,你身上还有我的希望啊。”

    对啊,我不能倒下。

    我比以前更努力的伸延自己的根。比以前更努力的吸收阳光。

    过了很久,她高考了。

    她们又来了。

    她母亲说;“女儿,恭喜你,考了一个好大学,以前是妈错了。”

    她说;“妈,没什么,我还要感谢你,是你激发了我。”

    我想,我也是时候开花了,我用了我全身的力量,张开了花苞。紫色的花朵在这倒下的鲜花中非常显眼。我从那位妇女眼中看到了惊讶。

    很久之后,少女走了,我成为这花园里唯一一朵开花的。紫色的花朵在向人们无声的证明自己。

  • 《心岛》
  • 我只愿驻守一处安然恬静的归处,与山为邻,以水为友,一一世界,一一菩提,久居心岛。

    在这个世界上,必然是有一种人,他们向往风轻云淡,山爱水,寂静安然,在世间宛如一朵清莲,于清水中荡涤灵魂被俗世所沾染的尘埃。他们也像水,水一样的清新透明,水一样的坚韧容忍,水一样的清高和善,水一样的淡然雅致。他们的心,必定也是至善至谦,待人接物永远笑脸谦和,偶遇知音则被挖掘惊世才情,他们用心开辟出一片荒岛,盛开一抹绿色。

    “自由人以茅屋为居室,奴隶才在大理石和黄金下栖身。”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尔如是说。自古以来,一切贤哲都主张超然物外,于人世中不卑不亢。陶渊明,一个隐逸者,他自是有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崇高气节,而在时光岁月的积淀下,更为人所津津乐道的仍是他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然心境。尘世中有无数让人流连的未知事物,而他却选择了归隐,于一处田野,种豆南山,自是独到的一番情调。

    当代社会,物质也欲望并举,形成了一个空有躯壳的大世界。而保存一份恬静的心态,与悠然为伴,何尝不是对人生更高境界的追求?在那一望无垠而且捉摸不透的飘渺中,建起一座心岛。悠闲自然,无拘无束,来时干干净净,走时了无牵挂,让灵魂于精神中升华,生命于淡然中崛起。

    我向往的是那至高无上的荣光,但我更欣赏的是于尘世中写出自己人生的箴言,无拘无束,寂静安然,于一方天地,活出自己的样子,对任何事都报之以平静,正如范仲淹所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每一天的太阳都依旧准时准点的升起,万物不变,倘若我们能平静,淡然地活着,那便是太阳也无法企及的荣光。

    我也愿世事安然,岁月静好,在心中建起一座心岛,不想将来,不念过往,过好每一个晴天。

    心静,不是对任何事物都冷若冰霜,不是对万变的世界却心如死灰,而是一种态度,一种恬静安稳的心态。

    我只愿驻守一处安然恬静的归处,心静如水,同万物俱生,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久居心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