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有味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4 01:42:08
  • 《人间有味是清欢初一优秀作文》
  • 人间有味是清欢初一优秀作文

    看到清欢这个词,我不禁想到了最近网络上爆红的词---佛系。清欢,自是清淡便欢乐。而这代人生活节奏快,多少人忽略了那淡雅、恬适的快乐,每个人都急于向前冲,却忘了路边精美的栀子花。灯火通明的夜晚,自是人间有味是清欢。

    忙忙碌碌的人们如同表盘上的秒针。没有人停下,因为一旦停下,就会被人遗忘。在喧闹的城市里,夜是那么的深沉,有时觉得自己背负不起头顶上那沉重的大气,有些压抑,有些无味。工业化下,雾霾笼罩着你我,我们虽牵着手,却互不相视,渐渐被它隔阂,浓厚的城市气息让人呼吸不过来。走在繁华的大街上,或许会有一些迷茫。面前的十字路口、面前的人,该何去何从?突然觉得人间无味,我们太多世俗,也渐渐失去味觉,霓虹灯还在闪耀,而我将目光投出窗外。

    中学大概是每个人既自中学大概是每个人既自主又单纯的时候吧,但每个学生都在为了自己人生而奋斗。我也如此,此刻坐在床上,提笔写作之时,内心其实索然无味,我不禁抬头望向窗外,各色的人们还在各色的灯下行走,心中莫名生出一种悲凉,好像自己不太喜欢热闹。气鸣声、喧闹声是这个时代的铃声,仿佛自己并不适合这样的世界。若是回到古代,做回那个一箪食、一瓢饮,口若无味不食三白饭的自己,那该多好。清幽小路,不羡明月,自顾享受慢的'恬淡、清雅,不愿心思国家事,只愿一生常太平。不愿动荡催人怨,只愿平安入夜深。鸡犬之声相闻,黄发垂髫,怡然自乐。桃花源深处有味至味,清欢自是桃花源。

    或许是清雅的欢乐是容易得到的吧,否则何为人间有味是清淡的呢?在成功的人背后默默付出而不怀嫉妒之心的人,该是乐享清欢的吧。他们不愿将心放在尘俗之中,而是取一瓢清水濯净它,不沾染一丝尘灰;取一壶清酒化一世沉醉。人间有味,即是对自己奉献的态度;人间有味,即是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即使浅浅一笑,无怨无悔,抚平波澜。清欢在此,平淡在此。淡是追求,清是抉择。此时,一片宁静,大家都淡淡地睡着了。

    思绪回到本子上,突然觉得尝到了夜的清欢的酸甜苦辣咸,却都淡淡的、恰到好处的,让人闲适、宁静,想停在此刻,希望时间不要流逝太快。转念一想,“淡念”不能常存,否则变成“浓味”,可就尝不到清味了。

    收笔之时,一片清欢。

    【人间有味是清欢初一优秀作文】

  • 《人间有味是清欢-《大自然在说话》观后感700字》
  • 几千年前,孟子就告诉我们: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今天,我观看《大自然在说话》这部公益短片,倾听了大自然的声音,也由此引发了我们对自己行为的思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生态文明的核心。所谓的“天人合一”就是人在自然中的和谐。人生活在天地之间,以天地自然为生存之源、发展之本,创造和发展了人类文明。在这个历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从依附自然到利用自然、再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历程。时至今日,人类社会正日益形成这样的普遍共识: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个客观规律谁也无法抗拒。

    但是,当人类欢呼对自然的胜利之时,也就是自然对人类惩罚的开始。随着人类活动的扩大,洪水肆虐、物种减少、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空洞等严重后果接踵而至,特别是这次因野生动物的非法食用和交易而爆发的凶险疫情,就直接威胁了我们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促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改造自然的能力。

    对此,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健全了相关法律。今年2月24日,十三届人大第十六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的草案,并加强了法律的制裁力度。但即使有了法律的保障,我们也要认识到,法只是社会的最后一道防线,它往往滞后于实际。在利益的驱使下,原本建立在法律之前的良知和道德的关卡就一失再失。眼一红,心就黑了。雨果说过: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面对当下严峻的形势,我们必须树立起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唤醒对自然生态的敬畏之心,维护人与自然之间形成的生命共同体,否则警钟就有可能变成丧钟。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与大自然同呼吸,共命运。人类只有携起手投入到保护环境绿色发展的事业中来,才能最终应对环保难题,共创美好家园。

    因为,大自然不需要人类,但人类需要大自然。

  • 《无情岁月有味诗作文600字》
  • 我有两个家,都在温暖的南方,一个在北边,一个在南边。北边的在沿海乡镇,有咸香的海风,土墙青瓦。南边的身居城镇,有郁郁的龙眼树,白墙红砖。问我更喜欢哪里?我没有答案。

    整年我都呆在南边的城镇里头,与车水马龙相伴,但虽说是城镇,爷爷在附近的小园畦养了不少小动物,种了几田瓜果。逢周末。我有机会坐车去那里短居。短暂的两天,唤醒我的,不是叮叮当当闹腾的手机铃声,而是缓慢悠闲地鸡鸭的谈话声。将窗帘拉开,日光透过窗棂漫进屋子,将床照的泛出暖融融的茶色,沐浴着阳光,有一种在云中漫步的曼妙感觉。

    爷爷总会邀请北边的外公来郊区小居。天空刚刚呈霾蓝,空气中弥漫着湿润的泥土和青草混杂的味道,早起的鸟儿在一片寂静中独自欢颂,二人早早的起床,一同在田中挥锄破土。待太阳踱步到半空时,便坐在石椅上歇息,煎一壶茶,煮一锅面线糊,享受南边城郊的暖意。

    至逢年过节,我们就会去北边乡镇住一周。还未进门,就看见被炊烟笼罩的老屋,踏碎了一路残阳,我抬眼望,炊烟飘飘拂拂,落到了我的鼻尖上,我一路飞跑进屋,猴急火急地拈起一块香喷喷的炸豆腐塞进嘴里,外公戏骂我“馋嘴猫”。

    跟着外公和爷爷,沿着一条光秃秃的水泥路,停在电线杆上的乌鸦吱呀吱呀地叫,咸咸的海风吹动我的碎发,挠得我的心痒痒的。外公爷爷撸起袖子,挽起裤脚,下海去。

    岁月蹉跎,转眼间物是人非,无情的岁月带走了外公,去了另一个世界,爷爷慢慢变得沉默寡言,孤灯只影,满屋的冷清。

    第二天早上起来,太阳刚刚露头,温熙的阳光投射在老屋的房顶,染成一片熟悉的茶色,外公仿佛还在,爷爷仿佛还在笑。

  • 《青灯有味似儿时读《时光老人的礼物》有感500字》
  • “对生活,对我们周围一切的诗意的理解,是童年时代给我的最伟大的馈赠。”这是我读了《时光老人的礼物》后,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句话。

    《时光老人的礼物》是徐鲁写的一本书。是由冬夜说书人、爷爷和我、远方、小船划过的童年等故事组成的一本优美的散文。讲述了作者的已经远去的童年时代,他用优美的文笔洋洋洒洒的写下了独属于他的童年:弯曲的、幽深的、坎坷不平的,但是小路两旁的风景却是葱绿的和亮丽的。因为那毕竟是人生中最纯真的岁月,最美好的回忆啊!

    童话大师林格伦甚至宣称,世界上只有一个孩子能够给她创作的灵感,那就是童年时代的她自己。“那个孩子”活在她的心灵中,一直活到今天,她深有感触地对同行们说,为了写出一篇好的作品,必须回到你的童年里去,回想你的童年时代是什么样子的。

    是啊!当人们感叹日薄西山,星辰消逝,夏日结束的时候,又有谁能不怀念自己的童年呢?人谁不爱童年,谁又能忘却自己的童年?怀旧是必然的。就像黄昏时刻的树影,拖得再长也离不开树根,人走的再远,也离不开那颗童心。那些留在童年时光里的美好回忆,就像风雪中的一盏暖灯,明亮而温暖。

    青灯有味似儿时。有时候,所谓最好的时光,其实是一种不再回返的“幸福感”,并非因为它美好无比从而让我们眷恋不休,而是倒过来,正是因为它永远的逝去了,于是我们只能用怀念召唤它,它也因此变得美好无比。

  • 《味的成语,带有味字的成语》
  • 成语大全频道精心搜集了38个关于味的成语,带有味字的成语及解释。

    以“味”字开头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味同嚼蜡] 象吃醋一样,没有一点儿味。形容语言或文章枯燥无味。
    [味如嚼蜡] 象吃蜡一样,没有一点儿味。形容语言或文章枯燥无味。见“味同嚼蜡”。
    [味如鸡肋] 鸡肋:鸡的肋骨,没有肉,比喻无多大意味而又不忍舍弃的东西。比喻事情不做可惜,做起来没有多大好处。

    “味”字在第二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余味无穷] 形容美妙的诗文、歌曲或可口的食物耐人回味。
    [意味深长] 意味:情调,趣味。意思含畜深远,耐人寻味。
    [兴味索然] 兴味:兴趣、趣味;索然:毫无兴致的样子。一点儿兴趣都没有。
    [五味俱全] 五味:酸甜苦辣咸的合称。形容调味齐全适宜。
    [食味方丈] 形容吃的阔气。同“食前方丈”。
    [气味相投] 气味:比喻性格和志趣;投:投合。指人思想作风相同,彼此很合得来。
    [其味无穷] 形容含义深刻,使人回味不尽。
    [回味无穷] 回味:指吃过东西以后的余味。比喻回想某一事物,越想越觉得有意思。
    [厚味腊毒] 指味美者毒烈。
    [臭味相投] 臭味:气味;相投:互相投合。彼此的思想作风、兴趣等相同,很合得来(常指坏的)。

    “味”字在第三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声希味淡] 指平淡无奇,没有什么名声。有曲高和寡,不为人知之意。

    “味”字在第四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语言无味] 指说的话枯燥无味或庸俗无聊。
    [言外之味] 语言中含而不露的深长意味。
    [铁窗风味] 指监牢里囚犯的生活。
    [索然无味] 索然:没有意味、没有兴趣的样子。形容事物枯燥无味(多指文章)。
    [索然寡味] 寡:少,缺少。毫无意味或毫无兴致的样子。
    [食不重味] 味:菜肴。吃饭不要两样菜肴。形容生活俭朴。
    [食不终味] 形容心里有事,吃东西也不香。同“食不甘味”。
    [食不知味] 形容心里有事,吃东西也不香。同“食不甘味”。
    [食不累味] 吃饭不用两道菜肴。指饮食节俭。同“食不二味”。
    [食不兼味] 吃饭不用两道菜肴。指饮食节俭。同“食不二味”。
    [食不遑味] 形容心里有事,吃东西也不香。同“食不甘味”。
    [食不甘味] 甘味:感到味道好。吃东西都觉得没有味道。形容心里有事,吃东西也不香。
    [食不二味] 吃饭不用两道菜肴。谓饮食节俭。
    [山珍海味] 海错:指各种海味。山野和海里出产的各种珍贵食品。泛指丰富的菜肴。
    [耐人寻味] 耐:禁得起;寻味:探索体味。意味深长,值得人仔细体会琢磨。
    [枯燥无味] 枯燥:单调。形容单调,没有趣味。
    [津津有味] 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
    [个中滋味] 个中:其中;滋味:味道,情味。其中的味道。指切身体会的甘苦。
    [淡而无味] 淡:薄,与“浓”相对。菜肴因盐少而没有味道。亦泛指清淡无味。亦形容说话、写文章内容平淡,无趣味。
    [不知肉味] 原指被美妙的音乐所陶醉,因而辨不出肉味。后形容专心学习,吃东西辨不出味道。也形容生活困难,无肉可吃。
    [别有滋味] 原意是另有一种别人无法体会的离愁别恨的滋味,指亡国之痛。后泛指文学艺术的情调、意蕴另有种动人的美感和趣味。
    [别有风味] 风味:原指美好的口味,引伸为事物的特色。另有一种美好的口味。比喻事物所另外具有的特殊色彩或趣味。

    “味”字在第六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三月不知肉味] 三个月之内吃肉不觉得有味道。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记了其它事情。也借用来形容几个月不吃肉。

    “味”字在第八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容膝之安,一肉之味] 形容生活条件并不好。

  • 《我眼中的苏轼350字》
  • “人间有味是清欢”

    ——我眼中的苏轼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在我眼里,这首《定风波》的气势与磅礴,不亚于盛唐诗林的顶流——李白;这首词的刚强与坚韧,也不弱于身处乱世中的“诗圣”杜甫。

    苏轼,一个众所周知的大吃货。但其实,他的一生也是比常人坎坷,苏轼一生经历过三次重大政冶打击。第一次,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乌台诗案,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苏轼进入朝廷,却一心反对王安石领头的“新法派”。苏轼在文坛上的地位也是很高,反响很大。这也间接阻挠了“新法”的推广,引起变法派对他的强烈不满,将他的诗案收集起来向皇帝打小报告,于是苏轼被贬黃州,写下了《猪肉颂》:“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第二次,变法派手握大权,又将苏东坡赶至惠州,惠州好,水果也好,气候温暖,一年到头水果各异,于是,东坡写下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第三次,苏轼被贬儋州,他这次又发现海南的生蚝美味耶!其实,这也是他一生中最艰苦的岁月。

    “此处安心是吾乡。”何处是苏轼的家乡——一个美满的家?用乐观与积极幻化出了他一生的快乐。

  • 《生活是一杯绿茶,越品越有味》
  • 露露是一个乖巧听话的小女孩,她从小就特别喜欢听别人讲故事。她有一个特别慈祥的疼爱她的奶奶,奶奶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有着永远讲不完的非常有趣的小故事。

    因此,每一次奶奶有空的时候,就会讲一些小故事给天真可爱的小孙女听。而露露呢,总是津津有味地在一旁静静地听着,听得很入神,仿佛自己就是故事中的一个主人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奶奶经历过许多风风雨雨,历经沧海桑田。奶奶小时候每家每户都会养着一头猪,还会养很多很多的家禽,要自己去山上捡木材回家煮东西,还要自己切菜叶给家里养的动物吃。

    那时候,家里是没有自来水的,也没有井水,需要在天刚刚亮的时候就去很远的地方挑水回来,有时去晚了就没有水了,听起来挺麻烦的!难怪奶奶说以前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呢!

    不过,奶奶讲故事的时候却没有流露出丝毫的不耐烦,而总是笑呵呵地讲着,可见奶奶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也许,就像奶奶所说的,“生活是一杯绿茶,越品越有味。”

  • 《物各有味,事犹如此800字》
  • 看了这个题目,你第1刻想到的是什么,反正我想到的仍然是要理性对待,万事万物不同的人,有自己不同的性格,我们不能用自己的客观态度去面对别人,当然这里的客观态度用的不准确,大多数时候我们用的都是主观态度,我也正是这一种主观态度,让我们在面对万事万物的时候,通常是不能保持冷静的各种事物,在我们眼前我们似乎都有一种人上人的状态,但是实际上这种状态是不对的,不同的事物有自己不同的特征,不同的性格,我们怎么能用自己的性格去要求别人呢?更何况当我们在要求别人的时候,实际上并没有考虑别人的感受,我们只是一律的认为这些东西对别人有好处就考虑不到所谓的好处,其实是带有主观性的,我们眼中所谓的有利条件也是带有主观性的每一个人的优势,不同看待不同的环境优势,自然也有着不同的认知,就好比一所大学,对于一个考文科的同学来说,也许是一个好大学,对于一个考理科的同学却感觉很不自在,为什么呢?因为对于他来说他的梦想是当一名医生,而这里是师范学校对他来说并不算是什么好学校,梦想与现实的矛盾也往往就是因为如此。不同的事物之间的矛盾无时无刻不在运转着,而我们在对待事物的时候却往往没有考虑到这些条件。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与家长之间会有矛盾?因为家长从自己的角度考虑孩子,却只是从自己梦想的角度考虑两者思考的角度不同碰撞在一起没有谁对谁错,只能说你们站的角度不一样,站的角度不一样,必然会引发矛盾而矛盾的激发,如果不能够及时的找出矛盾所在,那么碰撞是在所难免的。这也是我一直强调的。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尝试过,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如果你有尝试过一定会明白,当你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之后,你会发现原来的有利条件对于自己来说已经是完全可以忽略的,存在了,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实际上也能培养我们的心境,就是你能不能把你的利益与别人的利益区分开,你的利益不一定是别人想要的利益重视是一个人人都知道人人都想要的东西,他对于每个人心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实际上也截然不同,而没有考虑到这些矛盾的激发是必然的。

    我也希望大家在看到事物的时候,能够考虑到不同条件带来的不同差异。

  • 《别给人生设限900字》
  • “世间有味之事,包括诗、酒、哲学,人们往往视之无用。”只因这些“无用”之物不能带来名誉与物质的“丰收”。

    然而,当艺术与科学为伴,爱因斯坦在收获事业上成就的同时,也得到了生活中的乐趣;当化学与古墨相连,张子高既拓宽了知识技能的广度,又加深了兴趣爱好的深度。工作与爱好领域不同,亦能和谐共存,相得益彰,不因兴趣于物质意义上的“无用”而弃之,而以兴趣助推职业,获得精神世界的满足。

    人活着,区别与其他生物,我们有自我实现的目的性,而劳动,或者说是工作,就是我们达成自我实现这一目的的方式手段。工作与兴趣并不冲突,我们工作的目的本身也是为了寻求个人价值所在,有用无用皆受环境捆绑,但价值本身需以自我提笔书写。评判物质的曲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如赵鑫珊所言,音乐和文学诚然不会直接教你如何去解微分方程,但是却能拓展你的文化背景,丰富你的想象力,提高你的审美感和精神境界,从而有助于你成为爱因斯坦。

    万物互联的时代,人类的知识和时间,这些无价之宝,正在被估价甚至变现,认知盈余把一种“定价”文明从潘多拉之盒中释出。人生、知识、职业的快速多元化,暗合了无拘束的价值取向,在适应时代需求的同时,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所谓君子不器,生命决定每个人不同的起点,但同样给予我们奔跑的自由。当梁思成秉持建筑师应是文化修养的综合艺术家的要求,成为建筑学界的一代宗师时,“哲学家的头脑,社会学家的眼光,文学家的洞察力”,我想,缺一不可。一个被定义的社会,是对自我存在的弱化。经济自由的确能赋予人更多选择的权利,但当资本走到尽头,人与机器逐渐趋同,困于职业的固有观念,更易陷入意义的缺失。

    完成职业与兴趣的平衡,或是不同阶段的转化,是对个性与多元的守护,在追逐意义时,兴趣也能与工作相得益彰,和谐共存,并使我们的精神感到富足。人文主义的崛起是和工业文明集体化大趋势的对抗,人同样可以选择“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跳脱职业限制的条框,“无用之用”亦能激起物质与精神的联动,剔除功利主义的影响,给予自我清晰的定位,始终遵从本心,职业与兴趣的统一也自会水到渠成。

    哺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无需给人生设限,生活就是你的艺术——你把自己谱成乐曲,你的光阴就是十四行诗。

  •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杜牧原文赏析和翻译》
  •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

    【唐】杜牧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注释

    吴兴:即今浙江省湖州市。乐游原:在长安城南,地势高敞,可以眺望,是当时的游览胜地。

    “清时”句:意谓当这清平无所作为之时,自己所以有此闲情。

    一麾(huī):旌旗。

    昭陵:唐太宗的陵墓。

    译文

    天下太平之时,像我这般无大才的过得很有兴味,闲时喜欢如孤云般逍遥悠闲,静时就如老僧的静空恬淡。

    我将手持符节,远去江海,临去之前,到乐游原上去西望那位文治武功煊赫一时的明君唐太宗的陵墓。

    赏析

    此诗先说自己才华平庸,喜欢如孤云般自在,如和尚般清净,表达了一种闲适的生活意趣;然后写自己临上任前对长安的不舍,回望唐太宗的昭陵,表达了想出守外郡为国出力,又不忍离京的忠君爱国之情。全诗以登乐游原起兴,以望昭陵戛止,采用了“托事于物”的兴体写法,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在唐人七绝中,也和在整个古典诗歌中一样,以赋、比二体写成的作品较多,兴而比或全属兴体的较少。杜牧这首诗采用了“托事于物”的兴体写法,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之情,称得上是一首“言在此而意在彼”、“言已尽而意有余”的名篇。

    杜牧不但长于文学,而且具有政治、军事才能,渴望为国家作出贡献。当时他在京城里任吏部员外郎,投闲置散,无法展其抱负,因此请求出守外郡。对于这种被迫无所作为的环境,他当然是很不满意的。诗从安于现实写起,反言见意。武宗、宣宗时期,牛李党争正烈,宦官擅权,中央和藩镇及少数民族政权之间都有战斗,根本算不上“清时”。诗的起句不但称其时为“清时”,而且进一步指出,既然如此,没有才能的自己,倒反而可以借此藏拙,这是很有意趣的。次句承上,点明“闲”与“静”就是上句所指之“味”。而以爱孤云之闲见自己之闲,爱和尚之静见自己之静,这就把闲静之味这样一种抽象的感情形象地显示了出来。

    第三句一转。汉代制度,郡太守一车两幡。幡即旌麾之类。唐时刺史略等于汉之太守。这句是说,由于在京城抑郁无聊,所以想手持旌麾,远去江海。(湖州北面是太湖和长江,东南是东海,故到湖州可云去江海。)第四句再转。昭陵是唐太宗的陵墓,在长安西边醴泉县的九嵏山。古人离开京城,每每多所眷恋,如曹植诗:“顾瞻恋城阙,引领情内伤。”(《赠白马王彪》)杜甫诗:“无才日衰老,驻马望千门。”(《至德二载自京金光门出乾元初有悲往事》)都是传诵人口之句。但此诗写登乐游原不望皇宫、城阙,也不望其他已故皇帝的陵墓,而独望昭陵,则是别有深意的。唐太宗是唐代、也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杰出的皇帝。他建立了大唐帝国,文治武功,都很煊赫;而知人善任,惟贤是举,则是他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诗人登高纵目,西望昭陵,就不能不想起当前国家衰败的局势,自己闲静的处境来,而深感生不逢时之可悲可叹了。诗句虽然只是以登乐游原起兴,说到望昭陵,戛然而止,不再多写一字,但其对祖国的热爱,对盛世的追怀,对自己无所施展的悲愤,无不包括在内。写得既深刻,又简练;既沉郁,又含蓄,真所谓“称名也小,取类也大”。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作者于公元850年(唐宣宗大中四年)将离长安到吴兴(今浙江湖州)任刺史时所作。杜牧,一心想报效国家。他曾在京都长安任吏部员外郎,职位清闲,难有作为。他不想这样无所事事地虚度年华,所以这次请求外放,得到批准后,便写下了这首诗表达心情。

    作者简介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